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能思想的人”等7则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cis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对于生活的付出与热爱,值得我们庄重地对待自己。
  ——李思圆《生活需要仪式感》
  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
  ——加拿大演说家克里斯多福·孟
  对女性而言,大自然中的一切东西,无论是鲜活的还是死气沉沉的东西,在她眼中都像是个小孩子。
  ——法国历史学家儒勒·米什莱
  一個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巴尔扎克
  为别人活着,也要为自己活着。希望和悲伤,都是一缕光。总有一天,我们会再相遇。
  ——张嘉佳《云边有个小卖部》
  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
  任何婚姻都有一个重要目标,即营造一种氛围,鼓励每一个人坦诚地谈论自己的信念。说得越坦诚,越尊重对方,你们各自的意义感就越有可能混合在一起。
  ——美国心理学教授约翰·戈特曼
其他文献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江阴市各级妇联积极探索党建带妇建融合发展新模式,坚持党建和妇建工作同规划、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实现了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妇联组织有为有位有影响,妇女工作有声有色有活力。實施“优学”计划,宣传引导妇女群众  江阴妇联主动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依托各级党建红色资源,建成省级巾帼党性教育示范基地1个、市级巾帼党性教育示范基地2个、巾帼党性教育基地17个,开展妇女群众日常思想教
期刊
美丽庭院创建工作是党委政府交给妇联组织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小单元。为了发挥女性在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庭院中的独特作用,将男耕女织这种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智慧的结晶,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南京市浦口区妇联下发《浦口区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实施意见》,提炼“庭院明亮、人心敞亮、乡村点亮”主题,确立“合理设计布局美、整齐摆放清洁美、栽花种树绿
期刊
蔡霞明缂丝作品千万梭,坚韧一生  今年50岁出头的蔡霞明,是苏州长桥人。因为父亲喜欢画画,她从小耳濡目染,由衷喜欢上绘画艺术。1989年,21岁的蔡霞明进入苏州长桥缂丝厂,开始了她的缂丝人生。  苏绣自古以来就是四大名绣之首,誉满天下。而作为苏州另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缂丝,却似有一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娇羞。  缂丝也曾有過鼎盛的时候。改革开放之初,明缂丝大热,售价昂贵,技术门槛又不高,很多人都从做
期刊
1888年,胡彬夏出生于無锡一个名门望族。她的先祖胡湲是北宋著名教育家,几代书香传承,父亲胡壹修和叔父胡雨人也都是饱学之士,清末民初时为无锡当地教育事业和水利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  作为胡家长女,胡彬夏甫一出生就被家人视若珍宝,开明的胡家父母为胡彬夏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她从小就与家中兄弟姐妹共同开蒙,学习新文化,接受新理论。  1902年,胡彬夏被父母送出国门,赴日本留学。第二年,年仅15岁的胡
期刊
张爱玲16  南京展拓消防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爱玲,恬静坚定,心有磐石。从事消防事业13年,她从零起步,将企业打造成包含一家工程公司、两家生产厂、资产上亿的地方行业龙头。破茧的蝶  1997年,23岁的张爱玲从解放军理工大学毕业,在南京城区一家消防公司就职。日复一日,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过了近10年。张爱玲慢慢发觉,这种无压力的工作让她失去了方向,磨掉了奋斗的激情。她想打破陈规,尝试一段新人生。 
期刊
邱亚敏和女儿在花园  成都有一位叫邱亚敏的母亲,生下大女儿海蒂后,回到乡下,为女儿打造了一座专属花园,让女儿从小在花园里长大。二女儿噜噜出生后,邱亚敏扩建了花园。这一举动就像埋下一坛女儿红,她希望能在女儿18岁那一天,将花园送给她们。孩子是花园的总设计师  邱亚敏是四川资阳人,大学毕业后来到成都,在电脑城做销售工作。用她的话说,走进那栋大厦,一年四季都感受不到阳光雨露,渐渐觉得生活没有多大意义,“
期刊
李艳华  中国是大豆原产国,至今已有约5000年种植史。她是一位扎根在东北黑土地几十年的大豆育种专家,她培育的十多个优质大豆品种,累计推广已达5000多万亩,增产20多亿斤,增收50多亿元。她是李艳华,被国人称为“女袁隆平”。临时工蜕变成育种专家  李艳华出生在黑龙江海伦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几代人都以种大豆为生。1990年,从东北农业大学作物学专业毕业的李艳华,被推荐到中国科学院的东北地理与
期刊
陆瑶和作品《忆江南》之一  一块蛋糕竟然将杭州的美景搬了上去?当这组名为《忆江南》的中国风蛋糕在纽约曼哈顿中央车站展厅里亮相时,无数路人停下了匆匆的脚步,带着惊讶和赞叹静静欣赏。  2018年夏天,陈瑶接到杭州旅游委员会的邀请——做一组翻糖蛋糕,参加在美国举办的“最忆是杭州·全球粉丝感恩大会”。  说起杭州,陈瑶和它有着特殊的情缘。  7岁那年,父母带她到杭州游玩。夏天的西湖边弥漫着阵阵芳香,在荷
期刊
花合子组织店内活动  80后女孩花合子,从东南大学冶金系毕业后,选择了一个与所学专业完全不对口的职业——记者。对她来说,记者的生活,能让她看到更多人生的可能性。  因为经常采访书画家,见得多了,花合子自以為对字画还算精通,便在南京夫子庙古玩城租下一间门面房,做起了字画生意。但因涉世未深,经营不久,20多万元的积蓄全部打了水漂。创业失败并没有浇灭花合子心中的火焰,她继续尝试着各种不同的工作。  直到
期刊
在許多人印象中,非洲早已不是贫穷、动荡的代名词,更有一位中国老奶奶,为了给在异国创业的儿子带娃,已经在非洲生活了7年,拥有了各种有趣的经历。单亲奶奶远赴非洲  徐茹萍是辽宁丹东人,年轻时当过工艺设计师。上世纪50年代,她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后,正好赶上东北丝绸行业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徐茹萍设计出来的布料花纹和图案,被印上被单、床罩和衣服,卖往全国各地。她基本功扎实,又懂得创新,长期被评为丝绸厂业绩第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