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fj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需求也逐渐提升,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会越强烈。人均收入的增加促进了人民文化消费能力的增长,对群众文化的需求也呈增长趋势,群众文化的建设和需求面临着新的局面。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首先对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详细分析,这一部分主要从社会功能方面和文化价值方面进行阐述;其次对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需求和措施进行了详细探讨,这一部分主要分析了新时期群众文化的需求和适应时代发展的措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对群众文化专业人才培养与建设进行了详尽的思考,文化馆是一个开展综合性群众文化的机构,在我国具有群众文化导向作用,其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群众文化;文化需求;人才建设
  一、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
  要意义
  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有史以来即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针对于群众文化的研究在学术界早已出现,但其理论研究相对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重视程度也相当不够,对于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笔者认为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社会功能方面,二是文化价值方面。
  (一)社会功能方面
  群众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同时也是最基本的社会文化现象。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群众文化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1.群众文化的娱乐交流功能。社会是一个人与人之间依存的状态,在社会之中每个人都不可能独立地存在,都不免与其他个体发生交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城市逐渐向乡村扩张,城乡交界的划分愈加的不明显,乡村的人口也大量向城市流动,城乡差距也来越小;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人们都被局限于自己的工种,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区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情感愈加淡漠。而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阶段,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有群体性娱乐活动和交流的社会才是正常的社会,才能满足社会人的正常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作效率的提升,劳动力逐渐被解放出来,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并且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精神世界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群众文化也给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上的人们带来了更多精神上的愉悦,主动地参与活动,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吸引着更多人们的加入。这样群众文化的建设显得更加重要,群众文化即为社会活动、人与人之间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而据此进行的一些的文化娱乐活动也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2.群众文化的仪式、团结功能。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重仪式的民族,从最早的巫术到宗教仪式到普通百姓家生子、成人、婚嫁、丧葬皆有相应的仪式。如今历经几千年,很多仪式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新仪式的出现,也有古老仪式的消失,但我国一直是一个注重传统注重礼仪的国家。仪式一直与国家的政治活动、民间的宗教活动和家庭的礼仪活动息息相关。仪式实际上是群众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群体歌舞和其他活动既让仪式更加丰富多彩,也增强了其正式性和庄严性。群众文化活动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使社会各成员之间更加团结。在原始部落时期,各部落之间的群众文化活动像原始舞蹈、游艺活动、体育竞赛、打猎竞争等等,往往可以改变氏族关系,增强部落的凝聚力,势力关系得到重新调整。而现今社会,各村寨、各城市、各国家之间的联谊活动,也能增加两者之间的友谊。
  3.群众文化的认同功能。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一个整体,而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身特有的民族内涵和传统文化特征,不同民族无论是风格、类型还是艺术形式都各不相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文化也逐渐形成了大融合,各民族、各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民族之间的差异性逐渐减少,社会趋同性越来越强。每一个民族都把自身独有的民族特色展现在其他民族面前,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这就体现了群众文化的认同功能。所谓认同功能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设身处地的在别人的位置来了解别人,向别人学习,模拟别人的行为方式。群众文化为各民族和各国家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平台,充分体现了群众文化的认同功能。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学习其他民族存在的优势,为自身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本民族文化加入新的元素,使本民族文化充满了活力和竞争力,形成了国际上文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4.群众文化的符号、象征功能。现如今,任何领域的竞争都越来越激烈,无论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文化形象,塑造自身的文化形象,必须制造自身的文化名片,有着自身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才能使文化得到弘扬和发展。而一个民族文化形象,带来的是综合的效益,除了文化收获之外还有政治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名片和符号,必然是自身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特色,而一个民族地区的群众文化最能代表其自身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因此,换句话说群众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最好的符号象征。如今,这个文化蓬勃发展的时期,很多国家都抓住机会,塑造自身的文化形象,形成本国的文化软实力。在我国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区,都更加注重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宣传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如由张艺谋导演为首的印象系列团队,出品的一些系列包含歌舞等活动在内的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大红袍》、《印象·普陀》、《印象·武隆》等等,展现了最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和地域色彩,对于本地区文化的宣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给这些地区带来了文化效益、政治效益和经济效益。又如湖北地区的龙船调,也是一种较为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展现了本地区的魅力风情,吸引了各地的观客,名声显著,成为此地区的标志性象征。著名的歌唱艺术家宋祖英更是把这一龙船调传统群众文化活动唱到了维也纳金色大厅,把这一文化推到了世界人民的眼前,提高了本地区在全球的知名度。
