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命题:从静态知识走向动态语用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hology_leo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一定义明确指出了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一般认为,“听说读写”是落实这一任务的主要语用形式。正如“图一”显示的那样,这种观点把学习者置于单向接收、被动训练的中心,所有的语用活动都是致力于作用于人,灌注于人,并以期借此内化于人,提升于人。在这种观点指导下的语文课堂,看上去是以人为中心设计活动,以语文活动的形式实施教学,其实质还是把人当作接受的容器、受训的客体,其本质是用语言在役使人,而不是智慧的人在驾驭语言。在这种观点指导下,语文命题总是局限于静态的碎片化的知识、浅层的套路式的思考和复述性、再现式语用。比如2015年深圳市语文中考“名著阅读”题:
   1.以上两个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名)。
  2.说出鲁达的一个性格特点;根据你的阅读经验,请概括小说中鲁达或杨志的任意一段经历。
  像这样的命题在各类的资料、模拟试卷乃至各地的中考题中比比皆是,这是典型的静态知识考查,这样的知识是没有活力的,是“惰性”的,它没有思维的含量,没有智慧的挑战。在这样的指挥棒下,学生的学习只需停留在记忆、理解和简单应用层面就可以了。惰性知识会带来学习的惰性,静态的考查会导致思维的停滞,其危害是深远的。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在积极语用观指导下,从静态语言知识考查走向动态语用行为的考查。
  关于“积极语用”,最有代表性的研究者是浙江师大教育学院潘涌教授,多年来他持续研究积极语用教育观与母语教学的关系,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颇深。关于积极语用,他有这样一个定义:“积极语用,是指表达主体基于独立人格和自由思维而以个性言说、独立评论和审美表达等为形式特征因而富于表现力和创造活力的自觉完整的言语行为。”①落实到语用活动,则包括“读、听、视”和“说、写、评”,以及处于核心位置的“思”。其中,“读、听、视”和“说、写、评”是外在的语用表现形式,叫“外语用”;“思”是内在的语用运算,叫“内语用”。和传统的“听说读写”不同,“读、听、视”和“说、写、评”并不是处于同一层面的语用形式,前者是基础性语用,是输入性的积累性语用;后者是高阶思维语用,是输出性的创造性语用。如图二所示,前者是静态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后者是动态语用行为,是学生经过心灵之“思”后所展现出来的“理性魅力”和“语言力量”。笔者认为,积极语用观是对听说读写观的全面超越。作为命题人,我们如何用好中考命题这个“指挥棒”,引领老师们走上健康的“积极语用”教学之路呢?我的观点是,尽快从静态语言知识走向动态语用行为的考查上来。
  一、用整体的任务驱动代替碎片化知识考查
  从知识的层面来说,在传统语用观下,教师习惯将孤立的知识呈现给学生,学生以孤立、零散、碎片的形式存储于记忆中,遇到新问题时,学生仅会机械地运用碎片化的知识或套路化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改进的办法是,整体设计学习任务,用真实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表达力的发展。如2020年荆州市中考“名著阅读”题:
  班上准备把“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排成课本剧,你来当导演,请你给演员们说说戏:
  1.(2分)林冲为何被押解到野猪林?请你简单说说林冲此前经历了怎样的劫难。
  2.(2分)鲁智深出场,先写“雷鸣也似一声”和“铁禅杖飞将来”,请你说说这样安排有什么艺术效果。
  3.(3分)排课本剧,选主角是关键,你准备招募一个怎样的人来扮演鲁智深?
