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马占山将军的军需官”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ishaba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冬某日上午十点半左右,笔者来到位于香山脚下的一所敬老院,一百零一岁高寿的林老正拄拐独自在院子中散步。老人接受笔者的采访有些耳背,但声音洪亮,眼神和记忆力很好,老人坚持自己穿衣倒水进餐等,不要旁人帮助。他告诉笔者,他每天坚持写日记,床上堆着日记本、《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中华五千年》、《成语故事》以及佛教书籍和佛像。老人一生乐善好施,多年来还曾拿出自己微薄的退休金(或托居委会购买救灾物资),捐助内蒙雪灾区、失火和残疾人的邻居、台湾灾区等。以下是老人的自述。
  
  我出生于1909年2月3日。我的家乡在黑龙江饶河县团山子乡五十里的深山原始森林中,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我曾读过四年小学。未满十八岁时,我曾去外地学做生意。十八岁时,同弟弟林秀荣(弟弟比我小三岁,他没有念过书)在山里开荒,一共开了三十亩地种粮食;我俩还上山打猎,弟弟的枪法比我好,可以说是百发百中。我俩还合盖了一间大房子,一直到二十六岁,我弟兄俩过的是温饱的日子。
  我二十六岁那年抱着“为国争气”的决心,从饶河越境去了俄罗斯,想“借道”去沈阳方面投东北军。结果在俄罗斯那边“滞留”长达两年零四个月。二十八岁那年我终于回到祖国,来到张学良东北军的特务营中当兵。那时东北军发红呢子军装和黄色的军装,是礼宾和操练列队军装,还有一套灰布军装是作战服,老百姓叫我们“黄兵”。以后我随所在部队到江苏改编。二十九岁那年,我脱离所在部队,只身来到陕西府谷县哈拉寨,到东北挺进义勇军马占山司令部特务营,担任上尉军需官。当年马占山司令部的老人如今也就剩下我一个了。
  在哈拉寨,我与当时担任东北挺进义勇军总司令马占山相识的故事颇有戏剧性。1938年的一天,我牵了一匹新买回的马驹在井边饮水。正好马占山路过,一下就被这匹还在吃母马奶的马驹吸引过来了,因为这匹马驹的腿长,将来身架高、步幅大、跑得快,于是马占山提出拿他的坐骑——一匹良种枣红色走马与我交换,我同意了。
  马占山是苦出身,他少年时放马,马术高超、又很识马爱马。马占山的坐骑中有一匹灰褐色的良种马,个头不高,但胸脯前凸,行走速度惊人,号称“千里马”,是马占山花八百银元买来的,这匹马性子暴烈,谁骑上去都会被尥下来,连喂这匹马的马夫都不敢骑,但马占山骑上去这匹烈马却老老实实的。
  当时司令部有三个骑兵连,一个通讯排,近四百多匹战马,加上特务营,有近千匹战马。
  马占山有个外号叫“马小个子”,因为他的个子矮,皮肤较黑,打枪百发百中,睡觉时枕头底下、脚下都藏着手枪。
  马占山没有上过学,不识字,其衣食宿住行相当简朴。在哈拉寨,他住在一个四合院里,正房是会议室兼办公室,马占山的住房在北屋,他房子里的摆设“看不出个好”。东屋是卫士住,司令部还有个军官专门管他的伙食。除上级来视察或招待外国来宾外,他日常的伙食和普通士兵没两样。他对待士兵很和气,我没有看到他打骂过士兵和老百姓,士兵和驻地的老百姓没有说他不好的。马占山在官兵中威信很高,他手下有的少将处长是大学生出身,带兵打仗可赶不上他。
  我当时在总司令部负责采购五百多名官兵的军粮和马料。由于工作干得不错,得到上司嘉奖,马占山也有所耳闻,有一次他到马厩来看马,我迎面与他相遇,我让道并立正敬礼,他停下脚步,笑着说,你和长官的关系不错嘛。我回答说:“爹爱护儿子,儿子就孝敬老子;长官体恤部下,部下就愿效命!”马占山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
  有一件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当时在哈拉寨五里外驻有一个蒙古骑兵营,营长姓韩,他儿子结婚,给马占山发了请帖。马占山前往出席时只带了四个卫士,韩营长很感动,特意请了汉族厨师,单独给马占山办了一桌汉族酒席招待他。
  那时日本侵略军驻扎在距哈拉寨三百多里地外的包头,马占山派手下的军官打入日伪军内部搞情报,伪军内部也有人给马占山送情报,所以日军飞机几次轰炸哈拉寨,马占山都事先得到情报,损失不大。后来,日伪骑五师、骑六师先后向马占山投诚了。