  (二)文化价值方面   1.群众文化以主导文化为方向。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四大部分组成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我国的主导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导文化是高高在上的,反映了我国经济、政治的方方面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厦的精神支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是属于上层建筑的,那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主导文化更好地引导我国各方面的发展,群众文化就为主导问候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平台。如何改变主导文化以往的传统的,而换一种更活泼,更易于接受的方式被国人吸收,群众文化活动则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方式。用轻松活泼的方式,寓教于乐,把主导文化引入进来,如此,群众文化则以主导文化为方向,而主导文化又以群众文化为平台。
  2.群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相互促进。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文化皆有不同的层次,有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群众文化,也有只面向于少数知识分子的精英文化。建国之前,我国人民的文化素质水平普遍较低,知识分子所占比例极小,如果一味讲究精英文化,对于普通群众的素质提升很难实施。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几次重要讲话中就提出了群众文化,文艺发展方向要以普通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用群众看得懂的,能接受的方式,开展活动,做群众受益文艺。以延安为中心的一批知识分子,创造出了群众喜欢的小说、连环画、墙报还有歌曲、舞蹈等等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毛泽东同志还指出群众文化与精英文化要相互促进。两者之间是没有明确的分割线的,精英文化不是不接地气的文化,不是建立在半空中的文化,要从群众文化汲取养料,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客观实际。而群众文化更不能流于低俗,群众文化是最接近群众的文化,也是参与人数最多的文化,要不断吸取精英文化中的先进因素,不断提升。总之,群众文化和精英文化要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共同发展。
  3.群众文化为文化产业开辟道路。我国的文化建设可以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大部分,前者是国家提供的不以盈利为目的,而后者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引导下的产业。文化产业市场与一般市场不同,除了遵循一般市场规律,还对群众的文化艺术消费能力有很大的依赖性。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过去人们的理想是吃饱、穿暖等最基本的需求,当这些需求被满足了之后,一些更高层次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就接踵而来。一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越高,对精神世界的要求越高,那么,这个社会的文化产业就有更大的市场。我国的群众文化一直致力于群众文化和艺术能力素质的提升,提高群众的艺术消费能力,这就进一步为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群众文化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培养,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实则为文化产业开辟了市场,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4.群众文化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任何民族文化都不可能凭空建立,忘记传统的文化注定没有生机和发展潜力。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非常重要,也是各民族、各国家非常重视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的,历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各民族的语言、民俗、节庆、礼仪、表演艺术、手工技能等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文化的创新,但也离不开文化的传承,有传承的民族等于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才会生生不息,有更大的发展前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往往与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息息相关,都是与生活不可分割的来自民间的一些文化传统,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群众文化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二、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需求和措施
  (一)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需求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需求也逐渐提升,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会越强烈。居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人民文化消费能力的增长,对群众文化的需求也呈增长趋势。另外,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对群众文化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群众文化的构成越来越多元化。群众文化由前些年最基本层次的文化需求到现在较高层次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群众文化实现了由低向高的攀升。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主题内容更加丰富,文化娱乐形式更加多样。从传统文化娱乐项目的音乐、舞蹈、民风民俗活动到新兴的摄影、旅游、收藏等等包罗万象。尤其随着科技的发展,多种信息渠道和文化载体的出现,使文化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从传统的报纸、杂质、书籍到手机、电脑、电视,各种多媒体形式的出现,实现文化需要的途径会更多。
  (二)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对策措施
  1.大力发展生产力。精神生活永远是建立在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只有在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基础上,人民才有精力和能力来追求精神生活。马克思认为文化需要只有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有其必要性。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促进人民对群众文化的需求,增加人民对文化的消费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生产总值逐年提升,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基础和机遇,一定要立足本国实际,大力发展生产力。
  2.增强群众文化的创新力。因循守旧的文化注定缺少吸引力,在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文化的创新力,不断引入新的因素,增强群众文化的创新力,才能扩大群众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要进一步推进科技对文化的影响力,实现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把科技创新更多地引入到文化领域,建设更多的信息渠道和文化载体方式。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增加文化的传播途径和表现方式。
