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ay_redti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
  方法: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5月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A组患者接受常规牵引治疗,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
  结果: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发現,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辅以温针灸,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温针灸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415-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多由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和脊髓引起。西医临床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医一般采用牵引、推拿等常规治疗手段改善症状[1]。我院探讨了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5月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有腰部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出现腰痛症状,并向臀部、下肢放射,受寒或劳累后症状加重,腰椎生理弧度消失,腰部活动受限,病变局部有压痛,病程较长者可见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所有患者经X线、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研究对象剔除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局部皮肤疾病、器质性脊柱侧弯、已发生马尾神经功能障碍、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等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A组患者52例,年龄35~63岁,平均年龄(48.84±6.34)岁;体重54~87kg,平均体重(63.35±6.54)kg;病程1~46个月,平均病程(10.12±2.84)个月;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8例。
  B组患者53例,年龄37~65岁,平均年龄(48.56±6.22)岁;体重52~86kg,平均体重(63.48±6.25)kg;病程1~48个月,平均病程(10.42±2.93)个月;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8例。
  对比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A组患者接受常规牵引治疗,取仰卧位采用轮控式对抗牵引床进行腰椎对抗牵引,牵引力为400~600N,根据患者忍受程度调整,30min/次,1次/d[2]
  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温针灸治疗,取俯卧位,取腰夹脊穴为主穴,毫针尖斜向脊柱呈45°深刺,得气后施以艾灸。配穴取腰阳关、命门、肾俞、委中、三阴交、阿是穴等,得气后施以捻转补法,再施以艾灸,待艾绒烧成灰烬后拔除。2壮/d,治疗过程中局部垫以硬纸片,以防艾绒掉落而烫伤[3]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d后休息1d,再开始下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
  1.3评价指标。
  治愈:腰腿疼痛、局部压痛症状消失,腰部及下肢活动功能正常。
  显效:腰腿疼痛、局部压痛症状明显缓解,久站或长时间行走后小腿稍有酸胀,腰部及下肢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好转:腰腿疼痛、局部压痛症状减轻,局部有轻度压痛,腰部及下肢活动功能有所改善。
  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恶化。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发现,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中青年患者。髓核突出后局部软组织发生水肿、充血,黏连和增生。局部炎症反应导致肌肉、筋膜痉挛、变性,从而引起疼痛。因此,及时消除神经根炎性水肿,缓解肌肉痉挛是临床治疗本病的关键。
  中医学理论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痹”之范畴,多与素体气血虚弱、肝肾亏虚,加之风、寒、湿等外邪侵袭有关。腰痹为本虚标实之证,以气血虚弱为本,寒湿、痰浊、瘀血为标。当瘀血、痰浊闭阻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于濡养,不通则痛。故治则以温补肝肾、祛风通络为法。
  牵引法是临床用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方法,通过机械力量使椎间隙变宽,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减轻其对神经根的刺激,调整脊柱的生物力学结构,在松解黏连、缓解疼痛症状方面具有一定效果。
  温针灸法是中医学理论中的瑰宝,通过针刺穴位发挥消肿止痛、舒经活络之功效。针刺后施以艾灸,借助艾绒燃烧时产生的温热效应将药力和热力布散于经络。温针灸夹脊穴可疏通督脉、统摄诸阳,并可运化气血,使筋肉骨节得以濡养,从而起到温阳补肾、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之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针刺可刺激钾、钙离子释放,提高体内5-羟色胺、内啡呔等因子水平,改变神经递质成分,从而阻滞痛觉神经传导而发挥镇痛效果。针刺直接深入到病变椎间盘压迫的神经根周围,减轻局部无菌性炎症与水肿程度,并能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促使炎性介质的吸收,阻断其对局部软组织的进一步损伤。艾灸是利用艾火的温热作用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环,从而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缓解局部炎性水肿,松弛肌肉痉挛状态。同时可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降低肌肉张力,从而起到缓解疼痛、改善活动能力的作用。
  本研究中采用牵引辅以温针灸治疗者总有效率高达98.11%,明显高于单纯采用牵引治疗者,提示温针灸法在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疼痛、改善腰部及下肢活动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昌河.温针灸加牵引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2):43~44
  [2]刘霞.温针灸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6):641~642
  [3]李永富.温针灸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9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291~292
其他文献
摘要: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溢于肌肤,出现头面、四肢、眼窠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种病症。《金匮》称为“水气”,按病因脉症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按五脏分为心水、肝水、脾水、肺水、肾水。在治疗上《金匮》提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以前治水肿主要靠利尿、发汗、攻逐三大法。在临床实践中,因脾虚、血虚、肾虚引起的水肿实属多见,笔者对这类水肿用补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谈谈笔
期刊
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9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辩证施治,并从一般资料、治疗方法及其治疗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43%,比较有差异具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结合蜡疗治疗在骨质疏松症腰背痛临床上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92例骨质疏松症腰背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结合蜡疗治疗。  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39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选用西药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和中药外敷治疗,15天一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患者发病前1~4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手段,为中医药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处理中的使用提供临床借鉴。  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我科55例全髋或半髋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口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药汤剂,手术前一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2500IU,术后继服原方剂,麻醉消失后告知患者主动练习踝关节及股四头肌舒缩锻炼。  结果:本组55例患者中2例术后患者出现DVT,
期刊
摘要:妊娠足月,临床分娩困难称“难产”,主要是因为产力异常、产道异常、胎儿、胎位异常等原因,而产道异常、胎儿、胎位异常非药物及护理所能及,必须手术助产或剖腹产。常发生于初产妇,指产程延长或进展缓慢,需要催产、手术阴道助产或剖宫产结束分娩。2003年,美国有17%的孕妇需要催产素催产,2005年初次剖宫产率达30%以上,我国的剖宫产率也逐步上升,由60年代的11.2%~21.4%上升至90年代的30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取中医在治疗慢性阻塞肺疾病加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从2011年9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对照组中采取单纯常规西药治疗,而在观察组中,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药辨证内服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结果:在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
期刊
摘要: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范畴,胸痺是以胸部闷痛或刺痛,甚则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平卧为主症的病症;导致本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内伤、七情、体虚劳倦等因素引起的脏腑亏损,胸阳不振,营气不利,气机不畅,肝脉阻滞,血瘀不通;“不通则痛”乃气血闭而不通则痛,故胸痹病常见于以痛为主的胸痛、心痛、短气、脉沉迟的临床症状;为治疗痰血瘀阻所致冠心病的方剂,以心前区闷痛,头晕心悸,气短,舌紫暗脉弦为辨证要点。方中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35例糖尿病足患者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和使用抗凝药改善微循环,合理分配饮食,每天进行常规清创换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的中药方剂治疗,每天使用生肌玉红膏涂抹创面。动态监测血糖和不良反应。两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创面面积并比较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创面的差值明显
期刊
摘要:目的:进一步探究中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的89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89例患者分别列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45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44例,采用常规抗感染、止咳化痰等。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要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中西药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