  马占山有五六个贴身的老卫士。其中一位老卫士给我讲过发生在1931年11月的嫩江桥之战,那一战马占山消灭了很多日本兵。那时马占山的兵少,但日伪军中有人给马占山送情报。所以马占山能够及时掌握日军的动向,在战场上比较主动灵活。再就是马占山向驻地附近的蒙古骑兵团借来一千多士兵,都是汉族人,马占山在嫩江桥附近的青纱帐里设下埋伏,从沈阳开来的日军刚过桥,马占山的部队从青纱帐里开火冲锋,前后夹击日军,日军大败,落荒而逃。马占山部队俘虏了不少日军士兵,后来,马占山释放了这些俘虏(根据有关记载,由于敌众我寡,马占山部后撤退至齐齐哈尔继续抗战——作者注)。
  日本投降以后,我随部队先后驻军包头、大同。后来我脱离军队后,去天津做过小买卖。马占山在沈阳设绥靖公署,我还去过他的司令部。我在四十岁那年到北京,在隆福寺做地摊生意。解放后搞公司合营,我被吸纳进隆福寺国营商场做职员,定居在东轿杆胡同六号,住了五十年。
  我三十岁那年在军队结婚,妻子是山西保德县人,当年她二十五岁,那时我没有条件举办婚礼。妻子与我共度六十年的时光,她八十五岁时病故。
  在北京,我家离马占山第五个夫人田夫人住处很近,两家经常有来往。马占山的孙女也曾来访问过我,希望了解马占山解放前带兵的有关情况。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北京的造反派提出要“净化北京”,于是把我们这些过去的国民党军官先送到京郊大兴县天堂河农场,以后又被送到山西长治市的劳改农场,那时叫“安家落户”,没有对我们进行管制。我在山西干了十一年,我那时的月工资是四十五元,省劳改局把我的月工资扣了十三元,每月只发给百分之七十五,也就是三十二元,但七十年代后期给原国民党军政人员落实政策,北京市公安局的刘科长负责与山西有关部门交涉,全部给补发了。
  我九十五岁时离京到包头女儿家居住五年;一百岁时,外孙女将我接到北京,她平时要上班,家里又没有房子,我就住进了香山千禾敬老院,外孙女每周都来看望我。我现在无病无灾,身体健康,生活过得很满足。
  我出来当兵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我很思念家乡亲人。我曾多次写信回家,请黑龙江饶河县团山镇邮局帮助寻找亲人,但都如石沉大海,音讯全无。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的教育问题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问题,关于幼儿教育是应该以知识学习为主还是以游戏教育为主在我国社会上也已经争论已久。尽管教育部门就幼儿教育的问题出台了不少相关规定,但还是因为社会观念和家长需求的影响,导致部分规定无法有效推行,幼儿教育逐步朝着知识传授和智力开发的方向发展。本应该属于小学课程的部分以幼儿教育的形式进入幼儿教育机构中,给幼儿增添了不少负担,也给幼儿教育工作者制造了不少麻烦。
李时珍出生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一生经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个朝代,在世时正是明朝的中后期。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年(1445),蕲州的府衙地位突然发生了变化,荆王朱瞻堈将王府迁到蕲州。朱瞻堈是仁宗朱高炽的第六个儿子,藩地原在江西建昌,因蟒蛇经常出入王府,于是向朝廷提出迁址。其实,迁到蕲州的真正原因是看上了蕲州的“麟阁江山”。蕲州地处长江中游北岸,上可达荆襄,下可到金陵,地处要冲。蕲州城
一    传统中国惯爱在文字玩数字游戏,人望亦是如此,如果不以“前七子”、“后五子”之类党群标榜来互撑台面,仿佛就不成体统。虽谓公子哥儿也不能免俗:有明季四公子(冒辟疆、陈贞慧、方以智、侯方域),又有晚清四公子(谭嗣同、陈三立、吴保初、丁惠康),还有近代四公子。近代四公子究其为谁的纷争,落在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清宗室红豆馆主溥侗、张謇之子张孝若、卢永祥之子卢小嘉之中择二的争论上,但另有两位的入选却是
如今年轻的一代试图走出长辈的监控,走自己的路,而年长者虽然恨铁不成钢,但面对执拗的幼者有时候又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代际价值观的断裂与紧张正如影随形地缠绕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之中。  今天我们的代际价值观问题的出现有这么几层背景:一是随着现代性的开启所带来的整个世界的祛魅化所导致的价值根基的消解与虚无感的伴随,这实际上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价值观问题的核心,这种虚无感直接成为当下年轻一代基本的价值征兆,信
