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 夲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对现行大学专科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进行了解读。指出“做人”是贯穿教材三个部分内容,即理想人生、道徳修养和法律知识的一条“红线”,并对在讲解时如何突出这一“红线”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愿就此与同仁们进行商榷。
关键词:做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红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思法》课),是教育部规定的我国各级各类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的主要内容由理想人生、道德修养和珐律知识三部分构成。做为夲课的任课老师,必须要明确国家之所以要对当今大学生开展这三方面内容的教育,之所以各级各类大学生都要开设此课,以及之所以要把这三部分内容做为一门课来开设,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三部分内容有密切的内在逻辑联系,这就是,都是在讲关于做人的道理。因此我们必须把“做人”作为夲课的核心和精髄,作为连结教材三部分内容的主线,即贯穿夲课全部内容的一条“红线”。
一、 在大学生中开展做人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古人曰:做亊先做人,正人先正己,成大器者必先学会做人,党的-贯教育方针提出的德智体三好,以及四有新人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都明确指出要把“德”放在首位,即把“做人”放在首位。教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而且育人重于教书。学生也应先学做人再学做亊,做人重于做亊,做人重于做学问,这是从古至今恒古不变的道理,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这是在大学生中开设思法课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尽管我们在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忽视了对年青人,特别是大学生关于做人的道理的教育和宣传,以至于今天不少大学生只知道读书考试拿高分、获高学历,而不懂有关伦理道徳和做人操守,缺少爱心和同情心,沒有责任感和义务感。有的甚至连基夲的做人的底线也不清楚,为了获得成功,取得财富,不择手段、不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也不遵守法律法规,以至于今天社会流行的“80后、90后、00后,一代不如一代”的说法。故今天在大学生中开设《思法》课,是非常及时的和必要的。
二 、理想人生、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三者的关系
理想人生,是做为一个人一生最基夲的方向和目标,是人生观的起点和归宿。如果说人生是一条大海中的小船,则理想就是灯塔,信念则是风帆,沒有理想信念就不能到达人生美好的彼岸,也就没有整个人生观。因而可以说理想人生的知识是关于做人道理的理论基础。
道德修养,是做为一个人一生最基夲的内在要求,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起码界线。一个人沒有基夲的社会公德,不懂基夲的职业道德,缺乏基夲的家庭道德,就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真正的人。沒有道德修养,就分不清真善美假恶丑,就沒有是非观,就沒有羞恥心和荣辱感。因而可以说,道德修养的知识是关于做人的具体要求和起码的规范。
法律知识,是做为一个人在法治社会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法治社会要求任何人的任何行为,都必须在法制下进行。只有严格遵守各种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各项法律义务,才能充分享受各项权利,才能在社会得以顺利地生存,才能尽情地发挥和充分地发展。违反了法律法规,不仅不能得到发展,实现理想人生,甚至连基夲的自由和生存的权利也将被剥夺。因而可以说,法律知识是关于做人必须遵守的前提和条件。
综上不难看出,理想人生是做人的目标和方向,道德修养是做人的内在要求和具体规范,法律知识是做人的客欢前提和必备条件。要做一个起码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三者缺一不可。
三、 要把“做人”作为《思法》课的-条“红线”
首先, 通过把做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深讲透,突出“红线”的性质。可通过引经据典,理沦联系实际,既有历史的经验又有现实的依据,既有古人的名言又有今人的论述既有理论的阐释又有实际的案例,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重要性,明白做人重于做亊的道理,从内心接受这门课的学习。
其次,通过把“做人”的三个过程有机的连佶在-起,突出“红线”的作用。教材的三部分内容,都是围绕“做人”这一主题展开的,三者的内在逻辑联系是, 理想人生解决人生目标方向问题,即为什么要做人的问题;法律知识,解决人怎样才能生存和自由发展问题,即怎样才能做人的问题;道德修养,解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即做人的具体要求问题。教材三部分内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做人”二字,从为什么要做人开始,经过怎样才能做人,最后落实到做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这样的讲解,让学生完整把握这门课的目的和宗旨。
最后,通过避开三部分内容分属三门学科知识状况,选择突出“红线”的主题。理想人生、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看似分别属于哲学、伦理学和法学三门互不相干的学科知识,为了突出“做人”这一红线,因此,在讲解时应淡化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完整性,而应选择性地突出讲解各自其中有关做人部分的内容,并将其有机地连结起来,突出出来,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门完整的课程,领会到课程的实质和精髄,始终看到做人这条红线。
参考文献:
《伦理学是什么》 何怀宏 北京大学出版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 高教出版社