  4.(3分)第⑥段画线部分是重头戏,请你给演鲁智深的演员说说怎么演好这场戏。
  命题者以“排演课本剧”为活动任务,整体设计对名著片段的前后勾连、手法赏读、人物分析和表演指导。要求学生以导演的身份指导演员在人物动作、语气语调,甚至人物站位上做好表演。其实,命题考查的知识点还是小说的情节梳理、人物理解、情感的把握和场景设定等,但经过整体的任务情景设计后,就要求学生必须进行文本细读,必须经过思维加工,通过想象还原情景,才能组织语言将自己研读文本的心得、表演的要点讲给他人(演员)听。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之前积累的关于小说的知识,以及对于这一本名著的研读成了背景知识,而学生的思维水平、语言自组织能力、表情達意的能力则站到了前排。在这里,内语用——“思”起着决定性作用。静态知识的考查只会鼓励那些死记硬背、机械套用的学生,也会引导老师去做备考“压缩饼干”,让学生进行速成式的虚假学习。像这样整体设计的任务驱动式考查,学生就只能踏踏实实地读书,实实在在地提升能力和素养。同时,排演课本剧也是九年级下学期“活动·探究”单元规定的任务之一,这样的动态语用行为考查,会引导老师们扎扎实实地落实“活动·探究”单元,真实开展语文活动。
  二、用动态的语用需求拉动静态的知识积累
  从思维层面而言,静态语用是通过积累促进思维的提升,思维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动态语用则是通过语用活动带动思维水平的提升,拉动思维的内需,学习主体的思维时刻处于被唤醒的状态。“读、听、视”和“说、写、评”虽然都属于语用活动形式,但是,他们是有层次上的差别的。如图三所示,“说、写、评”是更高级更有活力的语用形式。好的语文活动就是要用“说、写、评”这样的形式去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去催促学生主动阅读、主动积累、主动获取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储备。为此,作为命题者,就要想办法设计出立足于“说、写、评”的语用形式。例如2020年荆州市中考“语用实践”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任务。   小明最近经常眯眼,看东西也越来越近,上网一搜,发现了一种“治眼神器”,声称“4周摘掉眼镜”“每天10分钟,视力提高一行”。他连忙拿给哥哥大明看:“你看,这是美国的‘贝茨理论’咧!使用‘3D训练’‘5D热敷’‘6D移动光学’‘8D立体光学’技术,一个月就可以改善50度!”大明说:“价格也不得了!一个套餐一万八,这些商家真会忽悠!”妈妈听了也焦急地说:“我们家长群里也吵翻天了,都说为了孩子,就是花冤枉钱也要试一试,有的都准备下单呢!”爸爸说:“我们得做点什么,提醒一下家长和同学。”
  1.(2分)为了引起大家对这件事的关注,小明在教室黑板上设计了一个“连连看”游戏,请你画线连一连。
  2.(3分)为了提醒家长和学生不要上当,大明编写了一条校园公益广告,准备在学校电子屏幕播出。请你帮他完善这条广告语。
  当下的视力矫正产品,看上去是治疗近视的(__________________),其实是伤害孩子的(_______________),收割家长的(______________)。
  ……
  命题者选取了学生熟悉的话题,设计了真实的生活情境。第一题看上去是考查几个音近字的辨析,但学生要完成这个“连连看”游戏,必须要读懂任务情景中的核心意思,必须要调动生活经验,还要调动汉字积累。第二题看上去是填上适当的词语,从所给示例看,可以填“神器”“凶器”“利器”,也可以填“神药”“毒药”“迷药”,还可以填“手术刀”“砍刀”“镰刀”,以及诸如此类的词。但最重要的是,学生要完成任务,还必须考虑到广告语的视觉冲击力,考虑所选词语不仅要合乎语法规范,还要合乎具体语境,三个词之间还要相互关联,自成体系。这就需要调动丰富的语汇,调动思维进行筛选和推敲。像这样有意识地将“调动积累、筛选推敲、感悟创造”作为考查的能力点,就能有效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语言的感知力和创造力。
  三、用高阶的语用行为提升智慧的参与深度
  如果说动态语用考查主要集中在学生表达力上,那么,在众多的表达形式中,“评”是最重要、最高阶的表达。因为对事件的评说往往体现一个人超越表象、超越局部、超越单一的洞察与识见,是一个人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意志、思辨之魅力的集中体现。潘涌教授说:“母语教育,本质上就是以独立评论培养现代公民。”②可谓是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独特价值。如果我们把“叙述”“感悟”“评价”三种语用形式做一个排序的话,如图四所示,评价是最高阶的语用形式。事实上,评价力的培养是我们当前教育中最缺失的部分,对事件的洞见与评说也是学生语文素养中最缺失的一环。语文命题如何扛起这份责任,在智慧生成、人格培养上有所作为?我们以2020年荆州市调考“报刊浏览”题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任务。
  当地名开了个“大会”,怎能不爱我们大好河山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民政部联合摄制的首档大型地名文化类节目《中国地名大会》每周在央视国际频道播出。这档节目以中国村庄、城市、乡镇、山川河流的名字为切口,在解构“中国地名”的同时重构了集体记忆,也激发了集体共情。自开播以来,节目热度持续不退,成功引领起全社会聚焦“中国地名”、聚力“地名文化”的热潮。
