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人文环境 感受自主教育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_an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6月5日,正是芒种时节,艳阳高照,我与四位同事赴台进行为期一周的教育参访交流活动,探访了台北市大安区建安小学、台北市士林区社子小学、新北市三重区三光小学和新北市三重区修德小学四所小学,并在社子小学和三光小学做课交流。沐浴着暖阳行走台湾,享受这一段漫旅,且行且思,感悟颇多。
  一、初识台湾,感受不一样的热情
  我们一行五人初入台湾,一切都是新的,但又仿佛一切都是旧相识,有一种熟悉与亲切萦绕不去。这种熟悉与亲切除了因为台湾的一些生活习惯、民俗风情其实与我们福州颇有交集,更多缘于语言的相通、当地人的热情有礼,洗去了很多身处异旅他乡的隔阂感。在台湾,无论走到哪儿,我们听到最多的两个字是“谢谢”,看到最多的便是笑脸。仿佛是一种已经融入人心中的烙印,台湾人习惯了笑脸说“谢谢”二字,带着台湾腔的拖长嗲音,让人三伏天如饮清泉。而我们走进台湾的四所小学,同样也都看到孩子们一张张活泼的笑脸和一句句热情的问候,让我们感慨这种热情与礼仪应该是有着沁入骨髓的民族传统,学校应该是从娃娃抓起的。
  台湾街头的干净也让人印象深刻。其实初到台湾,并没有想象中的繁华,甚至整个城市略显老旧,一幢幢旧楼随处可见。但因为干净整洁,而让人忽略了很多城市面貌上的不完美。在台湾漫步七天,鞋面居然不脏,让我们感叹。同样,走进校园,在硬件设施上,台湾的学校并不如大陆的多数学校,但同样因为干净整洁,而让校园更加有了亲和力,成为孩子们幸福成长的乐园。
  二、走进校园,处处彰显人文环境
  在探访四所学校的过程中,我们有个共同的感受:校园不大,却处处彰显人文,细节处无不体现着教育工作者们的用心。在建安小学和修德小学,我们都见识到了学校见缝插针式的植物栽种,而且多出自孩子们的手:如一棵棵大树干上“嫁接”的小花,惊艳而骄傲地开放;专为特殊儿童开辟的“天使农场”,虽然植物栽种零乱,却令人感动;为驱蚊虫而种的种种有味植物成为孩子们的最爱;修德学校利用一片因要搬迁而暂时闲置的土地为孩子开辟了“开心农场”,成为孩子们最深的牵挂;即将毕业的孩子亲手栽种的向日葵在艳阳下开放,成为学校靓丽的风景线……建安小学的陈校长和修德小学的潘校长在带领我们参观校园的过程中均着重介绍了他们的“農场”,如数家珍地一一介绍每一种植物和作用,眼里满是自豪。建安小学的学生和校长一起比种植物,校长用亲手栽的西红柿等小果实奖励孩子。修德小学还利用学生自己种的稻谷粒制作了小挂饰,给予学生“鼓励(谷粒)”。在校园里,花草总是恣意生长,很少做刻意地修剪,似乎也体现着整个校园环境的人文。这些看似普通的事,却处处渗透着教育的精髓——关爱与鼓励。
  走在校园里,还随处可见关爱的细节:如建安小学专为特殊儿童铺设的练习平衡走的独木桥,旁边铺满软木屑,以消除恐高症儿童的恐惧感;在大型游戏器具周围都铺设了特别软的塑胶地板,为孩子构筑一片安全的乐园;在社子小学走廊上见到的洗手池台,均挂着洗手皂;在三光小学的教学楼楼梯空漏处铺了安全网;在修德小学的每个台阶旁都专设了一条残疾儿童轮椅通道……正是这些细节,营造了一个教育大环境,体现了教育的温度。
  三、不教而教,促进儿童自主发展
  走近台湾基础教育的课堂,有一种轻松的氛围如影随形。也许他们的教学策略和技巧并不如大陆,课堂也显得松散随和,教材也比较浅显,容量也不大。我们在走廊上慢行,看到教师或和学生讨论,或坐着向学生娓娓道来,或正播放影片让学生观看;学生或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合作完成一件手工,而教师正批阅作业,或一个个到教师面前背《弟子规》,或在操场上打棒球、化妆表演话剧……似乎很少见到像大陆这般环节紧凑、结构严谨、纪律严明的课堂。但恰是这种气氛感染了我们,感受到一个热情、充满活力的校园。在建安小学的图书馆,我们有幸见识到了一堂阅读课,孩子们正利用图书馆里的图书资料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给《蟋蟀》一课做注解,制成了一张张精美的手抄报,这样的语文教学和课外阅读模式的整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深受启发。
  我们分别在两所学校上了作文、阅读、音乐、数学四堂课,发现就从学生掌握的知识量来看,相对会比大陆略少,可能是因为两地教学模式的差异,课堂上学生显得比较拘谨,少了我们在操场上所见到的活力。据学校介绍,台湾教师并不习惯以公开课模式进行教学和研讨,他们更崇尚自主放松的课堂,学生多是通过团体合作、探讨的形式来自学,教师退居幕后,仅仅起到帮扶的作用来帮孩子答疑解惑。原来,看似松散的课堂,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恰是培养了孩子的独立自学能力,教师放手让孩子自主发展,是我们从台湾教师身上学到的最精华的教育理念。
  四、家校共营,呵护儿童一路成长
