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术学门类的独立设置是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的一件极其重大的事件,而艺术院校的公共课教学如何在通识教育方面做好同步的发展,尤其是在艺术院校本科生英语教学方面进行适时的调整和革新,已经成为各大艺术院校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们所关注的问题。本文拟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角度出发,探讨在艺术院校英语教学中如何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增加跨文化知识的传播,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又了解了异国的风俗和文化,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远见。|
关键词: 通识教育 英语教学 文化语用
一、 英语教学中加强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根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艺术学正式成为与文学、理学、工学等并列的学科门类。艺术学正式从文学门类中分离,这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门类的艺术学已成为与自然科学学科互补共进的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国艺术学科发展成绩的肯定。艺术学门类的设置对我院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自主性,也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挑战。众所周知,高等艺术教育由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两部分组成。当艺术学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以后,艺术院校现有的教育体系面临着自身特点的调整与修正。与综合性高校相比,艺术院校的专业性来的更强。但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能力的培养、专业素质的养成,仅靠专业教育是不够的。要学好一个专业还需要一定的知识背景,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修养。背景知识越宽厚越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专业教育既需要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又需要通识教育弥补其不足,克服其片面性,才能培养出真正高水平的艺术专业人才。
实施艺术院校通识教育的途径有多方面,而作为大学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大学课程的改革与整合无疑对于实施通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实施大学通识教育的一条便捷而有效的途径。通过课程的改革与整合,在大学课程中融人通识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才能使学生跳出课程的狭小范围,才能扩大视野,才能对课程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完成专业教育。
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大学英语课程对于艺术院校通识教育的实施有着重大的意义。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艺术又与文化相联。特别是西方艺术和文化对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因素决定了英语在通识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通识教育的内容涉及到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各个方面,而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与文化内涵决定了它是一门非常适宜融入通识教育思想的课程之一。大学英语的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非常广泛,通识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几乎都能体现。另一方面,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必修课,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学生而且课时较多,开设时间较长,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通识教育是一件多快好省、事半功倍的举措。
二、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出发,探索如何在英语日常教学中融入通识教育
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文化一般来讲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的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相互关系等。语言学家高德弗认为文化是通过社会习得的知识,语言则是人类特殊的语言能力通过后天社会环境的触发而习得的一套知识系统。因此,语言属于文化的一部分。他说, “一个社会的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与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而我们倡导的通识教育的内容基本属于狭义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是实施通识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英语语言教学的特点有利于通识教育的贯彻。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人类形成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工具。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规律必然要在语言中反映出来。语言是文化信息的代码,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说,一种语言的历史,也就是该民族思维活动和文化发展的历史。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学习跨文化交际,学习另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英语教学中文化传统的讲解和文化知识的传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把传授语言知识和产生文化背景知识结合起来。语言的学习过程是学生整个知识结构和人格修养的调整和完善的过程。英语作为一门交际工具,通过听、说、读、写可以使学生广泛地获得各种知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其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文化传播。语言是人类文化的“活化石”,它不但凝结了人类文化的全部成果,也把各个民族的文化心态、价值观、审美情趣及思维方式等以语言表达出来。正如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萨呸尔在他的《语言》一书中写道:“语言有一个环境。使用语言讲话的人们属于种族(或许多种族),也就是说,属于一个由于身体特征不同而与其它集团分开的集团。再则,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续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的总体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特定的语言、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人情、社会制度、生产方式。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这一语言。大学英语教学中,在不断加强语言知识的传授同时,应向学生传播与语言知识有关的各种其它知识,特别是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能在该异域文明的把握中加深对其语言现象的理解和领悟。
第三,在日常的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要增强文化语用失误的敏感度。一般来说,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包括了许多方面和层次。学生在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不仅会出现语言上的错误和问题,还会产生文化语用的失误。这有时会导致当地人误解说话者的意图,甚至他们会认为是故意冒犯或对他们的不尊重。这种失误所带来的危害有时远比用词错误或语法错误厉害。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更要重视交流的“恰当性”原则,尽量避免跨文化交流的语用失误。
第四,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贯彻通识教育的有效开展。随着因特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文化的交流、风俗人情、艺术宗教等信息的获得变得越来越容易。各种多媒体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各种西方影视剧作的播出,这些手段图、文、声、像并茂,使学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易于准确把握所学的语言知识,同时有利于接受各种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在很大程度上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会更广泛、更深刻。
三、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通识教育,对于广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本身是大有益处的,对于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注重学生英语语言能力、语言知识的培养和灌输,忽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文化及其它学科的渗透。许多学生甚至教师认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会听、说、读、写,就是为了通过大学四、六级考试,把英语学习看得过于狭窄。这种观念的结果是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低下,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降低,因为他们学的是“死”的语言。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倍受责难,也倍受压力。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显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通识教育就是一条有效的举措。把英语看作文化的载体,信息的载体,使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能获得语言知识之外,也能获得其它学科、其它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使学生从孤立的语言学习中走出来,使他们从大学英语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这样,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才能够调动起来,大学英语教学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当然,在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中融入通识教育的方法不只尽限于上述几种办法,各大艺术院校都可以按照各自学院自身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归根结底,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二者是互为促进的。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在我国高校艺术院校的通识教育大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全面提升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人文及科学精神素养,使他们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同时,大学英语教学也会因此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书目:
1、Thomas , J.A, Cross-culture Pragmatic Failure Applied Linguistics 4/2; 91-112. University of Lancaster, 1983
