被幽闭的创伤人生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htning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幽闭恐怖症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心理疾患,寓示着禁闭的环境对人精神的压抑和摧残。在小说《红王妃》中,德拉布尔通过对两位跨时空、跨种族、跨文化的男女主人公患者的创伤性书写,探讨了幽闭恐怖症的个体心理、家庭和社会成因,并构建了故事倾诉、自我实现、家庭重塑等诊疗方法。透过对此心理病症的书写,德拉布尔表达了她对人类共有的心理本原和普遍的生存困境的关注。
  [关键词]《红王妃》;幽闭恐怖症;创伤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15)02-0114-03
  [收稿日期]2015-01-15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2CWXJ23);山东大学自主创新项目(IFW12019);山东大学教学改革项目(2013ZD006)
  [作者简介]李立新,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英国现当代小说研究。
  ① 本文相关引文均出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红王妃》,杨荣鑫译,云南教育出版社 2007 年版,以下标出页码,不再一一说明。
  2004年,英国文坛老将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出版了新作《红王妃》,受到广泛好评。小说以古代朝鲜“洪夫人”的《王妃回忆录》为创作蓝本,为读者讲述了古今两位女性不同凡响的人生故事。目前,国内对此部作品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跨时空叙事、跨文化主题、对历史的重写等方面。笔者研读期间发现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从种类和数目都远远超出了普通叙事小说蕴含的范畴。其中,古代篇女主人公红王妃和当代知名学者占·范乔斯特是比较典型的幽闭恐怖症患者。
  幽闭恐怖症是一种心理疾患, 属于恐惧症的一个分支,通常指当个体进入狭小、幽暗、封闭的空间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恐惧反应。此类患者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比较罕见,在一般小说文本中出现的频率也比较低,但在《红王妃》的小说人物中却反复出现。德拉布尔在古代篇和现代篇中分别构建了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患者,通过“幽闭恐怖症”这条红丝带将两位跨越时空的患者联结在一起,追溯此种精神疾病的病因,揭示了恐怖症具有的延宕性、侵入性、反复性及破坏性的特质。透过对此心理病症的书写,德拉布尔表达了她对受创群体心理世界的探索,对古今人类共有的心理本原和普遍的生存困境的关注,体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
  一
  在小说《红王妃》古代篇中,红王妃和当代学者占·范乔斯特属于比较典型的幽闭恐怖症患者。德拉布尔在叙述过程中多次明确地提到了“幽闭恐怖症”这个术语,通过对此心理疾患的描述,透视主体在面对个人危机时的应对策略,进入对文明和集体的思考,为人物的多层面解读提供新的途径。
  第一处出现在小说的前半部分红王妃的自述中“我们的宫廷生活足以让人患上幽闭恐怖症。”①(《红王妃》69)相较于普通的民居,王宫的面积宏大,不符合“幽闭”的条件,但对于被禁锢其中丧失行动和生命自由的人们,尤其是地位低下的女性,庞大的建筑群不过是一个让人窒息的牢笼。十岁时,红王妃被选中入宫成为太子妃,在她的童年记忆中,突如其来的“荣耀”并没有带来任何快乐。根据东方王室的传统,嫁入皇宫的女儿与父母之间不再是亲子关系,而是恪守礼数的君臣关系。根据孩童正常的身心发展要求,十几岁的红王妃此时的成长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自我同一性混乱。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自体认同,即自我同一性,是指青少年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的重要方面前后一致及完善的意识,也即个体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一致(施琪嘉36)。小说主人公红王妃在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与家庭成员的维系情感的纽带被强行割裂,正常自我认知过程遭到破坏,从而为成年后自我同一性障碍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红王妃的恐惧症在丈夫被关进米柜处死之时,被彻底激发出来,此后寡居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的症状越发严重。由于幽闭恐怖症是一种慢性的、极易复发的, 并会导致人体器官功能衰退的疾病, 红王妃的病症由最初单一的害怕哭泣等情绪上的不稳定,发展到后来的身体器官的各种病变,导致精神状态接近崩溃的边缘。红王妃在经历了童年离家、青年丧子、中年丧夫多重创伤性打击后,对创伤事件进行了条件化的情绪加工,对世界、人生价值的基本信念破灭。受创的主体若要恢复并从根本上克服心理疾病,必须重新构建自我,寻求新的人生价值和目标。
