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历史教学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afraidwh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知识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
  一、教师应拓展创新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营造创造性思维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維能力的前提。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要在学生看似无疑处设疑、有疑处释疑,把问题引入课堂,以问题的不断出现与解决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主线,作为推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内驱力,诱发其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把教学过程变成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教师应精心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阶梯型问题,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教师铺好的阶梯拾级而上,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教学中还应适当组织学生讨论,彼此交流,突破难点、疑点,使易混点得到澄清、易疏忽点得到强化。通过议论亦可暴露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不足,使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信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才容易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
  其次,鼓励拓展思路,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设疑,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内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需要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内化,需要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指点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在探究问题时那种违反常规的提问、与众不同的见解、标新立异的构思和别出心裁的想法,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教师都应充分肯定。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多媒体,由于其综合了诸多教学媒体的功能,如投影、录音、录像等,使教学方式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积极思考、探索问题。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能力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热情。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通过声、光、电的有机组合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上《三国鼎立》这一课的“官渡之战”时,教师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官渡之战的始末,给学生以初步的认识,随后可选择表现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的音乐或战斗的呐喊声的录音带,边放边详细介绍战争的经过。在音乐的渲染下,教师以抑扬顿挫的语调进行精彩描绘,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战火纷飞的沙场。此举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历史课浓厚的兴趣,而且对加深记忆、增强对理解有重要的作用。
  三、生动具体地再现史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的提出应该从历史学科所具有的过去性、具体性特点出发,抓住教学中的实质问题,利用新旧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矛盾,提出难度适宜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持久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结合现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联系现实是为了说明现代事实的历史根源,或已经发展而表现出来的新特征,培养学生“以古鉴今”的认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
  教师要把历史现象同一定的历史背景、环境联系起来。历史现象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遥远的。教师在讲授时,可以把历史现象发生的时间、地点、自然、社会环境呈现于学生面前,为学生拓宽想象的时空,这对学生形成完整、正确的历史概念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丰富教材内容,扩大知识范围
  教师应采取具体措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到“有疑必问”“有问必解”。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可以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以及必要的历史文献资料,让学生根据已积累的历史知识和教师提供的信息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养成勤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例如讲《赤壁之战》时,就孙刘联合抗曹的问题,引出“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一历史场面,让学生扮演群儒与诸葛亮就抗曹问题进行辩论,结论正好是赤壁之战胜败的原因。教师可在论战结束后,将辩论结果加工成系统的结论。此法对于学生不断巩固加深已有的兴趣,提高兴趣的层次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只有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勇于学习、勇于创新,方能在历史教学中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成功之路。
其他文献
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形成的。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其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
摘 要: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本文归纳总结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诸多方法,这些做法切实可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育;学习习惯;自主学习    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原因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基本形式。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继续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动力,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体育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下面就结合本人二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1明确目标   传统的体育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向学生灌输体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
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抽象化和公式化。初中一年级刚接触代数时,学生要经历由算术到代数的过渡,这里的主要标志是由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这是在小学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上的抽象。字母是代表数的,但它并不代表某个具体的数,这种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正是初一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  一、重视有理数的教学  为了克服初一新生因这一转化而引发的学习障
六百多年前的一天,一个从龙阳(今常德市汉寿县)入京(南京,时称南都)的小官,为了抗议朝廷重税,实现农民减负,壮烈地奉献了他32岁的生命.他的死轰动了朝野,震惊了皇帝,也赢得了
摘 要:小学英语教学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它有极强的探索性和可塑性。本文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多种有利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使小学英语教学逐步形成规律,从而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环境;趣味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打好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初步具有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
对于每个人来说,职业是人生的基石,职业生涯是人一生中重要的历程。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个人职业规划,就是一个“预”的过程。作为已经迈入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尽早地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各自的职业生涯设计,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一、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职业人尽早规划好自己的未来  自金融
一  唱歌是孩子们所喜爱的一种音乐艺术形式。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或学校,歌声都一直在伴随着他们,那优美的旋律像春风化雨般地陶冶孩子的心灵,那甜美的歌声会给父母带来由衷的喜悦。但是也有一些孩子由于发声器官受到了损伤,而唱不出动听的歌声,实在令人惋惜。因此,教师应该重视保护嗓音这一项儿童保健工作。  人的发声器官包括振动器官——喉头、声带,以及呼吸、共鸣、吐字器官——肺、气管、横隔、胸腔、鼻腔、咽腔
飞将军李广是众人耳熟能详的古代英雄人物,他那霸剑击匈奴、舞山河、“猛志固常在”的英雄气概,千百年来引起多少文人墨客竞折腰,吟唱溢美之词。“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总产量、商品量和调出量均居全国首位,在全国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而“两大平原“耕地面积占全省的80%以上,粮食产量占全省的90%以上,是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