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本潮州戏文五种》学习札记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4502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本潮州戏文五种》是广东人民出版社将在广东潮州发现的两种明代戏文抄本和流传于国外的三种明代戏文刻本合刊而成的一本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本书共汇编戏文五种,实际有七个剧目。汇编剧目顺序为:1.明宣德抄本《新编全像南北插科忠孝正字刘希必金钗记》(以下简称《金钗记》);2.明嘉靖年间抄本《蔡伯皆》 (1958年在揭阳出土);3.明嘉靖年间刻本《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简称《荔镜记》)(附刻《颜臣》)(藏于日本天理大学、英国牛津大学);4.明万历年间刻本《新刻增补全像乡谈荔枝记》(简称《荔枝记》)(藏于奥地利维也纳国家图书馆);5.明万历年间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附刻《苏六娘》)(藏于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五种戏文,七个剧目,时间跨度涵盖明代早、中、晚期,说明在有明一代,五百年前粤东潮州地区就有繁荣的戏曲演出活动,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戏曲史意义重大。值得重视的是,五种戏文中蕴涵不少音乐信息,它们对研究古代南戏在粤东地区的传播以及潮剧的源流和形成都有重要价值。五种戏文,历史久远,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限于篇幅,对书中所有的剧目不能面面俱到,仅从《金钗记》戏文的音乐部分加深认识。
  
  一、对《金钗记》曲牌的认识
  
  《金钗记》1975年出土于广东省潮安县一座明代墓葬中,戏文是明代宣德年间(1431、1432年)的抄本,共有戏文六十七出,还附有锣鼓经和南散曲,学界普遍认为是宋元南戏在潮州的新编本,也是明代初年潮州有南戏演出活动的例证。在《金钗记》戏文出土发现之前,1967年上海嘉定县墓地发现了明代成化年间刊印的《白兔记》戏文,备受学界重视。而1975年《金钗记》手抄本戏文的发现,更加珍贵。汉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写到:“这一册宣德六、七年间写本的《金钗记》,早于成化本三十余年,而且还是手写本,不是刊刻,这才真正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戏文写本,其价值可想而知。”①
  《金钗记》全称是《新编全像南北插科忠孝正字刘希必金钗记》。“正字”说明当时的艺人用的是中原音韵,还不是用当地潮州的方言来演唱。
  《金钗记》是南戏戏文,南戏起源于北宋浙江东部温州的民间,音乐主要来源于当时南方流行的民间小曲以及歌谣,还有词调和歌舞大曲的音乐等等,在演唱形式上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 南戏,“本宋元词,益已里巷歌谣。”《金钗记》全剧以宋元词为主,一百字以上称为长调,三十字以内称为短调,两者之间成为中调。词牌以前无联系,词牌进入戏曲以后有个过程,慢慢演化成一种戏文的结构,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散—慢—中—快—散的结构。《金钗记》按照戏曲结构的规律来规范。如序、引、令都是比较散的,慢放在第二段,曲牌可反复演唱,慢之后就是过曲,有多种形式,可一个曲牌反复演唱,形成类似AA1A2……结构,也可以两个曲牌反复交替形成类似ABAB……结构,还可以形成类似ABAB1AB2AB3……结构,最后一般有尾声。
  《金钗记》全剧戏文共六十七出,所用曲牌一百余个,每出有的是单个的曲牌,有的是曲牌连缀体结构。全剧的曲牌构成以南曲为主,根据剧情、人物性格的变化吸收了部分北曲曲牌。曲牌来源也很多样,在一百多个曲牌中,有的来源于民谣小曲,如[排歌]、[太平歌]、[六幺歌]、[孝顺歌]、[散花歌];有的来源于小令,如[梁州令]、[蛮牌令]、[浆水令];还有的来源于唐大曲如[梁州序]、[惜奴娇序]等。因为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所用的音乐也是丰富多彩的,如要表现佛堂的音乐,用一般的曲牌很难实现,需要用专门的乐曲来表现,如[金字经]。
  《金钗记》是南戏的演出本,同南戏的戏文体制一样,在第一出中是末角的道白,且没有演唱,一般叙述整个剧情的梗概。如“(白)众子弟们,今夜搬甚传奇?(内应)今夜搬刘希必刘金钗记。”点出演出的剧目,之后再简短概括剧情。正式的演唱是在第二出,一般都是小生先唱,这也是南戏的特点。如在第二出,由小生先唱曲牌[伍供养],可见,当时艺人遵守南戏的表演体制。这也是艺人们搬演的是南戏的例证。
  在南戏中,在一曲牌的后面,唱同样的曲牌,称为[前腔]。[前腔]可多可少,有的用一个,有的可多次重复使用。《金钗记》戏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般[前腔]遵守前面曲牌的词格和音乐,而在实际的演出中,艺人会临时增减字句,词格会变化,音乐上也会有一定的区别和变化,这都是艺人在演出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如《金钗记》在第十四出②:
   [斗宝蟾] 年老掌理朝政,念吾家累代簪婴,想荣华富贵,皆因前定。孩儿,只愁你配亲恩缘事未成,算人生配合夫妻□皆前定。
  [前腔]尊亲听奴拜禀,奴似奇花初开,含笑秀英,向东风未许轻吹,难为爹爹命可从,奴家未感专。
  [前腔]娘行玉体花荣,嫩玉娇香,美貌聪俊,上楼中必遇知音情遣。鸳帷鸾凤枕,罗带绾同心。
  [前腔]听禀采楼妆成,罗绮四围,采结相映,似蓬莱情接灿云仙境,择定来朝探信音,蓝桥路儿近。
  三个[前腔]从词格和韵脚看,显然用的都是同样的曲牌,然而,词格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化,每一句的字数也不尽相同,因此可以判断音乐也是有变化的。从曲牌音乐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出在演出中,艺人们不是墨守成规的。反映了艺人们在演出中的实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演出场景。
  