  地名是赓续根脉的最重要线索
  一个地方的地名,可能源自当地最典型的自然特征,也可能来自重大的历史事件,或来自地方的人文特色、生活習俗、精神追求、希冀向往等等。人们对自然与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各个角度的认知,都有可能投射到小小的地名之中。中国的地名古老而又新颖,有的地名流传了数千年也没有变化,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有的地名则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演变,将这些地名串联在一起,也可以成为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
  (摘自《光明日报》2010年1月14日16版,上同)
  1.(2分)读报时,碰到不熟悉的词语要善于猜想。请联系上下文,说说“解构”与“重构”分别是什么意思。
  2.(4分)读报时,碰到有感触的信息要善于联想。请结合第二则信息,说说你所在的村庄(或社区、道路)命名的缘起、内涵或变迁。(100字左右)
  这种形式属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命题者摘录报刊文段,引入生活事件,形成有结构的材料,这些材料有同一主题、有内在联系、有语体差别、有观念冲突,学生通过浏览、感知、比较、推断、提炼、联想、拓展等思维活动,形成对事件的看法和评价。仅就“报刊浏览”这一题,我们就已经开掘出了“信息提取”“语义推断”“语体辨识”“观点表达”“内涵拓展”“异同比较”“生活联想”“读报卡片制作”“读报提纲拟写”等多种题型,这样考查旨在淬炼学生敏锐的感受力、深刻的思考力和充满个性的表达力。
  总的来说,语文命题从静态语言知识走向动态语用行为,是远离“知识中心主义”,走向生活之野,亲近个性之美,释放心灵之思的有益尝试,是在积极语用观视野下的命题思想的革命。命题的创新必将有效引导教学创新,使语文教学从言语接受走向言语表达,进而走向言语创造,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必将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未来走向。
  参考文献
  ①潘涌.积极语用教育观对“听说读写”论的超越[J].南京社会科学,2011(3).
   ②潘涌.母语教育:以独立评论造就现代公民[J].南京社会科学,2011(3).
   [作者通联:湖北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工程学院新时代语文良师培育研究中心]
其他文献
协议的功能就是规范行为,这就决定了协议语言是比较正式的语言。协议语言必须具有确定性、权威性。同时为了顺利履行协议的可能性和前瞻性,协议语言也需要具有模糊性。通过对
思乡之情常见于唐诗与当代诗当中,但从形式、内容、思想境界及表现手法上都有不少的区别。唐诗的不凡魅力不言而喻,而当代诗较之于唐诗则富有时代的时代共鸣性。 Homesickne
中哈两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跨境水资源的需求愈加强烈.面向中哈跨境流域的水安全问题,研究中哈跨境水资源合作的现实基础、面临瓶颈以及突破机制.从合作历程、自
在我国煤炭是一种常规能源,属于国家经济安全的基础性能源。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驱动了煤炭等能源行业的迅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国内外的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变化,龙煤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智慧旅游”概念的出现,目的地管理组织越来越重视网络媒体对旅游业带来的深刻影响,并纷纷建立目的地官方在线平台来传播目的地信息、塑造目的地品
该文通过对柯达公司在华营销策略演变过程这一案例的分析,研究企业进行跨国经济的成功原因,从而为中国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借鉴的经验.该文运用了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方法,
《红楼梦》与《金瓶梅》在整体构思上有着的相同和相似的特点,本文拟从花园意象、色空主题、人物塑造及命名这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论证。 This thesis intends to analyze an
对于一项建筑工程的造价的预算需要经过许多方面和多个层级的进行审核验算,为了保证工程造价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准确性以及可行性,在践行建筑工程的施工前我们要对工程的造价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通常可分为自然意象和社会意像。在诗歌中,意象通过语言的表现达成心像的图画效果,具有象征及构成意境的功能。 Imagery is the basic unit of poe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