  在台湾,教育似乎并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而成为整个社会共同经营的大事业。我们见到每个学校都有家长志工团,甚至在学校里有一间家长办公室。家长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为学校发展出谋献策,尽心尽力,呵护学生成长。在我们去的四所学校里,我们分别都看到学校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促进孩子学习。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艺术素养是台湾整个教育中非常注重的两点,所以我们见到从小学起便有的美术、音乐等特长班,有艺术中学等,还随处可见学生的文创作品展。
  在学校举办的话剧表演、画展、音乐会等活动中,学校也十分注重仪式感,不仅校方组织,甚至整个社会都会给予支持,一些明星也会到场参与。如建安小学制作棒球宣传海报,会把学生打造成一个个“明星”,为学生订制各种表演服装,社会提供马路等场所让美术班学生画路标等。我们在建安小学欣赏了美术班的版画展和音乐海报,在社子小学见到学校正好在举办毕业生艺术展,在修德学校见到学生竞技体育表演视频,并与校方教师一起玩滚球,充分融入孩子们的日常校园生活,感受台湾整个社会为孩子们的教育营造的浓郁气氛,家校共营,全员参与,呵护孩子一路成长。
  五、取长补短,交流融合共同提升
  短短的台湾七天行,虽然只参访了四所学校,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参观过后,静心沉思,应该说大陆与台湾在基础教育方面各有可取之处,亦可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因为地区实际情况的不同,大陆就班型大的特点,自然要有比较良好的课堂纪律做保证方可展开教学,因此,大陆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一方面远远地走在了前头,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并注重孩子的倾听、质疑、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教研方面也走在前头,教师之间更多交流学习,教学的策略与技巧多样灵活,更多呈现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园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充分体现了大陆教师教学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但也因为班型大,教材篇目多,因此大陆教师不免扶得多,放得少,课堂容量大,多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不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台湾的教师在教学中并不过多注重技巧,也因为教学任务相对轻松,班型小,所以在校园里更能体现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爱心与耐心。班导师因为要任教多门学科,所以常常长时间地陪着孩子,关注每个孩子的生命成长,对学生循循善诱,时常鼓励、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力,而自主、协作地学习。当然,在教研方面,台湾教师还略显“封闭”,比较少汲取集体的智慧结晶而优化自己的课堂,也比较少“请进来,走出去”,正如修德小学的教导主任说的“我们的教师还不习惯别人走进他们的课堂”,所以在教学中方法技巧略显老旧,对学生的吸引力还不够强,可能这也限制了学生的一些发展。
  无论大陆与台湾,闭关自守总不是一种明智的治学态度。我们都需要用一种更开放、更包容、更多元化的心态与思维看待我们的教育大业,善于从他人身上汲取营养为我所用。两地教育有其共性,也各有千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两岸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的努力,带动两岸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沟通融合,我们一定会取长补短,在交流融合中共同提升,稳步发展。而每一次带着温度的行走,必将走向春暖花开!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 回顾“111微作文”微信平台的发展历程,感受成为小作家的喜悦,激发习作热情。  2. 通过课堂学习,学会用一两句话富有新意地表达自己阅读微作文的感受,即进行创意微评。  【教学重点】  学会用一两句富有新意的评论表达自己阅读微作文的感受。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装有微信的智能平台。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励,感受成长  
期刊