  二、关于“合”、“合前”
  
  “合”是南戏的一种演唱方式,是演唱者在唱完一段以后,有人声相和的、类似于补充的一种演唱形式。“合前”完全是重复“合”的唱词和音乐,它们之间往往还有其它曲牌或者有道白。在《金钗记》戏文中,常有“合”、“合前”等字样。值得重视的是,这种演唱形式在潮剧音乐中还能发现它的踪迹。例如在潮剧《蔡伯喈
其他文献
近年来,荆门市教育局积极探索实施党建“微课堂、微空间、微视角、微服务、微制度”(五微)工作新模式,着力搭建学习、交流、管理、服务、宣传党建平台,以小见大、以微促实,促进了党内政治生活不断规范,促进了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开设微课堂,着力搭建常态化学习平台  落实领导上讲台制度。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带头讲党课,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局党委班子成员结合分管工作,在不同领域或包联单位
顾明远先生说: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如何让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去面对生命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是当代教育人必须面对并解决的课题。生命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保护生命安全、矫正生命问题的初级层面,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把生命教育和学校方方面面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从而培养生命的积极力量,使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把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联系起来。不少
2007年7月30日,北京最是夏日炎炎、酷暑难当之时,我身背  行囊,怀揣兴奋,登上了飞往大不列颠的航班,前去参加于8月1日至4日在剑桥大学举行的国际音乐盛会——第四届非洲及其海外侨民作曲研讨会和音乐节(4th Biennial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and Festival on Composition in Africa and the Diaspora)  剑桥,这
本刊讯(记者 鄢志勇 通讯员 王凤娟)8月28日,由湖北省教育学会主导发起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公益行动”在利川市谋道镇正式启动,并举行了首场专家报告会。  湖北省教育学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坤庆教授,常务副会长、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程斯辉教授,学会理事、武汉颂大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特级教师黄解放,武汉市优秀班主任、青山区钢城十七小学余婧等学会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启
尊敬的王三运副书记、唐国忠部长、陈桦常委、黄贤模副主任、潘心城副主席、威尔秘书长、森田孟进校长、权五圣会长、张金栋书记、李建平校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女士们、先生们:  早上好!  值此充满希望、洋溢着生机和活力、即将迎来新年和新春佳节的日子里,我们在这里举行“多元文化视野的音乐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此我对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朋友们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主办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植根民族音乐之土跻身世界艺术之林”这是鲍元恺在自己的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中国民歌主题24首管弦乐曲》首演的节目单上写下的感言。如果说15年前,对于一直秉承“植根民族音乐之土”创作理念的鲍元恺来说“跻身世界艺术之林”还只是一个梦想的话,那么15年后的今天他通过《炎黄风情》等一系列优秀作品的创作已经让这一梦想成真。《炎黄风情》的24首乐曲改编自冀、滇、陕、苏、川、晋等省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汉族民
编者按:2007年底,《南方周末》“中国文化原创榜”约请文艺界专家对当年艺术作品进行评比,王向荣《陕北民歌演唱专辑》入选优秀作品。适逢乔建中先生发来文稿述及专辑制做的前前后后,特此刊发,以飨读者。    王向荣专辑终于出版了。这件事,对于向荣本人、对于我、对于听过这套录音的少数同行以及不知道它的存在但却迷恋着陕北民歌的无数同好来说,都包含了某种不平常的意义。“不平常”者何在?且听我一一道来。  我
在以往有关声乐艺术表演的文献之中,“情感性”和“炫技性”始终是作为表演的核心要义,高居于评判标尺之上。似乎歌唱的最终目的,终将只是指向对聆听者“情感”的引发。此般理论,在中西乐事中比比皆是,不一而足。譬如以歌剧为例,西方自十八世纪初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中的“美歌”时代(Bel canto),阉人歌手们为了能够毫不费力地演唱无比辉煌的华彩乐段,而进行种种精心训练,但这种对音色感观的极端追求,其结果却只
2018年1月6日至8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与湖北省中小学校长协会共同主办的“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发展专题研讨会”在汉召开。在为期两天半的时间里,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和武汉的十多位专家学者与我省400余名高中校长和教师围绕新高考改革的关键问题、实施路径、课程探索、走班策略、条件准备,以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校育人模式创新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热烈探讨。  中
教育始于父母、归于教师、成于自己。无论是父母的帮助,还是学校的教育,我们究竟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什么样的助力?这就会涉及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内容,也会涉及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方法。  家庭教育的内容及方法。当一个新生命第一次与父母见面时,教育就发生了。家庭教育会涉及到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孩子得自己学会吃饭、穿衣、睡觉等。至于“行”,是一种行动,是一种具体的家务和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行”是最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