  3.加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消费。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提供更多的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才能吸引更多的文化消费人群。文化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的管理规定,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文化创意、网络服务、新闻传媒等文化服务行业。根据人们群众的反馈,时代的发展需求,生产出群众喜欢的感兴趣的文化产品,提供群众需要的文化服务,开发特色的文化消费。   现在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同地区贫富差距很大,即便是同一地区城乡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相同。人民收入的提高,是扩大文化消费的保障。为了促进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国家一定要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对于经济水平欠发达的地区,尤其是乡镇地区,国家要加大扶持政策,对文化产业进行适当地补贴。政府还可以通过国家宏观调控降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价格,发展适合乡镇欠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使基层群众有能力消费,促进基层文化消费水平。
  4.加强对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引导。群众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着国家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必须加强对群众文化的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的主导文化,主导文化的传播要以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为依托,而群众文化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方向,使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群众文化的发展方向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党报党刊和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要加强党的宣传工作,把坚持正确的导向落实到具体宣传活动中。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的宣传作用大大削弱。主导文化要尽快占取新兴舆论阵地,建立大型的具有权威性的大型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是舆论引导的风向标。群众文化要用新兴的媒体方式微博、博客等提高公信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社会舆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用群众能接受的娱乐文化方式,寓教于乐,传播党的思想,引导正确的群众文化发展方向。
  5.立足传统,加大创新。现代社会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群众文化不断受到来自国内外各个文化潮流的冲击。这是机遇也是挑战,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要在迎合群众喜欢的基础上,要保持自身的思想性和独立性,保持以传播先进文化为目的的发展方向。提升群众文化建设的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抵制低俗,崇尚高雅。群众文化要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从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历史中汲取养料,并积极向国外先进文化中学习借鉴先进因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面对新型文艺形式的出现受到很大冲击,传统是一个民族的根和能量源泉,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一定离不开传统的文化娱乐方式的传承。但是,另一方面,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在新的时代,一定要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多加创新,用新的方式演绎传统,为传统文艺形式注入新的血液。如京剧作为传统曲艺形式,喜爱京剧的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越来越少,几乎处于惨淡经营的局面。如何加大创新,排出与时代相合的曲目,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基础上融合流行因素,是以京剧为代表传统文化娱乐形式都需要的问题。
  三、群众文化专业人才培养与建设
  的思考
  文化馆作为综合性的公众文化服务体系,具有群众文化导向作用,肩负着文化传承和繁荣的使命。而专业人才是文化馆发展和开展工作的基础,是文化馆的立馆之本。为了促进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加强文化专业人才培养是关键。
  文化馆是一个开展综合性群众文化的机构,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影视、曲艺、杂技、绘画、篆刻、雕塑、刺绣、剪纸、书法、摄影、时装、工艺等等类别繁多、包罗万象,其职责是对群众文化进行指导、培训和研究。文化馆在我国具有导向作用,肩负着文化传承和繁荣的使命。群众文化的职责和使命要求其必须有一大批的专业人才,人才是文化馆发展和开展工作的基础,是文化馆的立馆之本。
  (一)我国文化馆发展现状
  1.顺应时代潮流,努力发展创新。当今社会是一个文化大繁荣的时代,科技日新月异,信息爆炸,文化百家争鸣。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群众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文化馆是市人民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向群众开放、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公共文化场所和广大群众终身教育的课堂,是承担政府公共文化事业、繁荣群众文化的主导性业务单位。文化馆通过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社会审美、德育教育,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促进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国家文化部《文化馆管理办法》还明确了文化馆应履行的职能和应承担的任务,这表明文化馆工作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国家“十二五”规划专门以一篇三章的篇幅就“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具体要求,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我们必须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群众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要求,不断适应并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努力让群众的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国家公布“十二五”规划的颁布,对于文化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达到群众文化事业未来五年发展的更高目标,文化馆在履行这些职能、完成规定任务的过程中,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征程中应该迈出坚实的脚步。
  2.专业队伍人才急需。文化馆作为开展群众文化的机构,是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领头羊,其不同于博物馆和图书馆,后者较为倚重“器物”的精彩,而文化馆则更为仰仗文化生产力主体“人物”的魅力。社会动员、价值宣示、道德感召、文化凝聚、才艺吸引、协调组织等方面的要求无不与这支十分重要的专业队伍直接相关。