  “幽闭恐怖症”第三次出现在小说的当代篇中,德拉布尔在叙述占·范乔斯特的经历时再次提到:“我有幽闭恐怖症的倾向,多半就是小时候的经历以及那次下井造成的。”(201)占是一位享誉国内外的学者,在学术会议上,占做的报告题目为“铅匣:关于《启示录》的思考”,描绘了“一幅躺在坟墓里的活死人的图景”。人类生活在拥挤狭小的空间,犹如被关在铅匣子的物体,躯体虽具有生命的特征,但却失去了生命应有的活力和希望。报告的字里行间透漏着对人生的无奈与绝望,同时映射了恐怖症对占的家庭生活和事业发展的不利影响。从占与芭芭拉的交谈,笔者发现占的负面情绪与其童年的创伤记忆有很大关联。占,作为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曾目睹叔父在矿难中不幸丧生,为其罹患幽闭恐怖症埋下了伏笔。占的父亲常年在井下操劳,经济的压力和父母的督促促成了其童年的苦读。家庭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为占的童年蒙上了阴影,使得占在回忆美好的年少时光时,充斥的是生活的艰辛和读书的苦楚。在心智发育成熟的关键时期,正面情感的培育过程被打断,在成年后主体极易出现抑郁、焦虑、睡眠障碍、与他人疏离等症状。
  恐怖症还影响到占对婚姻家庭的态度和行为。三次不幸的婚姻,每一次分手他都付出了或是金钱或是情感的巨大代价。占缺乏情感攫取的主动权,习惯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极度缺乏安全感,无法与他人建立稳定持久的人际沟通关系。占很少关注自我内心真正的需求,年少时为达到父母的期望用功读书,成年后为子女、爱人的需要不停地奔波。生活的压力与精神的紧张最终导致占心力交瘁,英年早逝。占的人生经历是现代人生活的缩影,如何避免其悲剧性的结局,找到创伤之外的生活是值得现代人思索的问题。   德拉布尔跨越了地域、时代、性别与文化习俗的界限,用恐怖症把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链接起来,占与红王妃面对同样的困惑、自我的迷失。如何找回自我存在的真正价值,是两位患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
  小说《红王妃》的叙事跨越几个世纪,呈现的却是相似的残缺自我、破碎的家庭与创伤弥漫的生活。要构建和谐自我,开始新的人生之旅,家庭和谐与通畅的言语沟通烛照了主人公黑暗的内心世界,尤其是红王妃的经历有力地说明了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红王妃与思悼王子的悲剧婚姻属于旧式的包办婚姻,缺乏坚实的情感基础,二者皆是历史环境和君权体制的牺牲品,在本质上很难组成健康家庭,虽为宫廷传统大家庭,其存在的诸多问题却具有跨时代的借鉴意义。作为幼时的玩伴,王储夫妻感情最初还比较融洽,思悼的父亲英祖国王是其家庭系统逐渐失调的根源之一。英祖国王的言行在心理学中属于典型的指责型:行为以攻击批评他人为主旋律,对自己的儿子儿媳不是“冷嘲热讽”,就是“高声呵斥”(56)。贵为王储的思悼王子是讨好型的代表,对父亲的态度永远是道歉、哀求及请求宽恕、屈服;在言语上“同意”的基调贯穿始终,内心主要感受是悲伤、焦虑、不满、被压抑的愤怒;自我概念是缺乏自信、远离自我。父子之间的沟通姿态对王储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表现为神经质、抑郁、易被激怒;后期还出现了严重的生理影响,表现为消化道疾病、皮肤病、糖尿病。其实思悼原本是个身强力壮的男人,如今不但是精神问题,身体也渐渐地出了毛病……他的皮肤开始掉皮屑,发疹子(69)。二者的不健康的生存状态不仅严重影响了父子之间正常的感情,并为思悼的人格发展设置障碍,一步步将儿子推向罪恶和死亡的深渊。父亲的粗暴和责骂使他对情感的表达和传输十分陌生。思悼对自己的妻儿也经常无端呵斥,把同样的故事复制在他和后代身上。
  家庭在传承创伤的同时,下一代也在创伤经历中学会了应对创伤的方式和拥有了相应的勇气。整合整个家庭内部的力量寻找一种应对创伤的方式、一种自我疗愈的力量。每一种生存姿态都蕴藏着自我完善和表里一致的种子,都有希望和潜力进行转变。
  从一致性生存姿态综合特征来评定,红王妃成功地摆脱了创伤的幽灵并将孩子塑造成了一位健康的具有创造性的君主。红王妃在丈夫被处死之后的人生岁月中,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智慧都放在对儿子的照看和培养上。红王妃与儿子的单亲家庭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和创伤,但母子之间良好的沟通,彼此的鼓励和爱构建了一个健康的家庭。对待父亲思悼的敏感话题,母子二人并不逃避和避讳,而是“当作一个挑战”认真沟通讨论,共同努力为父亲恢复名誉重新安葬,做“精神上的强者”。身为母亲,红王妃的坚强乐观与不放弃的精神,为儿子树立了良好的人生榜样,使之成功走出了童年的阴影,成为一代明君,为朝鲜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红王妃的幽闭恐怖症状也在自我调节和与见证孩子成长中渐渐缓解,身体的各种病症不断消失,最终安享晚年并“以八十二岁高龄老死床笫”。一个人要成为强壮的、一致的、有生命力和价值感的个体,最重要的是要拥有一致的和平的家庭生活,将消极感知转变为积极感知,提高个体的独特性,对自己有足够的爱、对个人和社会负起责任。
