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情境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g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基于此,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尝试将“情境教学”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以期改善课堂教学现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理念;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5-0039-02
  【Abstract】"Situational teaching" means that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eachers purposely introduce or create vivid and specific scenes with a certain emotional color, with images as the main body, to arouse students to experience a certain attitude, so as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 teaching method that enable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functions.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as an example to try to apply the concept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to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activit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atus of classroom teaching.
  【Key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Situation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practice
  初中生處于青春期,情绪变化大、容易冲动,容易被身边事物,尤其是不良事物所干扰,分辨是非的能力有待提升。除此之外,初中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有必要发挥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基于此,笔者将“情境教学”理念用于课程教学中,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情境教学”概述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方式。该方法下,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所描述的情景进行场景转化,利用图片、视频、工具等进行情景还原,从而辅助一定的文字描述,提升教学内容的感染力,让其变得形象、具体,让学生仿如身临其境,从而提升其学习兴趣,实现高效教学,最终促进学生智力开发、知识汲取。
  二、“情境教学”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意义
  情境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这是教育工作者根据经验提炼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融合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以更为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因此其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有一定的积极辅助作用。
  第一,以“景”动人,提升学生兴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性较强,对于初中生来说,新鲜刺激的事物更容易引发其学习兴趣。而情景教学则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的一个场景设置,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因此可以采取学生喜欢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以“创”构建,融合更多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较多,教师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可以将一些相互关联的课程进行情景融合,以实现不同内容之间的连贯性,用更为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灌输,有效丰富教学内容。
  第三,促进学生学习迁移。学生迁移能力是当下教育工作中十分注重的一种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这种能力的培育更为关键。通过情景教学,学生的认知、技能都可以得到迅速提升,将实践思考融入情景教学中,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发挥情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探索欲望,实现学习知识迁移,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三、“情境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情境是将教学活动置于充满生活化因素和气息的场景中,以此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营造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活关联性强的课堂教学环境。
  我意识到大多数学生只接受家人的爱,却没有回报家人的意识,导致学生养成了自私自利、不懂感恩、漠视他人的性格,影响学生未来成长。因此,我在教授《亲情之爱》这一单元内容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一天,小明回到家中发现家里一片狼藉,原来是姥姥在打扫房间的时候摔倒了。看到姥姥痛苦地躺在床上,小明想给姥姥烧点热水喝,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此时,我让学生自由结组,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你自己会干哪些家务活?你对小明的行为有什么感想?学生在我创设的生活情境下能很快地明白初中生应该具备承担家庭责任的意识和能力,要懂得感恩,能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人,于是顺利地回答了我的问题。
  (二)创设故事情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故事具有形象生动、丰富有趣、充满想象等特点,深受学生喜爱。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活动中,我经常使用故事情境,或者讲述名人故事或者编造相关的故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知识点。   如在学习《生命的思考》这一单元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我给学生讲述了秦始皇为追求长生不老,特意派方士寻找不死之药的故事,引起了后人的遐想。故事讲完后,我提出了问题:世上真的有长生不老药吗?生命可以永恒吗?听到我的提问后,有些学生说不能;有些学生则认为等到科学技术发达了,可能会实现这一愿望;还有的学生给大家讲了网上流传的段子,说是秦始皇真的获得了长生,因为历代帝王画像都是秦始皇的样子,惹得大家哈哈大笑。等到教室里逐渐安静下来,我说道:一个人的生命不能永恒,但人类的生命是永恒的,让学生对本单元教学主题有了深刻的认知。
  (三)创设问题情境,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有了疑问才有思考和探究的动力。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利用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最终在探究问题、重新发现问题、提出新的問题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如在学习《友谊的天空》这一单元内容时,我设置了几个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下:“友谊诊所”来了几位学生,请你为他们诊“病”并开出处方。
  学生1症状:期末考试中,王某由于没有答应好朋友抄袭试卷答案的请求,于是失去了这位好朋友。
  病因:
  处方:
  学生2症状:刘某由于自己成绩很好,经常嘲笑其他学生,也不帮助其他学生,在班级中不受欢迎。
  病因:
  处方:
  学生3症状:赵某性格开朗,结交了很多朋友,其中包括学校附近的小混混。
  病因:
  处方:
  这样的简答题形式新颖、有趣,让学生眼前一亮,激起了学生的思考兴趣,因此大家急忙打开教材,寻找正确、合适的答案,最终完美地解答了我的问题。
  (四)创设表演情境,加强学生记忆水平
  表演情境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班级表演或者小组表演,在表演中深入理解教材知识点,加强对教材的印象。教师要注重课程的设计,提前整理好剧本,下发给学生,让其进行排练。
