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新生儿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some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3年35例肠粘连性肠梗阻行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35例患者手术后无死亡和肠瘘发生,术后有2例发生切口感染,随访半年至2年,均未再次发生肠梗阻。
  结论小肠内置管法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预防再发肠梗阻并减少肠瘘发生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段,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新生儿粘连性肠梗阻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236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144-02
  粘连性肠梗阻是由于肠袢之间或肠袢与其他脏器发生粘连形成纤维索带而压迫肠管所致。新生儿粘连性肠梗阻是小儿腹部外科常见病之一,其具体发病机制扔不明确,但与先天性肠管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有关[1]。小肠内置管排列术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非常有效的方法,目前多用于成人手术,而应用于新生儿粘连性肠梗阻的报道则非常少。为研究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本文对35例进行手术的患儿进行效果评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对象为本院2010—2013年35例肠粘连性肠梗阻行小腸内置管排列术的患者,均为足月儿,男20例,女15例,年龄在1-5天,平均年龄2.6±1.1天,体重在2.2-4.3kg,平均体重3.2±0.9kg,胎粪性腹膜炎13例,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16例,梅克尔憩室伴肠粘连6例。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及临床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且符合手术指征。
  1.2治疗方法。术前禁食禁水进行胃肠减压,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确定切口,剖腹后检查粘连情况,分离出小肠。肠管减压后检查有无损伤,在空肠上端距Treitz韧带15cm处开孔,将橡胶管纳入整个小肠,远端放置到回盲部。将肠道放回腹腔并按照生理结构排列,橡胶管两端接引流袋,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全静脉营养以维持患儿的营养需求。术后两周可缓慢拔出乳胶管,拔管时应注意避免肠套叠的发生。
  1.3观察指标。观察患儿术后生存状况,有无出现肠瘘、感染及再次梗阻现象。
  2结果
  35例患者手术后无死亡和肠瘘发生,术后有2例发生切口感染。35例患者随访半年至2年,均未再次发生肠梗阻。
  3讨论
  目前,对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有肠切肠吻合术、肠粘连松解术、小肠排列术等,其中小肠排列术效果较好。小肠内置管排列术又称为小肠内支撑术,将乳胶管作为支撑物填入小肠内,重新排列肠管,借助于支撑物的韧度和弹性使粘连的肠袢不形成锐角[2]。小肠内置管排列术的适应证有:①先天性粘连性肠梗阻;②手术后发生广泛性粘连,肠梗阻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③有开腹手术史,粘连性肠梗阻反复发作,经历二次手术后又出现梗阻[3]。总的来说,小肠内置管排列术适应证相对广泛,相对于肠粘连松解术等方法具有多方面的优点:支撑物可使肠道呈钝性弯曲,可减少梗阻再次发生;对于发生广泛性粘连并伴有腹膜炎的患者效果更好;肠内置管不破坏肠道血管,不损伤肠壁,不易发生肠绞窄坏死;排列管中间段侧方可打孔,两端接引流袋,可更好的肠道减压并减少因肠内张力过大导致的吻合口漏。对于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已有多篇文献进行了报道。冯永东等[4]对52例严重肠粘连性肠梗阻而进行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时间在6个月到5年,发现手术后无病例发生死亡和肠瘘,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者有8 例,随访时间内未发现再次发生肠梗阻。
  目前对新生儿应用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报道较少见,因新生儿肠道发育仍不成熟,肠管管壁较薄,肠管长度及肠系膜长度均较短,加上新生儿易苦恼、配合性差、耐受力差,因此,此法对于新生儿来说比成人手术创伤更大。但是针对新生儿的粘连性梗阻若不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二次手术治愈肠梗阻更加困难。杨婵婵等[5]为评价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新生儿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将15例采用此手术的患儿与未实行排列术的患儿进行比对观察,结果肠梗阻复发例数5例,其中2例因术后切口裂再次手术,死亡3例,其中1例死于暴发性感染、1例死于肠瘘、1例因先天性心脏畸形死于心衰;而未进行排列术的24名患儿有19例复发肠梗阻,4例死亡。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35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手术后无死亡和肠瘘发生,术后有2例发生切口感染,随访半年至2年,均未再次发生肠梗阻,因此,小肠内置管法是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预防再发肠梗阻并减少肠瘘发生的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志群.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与治疗[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1):39-40
  [2]任建安,黎介寿.肠排列术在预防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8):502-504
  [3]邵华,孙威,蒋本春,等.改良内置管小肠排列术在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1,51(18):99-100
  [4]冯永东,周其林,杨传永,等.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52 例临床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9(6):860-862
