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生长棒治疗特发性早发性脊柱侧凸的早期疗效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shou2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采用传统生长棒治疗特发性早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early-onset scoliosis, IEOS)的早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手术治疗11例IEOS患者资料,男4例,女7例;第一次手术时年龄(6.45±1.63)岁(范围5~9岁);术前Cobb角74.74°±6.48°(范围66.12°~87.85°)。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1年及术后2年的Cobb角、T1~T12胸椎高度、T1~S1椎体高度、顶椎偏移距离(apical vertebral translation, AVT)、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同时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果

11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8.82±4.77)个月(范围23~37个月)。内固定初次置入术前Cobb角74.74°±6.48°,术后即刻降至30.30°±4.04°,术后1个月为30.39°±4.49°,术后1年为26.93°±3.09°,术后2年为28.36°±2.98°,术后2年矫正率为61.82%±4.85%;T1~T12胸椎高度术前(13.69±2.05)cm,术后即刻增加至(20.74±3.10)cm,术后1个月为(20.85±3.62)cm,术后1年为(21.49±3.56)cm,术后2年为(22.54±3.63)cm;T1~S1椎体高度术前(24.21±3.20)cm,术后即刻增加至(31.04±3.79)cm,术后1个月为(30.85±3.64)cm,术后1年为(32.91±3.24)cm,术后2年为(34.46±3.28)cm;AVT初次术前为(7.45±2.00)cm,术后即刻缩短为(2.04±0.67)cm,术后1个月为(2.07±0.70)cm,术后1年为(2.24±0.57)cm、术后2年为(2.11±0.82)cm。以上指标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2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肺功能FEV1及FVC分别升高至(1.28±0.13)L和(1.49±0.10)L,术后2年分别升高至(1.34±0.13)L和(1.54±0.12)L。术后1年肺功能明显改善,并且肺功能FVC与T1~T12胸椎高度呈正相关(r=0.838,P<0.001)。11例患者发生13例次并发症,主要包括近端螺钉松动2例次、近端出现交界性后凸1例次、钛棒断裂1例次、内固定顶起皮肤3例次、皮下积液6例次,经及时治疗后均预后良好。

结论

传统生长棒可以有效控制IEOS畸形的进展,同时维持躯干的生长发育,促进肺功能发育成熟。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应用体外膜氧合(ECMO)的肺移植受者围手术期凝血和输血情况,为临床科学合理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中日友好医院完成的178例肺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应用ECMO,将178例受者分为有ECMO组(131例)和无ECMO组(47例),对两组受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输血情况进行比较。将131例有ECMO组的受者排除二次开胸止血7例、数据不全2
目的探讨公务员人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筛查、干预的新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7年9—12月在广东省一公务员单位门诊部进行年度体检的在职公务员1 241例,对其先进行柏林问卷筛查OSA高危患者,然后采用3型便携式睡眠监测(home sleep testing,HST)仪对高危人群进行OSA诊断。对诊断为OSA的患者进行免费的持续气道正压
多重耐药菌感染可显著增加烧伤患者的病死率,烧伤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治已成为重症烧伤患者临床救治中面临的棘手问题。院内感染的防控是减少或避免烧伤ICU内多重耐药菌传播的重要措施,建议从关注病区内病原菌的特征、评估并降低烧伤患者的易感性以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3个方面优化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另外,耐药菌感染的快速精准诊断以及非抗生素治疗是将来可望有所突破的方向
目的从优化预处理和桥接治疗两个角度探索降低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复发的策略。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9年9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接受allo-HSCT的84例高危M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使用的预处理方案分为:地西他滨强化预处理组49例,BUCY2预处理组35例;按移植前是否接受治疗分为:移植前治疗组34例,
磨痂术作为烧伤外科三大清创术式之一,适用于处理以深Ⅱ度为主的新鲜烧伤创面。尽管该术式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但各单位应用该术式的时机、器具、步骤、术后敷料选择以及术后换药方式等仍有较大不同,造成临床效果参差不齐。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专家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筛选分析高级别证据文章,多次深入讨论后,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专家共识,以期为磨痂术在烧伤创面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患者面神经运动核团的兴奋性是否存在增高,从而佐证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应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的30例面肌痉挛患者,于术中监测其接受单脉冲刺激和多脉冲刺激时患侧、健侧的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NMEP)的波幅、刺激阈值电压,并监测患者吸入七氟烷前后FNMEP波幅的改变。结果在患侧可以用单脉冲刺激诱发出FNME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112例OSA儿童的临床资料、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及ADHD检查结果
Background::Second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SCNSL) is defined as lymphoma involvement with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that originated elsewhe
烧创伤感染发生机制复杂,涉及炎症失控、免疫紊乱、凝血异常及机体多系统、多器官病理生理改变。尽管积极处理原发病、抗菌药物应用和器官支持治疗仍然是烧创伤感染处理的基础,但免疫调理为烧创伤感染及其并发症的干预开辟了新方向。深入了解其炎症免疫反应及其调控机制,探索新的预警生物标志物和免疫防治策略,对提高临床烧创伤感染的救治水平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