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康复教师素质的要求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ap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 山东 250022)
  
  【摘要】随着防聋治聋、爱耳护耳、康复意识的提高,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听障儿童服务状况的持续改善,致使小儿早期康复教育的年龄越来越小、人数越来越多、分布越来越广。康复教师仅凭原有针对3-7岁佩戴助听器聋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经验、技巧、方法和服务方式,已无力承担人工耳蜗植入和康复教育需求不断增长的重荷。根据当前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康复教师要胜任工作,提高康复质量和效果,应具备:对聋儿进行“缺陷”补偿的能力、对聋儿进行兼顾全面发展教育的能力、培训家长参与康复教育的能力、不同教学形式中的操作能力、根据聋儿特殊教育需要对相关服务性质和范围进行评估的能力等。
  【关键词】聋儿早期康复;发展趋势;康复教师;素质
  
  【Abstract】 with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deaf ears protective ear, love deaf awareness of rehabilitation, especially the "11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e deaf children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service status, age of pediatric rehabilitation and early education, more and more small, more and more widely. The teacher only by the original recovery for 3-7 years for wear hearing listening language training experience, skills, and service, and has been unable to undertake artificial cochlear implants and rehabilitation of education demand growth awe.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educat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problems, rehabilitation, improving teachers' job to recover the quality and effect, should have: "defects," for the compensation for ability, both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raining, ability to recover the parents to participate in education in the form of different teaching ability, the ability to operate for special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and scope of relevant service evaluate ability, etc.
  【key】for early rehabilitation, Development trend, Rehabilitation teachers, quality
  【中图分类号】R32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022-03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防聋治聋、爱耳护耳、康复意识提高,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听障儿童服务状况的持续改善,致使小儿听力语言康复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年龄越来越小、人数越来越多、分布越来越广,原有的仅凭针对3-7岁佩戴助听器聋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经验和在实施中更多地依赖教师个体经验、技巧的做法、服务方式,无力承担人工耳蜗植入和康复教育需求不断增长的重荷。[1]加之缺乏系统的技术指标体系作导引、专业化培训机制作保证、有效的康复教育方案作支撑、一体化服务程序作规范,致使小儿听力语言康复教育效率和效能不高。为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国家有关行业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同时也引发和催生了我国小儿听力语言康复教育领域发展的新动向。根据当前聋儿言语听觉康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对康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1 目前我国聋儿言语听觉康复教育所取成绩和发展趋势
  1.1 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得到落实:3岁以前是儿童一生中发展最快、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儿童听觉、语言(口语)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人的大脑神经网络中出现了用语言、文字编码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即心理学上称为第二信号系统。如果听力障碍儿童能够及早发现并确诊,及早进行听力补偿或听
  力重建,及早在家庭或机构中进行科学的听觉语言训练,就能够缩短与正常儿童的差距,就可能完全康复,生活自立、回归主流社会。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就则很难保证理想的康复效果,给家庭、社会带来长期的、沉重的负担。
  2001年8月《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 “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早期干预”,并在《聋儿康复“十五”实施方案》中明文规定:各省卫生、教育、民政、妇联、计生、残联等部门联合发文,把新生儿听力筛查列入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筛查结果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及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康复人员对聋儿采取早期干预措施(1)。2006年4月,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颁布了《聋儿早期康复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该《纲要》包括“总则”、“康复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和“康复教育评价”四块基本内容,指明了聋儿早期康复教育地位与作用,明确了适用的对象范围及所应承担的责任,规定了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与实施原则。《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小儿听力语言早期康复教育全面纳入科学、规范的专业化发展轨道,有利于促进聋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得到了落实。
