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hu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德育渗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运用教学中的德育技巧,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以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下面,笔者从历史课堂教学和历史课外活动两个方面阐述在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一、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教材内容不同,课堂类型和教学方法也不同。德育渗透则是通过教材、教法及教师的情感诸因素实现的。
  1.教材内容的感染。
  历史教材中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如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时,教师感情充沛地说:致远舰在激烈的海战中勇往直前,多次中弹,船身严重倾斜,最后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二百多名官兵壮烈牺牲。教师讲得慷慨激昂,学生听了深受感动,进而树立振兴中华、富强国家的理想。
  2.教学方法的再现。
  不同类型的素材,可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展现。直观教学法,即是通过教具的使用,把祖国的大好河山、英雄人物、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再现出来的教学方法。使用直观教学法,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讲述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时,如果把地动仪、水排、筒车、长城、秦俑的模型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亲眼看到祖先的发明创造,必将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教师情感的熏陶。
  情感教学法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方法。通过情感教学,可引起学生的兴趣,燃起学生的热情,激起学生的联想。这种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和谐互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应注意发掘历史知识中蕴藏着的丰富情感素材,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讲“南京大屠杀”时,教师语言悲愤、深沉、有力,让学生产生对日寇暴行的仇恨,对国力衰弱的沉思,进而让学生树立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目标。
  
  二、历史课外活动中的德育培养
  
  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能力,也有利于进行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曾开展以下历史课外活动:
  1.排演“课本剧”。把课本中感人的历史事件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分别扮演自己心仪的角色,体验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
  2.开展“学史一得”演讲比赛。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使学生产生对家乡、对祖国、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
  3.开展“身边的抗日故事”收集活动。鼓励同学们整理自己身边的抗战小故事,编制成册,在学生中传阅,让同学们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4.利用历史文物进行德育。几年来我校师生共收集了一百多件文物,其中有古币、明清瓷器、汴绣精品、民间剪纸等,另外还有志愿军抗美援朝时使用过的物品等。通过对文物的收集和考证,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将收集的文物分类、编号、考证,书写说明词,然后进行展览。由于文物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真实、可信等特点,易为学生们接受和理解,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
  5.在节日和纪念日到来之际,提醒学生注意重温历史,加深对历史的感悟,使学生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6.进行参观访问。在学校的支持下,结合春游、秋游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先后组织学生参观考察了中牟县烈士陵园、官渡古战场、潘安故里。这样不仅发挥了乡土历史的教育功能,而且寓教于乐,增强了德育效果。
  历史本身就是很好的德育素材:利用礼义廉耻、明礼诚信等儒家思想,可教给学生做人的准则;通过古代优秀科技成果,可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积极进取的爱国热情;学习古战场上纵横驰骋的英雄们,可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重温近代落后挨打的历史耻辱,可让学生明白国家强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从而使他们树立科技创新、建设国家的信念。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途径。只要广大历史教师不断努力,刻苦钻研,就一定会探索出更多的有利于实现历史德育功能的好方法。[G]
其他文献
白云、苍松、幽山、丽水,这便是严思深先生的山水画留给我最初的印象。这个印象极深,一直到现在,这八个字所描写的山水画面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当然,用这句话来形容严先
一、情境导入  位于312国道旁的镇江三国城,占地101亩,总投资4000多万元,1994年建成对外开放。由于当年决策、选址的严重失误,第二年此地就开始一片萧条,直至陷入“鬼城”的难堪境地。当初建城的巨额费用打了水漂,给镇江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政府的一个重大决策,往往会牵涉到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因此,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样的决策才是科学和合理的?  二、探究
随着能源系统正在不断向低碳化转型,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占比不断增大,传统电网的结构形态也需要随之变化,其灵活性和可控性也需要进行提升。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出现,为
此前笔者有幸观摩了2011年淮北市高中历史优质课大赛中部分参赛教师的优秀授课,从中获益良多。参赛选手在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这给笔者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发。通过这次学习并结合自身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就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总结了几点体会。  一、落实课标,整合教材  首先,笔者认为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以课标为标准,学会整合教材。课改前全国只有人教版一个版本的教材,该教材采用的是
钻隙就是劣势企业要善于避开竞争对手的优势,寻找和选择尚未被竞争对手留意和占有的各种市场机会,寻求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生长点,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钻隙经营战略主要有:取得专利
介绍了山东阳煤恒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热电厂锅炉点火系统现状,根据外出考察论证情况,提出了锅炉点火系统改造方案;介绍了锅炉点火系统柴油改天然气后的点火试验情况,并提出锅
高三复习课究竟如何上?如何把握复习的广度与深度?这是广大高三历史教师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问题。下面笔者以岳麓版必修(Ⅲ)第20课《西学东渐》为例谈几点拙见。  一、充分利用高考题  可通过搜集各地高考历史相关试题,总结命题特点、命题趋势,明确重点,制订复习策略。《西学东渐》一课涉及2012年的高考试题有8道之多,分析研究后我们会发现:从考查内容看,主要是考查历史人物,如魏源、林则徐、康有为、粱启超和
淄博市国土资源局坚持求真务实,自我加压,进一步转变观念,完善机制,提高素质,努力将该局建设成为“创出一流工作业绩,带出一流干部队伍,营造一流工作环境”的先进队伍。一是树立学以
思想政治是高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与以往片面重视成绩的教学不同,新课改对思想政治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课程开设的本质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