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素养的双翼,双翼的展翅升腾需要广袤的心空。我在教学中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虽在课外读了不少的书,可是往往浮光掠影,不知其精要所在;有些学生虽然读得如痴如醉,但往往光意会不言传,任真实情境下所产生的阅读灵感随风消逝。阅读收效甚微,写作捉襟见肘的现象屡见不鲜。仔细审视我们的教学,留给学生自由读写的时空是十分有限的。为了给学生的自由阅读和自由写作创设情境,提供机会,让学生能读到自己爱读的书,写出自己想写的话;通过自由阅读引领自由写作,又通过自由表达引发深沉的思索,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动机;在读写心智活动的不断交替中,发展阅读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一、理论依据
新课标特别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并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二、阅读及笔记的指导
1.读物的选择
对于读物的选择我们应该以学生的自主选择和教师的积极引导相结合为原则。引用亚瑟·李在《给一位爱好读书的孩子的信》中所说的话就是“你最好尽可能选些能震撼心弦的高贵作品来读,这种作品对你心灵的激荡,才有真正的好处。要想这样,你首先得知道应该摈弃那些无价值的书,凡是浪费你时间的、该烧毁的、教坏孩子的以及使人懦弱而不使人坚强的作品,都該摈弃。”
2.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的阅读不是随随便便的读,笔记也不是信手拈来的记,而是具有一定质量的阅读成果的纪录,因此必须交给学生一些遵守作者思维、探究作品内涵的礼节,授之以阅读之“渔”。
(1)质疑阅读
宋儒张载说:“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学生在读书笔记中,可以就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人物形象、写作手法、文句的哲思进行质疑,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尤其是能在作者思维的矛盾错位上发问,这就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深度。能在无疑处生疑,就是阅读能力的体现,若能进一步回答问题,这样的读书笔记就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2)比较阅读
茅盾提倡应多读作品评论和作者传记,并与其他名著进行比较,抓住其特点。他认为,多读、精读、思考和比较,是读文学名著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文学修养的必然路径,舍此则别无他途。比较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如相同题材的不同作家的作品的比较,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的比较,书上的结论与实际生活的比较,过去的看法与今天的现实的比较,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看法的比较,同一个人前后不同时期看法的比较,多种工具书不同解释的比较,等等。在比较中,学生有了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他们就不再等着教师公布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有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探究。
(3)批判阅读
学生应该批判性地阅读,敢于质疑经典,不迷信权威,尽信书不如无书,能跳出作者的思想客观评价是难得的思维品质。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阅读和笔记中,大胆挑战权威,并学会用各种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质疑,在多元的碰撞中激发起自己思维的火花。然后在读书笔记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我为什么不同于你,你为什么不同于我的事实,启发学生承认不同个人间文化的深刻互连性,关注大家如何带着差异共同生活在一起,从而共同丰富语文的文化情感内涵。
(4)创造阅读
创造阅读,指通过想象和联想在原有信息基础上创建新信息。在阅读中,学生要慧眼独具地发现作品特有的“空白”和“未定点”,并引发自己生活、情感、知识的积淀与之连接,对文本做合理的补充和续接。如可以依据所读之作中的某一语句激发起自己的情思,进而联想起平日的诸多零星体验来完善和丰富文本的情节和结构,使文本的旨趣有合乎情理的衍生,并将此诉诸读书笔记。
三、读书笔记的双向交流
1.师生交流
高中生的思想还不尽成熟,对作品内涵的感悟有时较为偏激,只要他们能在读书笔记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老师就应该毫不吝惜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当然学生有不足,理应指正,最好委婉一点。每周评阅完学生的读书笔记后,教师应及时地进行讲评反馈。让学生在肯定中增强做读书笔记的动力,在指正中及时修改、调整,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2.生生交流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在解读文本过程中自我与他人的交流过程,这是与学习同伴间的交流,是一种最为平等的对话,在对话中也最容易产生共鸣。这样,通过交流与碰撞就能使学生获得更深入的理解,从而不断生成新的意义。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来实现生生对话。读书笔记的评阅上我采取小组负责制:全班分成五组,每组八到九人,教师每天评阅其中一组,改组则评阅其余各组。之后每周老师可以将全班笔记评阅一遍,同学之间也有了一次深入交流读书心得的机会。学生在批注栏上写上自己的读后感悟,可以赞扬、质疑、批判,作者还可以回应反驳。
3.完善自我