  1.2 倡导全纳性教育使聋儿回归主流社会有了新的保证:随班就读使聋儿回归主流社会这种形式的实施对聋儿教育乃至整个特殊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实践更好地体现了“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2]。随班就读回归主流教育的深入开展,特别是提倡以全纳化的随班就读形式,通过系统、完善的学前儿童教育课程对聋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同时辅以个案式的康复指导和监控,使社会为聋儿提供更为充分发展的教育机会。
  每个聋儿都具备发展的潜能和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最好的康复教育应能为其个体潜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掘与发挥提供最少受限制的教育环境,促进个体的完整、协调发展。全纳性教育是个性化的、使儿童充分发展的教育,它强调的不仅仅是给予每个儿童入学机会,还要求所提供的教育是保证质量的有效的教育。其中体现的一个很重要的现代教育观点就是:使教育适应儿童的需要,而不是使儿童适应教育的需要,实施个性化教育,使儿童得到充分发展。
  1.3 整合教育的提出促进了聋儿全面康复 : 国内外聋儿早期康复教育成功的实践证明,一个聋儿的最终康复离不开耳科医生、心理医生、言语矫治专家、康复教师以及聋儿家长等多学科的共同努力所形成的专业与教育合力。儿童的语言是以整合的方式获得的。儿童语言能力的获得是语言规则范畴、语言内容认知范畴、语言操作范畴和交际环境范畴四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聋儿首先是儿童,然后才是有听力障碍的儿童,聋儿的语言发展规律象正常儿童一样的,聋儿的特殊性客观存在,在康复进程中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教育需要,听力语言康复是聋儿早期康复、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而不是全部。整合教育的提出为聋儿全面康复起到促进作用。
  2 言语听觉康复目前存在的问题
  言语听觉科学在国外已是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特别在美国大约有7万余名言语病理学家和3万余名听力学家为听觉、言语、语言障碍患者提供服务,他们都是具有相关专业硕士学位、并取得执业许可的专业人员。截至2009年底,我国言语听觉康复在岗专业人员达到10,455名,其中听力语言康复教师6,860名,医技人员1,000名,管理人员2,595名[3];具有大本以上学历的不足三分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还不是相关专业。自1988年,聋儿康复工作作为一项抢救性工程被纳入国家计划以来,全国的聋儿早期康复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明确了听觉言语康复教育对象;指明了聋儿听觉言语康复的教学方向;初步统一了全国聋儿听力言语康复教学大纲、教材和家长培训教材;开发了一套实用的、涉及聋儿学习能力、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评估工具和标准;通过咨询、培训和合作办学等手段,普及了聋儿康复的基本知识,逐步更新和壮大了专业师资队伍;在工作实践中逐步确立了聋健合一、机构教育与家庭指导、集体教学与个别训练等互为补充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主题教学、活动教学和游戏教学的推行经验;聋儿康复质量由起步初期的“十聋九哑”状态,跃升到目前全国年康复聋儿入普小、普幼率平均达到30%左右的水平。但是与国际上先进的国家相比,用科学的聋儿早期康复教育工作标准来衡量,目前我们在聋儿早期康复教育方面的作为,无论是在水平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发展差距与空洞[4]。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中国聋儿基数大,发病率高,听力语言训练能力严重不足,康复专业人员与聋儿需求差距较大。我国听力残疾儿童中70%生活在农村和边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和康复服务条件相对落后,许多家庭经济收入微薄,无力支付康复训练费用和承担购买助听器、人工耳蜗的昂贵费用,因此错过了孩子康复的黄金时期。
  2.2 康复机构建设水平低,设施条件差,运行保障机制缺失,专业教育合力没有形成,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缺少专业特色。聋儿康复是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听力服务和语言训练脱节,医学康复、听力学康复和教育康复分段实施,严重影响聋儿听力学服务能力和聋儿的听力康复质量。致使康复后的聋儿进入普小普幼的比例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康复质量亟待提高。
  2.3 教育观念陈旧,没有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夸大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忽视了聋儿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的激发。一味“填鸭式”的教育,使聋儿处于被动地位,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育目标错位,主观割裂了听觉言语能力发展与聋儿身心发展的相互关系,过分强调聋儿口语教学,忽略聋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需求。康复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有待提高。
  2.4 语言教学内容偏向,缺少对听觉言语能力组成系统的科学认识,过分强调语言内容和形式的学习,忽略了语言情景经验、语言运用经验的积累,聋儿语言能力没有得到切实提高。服务体系建设、教学手段落后,康复人员专业培训数量、质量差,特别是省级培训欠缺,语训教师的专业知识陈旧、结构不完整,缺乏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发、创新能力。
  2.5 教学方法机械,教学形式单一,教学组织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小学化”倾向明显,教学整体缺乏设计,不能针对不同教育内容和对象个体身心发展、学习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对教育环境资源利用不足。教学流程不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不统一,各个教学环节的任务和要求不明确,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而统一的管理和指导。
  3 对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十一五”期间,在政府的重视、有关部门的支持、残联组织的努力下,听障儿童服务状况持续改善;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科学管理水平逐步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以国家级康复机构为龙头,省级康复机构为骨干,地市级康复机构为支撑,基层机构为基础,并与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紧密衔接的康复服务网络[5]
