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教学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文言文教学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没有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效果与其在教材中的地位相适配。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文言文教学仍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学生往往发出“学古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慨叹,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在语文新课改的大环境中,以及文言文教学逐步得到关注的今天,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036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题,学生往往视为畏途,教师也苦于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会很多,有文言文自身的原因,也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有关。
1. 从文言文本身来看,文言文社会基础薄弱,缺乏文化气氛。文言文要想得到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有人重视它,并能在交际中使用它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语文教师和教育者应该在课堂上营造学习文言文的气氛,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瑰宝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学习文言文还有助于中学生研究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典籍,能够更好地借鉴古人创造的精神财富。
2. 从教师方面看,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以“知识权威者”自居,依赖于教参的统一要求,课堂形式呆板僵硬,缺少灵活性,学生在课堂中只是起着容器的作用。教师虽然苦口婆心地讲解,但由于过于注重知识的分析结果把一篇美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收到的效果也甚微。
3. 从学生方面看,文言文接受主体学习文言文的意识淡薄。学生是文言文学习的主体,决定文言文学习的效果。由于文言文本身的晦涩难懂和教学方式的枯燥无味,学生往往缺少主动学习文言文的意识,他们学习文言文多是由于考试和教师的要求,很少有学生是出于对文言文的喜爱而去学习的。
二、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1. 巧妙导入——让学生“想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学生眼中枯燥无味的文言文,运用什么方式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产生“想学”的念头呢?虽然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课堂的主权交给学生,但是初学一篇新的文章,相关的文学常识和背景知识的介绍还是不能少的,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
2. 以“诵读”促学——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材中所选文言文都是经过时间淘洗,文质兼美的传世名作,往往比现代文更具使用和欣赏价值,因此接触它们的时候不必先忙着去肢解,去条分缕析,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读,多读,目视其字,耳闻其音,心悟其情,从字、词、句到段、篇,从表面到深层含义,进行全面的感知。在反复诵读中,认知文字,感受聲律,疏通文脉。
3. 注重局部——文言文字、词、句整体性教学
现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掌握文言文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其中对文言字词与句式尤为重视,这也使得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此二者的讲解尤为侧重,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完全放在了考试大纲所要求的文言实词、虚词与句式中,这是不利于学生掌握文言文整体性知识的。因为我国文言文知识浩如烟海,一篇文言文试题总有学生没有掌握的实虚词与句式,所以当学生没有掌握整体化的文言文知识时,在做题时就会无从下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要偏重于对学生文言文整体语境的把握,当学生对文言文语境知识有所掌握时,就可以依据语境对文言文做出一定的判断,进而进行翻译。
4. 注重整体——引导学生对文言字词整体性总结归纳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其所面对的学生是经过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培养与训练的,也就是说他们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学习了一定程度的文言文字词、句式等知识,同时也对一些文言文特殊知识有所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可能只顾自己教学计划的推进,而忽略学生实际学习感受,要在教学时兼顾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对过去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整理与归纳,并再引导学生自己对高中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进行归纳整理并加以运用。
5. 授学生以“渔”——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如果能够掌握较好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就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游刃有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分析、总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
6. 人物美的长廊——积累写作素材
文言文的学习,不仅仅是读懂文章,学会用法,还应该走进文学人物,吸收人物精神养分,积累写作素材。例如:《鸿门宴》中刘邦、项羽的形象,就很值得细细品味。通过紧急关头这两人的语言、行为、神情的深入理解与讨论,学生能够深入准确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情感得到陶冶,审美得到提高。在这种分析中,学生的阅读活动是自主的,学生的审美活动是不受拘束的,因而也是生动、有趣的。蔺相如的深明大义智勇兼备,廉颇的忠勇不二知错善改,信陵君的礼贤下士顾全大局,侯生的足智多谋重义轻生,周瑜的多谋善断儒将风度,曹操的自负谋略奸诈多疑……所有这些,无不充满着浓墨重彩的人文气息,无不让人心往神驰。当学生在阅读中被这些历史人物深深感动时,教师的教学,就已经走上了成功之路,同时也积累了写作素材。