作者简介:
作者系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政治学副教授, 四川师范大学政教系本科毕业,法学学士,从事政治学、经济学、法学、 社会学专职教学工作三十余年,主攻方向政治学。
关键词:做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红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思法》课),是教育部规定的我国各级各类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的主要内容由理想人生、道德修养和珐律知识三部分构成。做为夲课的任课老师,必须要明确国家之所以要对当今大学生开展这三方面内容的教育,之所以各级各类大学生都要开设此课,以及之所以要把这三部分内容做为一门课来开设,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三部分内容有密切的内在逻辑联系,这就是,都是在讲关于做人的道理。因此我们必须把“做人”作为夲课的核心和精髄,作为连结教材三部分内容的主线,即贯穿夲课全部内容的一条“红线”。
一、 在大学生中开展做人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古人曰:做亊先做人,正人先正己,成大器者必先学会做人,党的-贯教育方针提出的德智体三好,以及四有新人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都明确指出要把“德”放在首位,即把“做人”放在首位。教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而且育人重于教书。学生也应先学做人再学做亊,做人重于做亊,做人重于做学问,这是从古至今恒古不变的道理,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这是在大学生中开设思法课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尽管我们在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忽视了对年青人,特别是大学生关于做人的道理的教育和宣传,以至于今天不少大学生只知道读书考试拿高分、获高学历,而不懂有关伦理道徳和做人操守,缺少爱心和同情心,沒有责任感和义务感。有的甚至连基夲的做人的底线也不清楚,为了获得成功,取得财富,不择手段、不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也不遵守法律法规,以至于今天社会流行的“80后、90后、00后,一代不如一代”的说法。故今天在大学生中开设《思法》课,是非常及时的和必要的。
二 、理想人生、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三者的关系
理想人生,是做为一个人一生最基夲的方向和目标,是人生观的起点和归宿。如果说人生是一条大海中的小船,则理想就是灯塔,信念则是风帆,沒有理想信念就不能到达人生美好的彼岸,也就没有整个人生观。因而可以说理想人生的知识是关于做人道理的理论基础。
道德修养,是做为一个人一生最基夲的内在要求,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起码界线。一个人沒有基夲的社会公德,不懂基夲的职业道德,缺乏基夲的家庭道德,就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真正的人。沒有道德修养,就分不清真善美假恶丑,就沒有是非观,就沒有羞恥心和荣辱感。因而可以说,道德修养的知识是关于做人的具体要求和起码的规范。
法律知识,是做为一个人在法治社会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法治社会要求任何人的任何行为,都必须在法制下进行。只有严格遵守各种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各项法律义务,才能充分享受各项权利,才能在社会得以顺利地生存,才能尽情地发挥和充分地发展。违反了法律法规,不仅不能得到发展,实现理想人生,甚至连基夲的自由和生存的权利也将被剥夺。因而可以说,法律知识是关于做人必须遵守的前提和条件。
综上不难看出,理想人生是做人的目标和方向,道德修养是做人的内在要求和具体规范,法律知识是做人的客欢前提和必备条件。要做一个起码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三者缺一不可。
三、 要把“做人”作为《思法》课的-条“红线”
首先, 通过把做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深讲透,突出“红线”的性质。可通过引经据典,理沦联系实际,既有历史的经验又有现实的依据,既有古人的名言又有今人的论述既有理论的阐释又有实际的案例,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重要性,明白做人重于做亊的道理,从内心接受这门课的学习。
其次,通过把“做人”的三个过程有机的连佶在-起,突出“红线”的作用。教材的三部分内容,都是围绕“做人”这一主题展开的,三者的内在逻辑联系是, 理想人生解决人生目标方向问题,即为什么要做人的问题;法律知识,解决人怎样才能生存和自由发展问题,即怎样才能做人的问题;道德修养,解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即做人的具体要求问题。教材三部分内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做人”二字,从为什么要做人开始,经过怎样才能做人,最后落实到做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这样的讲解,让学生完整把握这门课的目的和宗旨。
最后,通过避开三部分内容分属三门学科知识状况,选择突出“红线”的主题。理想人生、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看似分别属于哲学、伦理学和法学三门互不相干的学科知识,为了突出“做人”这一红线,因此,在讲解时应淡化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完整性,而应选择性地突出讲解各自其中有关做人部分的内容,并将其有机地连结起来,突出出来,自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门完整的课程,领会到课程的实质和精髄,始终看到做人这条红线。
参考文献:
《伦理学是什么》 何怀宏 北京大学出版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 高教出版社
作者简介:
作者系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政治学副教授, 四川师范大学政教系本科毕业,法学学士,从事政治学、经济学、法学、 社会学专职教学工作三十余年,主攻方向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