认识陆衡,是从字开始的。  1997年,我担任了苏州市副市长。也正是在这一年,苏州古吴轩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林散之书法集》。为了宣传这本书,出版社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发式。作为分管文化的副市长,我自然要前去站台,由此,认识了这本书背后的年轻副总编陆衡。在熟悉这本书背后的一些故事中,我知道了陆衡为求真迹“死磕”马鞍山林散之纪念馆,知道了酷暑时节他在密不透风的房间里与摄影师打4只500瓦的灯泡拍摄的经历
期刊
诗词是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诗词教学一直以来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重任。但现实是,古今文化的差异,诗词的内容和形式与学生学习环境产生了距离,再加之教师教学诗词惯用一问一答的模式,让学生产生了诸如“兴趣下降、死记硬背、诗意难解、诗情难言”的问题。针对这些弊端,我们区域尝试将微课融入诗词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提高了古诗词教学的实效。下面,我们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送元二
期刊
当前课堂,教师不是单纯地手把手教学生课本内容,也不是直白地告诉学生要怎样学,更不是把知识点捣碎了让学生记忆背诵;而应是让学生主动学、愿意学,甚至是帮助同伴一起学。这样以学为根、以生为本的课堂,颠覆了笔者十几年教学形成的固有模式。  一、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学习共同体一般的内涵是指学习者与相关指导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以及学习文本资料,共同构成的团体。亦有人认为,所谓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几个不
期刊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真实,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品德课的教学,要注重体验引导,让学生在体验中把情感内化成所需要的道德行为,自觉地做到知行统一,形成理想人格和高尚品格。  一、课前体验,诱发“心动”  课前体验就是教师在上课前根据教学的需要给学生布置的
期刊
【教学片段1】  师:刚才周老师讲《夸父逐日》的故事,有没有同学想说点什么?  生1:我觉得夸父很坚强,一直去追太阳。没追上,他想喝水,我觉得他就是想着第二天继续追。  生2: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夸父,为了自己的梦想追求成功。  生3:夸父把手杖放到远处,是想让他的后代精神百倍,实现他的梦想。  师:下面周老师请同学们也来说说这个故事。怎么说好这个故事呢?首先需要理清这个故事的大结构。(板书:理清大
期刊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福建省浦城县城乡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造成各乡镇在教研、动力、资源、质量等方面明显不平衡。2014年,浦城县开展“片区教研”的新模式,它丰富和发展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研讨、共谋发展”的教育教研内涵,在校际间搭建起交流合作的平台。全县以城区五所学校为龙头校,实行以强校带弱校,实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带动乡镇中小学的教研活动,使校与校之间,彼此增进了了解,整体提
期刊
【编者按】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体验的重要途径”,并要求“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本专辑安排了几篇文章将有助于读者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从小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课程资源的充分体现,更是国家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所在的福安市八一小学,于1996年与武警福安中队共建,是闽东唯一的一所少年警校。多年来,学校以国防教育课程的实施为平台,进行了校本课程建构的大胆实践与探索,朝着自主
期刊
【活动一】游戏导入,初步感知  1. 分组比赛,展示结果。  向学生分发一大一小两种树叶,开展“树叶涂色比赛”,在规定时间内结束,展示结果。  2. 集体交流,达成共识。  根据学生反馈信息进行交流,得出共识。  游戏导入活动,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有的涂完了,而有的没涂完,原因是什么。正当学生的思维处于困惑中时,笔者及时引导他们初步感知树叶有大有小,实际上就是树叶的“面”有大有小,继而引出面的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