2. Wallace, Michael J Study Skills in Englis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0
3、邓延长,刘润清 《语言和文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胡文仲 《文化与交流》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关键词: 通识教育 英语教学 文化语用
一、 英语教学中加强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根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艺术学正式成为与文学、理学、工学等并列的学科门类。艺术学正式从文学门类中分离,这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门类的艺术学已成为与自然科学学科互补共进的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国艺术学科发展成绩的肯定。艺术学门类的设置对我院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自主性,也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挑战。众所周知,高等艺术教育由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两部分组成。当艺术学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以后,艺术院校现有的教育体系面临着自身特点的调整与修正。与综合性高校相比,艺术院校的专业性来的更强。但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能力的培养、专业素质的养成,仅靠专业教育是不够的。要学好一个专业还需要一定的知识背景,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修养。背景知识越宽厚越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专业教育既需要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又需要通识教育弥补其不足,克服其片面性,才能培养出真正高水平的艺术专业人才。
实施艺术院校通识教育的途径有多方面,而作为大学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大学课程的改革与整合无疑对于实施通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实施大学通识教育的一条便捷而有效的途径。通过课程的改革与整合,在大学课程中融人通识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才能使学生跳出课程的狭小范围,才能扩大视野,才能对课程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完成专业教育。
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大学英语课程对于艺术院校通识教育的实施有着重大的意义。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艺术又与文化相联。特别是西方艺术和文化对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因素决定了英语在通识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通识教育的内容涉及到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各个方面,而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与文化内涵决定了它是一门非常适宜融入通识教育思想的课程之一。大学英语的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非常广泛,通识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几乎都能体现。另一方面,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必修课,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学生而且课时较多,开设时间较长,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通识教育是一件多快好省、事半功倍的举措。
二、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出发,探索如何在英语日常教学中融入通识教育
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文化一般来讲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的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相互关系等。语言学家高德弗认为文化是通过社会习得的知识,语言则是人类特殊的语言能力通过后天社会环境的触发而习得的一套知识系统。因此,语言属于文化的一部分。他说, “一个社会的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与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而我们倡导的通识教育的内容基本属于狭义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是实施通识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英语语言教学的特点有利于通识教育的贯彻。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人类形成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工具。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规律必然要在语言中反映出来。语言是文化信息的代码,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说,一种语言的历史,也就是该民族思维活动和文化发展的历史。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学习跨文化交际,学习另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英语教学中文化传统的讲解和文化知识的传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把传授语言知识和产生文化背景知识结合起来。语言的学习过程是学生整个知识结构和人格修养的调整和完善的过程。英语作为一门交际工具,通过听、说、读、写可以使学生广泛地获得各种知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其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文化传播。语言是人类文化的“活化石”,它不但凝结了人类文化的全部成果,也把各个民族的文化心态、价值观、审美情趣及思维方式等以语言表达出来。正如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萨呸尔在他的《语言》一书中写道:“语言有一个环境。使用语言讲话的人们属于种族(或许多种族),也就是说,属于一个由于身体特征不同而与其它集团分开的集团。再则,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续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的总体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特定的语言、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人情、社会制度、生产方式。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这一语言。大学英语教学中,在不断加强语言知识的传授同时,应向学生传播与语言知识有关的各种其它知识,特别是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能在该异域文明的把握中加深对其语言现象的理解和领悟。
第三,在日常的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要增强文化语用失误的敏感度。一般来说,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包括了许多方面和层次。学生在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不仅会出现语言上的错误和问题,还会产生文化语用的失误。这有时会导致当地人误解说话者的意图,甚至他们会认为是故意冒犯或对他们的不尊重。这种失误所带来的危害有时远比用词错误或语法错误厉害。因此,在语言教学中更要重视交流的“恰当性”原则,尽量避免跨文化交流的语用失误。
第四,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贯彻通识教育的有效开展。随着因特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文化的交流、风俗人情、艺术宗教等信息的获得变得越来越容易。各种多媒体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各种西方影视剧作的播出,这些手段图、文、声、像并茂,使学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易于准确把握所学的语言知识,同时有利于接受各种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在很大程度上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会更广泛、更深刻。
三、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通识教育,对于广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本身是大有益处的,对于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注重学生英语语言能力、语言知识的培养和灌输,忽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文化及其它学科的渗透。许多学生甚至教师认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会听、说、读、写,就是为了通过大学四、六级考试,把英语学习看得过于狭窄。这种观念的结果是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低下,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降低,因为他们学的是“死”的语言。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倍受责难,也倍受压力。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显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通识教育就是一条有效的举措。把英语看作文化的载体,信息的载体,使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能获得语言知识之外,也能获得其它学科、其它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使学生从孤立的语言学习中走出来,使他们从大学英语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这样,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才能够调动起来,大学英语教学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当然,在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中融入通识教育的方法不只尽限于上述几种办法,各大艺术院校都可以按照各自学院自身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归根结底,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二者是互为促进的。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在我国高校艺术院校的通识教育大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全面提升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人文及科学精神素养,使他们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同时,大学英语教学也会因此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书目:
1、Thomas , J.A, Cross-culture Pragmatic Failure Applied Linguistics 4/2; 91-112. University of Lancaster, 1983
2. Wallace, Michael J Study Skills in Englis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0
3、邓延长,刘润清 《语言和文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胡文仲 《文化与交流》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