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龄劳动者工伤认定问题探讨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7538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超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劳动关系而非劳务关系,用人单位对超龄劳动者具有劳动保护的义务和责任,符合工伤认定条件的超龄劳动者应当认定工伤。明确劳动者的劳动权,明确“退休”权的宪法意义,有利于完善未来超龄劳动者的劳动保障立法。
  关键词:超龄劳动者;劳动关系;退休权
  依据我国有关规定男性满60周岁,特殊工种满55周岁,女干部满55周岁,女工人满50周岁应当退休,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更多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依然参与劳动。根据《2017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最新)的统计指数表明,2016年全国劳动人口中约26.7%的劳动者年龄在50周岁以上,其中男性55周岁以上的劳动者比例为16.4%,女性50周岁以上的劳动者比例为24.7%[]。然而立法的矛盾和不完善,导致超龄劳动者在工作中面临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在司法审判中也出现了合理不合法、合法不合理的情况。超龄劳动者的劳动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超龄劳动者和用工主体之间的用工关系为劳动关系而非劳务关系。
  劳动权是《宪法》保障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在《宪法》第42条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基于保护未成年人的要求,我国《劳动法》第15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宪法》和基本法角度来看,劳动权只有年龄下限没有上限,劳动权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项宪法权利。不随年龄的增长而消亡。
  退休制度是《宪法》规定的职工享有一项制度,指劳动者在达到法定退休条件的情形下, 退出职业劳动领域, 依法享受相应的退休待遇的一种法律行为以及该法律行为所导致的事实状态。将退休定位为权利, 才能将退休法律制度与退休领域的实践联系起来。退休权不只是一种权利,而是一个权利束,不仅包含劳动者退出工作岗位的权利,还包括劳动者可以依法享有养老等社会保障的权利。我国现有的立法体系将退休权认定为一项义务,与劳动权对立起来,认为退休人员或者已经享有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不具有劳动权,不仅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同时与宪法的精神相违背。
  在公民享有的劳动权基础之上,劳动者和单位之间形成两种法律关系,即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
  建立在劳动权之上的劳动关系,具有严格的从属性。我国认定劳动关系以大陆法系国家普遍认同的 “从属性”为标准。“从属性”考虑以下因素:劳动者是否与单位有明显的人身隶属关系;劳动者的日常工作是否受到单位的监督和指导;劳动者的工作内容是否为单位的日常业务的组成部分。双方主体符合以上考虑因素,我们认为双方构成劳动关系。
  劳务关系是与劳动关系相对应的一种雇佣关系,劳务关系是指以提供劳务者按照接受劳务者的要求完成一定的劳动内容,以其完成的劳动内容对接受劳务者负责,不受接受劳务者日常监督和管理。主要表现为:劳务提供者和劳务接受者间没有从属关系,当事人之间是独立平等的地位;以提供特定或者一次性的劳动为内容,表现为临时性的、短期性的[]。通常劳务关系主体双方会签订民事合同,例如:承揽合同、委托合同、居间合同和行纪合同等[]。
  超龄劳动者具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劳动权,这项权利不因劳动者超龄而消失,劳动关系是建立在劳动权的基础之上,在劳动者和用工主体之间形成的一种从属性关系。这种关系是客观的,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的改变。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法律关系,二者的区别在于劳动者和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不同,与劳动者是否退休无关系。
  二、符合工伤认定条件的超龄劳动者应当认定工伤
  从立法目的层面讲:工伤保险制度设置的目的在于保护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因工受伤或者死亡后,能及时得到救治和补偿,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既然超龄劳动者和用工主体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从立法目的上来看,工伤保险制度不应当将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排除在外。
  从法律规定层面讲:超龄劳动者因工受伤应当认定工伤。最高院[2012]行他字第13号文件(以下简称《答复》)关于超齡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因工作原因伤亡的,应当认定工伤的规定,明确了对于超龄劳动者的劳动保护要求。最高院的答复在实践中对法院裁判案件具有一定指引作用,但遗憾的是,该《答复》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司法解释,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效力在司法实务中仍存在分歧。
  笔者认为: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认定工伤确实需要以劳动关系为前提。劳动关系的“从属性”使得劳动者与用工主体之间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用工主体对劳动者具有劳动保护义务,这也是工伤保险制度建立的基础。换言之,构成劳动关系,用工主体承担劳动保护责任,而不构成劳动关系,承担侵权责任。两者之间赔偿差距甚大。
  三、立法的未来面向
  由于我国劳动保障性司法实践中有较多矛盾之处,究其根源是司法实践中对《宪法》公民的劳动权和退休权的错误理解。
  (一)明确超龄劳动者的有劳动权。
  与普通劳动者相比,超龄劳动者的劳动权是一种权利,而非义务。这种权利建立在《宪法》赋予的劳动权和退休权的双重权利之上。义务性的消失是由于超龄劳动者已经为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老年时,劳动者的劳动义务得以豁免。但是超龄劳动者依然具有劳动能力,其依然有权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劳动权依然存在。
  (二)明确“退休”是劳动者的权利而非义务。
  我国法律设置法定退休年龄制度,从《宪法》层面来考量,是为了保障劳动者老有所养,并非劳动者的义务,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身体和精神状况决定是否继续参加社会劳动。将超龄的劳动者排除在劳动保障法律体系之外,就是对宪法所规定的劳动者的退休权视为一种义务,是对《宪法》精神的误解。
  (三)将超龄人员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
  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50周岁以上的劳动者平均周工作时间为42.8个小时,其中65周岁以上的劳动者中每周工作48小时以上的占比为24.4%。与此同时,中国的劳动者平均周工作时间约46个小时。这个数据表明,很大一部分超龄劳动者在从事长时间甚至是超长时间的工作,随之而来的工伤的几率也会相应增加。因此,将这部分人纳入工伤保险的保障范围是势在必行的。
