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引证法 强化论证力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t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文引路
  游记散文的困境与出路 王兆胜
  游记散文古已有之,《洛阳伽蓝记》和徐霞客游记可为代表。长期以来,游记散文却备受学界冷落,沈从文在《谈“写游记”》中感叹:“游记文学历来不列入文章正宗,……近三十年很有些好游记,写现代文学史的,也不过聊备一格,有的且根本不提。”另外,当下的游记散文众多,但普遍缺乏文体的自觉意识,可谓佳作难觅。因之,在游记散文的双重困境中,应找到它的发展和提升之路。
  游记散文须先有“游踪”。这似乎是常识,也是“游”之要件。然而,许多游记散文淡化了“游”,有的则有“游”无“踪”,亦无移步换景之妙,更无游之奇变。如不能很好展示“游踪”,就很难写好游记。不少现代游记过于强调社会思想意识,往往淡化了游踪……苏东坡、徐霞客游记常有游之奇谲,郁达夫、艾芜、沈从文的游记亦不乏“行”之曲折,但到当下游记则游踪不显,常被各种风景遮蔽和覆盖,使游记变得平淡无奇。某种程度上说,游踪不是可有可无,也非草蛇灰线,而是除了导游之功,更是故事、情绪、意趣和审美的牵引,就如小说的故事和悬念一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如苏东坡《石钟山记》以夜游之行踪统摄作品,颇得奇幻和神妙。
  游记散文最不能无“我”。时下,游记散文的最大问题是充斥着各种风景、人情、世态甚至乱相,但唯独无“我”,缺乏由作家眼里、心中透射出来的思想和生命之光。郁达夫曾说:现代文学的最大特点是,几乎每个作家的每篇作品都包含个性,都离不开由作家生发的独特的“这一个”,即现代的人格与精神。时至今日,游记散文可谓多矣,但其中往往无“我”或“少我”,无独特的这一个“我”,缺乏由“我”呈现的时代、社会、思想、文化,更少有将现代与传统的思想文化进行融通后再造的“我”。在这些游记散文中,我们往往看不到瞿秋白《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中那种大写的“我”,也不易见到郁达夫《还乡记》中“我”对世道人心的体悟,更难见沈从文《湘西散记》中“我”对包括水手和妓女在内的底层人生的心领神会,更不要说对于天地道心的参悟。于是,许多游记散文没有个性、灵魂和精神……
  游记散文应树立审美高标。与小品文、抒情散文相比,游记散文往往比较枝蔓驳杂,尤其是在注入更多社会思想文化内容后,就易变得沉重呆板。如描写新疆、西藏等边地的游记散文,其思想性和文化思考往往比较突出,但审美韵致与诗性灵光受到抑制。太多的游记散文变成知识实录,沉溺于历史、风俗、文化的考察,近于考古式的探索。一般说来,这也是游记散文所需,但却不能因此堵塞了审美的气孔,更不能伤害审美的灵动。否则,就把游记散文写死了。其实,自古及今的中国游记散文都有审美诗性传统,徐霞客是如此,李大钊、冰心、郁达夫、朱自清、俞平伯、林语堂、沈从文、徐蔚南、钟敬文等也是如此,即使像瞿秋白这样社会性很强的游记散文也不例外。如瞿秋白在《饿乡纪程》中写道:“小小的院落、疏疏的闲花闲草,清早带些微霜,好像一任晓风趈扶摇移,感叹有些别意,仿佛知道,这窗中人快要离他们远去万里了。”这样的笔触就有着很高的审美品位,包含了古韵丰神,它一下子将社会焦虑、思想省察、文化追求所带来的沉重感点染了,也避免了笔调的粗率与空泛。
