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神八团队:华丽的传承与突破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名理由
  中国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顺利升空;“神舟八号”飞船“零窗口”发射;“天宫”与“神八”实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天神”成功分离后二度“拥吻”;“神舟八号”准确返回地球???? 这一连串堪称完美的“动作”背后,是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它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中的华丽一步。
  
  简介:由天宫一号载人飞船系统总指挥、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空间实验室系统总指挥和载人航天工程总协调组成的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团队,是一场精彩的太空大戏的导演。他们身上凝聚着航天人矢志不渝的创新意识和精神,也体现了中国航天精神的传承。
  
  言论:“有的时候,成功就是差一点失败,失败就是差一点成功”。
  
  从10月初开始,中国先后发射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其后,又在太空成功实施了二者的交会对接,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引起全世界的瞩目。
  自1992年确定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以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稳步推进,取得了许多值得骄傲的成就。而今年实施完成的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既是中国在载人航天计划中迈出的关键一步,也是“航天新一代”技术水平和精神风貌的崭新亮相,预示着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从“神一”干到“神八”
  10月27日傍晚,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晚霞满天。此时距离11月1日“神舟八号”的发射窗口还剩4天时间。指导完下午火箭紧急关机演练的袁家军在返回驻地的路上,对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童旭东叮嘱道:“交会对接才是真正的‘大考’。无论我们做多少次地面试验,都不可能充分模拟天上的情况,一定要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
  国际航天界对中国航天的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给予了高度关注。两个8吨多重,以相对地面第一宇宙速度高速飞行的庞然大物要在太空中实现精准控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家军深知交会对接背后的技术风险。他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交会对接是航天技术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技术之一,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继攻克天地往返、出舱活动技术之后的又一技术难点。一旦掌握了该项技术,就能为建造大规模、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奠定坚实基础。
  回顾此次任务,袁家军分析道,此次交会对接,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连续组织实施两次发射任务,是载人航天领域的一次高密度发射,每一项工作都必须环环相扣。尤其是“神舟八号”任务,火箭要实现“零窗口发射”,发射时间要精确到秒。这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而言,都是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正是由于这项工程的复杂性,作为集团公司主管宇航业务的领导,袁家军在组织指挥其他型号发射、研制的同时,更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天宫”和“神八”的发射上,他多次在发射场组织“两总”团队眼睛向内,认真梳理技术细节。
  “我们希望能够在保成功的同时,以交会对接任务为工程管理平台,提高对复杂系统的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提升工程可靠性管理办法”。袁家军说,“这些在系统工程管理方面积累的经验,将是今后实施更大规模航天战役的宝贵财富。”
  11月3日凌晨1点36分,当“神八”顺利与“天宫”实施对接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不仅用高质量的工作践行了“尽善尽美的承诺”。同时,一个高素质的团队在这场战役中得以迅速成长。
  作为团队中的领军人物,尚志、张柏楠、杨宏、刘宇、荆木春????这些执掌载人航天工程的负责人很多都是从“神舟一号”干到“神舟八号”,他们戏称自己是载人航天工程队伍中“骨灰级”人物。他们用自己丰富的工程经验和深厚的技术功底,确保了研制、发射全程可控;一支年轻的专业团队迅速成长起来。
  
