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的领路人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521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4年,18岁的周国彪踏上了去古巴哈瓦那大学留学的飞机。临行前的一个月,他和其他几十名从各地选拔出来的优秀高中生一起,在北京接受培训。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前来视察,告诉他们,国家急需外交方面的外语人才,希望他们早日学成回国。
  1968年,文革浩劫。服从分配,周国彪站在了一七一中学的讲台上,这一站,就是38年。不是最初的梦想,却成为最终的热爱。38年,他始终坚守在这条时代和历史为他选择的路上。在这条路上,他为无数学生铺就了更为开阔的人生之路,为英语教学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为青年教师走出了一条教书育人的成功之路。
  89届学生王蕾,现任挪威外交部首席翻译,1997年江泽民访问挪威时任主翻译;99届学生戚悦入大学仅一年,就在全国第六届“21世纪杯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周国彪的教学论文也多次获得全国和北京市“优秀论文一等奖”;2004年正式挂牌的“周国彪英语工作室”的两届成员中已有3人被评为 2007年北京市骨干教师,被周国彪带出来的优秀青年教师已不能以个数计。
  然而,起初的周国彪是受质疑的:老师要以“传道授业”为重任,他却总是让学生自己说;老师要备教材备教案,他却总是强调要“备”学生;英语老师要教词汇教语法,他却说更要教产生这种语言的文化。也许,周国彪这位老师当得的确不那么“纯粹”——
  
  导演周国彪
  
  说周国彪是导演,绝不为过。在他的眼中,上英语课就好像是演一台戏,教师必须是成功的导演。他的工作就是要调动学生充分发挥、演绎。
  听过周国彪英语课的老师介绍,周老师一走进课堂,一声“Good morning”或“Hello”拉开本节课的序幕,气氛似乎一下子就轻松起来。他的体态语言极其丰富:热情的目光、变换的手势、自然的微笑、时不时地点头或摇头,他用这些营造与学生交流的氛围。他通过精心创设的情境、全英语讲授,引导学生置身于语言实践的环境;他通过巧妙的设问,调动学生表达的欲望;他通过幽默的评说,吸引学生放松地表达自己。在他的课堂上,最常听到的是“Good”或“Wonderful”这类鼓励的词语。即使学生的表达出现错误,只要不影响整体思想的表达,他绝不打断,只把典型的错误记录下来,待到课堂总结时再集中讲解。在课堂这个舞台上,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做主角的快乐。
  学生如演员,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个性的学生来发挥;不同难度的问题,需要不同基础的学生来回答。周国彪每接一个班级,都要“备学生”,力求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各有所得。
  课本如同剧本,他的工作是要用最生动明了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学透课文,运用它而不拘泥于它。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尽力寻找语言材料与生活的结合点,用生动的语言和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吃透课本,充分利用“一词多意”、“一意多词”、“一句多型”,引导学生将语言用到生活中,将文化融于语言之中,是周国彪在课堂上着力去做的。他采取“以点带面”的学习方式,依靠教材但不固守教材,抛开教材进而返回教材,最终激活教材。周国彪说:“教材不是‘圣经’,它是发展的和开放的,要让教材服务于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材。”“以人为本,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教学做合一”,周国彪正是这一教学理念不折不扣的实践者。
  
  学者周国彪
  
  “我实实在在是把教学当成一门学问来做的。” 教书,就得实实在在做学问;为师,应当兢兢业业成学者——这是周国彪的信念。他对语言学科的钻研,对教学理念的反思,对教育本质的探求,也的确与学者无异。
  青年时代的周国彪由于不是师范出身,一心想搞清教学本质的他抓紧时间进修了教育学、心理学、外语教学法等一系列专业课程。同时,他还广泛涉猎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等相关的背景知识,将知识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为学生们展示出一幅幅生动的异域画面,吸引着学生爱上英语课。每节课后,周国彪对课堂得失反复思考,并用本子记录下来。他将学生课堂的学习状态作为自己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对每一处可以完善的地方认真总结记录。
  1990年,44岁的周国彪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国家教委组织的英语专业选拔考试,作为全国中学外语教师两名代表之一,以国家教委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国纽约州教育部访问与讲学一年。这一年,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语言文化教学的学习和钻研上,与来自德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以及东道国的学者们共同探讨基础语言文化教学的改革。在纽约州立大学及下属高中,周国彪讲授的中国文化与历史,总是吸引着众多的异国听众。在研修中,周国彪完成了《汉英语言比较》专题研究,撰写了《汉英语言的比较研究》等多篇英文论著。由于出色的教学及研究成果,纽约州立大学聘请他留美任教,但是,面对优厚的物质待遇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周国彪选择了谢绝。他说,“那一年多的时间,我心里琢磨的都是怎么用学到的东西更好地教学生们学英语,留在美国,我的心思不都白费了吗?”就这样,周国彪再一次站在一七一中学的讲台上。
  在学校,周国彪的学生说他是个学者型的老师,美国人怎么说这个,怎么看那个,哪个国家有什么风俗,他都能讲得清楚明白。听过周国彪课的老师说,他站在讲台上就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风度,他的课撒得开,纵横自如;收得拢,聚意点睛;登高望远,挥洒自如,使人如沐春风。而周国彪自己说,他记得陶行知的一句教育名言:“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大众是长进得很快的。教师必须不断的长进,才能教大众。一个不长进的人,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的。”
  