  常言道:散文易写而难工。作为散文的门类,优秀的游记散文的写作要求往往更高。除以上所言,视“游”如命的精神恐怕是游记散文更深刻的灵魂。徐霞客曾说:“亘古人迹未到之处,不惜捐躯命,多方竭虑以赴之,期于必造其域,必穷其奥而后止。”这恐怕是他数十年如一日,以游侠般的情怀,用脚步跋涉于山川江河,写出佳作的更内在原因。今天的游记散文多是走马观花式的游玩、匆匆的草录、心不在焉的随性表达,最缺的就是徐霞客这样的生命品质与精神境界。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7月17日,有删改)
  技法借鉴
  一、引证法支撑论题,确立论题背景
  作者开篇阐述论题背景时,引用了游记散文大家沈从文的一段“感叹”,其中的“聊备一格”“根本不提”等说得很有分量,成为阐述前一个“困境”的有力支撑,从而显示出作者提出的“游记散文的困境与出路”这一论题的针对性和重要性,为下文的论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背景。
  二、引证法支撑三个分论点,剖析“困境”,指明“出路”
  论证过程中,表现出作者娴熟的引证技法。一是较多地运用概述性、简评性引用证明论点,例如论证重视“展示‘游踪’”时,作者列举了古今名家游记散文的“‘行’之曲折”“游之奇谲”,又引用苏东坡的《石钟山记》,这些简评性引用具有“短平快”特点,令人信服;二是远离引而不析、引与论脱节的弊病,建架“引用—论析—再引用—再论析……”的接续推演式论证结构;三是选用名言力求具有典范性、权威性,例如瞿秋白《饿乡纪程》中的一段话,是在“即使……也不例外”这一让步复句后引用的,以此作为“游记散文应树立审美高标”的论据,其典型性不言而喻。
  三、引证法支撑论点,提升立论高度
  文章最后一段揭示写出优秀游记散文的“更内在原因”——视“游”如命的精神。为了支撑这一新论,作者引用徐霞客名言,使立论升华至“生命品质与精神境界”的高度,引证法强化论证力的作用凸显。
  我仿我秀
  累积智慧登峰巅 王晴
  当我们身处人生的困境时,勇敢面对固然可嘉,变通更不可少。如果没有强大的力量,勇敢将流于鲁莽,变通便归为软弱。我想高声呼唤——积蓄力量,冲开人生的重重险阻,到达人生的彼岸!
  深信苏东坡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智慧最初也如宇宙起点,源远流长,汇聚百家精华,才有如今这般面貌。
  智慧也是慢慢积累的。点点智慧之光,细细采撷,才有如今的万丈光芒;股股智慧之泉,慢慢聚集,才有现时的清泉喷涌。
  “孤独之人格,自由之思想。”陈寅恪一辈子的心血都灌注于一本不起眼的话本《再生缘》。汪曾祺早年找不到工作,情绪坏得很,沈先生直批他没出息——“你手中有支笔,怕什么”,经几十年默默习写,汪老不虚沈氏嫡传弟子之名。曹文轩获奖也并非偶然。《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厚厚几本,本本畅销……他们都是花大量的精力和時间去做一件事,他们岂不是愚蠢之人?相反,他们是拥有大智慧之士。他们懂得专注才能有所收获,才能有成就,可人们却只注意到这些人的巅峰时刻,往往忽略他们默默耕耘、沉稳积淀的岁月。正如大家都羡慕路遥能创作出《人生》《平凡的世界》,却不知晓他是“早晨从中午开始”,是一笔一笔写来的。
  人生的高峰应当定义为自我实现。这无疑是达到了一个至高的境界。此时,内心的饱满充实往往源自于腹中诗书、智慧之语、才华之气。可是金字塔也有底端,那是厚厚的根基,是智者用根根木柱从尼罗河东岸费尽心力移到西岸的。罗素先生说:“须知参差多态乃幸福的本源。”智慧的多态又何尝不是幸福的本源呢?
  智慧累积到一定阶段,自会喷涌而出,流向诗和远方,又何须多言?何惧高山?何惧深崖?何惧险岸?冲过去,一路凯歌!
