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致的城镇化效应研究

来源 :财经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177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2000~201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计量模型考察了产业结构引致的城镇化效应。研究发现,第三产业份额的估计参数显著为正,说明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城镇化效应是存在的。同时,这种效应对于处于不同分位数上的地区有较大差异:第三产业份额适中的省(市、自治区),城镇化效应最为明显;第三产业份额相对过高或过低的省(市、自治区),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城镇化效应较弱,估计参数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结果,显著、稳健为“倒U型”结构。
  关键词: 产业结构;城镇化;面板分位数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13)05-0090-05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从城镇或城市的起源来看,产业结构与产业分工对其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杨小凯、张永生在其新古典城市化一般均衡模型中,指出城市的起源是分工演进的结果。随着交易效率的不断改进,社会状态沿着“自给自足——局部分工——完全分工”的路径演进。工农业之间分工的不断深化将会导致城镇与城市的出现[1]。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转型可以使得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型,进而推动城镇化的发展[2,3]。另外,产业在发达地区或城市集聚的这一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区域空间内的产业转移,从而会影响地区城镇化的发展。
  Bruckner(2012)以非洲为例,考察了农业部门、城镇化和经济发展三者间的关系,通过实证检验后发现:农业总产值和城镇化率之间呈反比[5]。Shahbaz and Lean(2012)则以突尼斯为例,研究发现工业化和城镇化之间存在重要联系[6]
  我国学者马凤鸣(2012)考察了产业结构转变和城镇化两者的关联,指出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表现形式,而城镇化的出现则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前提[7]。郝俊卿、曹明明(2012)以关中地区为例,分析发现该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变和城镇化之间具有较强的时序关联[8]。陈晨子、成长春(2012)以我国1978~2011年经济时序数据为例,通过构建ECM模型发现产业结构和城镇化之间具有协整关系[9]
  图1展示了2000~2011年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份额(Industry)、第三产业增加值份额(Service)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Urban Rate)的历史变迁。根据表1的城市化水平标准判断,目前我国整体处于城市化中级阶段,以第二产业为主。尽管较多文献基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都发现了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城镇化效应,但从图1可以发现,2000~2009年,我国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份额呈现“此消彼长”趋势,2010~2011年两者都趋于平稳;2000~2011年我国城镇化却稳步增长。从图形走势来看,不论是第二产业增加值份额还是第三产业增加值份额,和城镇化的变化趋势之间的规律性并不明显。可能的原因是:地区间的差异性使得加总数据并不能反映个体变化;处于不同产业结构阶段的地区,产业结构对城镇化的影响不尽相同。为此,下面将基于2000~201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引致的城镇化效应。
  (三)变量描述与数据来源
  1. 城镇化率(URAT)。用年末城镇人口占该地区年末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城市化率。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缺失值经过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年鉴进行补充。
  2. 产业结构(SEVE)。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来衡量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SEVE)最大,说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份额最高。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并经计算得出,缺失值经过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年鉴进行补充。
  3. 交通基础设施(ln INFR)。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通达性、接触度以及外部联系。一般而言,交通基础设施越发达的地区,越容易接触到外部先进理念、技术、文化等,通过技术外部性、知识外部性、文化外部性等途径受益更多,因此,城镇化进程也会更快。用区域单位面积的公路里程反映地区的公路网建设水平(单位:公里/平方千里)。数据来源于历年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年鉴。由于数据较大,并基于减小异方差考虑,采用对数形式进入模型。
  根据表3中面板分位数模型回归结果,在0.1、0.25、0.50、0.75和0.9这五个分位数上,分别基于不存在非观测异质性和存在非观测异质性的情形下进行了多次估计,可见,λ=1对应的回归结果是相对最优的。
  对于两大类回归结果,第三产业份额的参数估计值都显著为正,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第三产业份额的增加确实推动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以λ=1.0、QR=0.5为例,参数估计值为0.041,说明第三产业份额每增加1个单位,会带来城镇化水平0.041的增加。
  同时,对于第三产业份额处于不同水平的省(市、自治区)而言,不同分位数上对应的参数估计值有较大的差异,并且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在0.1、0.25、0.50、0.75和0.9这五个分位数上,λ=1.0时对应的参数估计值分别为0.02、0.03、0.041、0.036和0.021;以存在非观测异质性时调整参数λ=1.0为例,处于0.5分位数对应的估计值最大,并且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结果,为“倒U型”结构。也就是说,第三产业份额适中的省(市、自治区),2000~2011年第三产业份额的增加带来的城镇化效应最为明显;第三产业份额相对过高或过低的省(市、自治区)而言,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城镇化效应较弱。对于其他参数下的回归结果,估计参数的“倒U型”结论仍然成立。这一结论与表1中的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是完全吻合的,是对城市化理论的有力支撑,而这也是对现有此方面实证文献的有益补充。   对于产业结构引致的城镇化效应,其估计系数呈现出倒U型,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的。在中国,处于低分位的样本更多的是以农业为主的欠发达地区,后者的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而服务业的发展是高度工业化之后的结果,这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史中已经得到了验证。因此,相对落后的工业发展水平是影响这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来的城镇化效应的重要原因。对于在较高分位的样本,则是以发达地区为主。这些地区的第三产业已经相对发达。因此,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会影响其城镇化效应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处于中间分位的样本,则更多是中部地区,其发展较好的工业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支撑条件,而发展相对滞后的第三产业则是产业结构优化引致的城镇化效应得以极大发挥的重要原因。
  四、结论
  产业结构与城市化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依据现有城市化水平分类标准,目前我国仍处于城市化中级发展阶段(见表1和图1),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但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的极大差异性,全国平均水平上的数据难以反映地区经济异质性:按现有划分标准,我国部分东部地区已经步入城市化高级阶段,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而一些欠发达地区恰恰相反,甚至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以上研究发现,第三产业份额的估计参数显著为正,说明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城镇化效应是存在的。但处于不同产业结构水平的地区,这种效应有较大的差异。
  注释:
  ①在类似的条件下,Graham, Hahn and Powell(2009)发现,在非差分面板数据模型中不存在偶发参数问题(Incidental Parameter Problem)。
  ②
  我国在没有大规模资产普查的情况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首先估计一个基年值,然后用永续盘存法按基年不变价格计算某年物质资本存量。
  参考文献:
  [1]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谢恒,杨琴. 欠发达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路径研究[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6-31.
