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规管理是学校一切的基础,没有科学有效的常规管理,任何理念都是水中月,纸上花,常规管理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实实在在的思考和实践。校长与校长之间能力的差异,往往形成于其行走方式和观察问题的深度与反省能力。正如李希贵所说:“文化不是花销,而是一種品味,一种育人的水平”。
目前,在学校行政管理中重结果轻过程,重规范忽视创新,忽视全面人才培养的现象还较普遍的存在,急功近利使得师生陷入无谓的竞争中,教育生活变成一种恶性竞争生活。
如何改变“学校是加工长”教师是“警察”或“保姆”式的教育管理方法,真正全面提高育人水平呢?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形成以下两个方面的认识。
一、严格科学的管理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
现代学校呼唤现代的管理制度,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实施目标管理。在目标管理中,学校要对各部门及每一位教职工达到的目标、任务、内容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对各项工作内容进行量化,认真做到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不一样,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达到有效的教学管理。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逐步形成与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建立起與教育体制改革相适应的人性化的科学的学校管理体制。
1.明确目标
学校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信誉和发展前途,而且关系到学生的一生的发展,更是学校对学生、家长以及对社会责任心的体现。要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应将教学质量管理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校长要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原则,不断深化教学管理改革,狠抓教学质量。做到思想统一、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理直气壮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学校践行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校长要有明确的办学目标,把自己的办学思路形成一种内驱力,努力实现奋斗目标,并且不为失败找借口,不为困难找理由。
2.注重过程
对管理者而言,高明的管理者就是一种调和。在教学中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不断调试课程方案,不断改变评价手段、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方式和工作状态,进而改变课堂,我本人认为常规管理的核心、教学改革的核心、提升质量的核心全在课堂,抓住了课堂抓住了要害,改变了课堂就可能改变一切。在教学管理中,把教师中最优秀的、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推到前台担任教研组长、各课组长、年级组长,在明确目标责任的同时,给年级组更大的权力,合理组合教师,优化教师结构,强化质量目标,实施学校、年级组、教师三位一体的目标任务,认真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把事做正确,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转变“爱生有别”的教学观,确立面向全体、对学生全面负责、终身负责而因材施教的教学观。鼓励教师要“把学生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来开发”。
3.管理到位
长期以来,校长在学校的管理中重管轻理,校长中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认识 “你不管,他不理”,我认为坚持原则需要勇气和胆量,但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结合是对校长能力和智慧的考量。实施科学管理就是要理清工作思路,理顺校内外各种关系,专注于学校常态生活,静静地看,静静地想,静静地做。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不能事巨细无遗,大搞一言堂;也不能忙于上情下达,按照上级部门的指示和文件管学校,以开会代替管理,以传达代替思考;一定要结合教育实际,研究学校问题,关注师生发展,营造和谐氛围,增加教师对领导的认同感,对教育的归属感,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学校精神。
二、依据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办教育,树立全面的质量观
1.恰当定位,确保采取合理的措施。
没有教育思想或有了思想不敢实施,办不好教育。任何一所学校,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你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你想和能够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决定你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决定你能否按照规律办事。毫无疑问,增加压力是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认为最有效率的促进学生学习的办法。“有压力才会有动力”,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压力是有其限度,靠一味加压,学生的成绩就能无限提高吗?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即便加大压力能产出成绩,难道就可以不顾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不考虑对他们成长可能产生其他的负面效应,而任意施压?最后大家都施压的结果,会使更多的人背离教育的初衷,学生身心受到摧残,这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的做法,说穿了都是不顾学生的一项情愿;这些看似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实际上是拿学生成绩争教师、学校的业绩。
2.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努力开发校本课程,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不断推进的素质教育,要求必须要树立课程意识,扩大课程视野。对于学生而言,考试成绩是学生最大的素质,因此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落实课堂的关键在课程,在课程实施中,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应该看学生是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学习,但只抓考试课程,是不尊重教育规律、违背素质教育的行为。学校要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顺利发展。
对于高中来说,必修课是基础和重点,选修课和活动课是难点。只有夯实基础、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素质教育才能不断推进。学校明确实施“三类课程”教学中,应坚持课内课外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思想,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为目的开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原则,逐步提高选修课、活动课的教学时间比例。一所学校有特色注重质量的突出表现是有丰富实用的校本课程,这是任何一所优质学校的共同特征。
3.校长高度的责任心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校长有了对教育未来,对祖国未来负责任的态度,才能主动思考,主动发展、创新发展,才能严格科学的管理、做到严格有序,且注重人性化。校长要以极大的热情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适合本校发展的教学改革之策。要用最科学、最优的方法去培养教师,让教师主动参与学校管理,使每个教职工明白学校的发展和自身利益的密切关系。使教师由要我教,到我要教,心中想着学生,心中想着质量,心中想着工作,形成团结和谐氛围,营造合理竞争氛围。