  带路人周国彪
  
  力求长进、思维活跃、对一切新鲜事物感兴趣,周国彪总是开风气之先。在并未要求中学英语课全英语讲授时,周国彪已经这样做了;当英语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声音还未浮出水面时,他的课堂已经如此了。现在,他更是以“以学生为主体,以主题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严、活、实”的教学风格,“因学论教,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英语教学理论,并用丰富的实践成果证明了自己。
  于是,周国彪有了追随者,而他也不辞劳苦,做起了带路人。有人说:“周老师带起的优秀青年教师团队,是做乘法的,不是做加法的。”的确,周国彪较早带起来的英语教师,现在已经开始带自己的团队;周国彪带出来的教师最初限于一七一中学,后来是本学区乃至学区外的东城学校,现在其他区县也纷纷到“周国彪英语工作室”来取经。
  这个带路者是专注而无私的。刘雯,“周国彪英语工作室”的研究员之一,提起2004年参加全国英语教学观摩课大赛的经历仍然感动不已。“第一次参加这种比赛,心里一点底都没有。连续两个晚上睡不着,紧张地准备,周老师就一直陪着我,特别认真地帮我研究每一个教学步骤不说,打印、叫饭这些杂事他都包了,可是他那时已年近60啦!”说着,刘雯的眼睛红了:“比赛那天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黑压压的几千人,一下子好像不会教课了。可是,不经意间,我看到周老师正站在舞台斜对面微笑地看着我,那一瞬间,信心仿佛又回来了。一直到我讲完,近1个小时的时间,周老师就那么一直站着看着……”那次比赛,刘雯得了特等奖,她说,荣誉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从周老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这些东西是她一生为师、为人的宝藏。
  这个带路者是敏锐而挑剔的。一七七中学的一位老师说:“他评课与一般的一片赞扬声完全不同,他提的很多问题都很直率、尖锐,而且每一个教学步骤都不放过,甚至连两张幻灯片哪张先出,哪张后出,间隔多久对学生更合适都要提出来。一开始还不适应,感觉难堪,后来才体会出周老师的良苦用心。他是希望大家真正有感悟、有进步。”
  带路者往往是成名者。周国彪成名了,有些私人办的学校要用他的名字吸引生源,只要他偶尔讲座,就可月薪过万。周国彪谢绝了。他说,这是欺骗学生,一个老师绝不能做这样的事。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8个笔锋硬朗的字镌刻在一七一中学墙上,红得耀眼,与之相映衬的是周老师花白的头发和正洋溢着笑脸匆匆走过的黑发少年。□
其他文献
【摘要】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许多教师开始重新调整教学思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目标,将创造性的教学策略融入课堂教学环节,积极抓住教学时机点亮课堂,让学生在一个更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提升个人学习能力。高效课堂的构建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包含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要素,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除了需要关注教学策略的优化,还需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强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着眼于学科教学的难点,将师生谈话、学
一、引言    学生走进社会,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这是他们的另一个课堂,社会各界人士都可以是这个课堂的指导教师。如果社会各界人士不能以满腔热情来接纳学生,给予一切可能的支持与帮助,那么这种学习活动设计得再好,也只是空中楼阁。所以,研究性学习必然具有社会属性,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已经将课程改革的触角从教育系统内伸向教育系统外,它要求把支持、服务课程改革,视为每个公民和全社会义
奥林匹克运动是全世界团结、友谊、和平、进步的象征。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已经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盛会。奥林匹克运动能具有这样强大的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其中所体现的奥林匹克精神,这种宣扬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已成为人类文化发展的结晶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也是奥林匹克运动深入发展的巨大动力,并有益于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在我校奥林匹克教育过程中,志愿者活动作为一个特
【摘要】勾股定理被称为“几何学的基石”,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体现了“数”与“形”的互相转换,表明了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勾股定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旨在为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数”与“形”是数学知识的两种表现形式,“数”体现在用数学语言表征数学概念、数学性
【摘要】高三地理教学中,教师会为自己拟定的题目印刷参考答案并发给学生,或者在试题讲评课中以投影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而对于这些参考答案的处理,一些教师只是让学生对照进行校正,而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把答案完整地抄写一遍,有的学生甚至随手一扔,没有发挥参考答案真正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高三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使用参考答案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地理教学;参考答案;教学策略  一、参考答案利用存在的问题
【摘要】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的治学态度,也蕴含着“认识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同时恰好与物理学的认知规律相吻合。本文结合“平面镜”的教学片段,阐述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中如何做到知行合一,进而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物理实验;核心素养;知行合一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为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深挖其中蕴含的核心素养元素,才能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文章以初一第一学期的“让家更美好”的教学为例,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对策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让家更美好”是人教版初一上期第七课的内容之一,其知识目标在于在分享与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对现代家庭的特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摘要】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小组成员互相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实际问题的互助式、综合性学习方式。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这样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而言,项目学习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实现带来了更多可能。本文以“创作演示文稿”主题活动为例,将项目式学习引入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中,以真实的学习环境为载体,结合校园德育教学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
【摘要】高中历史知识呈现出三维立体的特点,以时间为主线,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有一个多维面。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创新教学模式。笔者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结合自身的高中历史教学经验,针对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做到“贯穿脉络主线、呈现多维面”阐述了自己的意见,认为教师应以时间和重要历史事件为脉络线,沿着这一脉络上的重要节点来探索历史的多维面,从横、纵向两个角度来分析和掌握历史进程的发展特点,通过线面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对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引入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文章从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入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进行了适当的研究,希望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时期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