  为了达到“用科学的方法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以及视觉、触觉等其它感官的代偿功能,建立有声语言系统,发展聋儿的语言交往能力,能理解和表达语言,并能通过语言进行记忆、思考、想象、学习知识,从而得到全面发展”的康复目标,根据当前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聋儿康复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3.1 对聋儿进行“缺陷”补偿的能力:根据整合教育要求,聋儿康复教师应该掌握“核心课程”和“边缘课程”内容:“核心课程”包括“一般公共课程”(类似一个建听幼儿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经验的可接受课程)和“特殊需要课程”(由“听觉学习”、“语言强化”与“认知拓展”三个子课程组成);“边缘课程”则由“健康”、“科学”、“社会”和“艺术”等子课程组成。在康复教学过程中,针对聋儿由听觉障碍、言语障碍导致的语言发展滞后问题,采取一系列科学、系统、有效的康复手段进行强化的、“抢救性”的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地快速补偿其听觉、言语、语言及认知发展的不足。聋儿康复教师不仅要具备普教与特教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具备聋儿康复所需的专业整合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
  3.2 对聋儿进行兼顾全面发展教育的能力[2]:在教学内容方面,聋儿康复教师要根据聋儿特殊需要和全面发展要求,在进行听力语言训练的同时,要为聋儿提供认知、社会性、道德情感、个性以及艺术表现力等方面的学习内容与发展机会,尽可能使聋儿语言学习与全面发展有效地融汇在一起,进行整合学习。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全面交流法,以听力、说话、唇读训练的口语为主,用手势语、手指语等作为帮助理解沟通的辅助方式,鼓励学前聋儿在未掌握一套完整的语言符号方法前大胆地采用各种符号进行交往学习。
  在教学手段和设施方面,要充分考虑聋儿的年龄特点,调动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选用各种直观、新颖的玩具、教具、学具以及各种现代教育媒介提供直观的教学效果来组织教学,帮助聋儿掌握学习内容,使聋儿获得更充分的学习和发展。
  3.3 培训家长参与康复教育的能力:家长是聋儿的第一任教师,坚持不懈地对聋儿进行康复是家长的终身责任,他们的身体力行及所采取的教养方式将对聋儿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实践证明聋儿康复教育,属于教师教、聋儿学、家长辅导的特殊三边教育 (6)家长参与康复教育康复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康复教师与家长合作,对家长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康复他们的心理,提高他们的康复理论和技能技巧,与他们加强交流和沟通,向他们了解聋儿在家庭中的表现,经常吸引他们参与教学评估、个训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活动,让他们成为教师的好帮助手。
  3.4 具备不同教学形式中的操作能力:聋儿康复的实现形式黄绍鸣博士精辟总结为(1 + X + Y),既集体康复教育(1)+个别化康复(X)+家庭康复指导(Y)(7)。康复实践中要加强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集体康复教育[1]中,主题教育是主要形式,是语言教育的实现形式之一。康复教师在集体康复教育中要秉承“立足康复兼顾全面”的聋儿康复理念[8],配合“主题教育”课程,巧妙组合和运用各种教学材料和媒介技术,发挥视觉和听觉的组合功能,使用大量的图片、形象直观的动画、反复的问句、灵活的替换练习等方法,设计丰富多彩的交流、认知 、音乐、操作 、运动、生活活动,巧妙地渗透听觉、言语、语言康复内容,潜移默化地对聋儿实施康复训练。在沟通交流的基础上达到强化聋儿口语、提高应用能力,使聋儿发展语言、兼顾听说,为听觉康复和言语矫治提供直接依据。还要采用生成课程的辅助形式,在保证基本康复教学目标完成的同时,根据聋儿的关注点、兴奋点适时地调整康复教学的内容和难度,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扩展,特别是有意识地指向个别化康复(听觉康复、言语矫治、语言和认知训练)内容的生成,巩固强化、拓展提高康复效果。
  个别化康复(X)中,以“听觉、言语技能训练”为主体,兼顾语言和认知能力训练。包括对聋儿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听觉康复(听觉功能评估和训练)、言语矫治(呼吸、嗓音、共鸣、构音、语音能力评估和矫治、语言及认知训练(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感知能力以及类比能力的评估和训练)[7.8]
  由于聋儿的个别化教育是个别训练结合主题教育反馈出他们在听觉、言语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的目标、选择的方法和教学内容,利用主题教育相关的拓展素材,采用医学康复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听觉康复、言语矫治、语言及认知训练,更有助于确保教学和指导过程的完整和质量的保证。
  家庭康复指导(Y)中采用同步式家长培训模式,通过集中培训、个别培训和信息网络培训三种形式,对家长进行态度、知识、技能的培训与指导,使家长具备正确、积极的康复态度,科学、丰富的康复知识,有效、娴熟的康复技能,从而实现家庭康复和机构康复同步、高效。
  3.5 根据聋儿特殊教育需要对相关服务性质和范围进行评估的能力:围绕“教给这些孩子什么”、“怎样教”以及“在什么地方教”这三个基本问题,确定特殊教育需要及相关服务性质和范围进行评估,决定聋儿接受什么样的特殊教育服务及在多大范围内接受这种特殊教育,而不是仅凭着对听力损伤的程度或听力补偿效果单一要素的把握,就为孩子做出最终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梁魏.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动向.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2:30-33
  [2] 梁魏.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的历史进程与未来走势.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6,1:69-71
  [3] 胡向阳.在2010年全国听力语言康复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2010.4.27
  [4] 梁魏,张琨,陶悦.聋儿康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5.3:44-47
  [5] 尤红.紧紧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推动听力语言康复事业全面加快发展——在2010年全国听力语言康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4.27
  [6] 郭金美主编.听力语言康复技术,山东省聋儿语言听力康复中心,2004.9:38
  [7] 黄绍明.周红省著.聋儿康复教育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11—14