  [3]李启平.湖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6-31.
  [4]Bruckner, M.Economic growth,size of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and urbanization in africa[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012,(1):26-36.
  [5]Shahbaz, M and Lean, H.H.Does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crease energy consumption? the role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tunisia[J]. Energy Policy, 2012,(40): 473-479.
  [6]马凤鸣.产业结构转换与城镇化[J].长春大学学报,2012,(3):45-47.
  [7]郝俊卿,曹明明.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城镇化发展关系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2012,(2):127-132.
  [8]陈晨子,成长春.产业结构、城镇化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ECM模型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12,(11):85—89.
  [9]Koenker, R.Quantile regression for longitudinal data[J]. Journal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2004,91(1):74-89.
  [10]Lamarche, C.Robust penalized quantile regression estimation for panel data[J].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2010, 157(2):396-40.
  [11]Harding, M.and Lamarche, C.A quantile regression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panel data models using instrumental variables[J]. Economics Letters,2009,104(3):133-135.
  (责任编辑:宁晓青)
其他文献
收稿日期: 2013-12-14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145)、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01106LX481)  作者简介: 莫 磊(1983—),男,广西昭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广西财经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司财务治理、少数民族会计史。  摘 要:以《公司法》、《财务通则》和证监会监管的制度变革为依据分析了我国法规对公司财务责任的现实要求,以产权
期刊
摘要:基于股东短期利益压力的视角,以沪深两市2003年至2009年间的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就管理者短视偏差与企业短期投资间的关系及其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业绩水平和财务困境的影响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管理者短视偏差越大,企业短期投资水平越高;管理者短视偏差越大,企业短期投资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业绩水平的削弱作用越强,意味着管理者短视偏差企业进行的短期投资降低了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业绩
期刊
提要: 本文以1996-2010年我国企业生产要素和劳动力成本的面板数据,并结合国际大宗商品和国际原油价格,利用动态面板的系统GMM估计方法,对国内成本推动型通胀的影响因素从传导机制、地区差异等方面做了深入的探索性研究。其研究发现,1996-2010年间劳动力工资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是推动国内通胀的两大重要成本因素;其中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主要通过企业生产要素价格推高我国通胀,但国际油价也会通过企业劳动
期刊
摘要:中国版“CDS”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自问世以来受到诸多关注,但是新产品的交易量却并不活跃,其风险缓释机制、风险缓释效果亦有待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由于国内市场交易数据欠缺和不足,文章对13家美国银行的年度面板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使用并不直接表现出风险加权资产及整体银行风险的下降,而是表现为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银行可以发放更多的贷款,并得出在剔除了过度投机因素后银行可增加约63%
期刊
摘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完善我国税制的一个重要举措,确定各个产业部门改征增值税后的税率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运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可以评估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不同税率的选择对宏观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政策模拟的结果显示,目前正在实施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方案权衡了对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的影响,是对经济运行影响较小的稳健选择。  关键词: 营业税;增值税;税率;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中图
期刊
摘要:基于XBRL财务报告元素的角度,构建了由总体鉴证目标(XBRL财务报告真实恰当地反映了企业的经济事实或者纸质报告)、具体鉴证目标(XBRL财务报告的合规性和可靠性)和管理层认定组成的XBRL环境下财务报告的鉴证框架,并对XBRL财务报告进行了鉴证,发现在XBRL财务呈报中出现了违反基本元素标记的完整性和元素数据的金额准确性等的错报。在XBRL财务报告的推进过程中需要贯彻实施通用分类标准,加快
期刊
[摘要]: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财政支出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联及财政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影响。采用静态与动态空间计量模型,从空间和时间的双维度上对我国30个省市1998-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⑴财政支出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⑵财政支出对相邻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具有空间溢出效应;⑶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呈现出“西高东低
期刊
摘 要:基于双重差分法,笔者对西部地区油气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证的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估,以单位产值能耗、污染排放量和人均资源税收入作为政策效果变量,实证研究表明,油气从价税改革促使西部地区单位产出能耗相对于样本均值下降了7.90~8.55个百分点,污染排放量减少约1556吨,人均资源税收入相对于样本均值增加了2.74~3.03个百分点,通过采用不同处理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以上结论仍然成立,本
期刊
摘要:以2007-2008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会计稳健性和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以及国有所有权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与权益资本成本负相关,而国有所有权则削弱了会计稳健性在降低权益资本成本方面的作用。  关键字:会计稳健性;权益资本成本;国有产权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M  State Ownership,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nd
期刊
摘要:基于新产品研发团队这一临时性组织情境,探讨团队断裂带对新产品研发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尤其是团队快速信任和知识转移渠道在其中的情境机制。通过选取本土企业内98个新产品研发团队的团队领导-团队成员配对样本,运用层级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发现,团队断裂带与新产品研发团队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字型关系,团队快速信任和知识转移渠道均显著调节这一非线性关系。即在团队快速信任水平越高或知识转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