  在小说的当代篇中,占的幽闭恐怖症源于其贫困和充满压力的童年,而其对自我的认知在孩提时期被扭转了方向,忽视了身为孩童的正常情感需求和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占的性格中过多地掺杂了对个人欲望的满足,对待婚姻伴侣,需要的也仅仅是一个附庸。因而,占的几次婚姻对象都无一例外的是自己的崇拜者。占的家庭模式导致成员不平衡发展,两个世界之间几乎没有链接的桥梁,二者都不能从家庭中获得应有的期望和成长,占的强势心理使他压抑自己的情感,夸大在体力和智力方面的威力,使之在面对与情感有关的疾病更为脆弱。在不断的家庭重组的实践中,占意识到家庭中必须有不断的观察、改变和重塑,他努力调和与妻子的关系,注重家人的需求,积极实践领养事宜,虽然未能最终达成,但在他的感召下妻子和情人替他完成了遗愿,并组成了一个和谐健康的领养家庭。占的妻子维维卡戒除了性格中冲动、神经质和疯狂购物的弊病;芭芭拉也摆脱了负性消极的生活态度,工作和个人生活步入正轨。在对中国孤儿的悉心照料中,各自改变了原有消极的生活状态,在爱与奉献中二人实现了自我的重建。
  在小说文本中,随着情节不断演进,暴力、独断、控制、顺从和刻板印象在人物关系中逐步走向终结,人物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变成合作,自由选择、尊重和对成为更完满的人的追求。由自尊、交流和爱等元素组成的完满家庭作为红王妃的新接班人成长生活的地方,寄托了德拉布尔对理想家庭的想象和开创富于意义的新生活的信心。
  [参 考 文 献]
  [1]DrabbleMargaret.The Red Queen: A Transcultural Tragicomedy[M].Viking: Penguin Books, 2004.
  [2]Martin M,Antony克服恐惧感和恐惧症[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55.
  [3][加]约翰·贝曼萨提亚转化式系统治疗[M]钟谷兰,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
  [4][美]维吉尼亚·萨提亚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M]聂晶,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
  [5]施琪嘉创伤心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Abstract:As a psychic illness, Claustrophobia is rare in the real life, and is being rarely recorded in literary works. According to studies, Claustrophobia is often related with childhood traumas. The treatment methods like “communication stance, family reconstruction,self-realization” supply a unique interpretation perspective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Red Queen: A Transcultural Tragicomedy of Margaret Drabble. Through the narration of this illness, Drabble showed her concern on the common psychic origins and existential predicaments of human being.
  Key words:The Red Queen; claustrophobia;traum
  [责任编辑 薄 刚]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ZigBee网络中的簇树路由算法存在网络节点能量消耗不均衡造成网络过早瘫痪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能量均衡簇树路由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单个节点生存周期和整个网络能量消耗,定义了节点能量水平以及节点权值,根据节点父子关系和权值建立了一种分簇机制,避免单个节点的不必要能量消耗和死亡,并优化AODVjr算法缩短路由距离,降低簇间通信延迟和路由开销.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相较于簇树路由算法减小了3.