  [8] 周红省,易海燕,黄绍明,季佩玉,等.1+X+Y聋儿康复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6.1:43-45
  
其他文献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在B或在X线引导下通过经皮肾盂、肾盏和输尿管上段的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微创手术。它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可重复、出血量少、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患者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本科自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共对35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重视对患者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有效地减少了
期刊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外科 湖北 武汉 430022)    【摘要】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再植的成活率不断提高,并且十分普及,基层医院,偏远地区,高原寒冷地区均有大量成功病例报道。末节断指再植的成活率在95%以上,而仅吻合指动脉的指尖再植的成活率就在95.8%,其采用指端动脉弓以远仅吻合一条动脉分支或指端动脉弓以近仅可吻合一条指动脉的指尖再植行远离吻合口侧指端侧方刨面放血:指端
期刊
(1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外科 福建 漳州 363000;  2 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医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目的:观察对外科手术后腹部切口应用微波理疗的效果。方法:将外科腹部手术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于术后6 h应用微波治疗仪照射切口部位并配合恰当的护理,对照组不采用微波理疗。两组术后腹部切口常规换药7~9 d拆线。结果:两组切口疼痛程度及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期刊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341000)    【摘要】探讨PICC导管在肿瘤病人使用中的护理问题。导管移位是首要问题,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改进导管固定方法及敷料粘贴方法降低发生率;其次是导管内返血,做好正压封管;再次是导管堵塞,根据药物性质采取正确冲管和封管;局部感染,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肿瘤病人;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216.89【文献
期刊
(固原市医院 宁夏 固原 756000)    【摘要】目的对276例老年患者的睡眠状况及失眠原因进行调查,探讨减少老年患者失眠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访谈式睡眠调查法调查老年病患者睡眠情况。结果: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早醒是失眠最常见的症状。引起失眠的原因依次为:焦虑、抑郁、病理生理因素、药物因素、睡眠环境等因素。结论:建议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为指导,采用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法,提高老年患者的睡眠和
期刊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摘要】目的:探讨陪伴分娩对分娩方式、产程及对母儿的影响,确保母婴健康安全。方法:选择产科住院600名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陪伴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产程的各方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陪伴组产妇的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显著降低;新生儿评分、产妇满意度、自然分娩率显著提高;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
期刊
(湖南省长沙市一医院 湖南 长沙 410005)    【摘要】目的:研究缓解肿瘤晚期患者疼痛的方法,更好的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对医院收治的56例晚期肿瘤患者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进行有效的止痛,记录患者对护理措施前后疼痛感觉做出的评价。结果:在采取了相关的控制措施后,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症状有了很大的改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结论:做好医护人员的理论、技能、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对缓解患者疼痛有很
期刊
(济南大学食品科学营养系 山东 济南 250002)    【摘要】香辛料具有改善食品风味,提高食品质量与价值,促进人体吸收的作用,在日常烹饪中广泛使用。为改善传统颗粒或粉末香辛料存在的调味不均匀、计量欠准确、质量不稳定、利用率低等弊端,本研究以CO2超临界流体萃取之花椒、丁香、中国肉桂、辣椒、山奈等油树脂为基料,利用正交设计试验的方法,对红焖羊肉的调香、调味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这几种香辛料油树脂和
期刊
(宁夏固原市医院儿二科 宁夏 固原 756000)    【中图分类号】R11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066-02    多巴胺是一种血管活性药物,具有改善周围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 率、收缩血管、使血压升高的作用[1]。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常用此药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休克、重症肺炎等。在持续微量输液泵注射多巴胺过
期刊
(兴安盟人民医院 内蒙古 兴安盟 137400)    【摘要】介绍了10例10指断指再植的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术前护理包括卫生宣教、环境准备、断指预处理;术后护理包括一般护理、体位的护理、预防性止痛、血运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成活8例,成活率80%。  【关键词】 指损伤;再植术; 护理  【中图分类号】R914.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060-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