  为了“神九”“神十”
  曾经有人来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看到在一线操作的基本上都是充满青春朝气的“80后”时,询问前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这么重要的工程,由这些年轻人挑大梁,你放心吗?
  戚发轫嘿嘿一笑,“我当然放心了。因为‘领头雁’都是身经百战的同志,他们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有他们把关,我很有信心。”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去年招聘来的毕业生,今年就能在岗位上独当一面。“在发射场,有很多与专家们面对面学习的机会,这些工程经验比课本知识更宝贵。”很多第一次来参与发射任务的队员都有这样的感悟。
  北航硕士毕业的李力(化名)清晰地记得毕业时导师的叮嘱:头上的那片星空,究竟蕴含了多少奥秘,这太值得寻味了。毕业后,他来到了刚刚组建成立的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成为一名最普通的设计人员,从此也开始了自己披星戴月的工作生涯。
  “11月3日午夜对接时,我在飞控大厅 。这是中国航天实施的第一次空间交会对接。我紧张极了,当对接成功后,那无声的碰撞撞击到了我的心底。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当时我埋着头,让眼泪尽情地流淌,那一瞬间,真觉得自己很幸福。”像李力一样,在这个团队里,一大批“80后”担当主力。和同龄人一样,他们玩iPhone,看NBA,听流行音乐,所不同的是,他们对自己从事的航天事业有着一份特别的坚守与执著。
  一场重大的科技战役胜利的意义不仅是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从中孕育出的人才,更值得骄傲。从载人航天一项项任务的实施完成中培育出年轻的团队,这样的发展态势令美国和俄罗斯航天局的专家也感到羡慕。在美俄,从事航天事业的人员日趋老化。他们往往对本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表示悲观。而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投身到这一事业上来。
  此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五院、八院中参与“天宫一号”发射任务的试验队队员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7岁、34岁、36岁,他们中80%以上的人员都是第一次来发射场执行任务。一工作就能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得到历练,很多年轻人坦言这是自己“航天职业生涯的幸运”。
  9月12日正值中秋佳节,在外执行发射任务的队员很多人已经在外呆了近三个月了。当晚的联谊会上,一部精心制作的短片让现场的很多队员“见到”了自己的亲人,镜头中,家属和同事都面带微笑向他们致意。在特殊时期,看到亲人的支持,这支团队感受到巨大的精神动力。
  任何领域都可能有捷径可走,唯独航天事业除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多次强调,“有的时候,成功就是差一点失败,失败就是差一点成功”。为了把工作做深、做细,背后的默默付出,只有耕耘者内心最清楚。
  11月17日,随着“神舟八号”返回舱顺利返回,这项举世瞩目的科技工程宣告圆满成功。当晚,航天城一片沸腾。对于从事载人航天工程的航天人而言,庆祝和赞誉很快就散去,他们心中考虑的是,明年,“神九”“神十”将相继升空,各项测试工作就要有条不紊地推进。
其他文献
为了寻找火星上的生命迹象,美国航宇局选择了矿物丰富但却神秘的盖尔环形山作为价值25亿美元的“好奇”号火星车的着陆地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好奇”号是航宇局第一个承担搜寻火星上曾经宜居甚至目前仍有生命迹象的真正天体生物学任务的火星探测器。行星科学家们正在为这一有史以来最具有科学能力的火星车奔向火星而感到兴奋,但许多人也在为它发愁。他们担心航宇局正在把“好奇”号送往一个被地质学谜题所包围的地点。
过去50多年里,人类已经执行了近100项探月任务。虽然并非所有任务都取得成功,但是通过这些努力,这个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上邻居,逐渐成为太阳系里除地球外人们研究得最为透彻的一个天体。    1.“月神”号系列飞船    1959年9月12日发射升空的苏联“月神”2号无人探测器是第一个与另一个星体取得联系的人造飞船,它于发射2天后撞上月球;1959年10月4日发射的“月神”3号是第一艘拍摄到月球远侧照片
欧盟从2005年开始,强制在航空业推行碳排放交易的措施,要求其所有的成员国为满足京都议定书(旨在应对气候变化)而做出努力。美国对欧盟的做法持保留意见,强调他们将用科技手
RUGUO, WOSHIGEBINGHAIZI  如果, 我是个病孩子    我叫许格,许愿的许,格子的格。  我的历史学得很好,特别是有关战争的那些章节。因为,我见过各式各样的战争,比如冷战,比如甩唾沫星子。而我的父母是我见过的最会打仗、吵架的人。如果要拍战争片,我一定会推荐他们。让我来给你举个生动的例子吧。比如,爸爸会指着门对妈妈说:“你给我滚!”比如,妈妈会冲上去,使劲儿咬爸爸,怎么也不肯松
1969年,美国两位作家罗伯特·费罗和米歇尔·格兰门里为体验生活,来到巴哈巴群岛的比密里参国海底探险活动,他们在比密里岛北岸附近的海底发现了一片由石头像摆成的几何图形,
“我们的探索永不停息/所有探索终点/必将抵达起点/从而破天荒认识此地”——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 “Our exploration never stops / All exploration ends / Must ar
6月20日晚,西昌卫星发射指挥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在进行中星10号卫星发射前的最后准备。“3、2、1,点火!”红色按钮按下,长征三号乙火箭在烈焰中腾空。约25分钟后,星箭分离,卫
11月3日,我国“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完美对接。外媒评论:美联社:中国曾努力想加入由美国主导的有16个成员国的国际空间站,但一直遭到美国的拒绝。中国今天的成功令美国
电视真人秀中的竞争者并不是唯一面临被淘汰出局危险的家伙。天文学家们使用亚利桑纳州的MMT天文台,已经发现了二颗被逐出银河系的恒星。这些恒星正在以超过每小时160万千米的速度逃离银河系——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于它们将就此一去不返。  “这些恒星是真正的流亡者,”史密森的天文学家沃伦·布朗说,“它们是被它们的家园星系抛掷出来,飘荡到星系际的茫茫太空之中的。”  布朗和他的同事在2005年发现了第一颗恒
星箭组合测试  也只有在这空旷的戈壁,才能更形象地理解什么是秋高气爽。蜿蜒迤逦的黑河,好像从遥远的天幕流淌了下来,眼前湛蓝的天,在远方淡化成几乎和黑河一样的颜色。而两岸的胡杨,正处于由墨绿向金黄的色彩转换中。  9月20日上午8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重达350吨的厂房大门次第开启,“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长征2F运载火箭组合体在活动发射平台的承载下缓缓移动至总装测试厂房门口。  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