  【作者系江苏省如东中学学生】
  点评
  作者主要运用引证法论证了“累积智慧力量,冲出人生困境”这一中心论点。文章既有名人名言的直接引用,又有概述性强的简评性引用;引用内容既有罗素深刻的“幸福的本源”论,又有“你手中有支笔,怕什么”这般朴素的口语,引证的多样性强化了论证的力度。
其他文献
五月末进入雨季,几乎天天飘洒雨点,六月初雨势尤盛,经常一晚落到亮。上街,见到苗族妇女挑箬叶、草药入城游售,就知道端午要到了,脑中就想起老家过节的事情。  幼时在老家,节前三天就开始祭祖,早晚一次,祭品是煎豆腐、煎茄子,第三天才上肉食。端午最有特色的食品当然是粽粑。包粽粑的箬叶,俗称粽粑叶,生长在阴湿处,故箬林之下每有井,行人饮水,摘箬叶卷成椎筒舀之。箬叶有清香,裹食而煮,食物也沾其味。箬叶中间宽两
期刊
节日文化是民俗文化的一种,而当下,节日文化正在消散,节日里只剩下吃喝玩乐。春节赶大集,端午赛龙舟,中秋吃月饼这些傳统,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将这些文化保护并传承下去。
期刊
尊敬的爷爷奶奶们:  你们好!  疫情当前,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点点星火正汇成人间山河,这其中少不了你们的鼎力相助,你们有的甚至捐出巨额善款乃至毕生积蓄用于疫情防控。相比于那些只说不做的人来说,你们着实令我敬佩不已!疫情防控虽重于泰山,可你们的生活也不是轻于鸿毛,故还应尽力而为。  包裹着爱国心的捐款从来不计数量。面对国家危难,大到领导,小到普通人,都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鲁迅有句名言:“
期刊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金杯玉盏也好,泥杯瓷碗也罢,既然目的都是为解一时之渴,又何必因用具而感到高贵或贫贱?而只有用手捧水喝的人真正体会到了水的甘甜、身心的舒畅和精神的愉悦。【开头引用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点出了中心论题,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同时以小见大,由生活中饮水的用具引出人生的高贵或贫贱。】  “富贵于我如浮云”,多么豪放的一句话!人生在世短短几十载,重要的是享受人生、服务
期刊
现象和本质有明显的差别,现象是事物表现出来的,能被人感觉到的一切情况,是表面的东西;本质则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面貌和发展的根本性质,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人们认识事物,总是由现象到本质,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进而认识事物的本质。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要求同学们要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大脑,去观察,去分析,去加工和整合,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发掘出
期刊
陈寅恪是我国近现代著名学者。平日,陈寅恪给人的印象有些孤傲,其实他对朋友、门生非常和蔼可亲,是一位可敬的长者。  当年,清华的一名硕士参加毕业考试,导師吴宓因一个很小的问题而不给这名学生及格。陈寅恪觉得吴宓这样做欠公正,便为这名学生据理力争,终于说服吴宓同意这名学生考试成绩及格,准予毕业。不过,这名学生始终不知道谁为他的毕业暗中帮了大忙。  抗战胜利后,王永兴做了陈寅恪的助手。王永兴住得比较远,每
期刊
2020-2021学年(上)《作文周刊》(高二版)主要栏目设置  一版 技法教习所  作文指导:根据教材中所教授的写法进行詳细系统的讲解,将写法论述透彻。  名家传技:通过对名家作品的解读,教同学们学习其技法,仿写出好文章。  神笔沙龙:设置一情景提出讨论的话题,师生讨论相应的写法。  二版 素材搜索库  热点素材:最新的热点素材的解读。  主题素材:同一主题的素材积累。  三版 写作指津坊  精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集聚力量抗击疫情,社会各界的捐赠热情空前高涨,纷纷通过各种渠道捐款捐物。然而,一些关于老人捐出巨额善款乃至毕生积蓄用于疫情防控的报道。就像以前环卫工、乞丐捐款救灾,工资2700捐出2000只留700之类的案例一样,很快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不少媒体和网民担心老人捐款之后生活会更加贫困,认为慈善机构不应该接受老人等“
期刊
疫情防控期间,远在千里之外的全国各地名医专家通过5G技术远程会诊、监测病人;万千学生、上班族通过在线平台上课学习、复工复产。  更快、更好、更便捷的5G技术在改变中国人的生活,也在改变世界消费和生产的方式。3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发布,明确指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工业互联网平台增强5G、人工智能、区块链、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支撑能力。未来,5
期刊
我是一名退休老人。疫情当前,全民抗疫,我取出积攒了多年的积蓄,来到了捐款处,却被委婉劝返。我茫然,纵已为落红,怎可不护花?  吾庐虽破,犹愿广厦庇寒士。作为华夏的一分子,我受之于国,亦应报之于国。我虽已两鬓斑白,但也知晓人间疾苦,愿与千里之外的疫区人民共冷暖。与此同时,在这个疫情肆虐的凛冽寒冬,无数普通人挺身而出,一次次“逆行”,一个个坚定的笑脸都在传递着温暖,彰显着凝聚的力量。大疫无情,人间有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