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孩子从初中到重点高中,除了需要更加刻苦学习、适时调整学习方法,更需要给自己重新定位。父母给孩子过高的期望时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爱孩子不需要理由,但是需要方法。
[关键词]爱孩子父母
陶行知先生对学生说过:“我爱你们每一个孩子,不是因为你们的学习有多么优秀,也不是因为你们长得有多么漂亮,而是因为你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我当老师的19个年头里,我一直都是以这句话来提醒自己的。因为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只是学习成绩优秀,更要学会做人;学会战胜困难:学会超越自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面对日益增加的竞争压力是如何体现伟大的母爱和父爱的呢?
每次在我任教高一年级时,通过与学生、家长们的接触以及深入的了解,总有一种难以言状的矛盾心结——替孩子难受,替家长难过。有能力考入莆田一中的学生,在入学前往往都是班级的尖子,是年级的姣姣者,是同学们的崇拜者,是班主任和其他科任老师的宠儿,更是父母常常挂在嘴边的骄傲。在他们自己的心里,也非常清楚地明白自己的优势和“价值”。而现在从全市的初中学校云集过来的八百多位“精英”又将如何重新“洗牌”?作为未成年的孩子,老师们又如何教他们学会给自己重新定位呢?在学生这边,老师可以引导,那家长们的心态又该如何摆正呢?毕竟十几年以来听到更多的是赞美,每个孩子在家长眼里都是优秀的,都是一直在进步的啊!结果呢?通过高一上学期陆陆续续各科的单元考、期中考……优劣出来了,心情复杂了……许多家长甚至比孩子更加难以接受“名次”的后移,更不要说是不及格。于是家长们的抱怨声此起浪伏一是孩子不会学?还是老师不会教?随之而来的,是孩子们的苦闷或者哭泣!心理问题开始出现了……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后的家长会时,有一个女生小林的家长向我抱怨:她的女儿初中时期以及之前,曾经是父母的骄傲,为父母在单位里挣足了脸面,门门功课都是班级第一。年级前列。上了高中后,乖乖女好胜心很强,并没有放松学习,但是成绩却只能在班级中等,而数学、物理居然考了个不及格。父母急得像熱锅上的蚂蚁,而外向的女儿也变得沉默寡言了……我顿觉情况不妙,及时约父母作了几次长谈,沟通教育方法:同时对女儿小林在心理上经常地给予引导和疏通,在学习上给予她最大的帮助……通过这件事,我让小林父母先认真想想,他们自己从小到大这四十多年以来,真的就一点儿挫折或者说一点点的弯路也不曾有吗?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真的一帆风顺,那为什么自己的女儿就一定“只能赢不能输”呢?学会坦然面对失败,战胜自我,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高一中高手如林,自然就有高低之分,孩子们要面对的问题多:初、高中的学习方法不能等同;高中的功课越来越难;不仅要学会听课,更要学会课后的自学和与同学们的协作学习:高一要对付九个科目,要如何合理的安排时间:从初中到高中还有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我反问一句:你们是爱女儿的优秀的成绩单还是爱你们自己的面子?他们被我问得无言以对。
我紧接着给他们讲了几个不该发生的故事:有的孩子无法承受自己在学习上不再是“优秀”的事实,父母又逼得过急,有以各种方式自杀的:也有的厌学去网吧寻求安慰:也有的神经崩溃:也有的乖孩子很努力,甚至可以说是很“拼命”,结果把身体“拼”垮的:也有的以早恋寻求心理的寄托:有更多的正处在迷茫无助之中……他们需要的是父母与老师配合之下的帮助。我把这些故事告诉你们,是希望它们不要重演。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们能同时身心健康地成长。高一上学期是初、高中衔接的关键时期,此时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同时树立孩子的克服学习困难的自信心,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个阶段过渡得好,对他将来人生的发展、成长都将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小林父母说,他们还从来没有意识到更没有思想准备来接受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反而还总是津津乐道于女儿过去的辉煌,在家里,总是在女儿面前拿“过去的女儿”与“现在的女儿”作比较来给女儿施压,让女儿觉得爸爸妈妈似乎已不再爱她了,女儿不再在父母面前撒娇,变得极其敏感、爱发脾气,甚至不敢或者是不愿正眼看爸爸、妈妈了……
我送给他们一句话:一切都正在改变,一切都会改变的。爸爸妈妈也要随着孩子一起“成长”,提高自身的素养,不仅要养孩子,更要学习育孩子。我们要对孩子说,以前的失败和辉煌都已过去成为历史,老师和爸妈要看到现在的你、将来的你。时时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爱他们,是因为他们的独一无二:我们希望他们成为一个正直的人、积极上进的人;我们会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包容他们的一切,只要他们曾经努力过,尽力过,所有这些和他们的成绩好坏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曾几何时,我们做父母的口口声声说“爱孩子”,但又何尝不是爱他们自己呢?曾经优秀的父母希望孩子“不能输给爸妈!”;曾经平庸或者失意的父母更加把自己甚至祖祖辈辈的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殊不知,孩子不仅是家庭的,也是社会的。“爱孩子”需要充足的理由吗?需要孩子只能考第一名吗?可是我们的爸爸妈妈们怎么却把这直白浅显的人生道理给忘掉了呢?