  但从文化馆目前状况看,显然难以适应上述要求。文化馆仍然缺少诸如油画、音乐制作、动漫与发展文化产业等方面人才,而且缺少能够独立到基层文化站、社区担当调研、指导之责的综合性群文专业的复合性人才。针对文化馆的发展现状,扩充文化馆人才,建设专业化的队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
  1.提升群众文化专业人才的业务水平。面对新时期新的需求,提高群众文化的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也迫在眉睫。文化馆必须着手提高专业队伍的业务水平,订阅必要的书刊,给专业人才创设一个了解最新文艺消息、学习专业业务知识的窗口,鼓励专业人员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组织专业人员去优秀的省、市、县考察学习,了解先进的文化动态,开拓视野,发现新的思路。文化馆是先进文化的集合之处,不能固步自封,要时刻保持与外界交流的状态,把外界流行的信息元素添加进来,保持文化的先进性。积极培养业务骨干,选取先进拔尖的专业人员作为业务骨干重点培养,选派业务骨干进修学习,开展培训班,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与交流的各种活动。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必须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需求。   2.提高专业人才的竞争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市场也悄然改变,竞争日益激烈。文化馆原本是唯一的组织指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培养群众中的艺术文化人才的社会文化机构,如今出现的影视演出集团、文艺团体、培训机构都成为文化馆有力的竞争对手。面对市场的变化,文化馆必须提高自身竞争力,积极应战。文化馆作为政府部门的文化事业单位,是为群众的文化活动服务的,作为文化馆的专业人员提高服务意识,要放下自己的架子,走入群众当中去。文化不是架在半空中,文化要贴近实际,主动走近群众,文化来自群众,并为群众服务。文化馆要面对文化市场的需求,不断拓宽文化服务领域,建立信息网,抓住市场的机遇,寻求合作伙伴,广泛开展宣传活动,打造文化品牌,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文化馆专业人员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积极走进群众,到群众当中去,考察群众的兴趣与需求。并针对于群众的需求和社会中的流行元素,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求。
  3.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制度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保障。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作保障,才能实现长足稳定的发展。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细化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人员行为。把职责落实到各个部门,各部门把任务分配到个人,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实现科学高效的管理。建立竞争机制,改变以前“多干少干一个样”的观念,激励专业人员发挥创造性,大胆干,干实事。定期开展多种多样的竞争活动,鼓励全体专业人才争优比先。并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学习先进,明确优劣,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反思。并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奖优惩劣,鼓励先进,鼓励专业人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全体专业人才时刻保持着一种危机感,督促其不断学习,不断致力于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
  (三)加强群众文化专业队伍建设的要点
  1.组织文艺活动,开展文艺培训。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社会各阶层的文化需求,文化馆要充分调查了解民众所需和民心所向,定期开展并组织相关文艺活动。实践出真知,在丰富多样的文艺活动中,专业人才不仅有了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其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对于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灌输,而是把理论应用于实际,让专业人才从实际活动中得到锻炼,同时造福于群众,培养出综合型的专业人才。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专业人才决不能固步自封,骄傲自满,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为了保证文化馆在文化领域的先进地位,必须督促专业人员积极学习,定期开展文化培训,把专业人员输送出去学习先进的理念,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前来指导工作,并积极与其他省市先进单位交流学习。
  2.创造良好的条件,吸引更多人才加入。人才是文化馆发展的基础和不竭动力。文化馆要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和任用制度,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加入。通过政策调剂,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按照国家“文化馆专业人员应当具有相应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要求,进人关口门槛要高,政策要活,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依法办事的原则下,只要是热心公共文化,专业业务具有一定的“神力”、“吸引力”,应尽量不受限制地引进,并逐步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制度转变,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努力为文化馆配齐专业人才,以适应并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的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促进我市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馆要发挥自身的优势,给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施展自身才华的舞台。知人善任,任人唯贤,把人才安置到适合的岗位,为专业人才创造合适的条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所用。
  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社会文化及其体系中的经典标志,是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之一,而其中队伍要素则是至关重要的基本要素。有一支在精神素质与专业业务能力诸方面都能适应群众文化事业未来五年发展要求,才能构成并真正确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品质形象,才能达到让先进的、科学的文化拥抱民众的愿景。面对新时期文化市场的需求,必须着手提高文化馆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竞争意识,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求。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文化馆科学的管理。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并定期开展文艺活动,进行文艺培训,树立专业人才终身学习的理念。专业人才是文化馆发展和开展工作的基础,是文化馆的立馆之本。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建设是文化馆的一项基本工作,也是重中之重的工作。
  四、结语