目前,在学校行政管理中重结果轻过程,重规范忽视创新,忽视全面人才培养的现象还较普遍的存在,急功近利使得师生陷入无谓的竞争中,教育生活变成一种恶性竞争生活。
如何改变“学校是加工长”教师是“警察”或“保姆”式的教育管理方法,真正全面提高育人水平呢?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形成以下两个方面的认识。
一、严格科学的管理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
现代学校呼唤现代的管理制度,为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实施目标管理。在目标管理中,学校要对各部门及每一位教职工达到的目标、任务、内容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对各项工作内容进行量化,认真做到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不一样,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达到有效的教学管理。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逐步形成与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建立起與教育体制改革相适应的人性化的科学的学校管理体制。
1.明确目标
学校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信誉和发展前途,而且关系到学生的一生的发展,更是学校对学生、家长以及对社会责任心的体现。要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应将教学质量管理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校长要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原则,不断深化教学管理改革,狠抓教学质量。做到思想统一、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理直气壮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学校践行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校长要有明确的办学目标,把自己的办学思路形成一种内驱力,努力实现奋斗目标,并且不为失败找借口,不为困难找理由。
2.注重过程
对管理者而言,高明的管理者就是一种调和。在教学中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不断调试课程方案,不断改变评价手段、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方式和工作状态,进而改变课堂,我本人认为常规管理的核心、教学改革的核心、提升质量的核心全在课堂,抓住了课堂抓住了要害,改变了课堂就可能改变一切。在教学管理中,把教师中最优秀的、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推到前台担任教研组长、各课组长、年级组长,在明确目标责任的同时,给年级组更大的权力,合理组合教师,优化教师结构,强化质量目标,实施学校、年级组、教师三位一体的目标任务,认真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把事做正确,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转变“爱生有别”的教学观,确立面向全体、对学生全面负责、终身负责而因材施教的教学观。鼓励教师要“把学生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来开发”。
3.管理到位
长期以来,校长在学校的管理中重管轻理,校长中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认识 “你不管,他不理”,我认为坚持原则需要勇气和胆量,但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结合是对校长能力和智慧的考量。实施科学管理就是要理清工作思路,理顺校内外各种关系,专注于学校常态生活,静静地看,静静地想,静静地做。校长在学校管理中不能事巨细无遗,大搞一言堂;也不能忙于上情下达,按照上级部门的指示和文件管学校,以开会代替管理,以传达代替思考;一定要结合教育实际,研究学校问题,关注师生发展,营造和谐氛围,增加教师对领导的认同感,对教育的归属感,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学校精神。
二、依据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办教育,树立全面的质量观
1.恰当定位,确保采取合理的措施。
没有教育思想或有了思想不敢实施,办不好教育。任何一所学校,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你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你想和能够办成一个什么样的学校,决定你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决定你能否按照规律办事。毫无疑问,增加压力是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认为最有效率的促进学生学习的办法。“有压力才会有动力”,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压力是有其限度,靠一味加压,学生的成绩就能无限提高吗?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即便加大压力能产出成绩,难道就可以不顾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不考虑对他们成长可能产生其他的负面效应,而任意施压?最后大家都施压的结果,会使更多的人背离教育的初衷,学生身心受到摧残,这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的做法,说穿了都是不顾学生的一项情愿;这些看似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实际上是拿学生成绩争教师、学校的业绩。
2.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努力开发校本课程,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不断推进的素质教育,要求必须要树立课程意识,扩大课程视野。对于学生而言,考试成绩是学生最大的素质,因此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在课堂,落实课堂的关键在课程,在课程实施中,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应该看学生是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学习,但只抓考试课程,是不尊重教育规律、违背素质教育的行为。学校要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顺利发展。
对于高中来说,必修课是基础和重点,选修课和活动课是难点。只有夯实基础、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素质教育才能不断推进。学校明确实施“三类课程”教学中,应坚持课内课外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思想,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为目的开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原则,逐步提高选修课、活动课的教学时间比例。一所学校有特色注重质量的突出表现是有丰富实用的校本课程,这是任何一所优质学校的共同特征。
3.校长高度的责任心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校长有了对教育未来,对祖国未来负责任的态度,才能主动思考,主动发展、创新发展,才能严格科学的管理、做到严格有序,且注重人性化。校长要以极大的热情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适合本校发展的教学改革之策。要用最科学、最优的方法去培养教师,让教师主动参与学校管理,使每个教职工明白学校的发展和自身利益的密切关系。使教师由要我教,到我要教,心中想着学生,心中想着质量,心中想着工作,形成团结和谐氛围,营造合理竞争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