  如在学习《法律在我们身边》这一课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将本课的知识点改编为一场课本剧,帮助大家记忆。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经过商谈后,全班学生同意分为几个表演小组:有的小组选择以初中生如何利用法律维护受教育权的故事;有的小组表演了法律要求子女回家探望老人的意义;还有小组学生呼吁制定“熊孩子惩治法”,让自己免受亲戚家熊孩子的“迫害”。无论是哪个小组的表演都深深吸引了台下的“观众”们,加强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印象。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法律是一个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学习法律也是为了更好地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从而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演绎故事的过程正是告诉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这种方式对于初中生来说更容易接受,也可以更好地进行感受和应用。
  四、结语
  综上,“情境教学”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加强学生记忆水平,最终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地思考,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情景转化的设计,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其教学兴趣的提升。因此,我认为值得教师同仁们一试。
  参考文献:
  [1]陈松涛.论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情境创设[J].当代教研论丛,2015(03).
  [2]董娜.初中政治课堂情境教学创设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14(28).
  [3]张方方.情境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才智,2020(13).
  (责编  林 娟)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比例的,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结构的发展,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日渐凸显,直接占据了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位置,影响着教育事业的优化发展。尤其是农村家庭教育,更需要转变教育发展模式,凸显发展内涵,创建优质的农村教育环境。但很多农村家长片面地认为学校就应该理所应当地承担起教育孩子的全部责任,认识不到影响孩子成长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家庭教育
期刊
【摘 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教育要能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学习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关注学生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的发展。对于初中教师来说,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提高初中生的抗压能力、受挫能力?这需要教师之间的协同合作,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师生共同努力,培养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受挫心理,进而促进初中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受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说明了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一系列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实施策略,从口算训练、教材内容、计算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切入研究,以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实施策略;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35-0022-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数学教学的基础阶段,对于学生之后的数学知识学习将会起到一个奠定基础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却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进一步开展,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方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期刊
一、大学生党员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思想问题  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思想问题主要体现在入党动机上。一些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不纯,其目的具有功利性。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来说,由于入党可以作为一张通行证,可以为自己找到一份好工作提供便利,因此在如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政治条件的种种限制及就业压力颇大的情况下,使得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产生了偏差。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因为部分大学生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教育和管理实践中,班主任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除了需要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之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和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批评是在所难免的,但是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叛逆期,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既要帮助小学生改正问题,又要不打击小学生的信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时代的优势,结合计算机教育与改革的相关特点,挖掘初中生计算机学习的潜力,成为相关教师不断思考和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结合目前初中阶段计算机专业教育与改革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期望能对提高初中计算机教育的整体水平提供支持。  【关键词】信息技术时代;计算机专业;教育与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低年级学生各项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找不到合适的方法解决,这会造成困难长期堆积,进一步恶化之后,会造成畏难的不良情绪,从而使学生对知识学习产生心理上的障碍。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习惯使用具体化思维来考虑问题的低年级学生对此会感到困难,产生心理障碍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这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介入,在了解学生心理障碍成因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  
期刊
【摘 要】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实行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数学学习中,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发散性思维、集中性思维等统称为创造性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要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入手。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具体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理念,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能力之一。数感经过一段时间的演练,现如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同一时间比较物体之间数量的能力。2.对持续出现的物体的记忆能力。通俗来讲,数感就是对数和数之间关系的一种感悟。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小学生数学数感的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