  新时代,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新的局面。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有史以来即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群众文化的功能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功能,二是文化价值功能。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包括娱乐交流功能、仪式、团结功能、认同功能、符号、象征功能等,而文化价值功能有群众文化以主导文化为方向、与精英文化相互促进、为文化产业开辟道路、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等。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人民文化消费能力的增长,对群众文化的需求也呈增长趋势。另外,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对群众文化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群众文化的构成越来越多元化。新形势下,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对策措施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群众文化的创新力,加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消费,加强对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引导,立足传统,加大创新等,促进群众文化建设的长足稳定发展。文化馆作为综合性的公众文化服务体系,具有群众文化导向作用,而专业人才是文化馆发展和开展工作的基础,是文化馆的立馆之本。针对我国文化馆专业人才急缺的现状,为了促进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加强文化专业人才培养是关键。面对新时期文化市场的需求,必须着手提高文化馆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竞争意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文化馆科学的管理。加强专业队伍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作者单位: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
其他文献
【摘 要】录音报道是广播记者最常见的新闻报道方式,本文总结了记者多年积累的采访经验,指出采访前的准备要充分,要熟练使用采访机,要学会室内采访、室外采访、会议采访、暗访、电话采访等各种条件下的采访方法,并对后期编辑时也提出具体要求,给广播记者以切实可行的指导。  【关键词】新闻采访,录音报道,采访技巧  录音报道是广播电台特有的新闻报道形式,它是指带音响的广播新闻体裁,包括录音的新闻、通讯、特写、访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影响节奏变现形式元素的分析,结合镜头运动与角色动作变化的表现形式来探讨节奏在动画电影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节奏;动画电影;镜头;角色  一、节奏在动画电影中的作用  马塞尔·马尔丹于《电影语言》中说过:“毫无疑问,节奏——这是影片最基本的特性,同时也是最微妙的很少被研究过的特性。”[1]动画电影的表现形式多样化且不受空间或是现实条件的限制,是人类满足自己天马行空幻想的直观
期刊
【摘 要】交互式教学的关键还在于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真实且有意义的教学材料和环境与学生分享,避免学生做无用功。特别是对于职校服装设计教学来说,采取交互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还能与服装设计的教学要求相契合。  【关键词】交互式课堂教学;服装设计;教学应用  上个世纪70年代初,交互式教学法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种教学模式的重点是学生,而教师需要将真实且有意义的教学材料和环境与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物质生活日渐丰盈的条件下,精神领域的文化建设成为了人们所重点关注的话题。现代化的生活使得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室内设计成为了当前的主流行业。室内设计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教学目标也是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确保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能够满足行业发展所需。因此,室内设计的教学模式,要不断与时俱进,这样才能确保学科的教学能够为实际应用
期刊
【摘 要】我国高职院校的钢琴基础课教学依然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一定的创新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习效率底下,阻碍了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就是对高职院校钢琴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和创新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钢琴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是我们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而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很多的
期刊
【摘 要】实践性教学是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教学最为关键的环节,占教学中很大的比重,在培养人才中占据重要作用,中职生的服装教学需要强化实践性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及其过程控制管理的教学改革作出探讨与总结。  【关键词】服装设计;实践性教学;人才培养;控制管理  一、教学观念路后,实践观念不强,教学效果滞后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基本上是从理论性、艺术性和实践性
期刊
【摘 要】舞蹈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如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中小学校中开设舞蹈教育课程,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教育;舞蹈教育;德育功能;智育功能;体育功能;美育功能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早在舜命夔做典乐官“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用来教育子弟。周代王室建立的“大乐司”对其子弟进行舞蹈教育时规定了“十有三年,享乐、诵歌、舞勺、成
期刊
【摘 要】教育是从古至今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它关系到我们的子孙和未来的发展,我国孕育了五千多的历史文化,虽然其中的一部分已经在岁月的长河中流失了,但是,剩下的却是精髓,也需要作为后辈的我们去继承和发扬,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音乐了。其中初中是义务教育的过渡期,所以初中音乐教育也是尤为重要的,而研究在初中音乐教育中加入德育教育,将对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育;德
期刊
【摘 要】孝感建设了中华孝文化产业园,在新形势下,要大力推进中华孝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的融合,大力发展中华孝文化产业,推进中华孝文化产业园转型升级,建设中华孝文化的新形态,推进中华孝文化的现代化、大众化、科学化,在全国打响中华孝文化的品牌,提升孝感的硬实力与软实力,推进孝文化的现代化、大众化、科学化。  【关键词】孝文化;文化产业;老龄产业;创意产业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二十四孝”中,就有三大孝子
期刊
【摘 要】锅庄舞作为我国极具艺术价值的舞蹈之一,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厚的艺术气息,无不对推进我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将锅庄舞引入高校,让学生学习锅庄舞,以提升他们对于艺术的品鉴能力。  【关键词】锅庄舞;高校;学生  锅庄舞经过了悠久的历史洗礼,其丰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为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主要通过介绍锅庄舞的起源,分析锅庄舞对于当代高校教育的艺术教育价值,将锅庄舞引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