期刊
[摘要]《论十大关系》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前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重要思考成果,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中可能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进行了具有指导意义的阐释。1956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动荡与变革、苏联国内政局的剧烈变化引起了毛泽东及中共高层领导人的思考。中国国内社会主义建设在蓬勃发展的同时,涌现出许多从未出现过的新问题,同样引发毛泽东的深思。《论十大关系》的
期刊
[摘要]文章据国外文献追溯感染理论的来源及该理论在国外的发展,据国内文献梳理词义感染理论的引入和该理论在国内的发展;针对某些学者据紧缩理论批评感染理论这种情况,提出词义感染理论与紧缩理论不仅不对立反而相辅相成的观点,主张词义感染理论吸收紧缩说作为感染发生的机制,完成理论的最后建构。  [关键词]词义感染;组合同化;词义沾染;紧缩  [中图分类号]H0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0292
期刊
[摘 要]情态词“可以”主要有“条件”“许可”“建议”等三个基本义项,分别对应动力情态、道义情态与认识情态。这三个义项在立法语言中均有体现,其中,“许可”义项可以从句义上分为“赋权许可”与“一般许可”。在立法语言中,除了“条件”义项以外, “可以”的其他义项均能够表示授权性法律规范。在目前的立法语言中,“可以”的使用仍存在意义多元、功能复杂的情况;授权性法律规范的立法技术规范也不统一。从形式上对“
期刊
[摘 要]1940年代,心理分析小说的繁盛是重要的文学现象,路翎、无名氏是其中突出的代表。路翎以理性细密的心理剖析、社会关系透视,关注知识分子和底层民众的心灵困境与精神创伤,汇聚成一部厚重的国民社会精神史。迥异于路翎的社会精神史书写,无名氏在自我向度深度掘进,以诗体小说的形式,进行浪漫的感性抒唱,展现心灵的痛苦撕扯、意义的自我确认以及深刻的哲理深思,谱写了一部深邃玄远的个人心灵史诗。社会精神史与个
期刊
[摘 要]北美殖民地作家围绕地域性和群体性两个方面,用历史书写了自己的“迦南社区”。在《普利茅斯开拓史》中,历史书写服务于殖民地建设,记载了社区意识发轫、发展和成型的过程。《普利茅斯开拓史》同时体现出鲜明的文学性,在建构文化认同的棱镜下折射出更多虚构的色彩。从文学视角看来,历史书写是最适合美洲殖民地的文学形式,其中的幽默书写更是达到了强化“社区意识”的现实目的。  [关键词]社区意识;北美殖民地;
期刊
[摘 要]斯特劳森视概念图式为殊相识别的基础,即组织经验知识的先验框架,其哲学目标在于探究思想的概念图式的一般特征。斯特劳森的概念图式源于康德“图型”思想,他对概念图式的诠释具有显著的反相对主义特征,概念图式思想蕴含着斯特劳森描述的形而上学中先验建构的基础主义立场。  [关键词]概念图式;先验框架;基础主义  [中图分类号]B0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15)02
期刊
[摘 要]在风险社会背景下,法益侵害精神化现象愈演愈烈并对传统刑法提出了新挑战。唯有风险社会的背景下对法益侵害精神化现象进行理性思考,方可正确处理新的疑难问题。法益侵害精神化的表征包括非“人”性、侵害法益模糊性和破坏刑法谦抑性。透彻理解风险社会与法益侵害精神化之间的关系,对正确发挥刑法机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法益;风险社会;精神化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
期刊
[摘 要]鲍德里亚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立基于“生产主义”逻辑,它假定劳动、生产等一些哲学公设,创造出生产力等一系列推衍性范畴,进而推衍出整个历史唯物主义框架,故而是“历史的欧几里得几何学”;他还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将对当下社会的历史认知“套用”到对原始社会的认知中,就好像将“人体解剖”的理论应用于“猴体解剖”,是一种“历史的种族中心主义”。这些指责有失偏颇,其一,劳动、生产等范畴历来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
期刊
[摘 要]“生也敬畏,死也超然”的独特生死意识在迟子建的作品中有着充分的体现,通过对文本的审视,文章从地理环境、地域文化环境和人生经历等三个部分探讨了迟子建这一生死意识的来源。  [关键词]生;死亡;敬畏;宗教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15)02-0111-03  [收稿日期]2015-01-11  [作者简介]时悦,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