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突破学习难点,真正改变语文传统教学中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实到实处。但如不顾实际,任意“拔高”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势必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一、为用而用
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最优化。但有些老师为了赶时髦,好像现在的公开课没有课件就拿不出手,所以,只要上公开课,就一定要使用课件。而其中的一些课件使用了,给人的感觉真的是画蛇添足、喧宾夺主。学生看上去兴趣盎然,整个课堂看似热闹,其实只是做秀。这样的多媒体运用不但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严重的是违背了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冲淡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层思考和理解,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以辅代主
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甚至—个小小的提问,以及本应由教师对学生活动做出的反应也由电脑代劳了,从而造成多媒体独霸课堂。如一位老师所制作的《九寨沟》课件,从导入课文到讲解课文,总结课文到布置课后作业,每个细节都有与之相匹配的画面与分析,上课时老师只要点点鼠标,讲几句串词就完事了,完全浮于文字表面。结果,老师的手脚被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被框定了。
三、忽视文本
当前一些语文课件讲究视听冲击(图片、影视片段往往是课件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比如上《草船借箭》,不是让学生去阅读课文,而是放了一段影像记录,看毕即让学生讨论诸葛亮等人物的形象。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媒介是语言,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对文字本身的感悟的。如一味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代替文本阅读,必然会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造成学生思维水平的停滞不前。
四、盲目拿来
目前,真正能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上课的语文老师并不多。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怎么办?当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甚至班级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总之,当一个新生事物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需要有热情拥抱的举动,但也应有冷静审视的头脑,这样方能为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创造—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其在良性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效应。
一、为用而用
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最优化。但有些老师为了赶时髦,好像现在的公开课没有课件就拿不出手,所以,只要上公开课,就一定要使用课件。而其中的一些课件使用了,给人的感觉真的是画蛇添足、喧宾夺主。学生看上去兴趣盎然,整个课堂看似热闹,其实只是做秀。这样的多媒体运用不但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严重的是违背了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冲淡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层思考和理解,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以辅代主
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把一堂课的所有环节、所有内容统统纳入课件中,甚至—个小小的提问,以及本应由教师对学生活动做出的反应也由电脑代劳了,从而造成多媒体独霸课堂。如一位老师所制作的《九寨沟》课件,从导入课文到讲解课文,总结课文到布置课后作业,每个细节都有与之相匹配的画面与分析,上课时老师只要点点鼠标,讲几句串词就完事了,完全浮于文字表面。结果,老师的手脚被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被框定了。
三、忽视文本
当前一些语文课件讲究视听冲击(图片、影视片段往往是课件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比如上《草船借箭》,不是让学生去阅读课文,而是放了一段影像记录,看毕即让学生讨论诸葛亮等人物的形象。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媒介是语言,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力的提高是离不开对文字本身的感悟的。如一味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代替文本阅读,必然会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造成学生思维水平的停滞不前。
四、盲目拿来
目前,真正能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上课的语文老师并不多。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想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怎么办?当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甚至班级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总之,当一个新生事物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需要有热情拥抱的举动,但也应有冷静审视的头脑,这样方能为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创造—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使其在良性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