参考文献:
[1]孙绵涛纪登训,成功班主任[J].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1).
[关键词]爱孩子父母
陶行知先生对学生说过:“我爱你们每一个孩子,不是因为你们的学习有多么优秀,也不是因为你们长得有多么漂亮,而是因为你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我当老师的19个年头里,我一直都是以这句话来提醒自己的。因为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只是学习成绩优秀,更要学会做人;学会战胜困难:学会超越自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面对日益增加的竞争压力是如何体现伟大的母爱和父爱的呢?
每次在我任教高一年级时,通过与学生、家长们的接触以及深入的了解,总有一种难以言状的矛盾心结——替孩子难受,替家长难过。有能力考入莆田一中的学生,在入学前往往都是班级的尖子,是年级的姣姣者,是同学们的崇拜者,是班主任和其他科任老师的宠儿,更是父母常常挂在嘴边的骄傲。在他们自己的心里,也非常清楚地明白自己的优势和“价值”。而现在从全市的初中学校云集过来的八百多位“精英”又将如何重新“洗牌”?作为未成年的孩子,老师们又如何教他们学会给自己重新定位呢?在学生这边,老师可以引导,那家长们的心态又该如何摆正呢?毕竟十几年以来听到更多的是赞美,每个孩子在家长眼里都是优秀的,都是一直在进步的啊!结果呢?通过高一上学期陆陆续续各科的单元考、期中考……优劣出来了,心情复杂了……许多家长甚至比孩子更加难以接受“名次”的后移,更不要说是不及格。于是家长们的抱怨声此起浪伏一是孩子不会学?还是老师不会教?随之而来的,是孩子们的苦闷或者哭泣!心理问题开始出现了……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后的家长会时,有一个女生小林的家长向我抱怨:她的女儿初中时期以及之前,曾经是父母的骄傲,为父母在单位里挣足了脸面,门门功课都是班级第一。年级前列。上了高中后,乖乖女好胜心很强,并没有放松学习,但是成绩却只能在班级中等,而数学、物理居然考了个不及格。父母急得像熱锅上的蚂蚁,而外向的女儿也变得沉默寡言了……我顿觉情况不妙,及时约父母作了几次长谈,沟通教育方法:同时对女儿小林在心理上经常地给予引导和疏通,在学习上给予她最大的帮助……通过这件事,我让小林父母先认真想想,他们自己从小到大这四十多年以来,真的就一点儿挫折或者说一点点的弯路也不曾有吗?每个人的人生不可能真的一帆风顺,那为什么自己的女儿就一定“只能赢不能输”呢?学会坦然面对失败,战胜自我,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高一中高手如林,自然就有高低之分,孩子们要面对的问题多:初、高中的学习方法不能等同;高中的功课越来越难;不仅要学会听课,更要学会课后的自学和与同学们的协作学习:高一要对付九个科目,要如何合理的安排时间:从初中到高中还有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我反问一句:你们是爱女儿的优秀的成绩单还是爱你们自己的面子?他们被我问得无言以对。
我紧接着给他们讲了几个不该发生的故事:有的孩子无法承受自己在学习上不再是“优秀”的事实,父母又逼得过急,有以各种方式自杀的:也有的厌学去网吧寻求安慰:也有的神经崩溃:也有的乖孩子很努力,甚至可以说是很“拼命”,结果把身体“拼”垮的:也有的以早恋寻求心理的寄托:有更多的正处在迷茫无助之中……他们需要的是父母与老师配合之下的帮助。我把这些故事告诉你们,是希望它们不要重演。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们能同时身心健康地成长。高一上学期是初、高中衔接的关键时期,此时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同时树立孩子的克服学习困难的自信心,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个阶段过渡得好,对他将来人生的发展、成长都将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小林父母说,他们还从来没有意识到更没有思想准备来接受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反而还总是津津乐道于女儿过去的辉煌,在家里,总是在女儿面前拿“过去的女儿”与“现在的女儿”作比较来给女儿施压,让女儿觉得爸爸妈妈似乎已不再爱她了,女儿不再在父母面前撒娇,变得极其敏感、爱发脾气,甚至不敢或者是不愿正眼看爸爸、妈妈了……
我送给他们一句话:一切都正在改变,一切都会改变的。爸爸妈妈也要随着孩子一起“成长”,提高自身的素养,不仅要养孩子,更要学习育孩子。我们要对孩子说,以前的失败和辉煌都已过去成为历史,老师和爸妈要看到现在的你、将来的你。时时要让孩子知道,我们爱他们,是因为他们的独一无二:我们希望他们成为一个正直的人、积极上进的人;我们会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包容他们的一切,只要他们曾经努力过,尽力过,所有这些和他们的成绩好坏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曾几何时,我们做父母的口口声声说“爱孩子”,但又何尝不是爱他们自己呢?曾经优秀的父母希望孩子“不能输给爸妈!”;曾经平庸或者失意的父母更加把自己甚至祖祖辈辈的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殊不知,孩子不仅是家庭的,也是社会的。“爱孩子”需要充足的理由吗?需要孩子只能考第一名吗?可是我们的爸爸妈妈们怎么却把这直白浅显的人生道理给忘掉了呢?
参考文献:
[1]孙绵涛纪登训,成功班主任[J].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