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地感受着,思考着,反省着,探索着,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与自我对话。值得注意的是,读书笔记中的自我对话,不同于一般的对话,因为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而且还能通过自我对话使学生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因此,读书笔记中学生的自我对话,应该是一种趋向真善美的对话。
一、理论依据
新课标特别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并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二、阅读及笔记的指导
1.读物的选择
对于读物的选择我们应该以学生的自主选择和教师的积极引导相结合为原则。引用亚瑟·李在《给一位爱好读书的孩子的信》中所说的话就是“你最好尽可能选些能震撼心弦的高贵作品来读,这种作品对你心灵的激荡,才有真正的好处。要想这样,你首先得知道应该摈弃那些无价值的书,凡是浪费你时间的、该烧毁的、教坏孩子的以及使人懦弱而不使人坚强的作品,都該摈弃。”
2.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的阅读不是随随便便的读,笔记也不是信手拈来的记,而是具有一定质量的阅读成果的纪录,因此必须交给学生一些遵守作者思维、探究作品内涵的礼节,授之以阅读之“渔”。
(1)质疑阅读
宋儒张载说:“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学生在读书笔记中,可以就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观点、人物形象、写作手法、文句的哲思进行质疑,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尤其是能在作者思维的矛盾错位上发问,这就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深度。能在无疑处生疑,就是阅读能力的体现,若能进一步回答问题,这样的读书笔记就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2)比较阅读
茅盾提倡应多读作品评论和作者传记,并与其他名著进行比较,抓住其特点。他认为,多读、精读、思考和比较,是读文学名著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文学修养的必然路径,舍此则别无他途。比较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如相同题材的不同作家的作品的比较,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的比较,书上的结论与实际生活的比较,过去的看法与今天的现实的比较,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看法的比较,同一个人前后不同时期看法的比较,多种工具书不同解释的比较,等等。在比较中,学生有了新的发现,新的收获,他们就不再等着教师公布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有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探究。
(3)批判阅读
学生应该批判性地阅读,敢于质疑经典,不迷信权威,尽信书不如无书,能跳出作者的思想客观评价是难得的思维品质。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阅读和笔记中,大胆挑战权威,并学会用各种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质疑,在多元的碰撞中激发起自己思维的火花。然后在读书笔记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我为什么不同于你,你为什么不同于我的事实,启发学生承认不同个人间文化的深刻互连性,关注大家如何带着差异共同生活在一起,从而共同丰富语文的文化情感内涵。
(4)创造阅读
创造阅读,指通过想象和联想在原有信息基础上创建新信息。在阅读中,学生要慧眼独具地发现作品特有的“空白”和“未定点”,并引发自己生活、情感、知识的积淀与之连接,对文本做合理的补充和续接。如可以依据所读之作中的某一语句激发起自己的情思,进而联想起平日的诸多零星体验来完善和丰富文本的情节和结构,使文本的旨趣有合乎情理的衍生,并将此诉诸读书笔记。
三、读书笔记的双向交流
1.师生交流
高中生的思想还不尽成熟,对作品内涵的感悟有时较为偏激,只要他们能在读书笔记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真切体验,老师就应该毫不吝惜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当然学生有不足,理应指正,最好委婉一点。每周评阅完学生的读书笔记后,教师应及时地进行讲评反馈。让学生在肯定中增强做读书笔记的动力,在指正中及时修改、调整,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2.生生交流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在解读文本过程中自我与他人的交流过程,这是与学习同伴间的交流,是一种最为平等的对话,在对话中也最容易产生共鸣。这样,通过交流与碰撞就能使学生获得更深入的理解,从而不断生成新的意义。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来实现生生对话。读书笔记的评阅上我采取小组负责制:全班分成五组,每组八到九人,教师每天评阅其中一组,改组则评阅其余各组。之后每周老师可以将全班笔记评阅一遍,同学之间也有了一次深入交流读书心得的机会。学生在批注栏上写上自己的读后感悟,可以赞扬、质疑、批判,作者还可以回应反驳。
3.完善自我
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地感受着,思考着,反省着,探索着,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与自我对话。值得注意的是,读书笔记中的自我对话,不同于一般的对话,因为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而且还能通过自我对话使学生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因此,读书笔记中学生的自我对话,应该是一种趋向真善美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