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目前两岸关系涉及到的三个主要问题

来源 :国际政治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去年6月,台湾领导人李登辉对美国康奈尔大学进行了所谓“私人访问”,在该校欧林讲座发表了“民之所欲,长在我心”的讲演。这个讲演违背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散布了多种明显具有“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倾向的言论。特别是在国际场合推销“中华民国在台湾”、“两岸分裂分治”及“对等政治实体”的政治理念,并声称要“向不
其他文献
<正> 人权问题是战后国际关系史上一个引人注目而又具有广泛影响的问题,任何国家都毫无例外地以促进和保障基本人权作为其基本宗旨。然而,由于不同的历史传统,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政治文化的基本性质,各国对人权内容的侧重和由此产生的具体的人权政策都有所不同。这样的差别是自然形成的,它受各国不同的具体条件和政治体制的限制,除了一些例外之外,它受到一国主权的保护,同时也得到联合国认可的。1966年的联合
<正> 印度国旗的诞生,是印度人民在甘地、尼赫鲁等人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所进行的不屈不挠斗争的胜利标志,并鼓午着亿万印度人民为实现彻底独立、建设美好的国家继续奋斗。另一方面,围绕着国旗的争论,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甘地与尼赫鲁在政治思想方面的某些差别,对印度文化传统的不同理解,以及对独立运动的不同看法,等等。这些,虽然早已
<正> 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中西文化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迎头相撞,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中国落后了。从此,文化危机与民族危机交织在一起,一直纠缠和困挠着他们。如何迎接西方文化的严峻挑战,客观估价数千年来积淀在中华民族心理上的传统文化,探索中国社会的前途,成为一个半世纪以来几代知识分子都无法回避的百年大课题。
<正> 甘地被刺的那天晚上我在比拉大厦。我记得当时的情景太可怕了。用言语是无法表达的。当时天上一定挂着一轮明月,但在我的记忆中,那天晚上一片漆黑,只有甘地睡觉的屋子里投出一片光亮。不久花园里就聚满了人,但花园仍显得很空旷,人们一个个神情木然。可以想像,罗斯福摔倒时也是这种情形。甘地当即就死去了。透过低矮的窗户,人们可以看
<正> (一)南朝鲜、日本关系的新时代 1984年9月,南朝鲜全斗焕总统访问日本,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时代。本文试图研究这一历史的新篇章所具有的意义、面临的课题及其前景。两国关系的新时代,是指清算不幸的过去,建立面向未来的新关系。
李普同志是我系第一任系主任,新华通讯社前副社长,现为我系兼职教授。现将他关于日本问题的两篇近作转载如下。总标题是作者本人加的。
<正> 1996年3月1—2日,在泰国曼谷成功地举行了第一次亚欧会议。东盟7国和中日韩三国同欧盟15国政府首脑第一次坐在一起,讨论加强两大洲合作问题。普遍认为,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标志着亚、欧、美三足鼎立时代的开始。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大批新兴国家在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出现。它们在建国之后所遭遇到的政治、经济以及其他问题,引起了许多国家政府及众多政府学者的注意。如何成功地“发展”自己的国家是当前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的最大课题。正在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国家占全世界国家总数的三分之二,它们建设国家的成败对全世界人类的前途将
<正> 6月6日,美国丹佛大学国际问题研究生院教授、苏联问题专家文多曼(Jonathan R.Adelman)先生访问我系,为我系95级博士生和94级研究生班做了精彩的演讲。 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演讲中,艾多曼教授滔滔不绝地阐述了美国对亚洲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政策,特别是美国对前苏联地区的政策,美国的中东政策,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的国际问题,引起与会各位教师和同学的兴趣。双方围绕上述问题还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气氛热烈。
<正> 自普法战争后,如何对待德国一直是法国对外政策的重点。法国《世界报》著名记者安德烈·方丹曾说:“人们甚至可以说:法国对德政策就是它的对外政策”。从1945年到1954年,法国依然秉承这一传统,把德国的复兴看成是法国安全的最大威胁,把防止德国的再起当作法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当然,由于这一时期其它有关因素的影响,法国对德政策前后有所不同,经历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