  结语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劳动者辛勤的身影,其中就包括一个又一个超龄劳动者。我们在享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喜悦的同时,法律也应当给予超龄劳动者平等的保护。
  作者简介:
  车丽君(1989.3.26—),女,汉族,山西晋城人,西北政法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法。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在分析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传统媒体工作产生很大影响,融媒体播音主持作为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信息传播工作中占据重要位置。文章主要以此为基础对融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的发展进行探讨,从多方面论述了融媒时代下播音主持综合技能提升的必要性,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分析了新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面对的挑战性问题,帮助播音员主持人转型升级。  关键词:新媒体;播音主持;素质提升  如今打开朋友圈、抖音、微博
期刊
摘要:现在我们已处于二十一世纪,信息化时代,科技化水平在不断提高,网络已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得到全面的应用,想到发展,就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样在档案管理方面也要应用到信息化的手段,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制度等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今天,而网络信息存在着黑客、管理、人员等多个不安全因素,所以如何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是必须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对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性。本文将对档案信息安全的影响
期刊
摘要:记围绕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地位作用和目标任务,科学回答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在结肠癌病人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68例结肠癌手术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优质护理后其护理效率为94.11%,较对照组患者較高,P<0.05;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1.76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观展表演范式中的媒介渗透,日常生活,表演,观展自恋分析真人秀节目《这!就是街舞》,试探析受众在媒介渗透中产生的自我迷恋与自我建构。  关键词:观展表演范式;自我建构  伴随着视听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视频正在成为受众的关注交流,相较于电视综艺收视乏力的整体表现,网络综艺却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年轻受众的“占领”。本文以参与式观察,来深入了解网络综艺节目受众在观看节目时的建构过程。  “
期刊
摘要:《刑事诉讼法》已经从制度层面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但仅有原则性规定,并未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因此对于被追诉人在审查起诉阶段认罪认罚出现反悔的若干情形,认罪认罚案件中赋予被追诉人反悔权是确保认罪认罚自愿性的内在要求,具有其正当性依据。不过,反悔权的行使可能会导致诉讼效率的降低,影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妨害被害人权益的实现。为防止被追诉人滥用反悔的程序权利而致使司法资源浪费,应确立
期刊
摘要:新闻报道要做到出新、出彩,就要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运用好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以一个事物为中心,思路向四面扩散,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种思维方法。发散思维不满足于对事物的现有认识,致力于探求事物内部和它其他之间的各种联系,以求完整地认识事物,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关键词:新闻采访 思维 方式  运用发散思维,能够开拓意义重大的主题。任何一个新闻事实,都是多维性的,由于思维的惯性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40多年带动着国内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到高速发展时期。但工业快速发展,也导致工业排放的各种气体总量不断攀升,其中气体污染导致的大气环境污染情况,给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在这种局面下,国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新战略,旨在实现国家持续健康发展、绿色生态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可供生存的良好环境。本文主要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大气环境保护领域不符合生态文明建
期刊
摘要:我国乡村常住人口众多,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要解决农村发展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正是如此。本文以乡村文化为研究重点,基于制度经济学研究视角,探析如何从非正式制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两方面,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考察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创新,是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对其非正式制度作用的再挖掘,是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制度性思考,更是发挥乡村文化积极作用,限制消极作用
期刊
摘要:“武术六进”是推广中国武术普及,服务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重要工程。本文根据社区武术特点,结合未来发展趋势,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社区武术人才保障体系的优化策略进行研究,以此来拓宽社区武术公共服务人才渠道,促进社区武术公共服务更好地实施,大力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以人才保障助推社区武术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武术六进”;社区武术;人才保障;优化策略  一、前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