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饿极了的时候,狼吞虎咽,几乎吃什么都香。而馋却是另一种感觉,你可能并不饿,就是在某一时刻特别想吃某一种特定的食物,对其产生极度的渴望,有种不吃到不罢休的感觉。
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这种疯狂想吃某一种食物的感觉。通常情况下,我们馋的都是卡路里更高的食物,这就是为什么特别馋某种食物和增重及体格指数(BMI)增加息息相关。但人类总是很会为自己“圆”故事,研究这些饞的感觉究竟来自何处将决定我们是否会心安理得地放纵自己大快朵颐。
以前我们听到的说法是这样的——当我们馋某一种食物时代表着我们的身体正在发出某种信号,即我们缺乏某种营养素——对于孕妇们来说,她们当下想吃的东西就是腹中的宝宝想吃的。但真的是这样吗?
很多关于“馋”的研究发现,其产生的原因五花八门,并大多和心理因素有关。
文化层面上的条件反射
20世纪初,俄罗斯科学家伊万一巴甫洛夫做了一系列著名的实验,他利用狗看到食物或吃东西之前会流口水的现象,在每次喂食之前都先发出一些信号,比如摇铃、吹口哨、使用节拍器等,连续几次之后,他试了一次摇铃但不喂食,发现狗虽然没有东西可吃,却照样流口水。而在这样的重复训练之前,狗对于“铃声响”是不会有反应的,由此他得出结论,狗经过连续几次的经验后,将“铃声响”视作“进食”的信号就流出口水来,这种现象就被称为“条件反射”。
美国彭宁顿生物医学研究中心(Pennington Biomedical Research Center)临床营养与代谢助理教授约翰·阿波赞表示,“馋”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类似条件反射的原理来解释。
他说:“如果你在观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时总吃爆米花,那么每次当你看剧时,想吃爆米花的渴望就会增加。”
午后三点犯困是现实中这种反应的另一个例子。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成瘾与决策神经科学实验室主任安娜-科诺娃说,如果你在昏昏欲睡的下午忽然想吃一些甜的东西,那么当你在这个点儿上班的时候,想吃馋嘴的欲望就更加强烈,那是因为馋的感觉来自特定的外在暗示,而并非我们的身体正在呼唤某些营养。
巧克力是西方最常见的零食之一——它完美地支持了想吃某样东西并非来源于营养缺乏这样的论点,因为地球人都知道巧克力并不合有任何我们可能缺乏的营养物质。
巧克力是一种能让人快乐起来的零嘴,它合有大量苯乙胺,这种分子可以触发大脑释放出愉悦的化学物质多巴胺和血清素。但有趣的是,我们几乎不怎么惦记其他合有更高浓度苯乙胺的食物,包括乳制品等。此外,吃巧克力时,体内会产生一种酶将苯乙胺分解,因此它不会大量进入我们的大脑。
研究发现馋巧克力的女性数量比男性要多两倍,而且“馋值”最高峰出现在西方女性月经前和月经期间。虽然失血的确会导致某些营养素例如铁元素等的缺乏,但科学家们表示,吃巧克力不会像红肉或深色绿叶蔬菜那样快速帮助恢复女性体内的铁含量。
有人认为,如果在月经期间或月经之前有任何直接的荷尔蒙改变而导致对巧克力产生生理需求,那么这种渴望会在绝经后逐渐消失。但有一项研究发现,绝经后妇女对巧克力渴望的程度只是略有下降而已。
月经来潮前的某些症状和想吃巧克力之间的联系更有可能是文化层面上的,在西方社会中,这种联系是司空见惯的。一项研究发现,与出生在美国的人及其二代移民相比,在美国以外出生的女性并不时常想吃巧克力,似乎与月经周期也没什么关系。
忍不住想吃馋嘴!
来看看社交媒体如何影响着我们对于食物的执念?