  [5]杨婵婵.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新生儿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D].郑州大学,201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标志物与阴道彩超联合检查在异位妊娠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接诊的异位妊娠患者50例(观察组)和宫内妊娠者5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清标志物检测和阴道彩超检查。结果:观察组的β-HCG、P、PAPP-A、CA125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阴道彩超检查。两组研究对象均通过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黑白B超在隐睾症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指导临床对于隐睾患者的诊断。方法:对我院的60例经手术证实为隐睾症患者的黑白B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黑白B超诊断出的隐睾部位、大小、结构等,并与手术的结果进行比对,以判定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经手术证实为隐睾患者的60例中有54例患者的黑白B超的检查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一致,准确率为90%,6例患者出现误诊,主要分布在腹膜后、腹腔内、内
期刊
摘要:消化道出血按部位分为上消化道出血与下消化道出血。前者系指食管、胃、十二指肠以及肝、胆的出血,后者指空肠以下的出血,老年人由于器官老化,其生理功能、病理生理以及好发疾病和临床表现与青中年相比均有其本身的特殊性,老年人消化道出血常合并心、脑、肾、肺等重要器官病变,这更使病情复杂。近年资料提示上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平均年龄在上升,乃与世界人口老龄化有关。本文将主要探讨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治疗效观察。
期刊
摘要:目的:对下肢小静脉曲张症使用硬化剂(及聚桂脂)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与评价。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下肢小静脉曲张症患者30例,在导管引导下使用1%硬化剂对其下患者的小静脉主干进行注射,然后观察患者小静脉的闭合状况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30例患者的患肢(30例患肢)均在导管的引导下完成硬化剂的注射,其中每位患者平均使用6.2毫升硬化剂。30例患者在注射硬化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全脊髓麻醉在疼痛缓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15例顽固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脊麻醉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评分为7.85±1.75,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为3.75±1.65,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5例顽固性疼痛患者中,有10例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经皮肾镜与开放手术在复杂性肾结石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2月—2013年8月复杂性肾结石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开放手术方法治疗患者54例做为对照组;采用经皮肾镜手术方法治疗患者54例做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治疗时间等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相关的数据
期刊
摘要:目的:对异丙酚舒芬太尼联合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工流产临床上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到我院就诊人流的患者共计200例进行临床观察。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0例)。A组:单纯应用丙泊酚;B组: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C组丙泊酚复合米索前列醇;D组异丙酚舒芬太尼联合米索前列醇。观察MAP、HR、SpO2,记录丙泊酚的总剂量、宫颈口松弛程度、术后宫缩痛、术后恶心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黛力新和西比灵两种药物在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头痛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黛力新进行预防性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西比林进行预防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HIT-6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IT-6评分值均明显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脑灰质移位症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为脑灰质移位症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脑灰质移位症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CT、MRI的影像学资料,对患者病变位置的影像学特点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本组45例患者,均为单发性病灶,病灶位置处于右侧大脑的共20例20个,位于顶叶的10例,位于颞叶的6例,位于枕叶的4例;病灶位置处于左侧大脑的共25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儿科领域的超范围的用药问题。  方法对在儿科临床工作中,超说明书适应症范围的用药,改变用药途径和超禁忌用药的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目前在儿科处方中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较为普遍,且儿童安全用药的有效性资料相对比较缺乏。  结论超范围用药在儿科临床上比较普遍,各级医疗机构应该依据相关的法律政策,充分的权衡利弊,对用药进行规范,以便可以确保儿童用药的有效和安全。  关键词:儿科超范围用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