文言文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至今,是诗文中的极品,表现在这些作品中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而鉴于文言文距离我们的生活较遥远而产生的字词句难以理解的特点,又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己来读。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努力,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方式生动起来,真正做到使学生由厌学到乐学,进而养成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 535000)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036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题,学生往往视为畏途,教师也苦于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会很多,有文言文自身的原因,也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有关。
1. 从文言文本身来看,文言文社会基础薄弱,缺乏文化气氛。文言文要想得到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有人重视它,并能在交际中使用它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语文教师和教育者应该在课堂上营造学习文言文的气氛,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瑰宝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学习文言文还有助于中学生研究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典籍,能够更好地借鉴古人创造的精神财富。
2. 从教师方面看,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以“知识权威者”自居,依赖于教参的统一要求,课堂形式呆板僵硬,缺少灵活性,学生在课堂中只是起着容器的作用。教师虽然苦口婆心地讲解,但由于过于注重知识的分析结果把一篇美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收到的效果也甚微。
3. 从学生方面看,文言文接受主体学习文言文的意识淡薄。学生是文言文学习的主体,决定文言文学习的效果。由于文言文本身的晦涩难懂和教学方式的枯燥无味,学生往往缺少主动学习文言文的意识,他们学习文言文多是由于考试和教师的要求,很少有学生是出于对文言文的喜爱而去学习的。
二、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1. 巧妙导入——让学生“想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学生眼中枯燥无味的文言文,运用什么方式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产生“想学”的念头呢?虽然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课堂的主权交给学生,但是初学一篇新的文章,相关的文学常识和背景知识的介绍还是不能少的,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
2. 以“诵读”促学——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材中所选文言文都是经过时间淘洗,文质兼美的传世名作,往往比现代文更具使用和欣赏价值,因此接触它们的时候不必先忙着去肢解,去条分缕析,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读,多读,目视其字,耳闻其音,心悟其情,从字、词、句到段、篇,从表面到深层含义,进行全面的感知。在反复诵读中,认知文字,感受聲律,疏通文脉。
3. 注重局部——文言文字、词、句整体性教学
现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掌握文言文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其中对文言字词与句式尤为重视,这也使得高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此二者的讲解尤为侧重,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完全放在了考试大纲所要求的文言实词、虚词与句式中,这是不利于学生掌握文言文整体性知识的。因为我国文言文知识浩如烟海,一篇文言文试题总有学生没有掌握的实虚词与句式,所以当学生没有掌握整体化的文言文知识时,在做题时就会无从下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要偏重于对学生文言文整体语境的把握,当学生对文言文语境知识有所掌握时,就可以依据语境对文言文做出一定的判断,进而进行翻译。
4. 注重整体——引导学生对文言字词整体性总结归纳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其所面对的学生是经过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培养与训练的,也就是说他们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学习了一定程度的文言文字词、句式等知识,同时也对一些文言文特殊知识有所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可能只顾自己教学计划的推进,而忽略学生实际学习感受,要在教学时兼顾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对过去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整理与归纳,并再引导学生自己对高中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进行归纳整理并加以运用。
5. 授学生以“渔”——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如果能够掌握较好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就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游刃有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分析、总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
6. 人物美的长廊——积累写作素材
文言文的学习,不仅仅是读懂文章,学会用法,还应该走进文学人物,吸收人物精神养分,积累写作素材。例如:《鸿门宴》中刘邦、项羽的形象,就很值得细细品味。通过紧急关头这两人的语言、行为、神情的深入理解与讨论,学生能够深入准确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情感得到陶冶,审美得到提高。在这种分析中,学生的阅读活动是自主的,学生的审美活动是不受拘束的,因而也是生动、有趣的。蔺相如的深明大义智勇兼备,廉颇的忠勇不二知错善改,信陵君的礼贤下士顾全大局,侯生的足智多谋重义轻生,周瑜的多谋善断儒将风度,曹操的自负谋略奸诈多疑……所有这些,无不充满着浓墨重彩的人文气息,无不让人心往神驰。当学生在阅读中被这些历史人物深深感动时,教师的教学,就已经走上了成功之路,同时也积累了写作素材。
文言文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至今,是诗文中的极品,表现在这些作品中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而鉴于文言文距离我们的生活较遥远而产生的字词句难以理解的特点,又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己来读。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努力,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方式生动起来,真正做到使学生由厌学到乐学,进而养成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 5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