80%的人在去一家没去过的餐厅之前都会上网搜一搜它的网站或食物点评网。
33%
三分之一18岁到34岁的英国人会将他们吃饭的照片发布在社交媒体上。
在澳大利亚,“煎饼”是谷歌搜索引擎搜索率最高的词之一。
57%Pinterest用户会分享和食物有关的内容。
馋嘴心头好No.1
加拿大:普丁(poutine:普丁是一道法裔加拿大人喜欢吃的民间美食,传统的普丁由厚薯条、奶酪块和肉汤组成,有时也会佐以番茄酱。
美国:小虾、培根、墨西哥脆玉米片和寿司
阿根廷:牛奶焦糖甜酒(dulce deleche)
3900万
美国休闲游客根据目的地是否有烹饪美食活动决定要不要去那里度假。
小吃餐车国
到处巡游的小吃餐车正在美国越来越流行。91%的小吃餐车忠实粉丝认为这股风潮将越刮越猛,很多吃货甚至会在社交媒体上关注小吃餐车的动向,84%的人至少一周浏览一次他们最喜欢的小吃餐车页面。
80%的千禧一代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他们所吃的食物是怎么长出来的。
来源:www.easil.com/food-Industry-trends
当我们饿极了的时候,狼吞虎咽,几乎吃什么都香。而馋却是另一种感觉,你可能并不饿,就是在某一时刻特别想吃某一种特定的食物,对其产生极度的渴望,有种不吃到不罢休的感觉。
研究人员还认为,女性之所以会将当我们饿极了的时候,狼吞虎咽,几乎吃什么都香。而馋却是另一种感觉,你可能并不饿,就是在某一时刻特别想吃某一种特定的食物,对其产生极度的渴望,有种不吃到不罢休的感觉。巧克力与月经联系起来,是因为在这段特殊的时期,吃这些“禁忌”的食物在文化上是可以被接受的。研究称,这是因为女性在西方文化中对“瘦之美”的理想产生了这样的执念——想吃巧克力必须要有“堂而皇之”的借口才能显得不那么“罪恶”。 另一篇论文认为,馋是由于渴望吃某种食物和想要控制食物摄入之间的矛盾或紧张所致。该论文指出,女性尤其通过不吃“问题食物”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便增加了她们馋涎欲滴的几率,越抑制,越有可能注意到和这种食物相关联的某种暗示。
希尔说,这可能反而会是个问题,因为馋的感觉是由负面情绪引发的。“如果吃了渴望已久的食物,那些限制他们控制饮食的人就会觉得他们因管不住嘴破了戒,从而感觉很糟糕。”他说道,“我们从研究和临床观察中得知,消极情绪可能会引发胡吃海喝,对于一些人来说,更会成为一种灾难性的暴饮暴食。这种模式与由饥饿产生的生理需求几乎没有关系。”
研究还表明,尽管巧克力馋瘾在西方普遍存在,但在许多东方国家却并不常见。在传达和理解对待不同食物的冲动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全世界只有三分之二的语言里有一个专门的词汇用来描述这样的一种瘾,在大多数情况下,和“瘾”这个词汇搭边的往往只涉及到药物甚至是毒品,而并非是食物。
“当你告诉别人你很馋时,就说明你可以清晰地识别并定义这种感受,这意味着你正在体验它。”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神经科学助理教授尼科尔-阿韦纳说,“可以赋予这种感受清晰的定义意味着它是真实存在的,而如果这种感受在其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没有被明确定义或有渊源可言,那么即便人们正在体验这种感觉,也说不清道不明,难以捉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即使某种语言里有可描述出“馋“的词汇,但对于实际上的感受来说仍然缺乏统一的共识。科诺娃认为,这是对如何克服“馋瘾”的障碍,因为我们可能会将几种不同的感受都归结为是某一种馋瘾在作祟,但其实我们自己也不是很肯定。
微生物操纵
有证据表明,我们内脏中的数万亿细菌可以操纵我们馋什么、吃什么、它们需要什么,而并不总是我们的身体需要什么。
“这是因为微生物正在寻找自己的兴趣,”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系助理教授阿克蒂庇斯(Athena Aktipis)说,“它们特别擅长干这事儿。”
“我们里面最顽强生存的肠道微生物在下一代中能够更活跃、更频繁地活动。它们具有进化优势,有一种机制能够更好地影响我们,让我们作出优先养活它们的决定。“她说。
肠道中不同的微生物喜欢不同的环境,例如酸度是多是少,我们吃的东西会影响我们的肠道生态系统以及细菌可以存活的条件。它们可以操纵我们以几种不同的方式吃它们需要的东西。
它们可以通过我们的迷走神经从肠道向大脑发送信号,如果我们没有摄入足够的某种营养素,会向我们发出警告;或当我们吃了它们想吃的东西时,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多巴胺和5-羟色胺,让我们飘飘欲仙。此外,它们还可以改变我们的味觉受体,所以我们通过消耗更多的东西来获得比如说相同的甜味。
巧克力
女士馋嘴指数40%
男士馋嘴指数15%
·常年位列馋嘴零食No.1