一    与许多人一样,因为吴宓而知道毛彦文,所以看到她的自传《往事》,首先想读的便是其中有关吴宓的回忆。让人失望的是,书中的正文部分根本没有提及,只是作为第三章的附录,收了一篇简短的《有关吴宓先生的一件往事》。那是因为萧公权在《传记文学》上刊文涉及此事,毛彦文认为“并非实情”而做的解释。  与《吴宓日记》里的相关内容对照,毛彦文的陈述角度不同,事实却没有多大出入。惟最后的一节文字,读来令人唏嘘:
华罗庚与陈省身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数学发展的一个活跃时期,开始崭露头角,并做出了世界水平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后,他们在时局变迁的背景下分别做出了回国与去国的不同抉择。1948年12月,时任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代理所长的陈省身举家赴美。1950年3月,华罗庚由美回国,不久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  徐利治在西南联合大学(以下简称“西南联大”)求学时,华罗庚与陈省身已是西南联大闻名遐迩的
统编教材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采用了儿歌童谣的表达方式,使教材充满童趣。在课堂各环节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童谣创设童趣意境,让学生进行趣味探究,能促进迁移运用,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中强化道德情感,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  儿歌童谣语言精练、响亮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背诵,易被低年段的儿童接受。统编教材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随文编写了多首儿童歌谣,有的融合在其他栏目中,有的独立构成内容。在小学低
伴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对教育事业更加关注。我国的教育体系自中学往后已基本定型,难以发生重大的变革。而小学教育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知识的掌握量要求不高,但是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影响巨大。未来教室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将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未来教室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基本特征  教學中心转移  未来教室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特点是教学中心的
许君远(1902—1962),河北安国人,现代作家、著名报人、翻译家,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国文学系,与废名、梁遇春、石民、张友松等同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北平文艺界较为活跃,经常在《现代评论》、《新月》、《北平晨报》、《华北日报》等发表小说、散文、文艺杂谈,深得丁西林、陈西滢、杨振声、沈从文等人赏识,被一些文学史家称为“京派代表人物”。后转入报界,深得张琴南、陈博生、张季鸾、胡政之等称赞、
崇厚这个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被提起,主要是因为《里瓦几亚条约》。这一条约严重损害中国领土和主权,受到朝野人士一致谴责和唾骂,清政府也拒绝批准。该条约系崇厚擅自与俄国政府所签订,因此也被称作《崇厚条约》,崇厚本人因此条约从仕途巅峰一下子身败名裂,沦为阶下囚,被清政府定罪斩监候,差点掉脑袋。此事虽已过去一百多年,但在国际关系与领土、领海争端纷纭复杂的今天,很有必要研究崇厚这个近代史上重要人物的所作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