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所体现的二重性

来源 :现代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s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已广泛地步入了语文教学课堂,成为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不例外。所以,当教师在为多媒体给语文课堂带来巨大改变而兴奋不已时,有必要对其二重性进行客观的认识,尽量避免步入使用误区。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牵强附会,喧宾夺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语文教学过程中,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巧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土地的誓言》一文时,学生由于年龄所限,根本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之前,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让一幅幅形象的画面最直接最强烈地撞击学生的心灵,为学好本文奠定下良好的情感基调。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部分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而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课件,却忽视了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为了迎合学生的好奇心,牵强附会地图解课文内容,生硬地展示一些不切合教学内容的画面,甚至画蛇添足地在细枝末节上做文章。结果势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其理解、体会课文的思路,喧宾夺主。例如,在上《苏州园林》这课时,我特意搜集了大量精美的苏州园林图片,在课堂上一一展示给他们看,学生在课堂上兴趣很高,却忽视了作为说明文,其要义是让学生把握说明文的特点,分析说明文的结构特点和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上完了这节课后,留在学生脑海里的只是苏州园林的美好画面而已,而对于作者是如何抓住其特征进行说明的,却知之甚少。
  2.信息容量增大——情感交流淡化
  
  “情感是语文之魂”,这是历来的通则。多媒 体教学的特点是信息传递速度快、密度高、课堂容量大,教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有效地提高学生积累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把预先准备好的知识要点、音像资料、训练习题等都编入课件,上课时,只需站在讲台一角,轻轻点击鼠标,就可完成整个课堂教学。
  但是,用课件的演示代替老师的讲解,老师一节课的时间里主要任务是不断地点击鼠标,学生在台下仰着脖子当观众。这种做法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因为语文是情感的语文,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可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却成了单纯的电脑操作员,只关心屏幕、鼠标、键盘,师生之间在特定情景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变成了人和机器间冰冷的毫无情趣的交流。如果学生的注意力多集中在色彩醒目、不断变化的银幕显示上,很少关注老师的表情和动作,教师的体态语言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就会导致师生情感交流不畅。
  
  3.图形图像的直观性——创新思维的抑制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
  但是,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是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想象。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大多内涵丰富,文化底蕴丰厚,深深吸引我们的往往就是那使人回味的意境美。语文课是以研究语言文字为本,“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永远是语文教学最最核心的内容。”由于存在着学生个体差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老师上课时按照自己的理解,显示出一个现成的画面,这样虽然有可能符合学生的理解,却省去了思维的过程。这样,过多的图画、照片、画面很容易让学生的想象力日渐贫乏。而联想和想象是创新的基础,长此以往,就会抑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比如,在上《斑羚飞渡》时,在让学生读完"飞渡"一段后,就大可不必急着展示斑羚飞渡的画面,而是可以根据文中几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去想象飞渡的画面。包括小斑羚的内心活动,甚至神态。最后根据自己独特的想象再加以复述,这样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了创造的乐趣。
  
  4.重视感官感受——忽视书写训练
  
  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形声并举、音画同步。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课堂,到图文并茂、声光俱全的多媒体教学。但是我们也看到,一部分老师过多的依赖声光效应,把教学内容尽可能的制作成课件,即使板书课题、作者,也显得似乎多余。
  综上所述,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其先进性和实用性,但是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多媒体仅仅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手段,不能让它代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和组织地位。语文老师在使用多媒体时,一定要找准最佳时机,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才能让学生更有效的体验语文课的快乐。
  
其他文献
引言  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研究生队伍的迅速壮大,社会对研究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外语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这无疑对高校研究生的外语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另一方面,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规模、内容、形式和方法上都日趋完善,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新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更注重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在这种形势下,研究生英语教学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颁布后设置的新学习形式,它的出现改变了语文学习的传统方式,且呈现出各种开放性特点。本文从设计,参与,评价等方面对开放性特点进行了初步探究,以期能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有益参考。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设置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新的学习形式,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课题研究或专题活动的全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
期刊
【摘要】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载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信息综合载体和教学工具。初中地理教学要重视地图,巧用地图,妙用地图,用活地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素质。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图教学方法   与其它学科相比,地理学科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大量运用图表来表达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所以巴朗斯基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并且应该说它永远是更经济更容易理解
期刊
由于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晚,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上人们的认识与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是:教材系统性较差,學校的课程课时少。在教学理念上以计算机本身为学习对象,过分强调它的学科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亦即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些与信息技术本身的时代性、先进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对社会成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首。可见,有才无德和有德无才相比,选其后者是明智之举。正所谓“百育以德为先”。  从事了几十年的数学教学工作,虽谈不上丰厚之经验但还是积累了不少的教学见解。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往往容易被一些教师忽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新的教育理念形势下,为了正确而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德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必不可少。在这里我谈谈我的看法。  1.数学教学中德育德育
期刊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第一,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第二,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想象力;第三,培养质疑精神,启迪学生的思维;第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五,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第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关键词】创新科学质疑       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的就是人的创造性。而小学科学承担着培养人的创造性的启蒙任务,通过对科
期刊
【摘要】生物课程是增进学生实验、促进学生快乐成长的课程。实验探究可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不仅可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而且可以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发展个性,培养科学素质。   【关键词】生物实验探究科学素质培养途径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年就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战”的理
期刊
在农村中学里,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作文课上,学生精神不振,写作时,学生唉声叹气,而语文老师在千呼万唤声中把作文本收上来后,就摇摇头……于是学生怕写,教师怕改。农村学生相对城市里学生而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少,可供阅读书籍匮乏,使学生的知识面也相应地小。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而培养写作兴趣是其重要的一环。可是,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刚入学的新生有不少不会作文,甚至害怕
期刊
【摘要】新修订的《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上好“活动课”。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让“活动课”“上”起来、“活”起来、“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觉悟,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能力,充分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  【关键词】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  根据新修订的《小学思想品德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编写出版的初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在每节后都专门设置了“活动课”。随着
期刊
有效的阅读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求教师遵循阅读教学的教学规律,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和物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独特感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