·含有能够使人心情愉悦的化学物质苯乙胺(恋爱中的人们体内会产生该物质)
·同时含有温和的兴奋类物质可可碱和抗抑郁物酪胺、色氨酸等
咸味零食
(薯条、爆米花、椒盐脆饼等)
女士馋嘴指数8%
男士馋嘴指数3%
·人类和动物在压力大的情况下都会想吃些成的东西
·嚼脆的食物也是一种宣泄压力甚至是愤怒的方式
·朋友聚会时,经常会一起就着啤酒吃点咸口
面包和意面
女士馋嘴指数3%
男士馋嘴指数2%
·有研究顯示吃淀粉类食物可以在20分钟内改善那些喜欢吃面食之人的心情
披萨
女士馋嘴指数7%
男士馋嘴指数14%
·男士通常会比女士更馋那些看上去像是“正餐”的食物
·奶酪和西班牙辣香肠比巧克力含有更多能让心情变好的化学物质
各类肉食
女士馋嘴指数3%
男士馋嘴指数5%
·总是对牛排成鲜、肥美、炭火扒烤烟熏后的美妙口感垂涎三尺
·那令人回味无穷的丰富口感是由L-谷氨酸所产生的鲜味
在18岁至36岁的受访者中,有100%的女士和75%男士在去年一年内至少想吃一种馋嘴。
抵抗馋的冲动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想象一种食物有时能够满足冲动
·闻一闻茉莉花或薄荷的香气来干扰对食物的欲望
·通过运动来调节脑内啡的平衡
·偶尔允许自己小放纵一把,但最好和正餐一起吃或饭后马上吃 来源:WSJ reporting
阿克蒂庇斯说,尽管还没有人观察到这种情况,但以上这些是基于科学家对微生物行为的理解。但是,她继续补充说,这些微生物并不总是向我们发出信号,敦促我们要吃对身体有益的东西。毕竟,一些细菌会导致疾病和死亡。
“有一种观念认为微生物群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但如果你得了特别不舒服的传染病,你会说微生物正在侵入你的体内,而不说它原本就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她说,“这种情况就好像你可能被一个受损的微生物组劫持了。”
但是,如果你吃含有大量复合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的食物,你的身体就会“培养”更多样化的微生物组,阿克蒂庇斯说,这基本上意味着健康的饮食产生健康的微生物组,从而让你的馋瘾都变得健康起来。
斩除你的馋瘾
由于我们所处的环境充满了各种激发馋瘾的诱惑,例如广告和社交媒体上一张张让人馋涎欲滴的食物照片,要克服这种馋瘾并不简单。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大量充斥‘糖元素’的食物廣告,这些食物也实在是垂手可得。这种持续不断的广告轰击会影响大脑,而闻到这些食物会让大脑发出想要吃掉它们的指令。”阿韦纳说。
由于在被巧克力层层包围的环境中,很难有特别实用的方法来减少对大脑的刺激,研究人员开始研究如何使用认知策略来克服这种馋念的条件模型。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通过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整理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达到有效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功能。
另外,许多研究发现,使用一些心理学上的方法,例如正念技巧,意识到馋瘾的存在但不去刻意评断这些想法,反而可以整体上帮助减少一直想吃东西的执念。
研究还发现,抑制馋瘾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彻底戒掉这种食物,这与“想吃是因为身体需要”的理论背道而驰。
在一项研究中,科研人员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试验,他们将300多名受试者随机分配到四种不同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饮食中,并测量了他们的“馋值”和食物摄入量。当他们少吃某种食物时,他们就会减少对它的渴望。所有人的体重都减轻了。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减少对食物的渴望,人们应该少吃他们想吃的食物——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与食物相关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
大家都认为在定义和理解“馋”是怎么回事儿这个课题上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要想办法克服馋的条件反射。与此同时,现有的好几种机制都在暗示着,我们的饮食越健康,我们所馋的也会更加健康。(来源: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