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基础教育实践的价值取向

来源 :教育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25877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我国基础教育实践的价值取向原则取向原则是基础教育实践在价值取向上的基本要求。有研究者认为,新基础教育实践的价值取向在于“打好基础”,强调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也有研究者认为,我国基础教育实践的社会价值取向应该坚持社会公平原则、社会经济效益原则和社会政治稳定原则。我们认为,我国基础教育价值实践在取向上应该是规律性与目的性、公平性与效益性、多元性与统一性的有机统一。
其他文献
一、改变“泛基础教育”制度设计。使基础教育成为普惠全体人民的国民基础教育从历史和现实看,我国基础教育在制度设计上,横跨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与非义务教育(幼儿教育、普通高
审视20世纪中国教育学的整个发展历程,“引进”成为中国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起点,此现象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是‘时代的客观需要。”但“引进也导致形成了一种照搬外国教育学模式
有抱负的教育研究者应在对学术个性的自觉追求中寻找抵达创造性学术境界的突破口。学术个性即学者主体的研究个性,包括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思想立场、努力追求卓越的思维品质以及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国家有责任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免费的基础教育,同时,公民有权利并有义务接受基础教育。多年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曾多次发文,强调要在基础教育
一、公共领域与教育问题的公共性品质“公共领域”的概念最早由美籍德裔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之后熊彼得、布鲁纳和杜威等人又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过此问题。哈贝马斯是公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校长是一所学校的行政首脑,肩负管理职能、教育职能、表率职能、师资队伍建设职能和发展创新
教育目的是最高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一种反映人类社会价值核心观念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想标准。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属概念,它既体现教育目的中确定的育人总体要求,又反映
二十多年来,可持续发展经历了从认识到共识、从共识到行动的历程,人们终于发现,可持续发展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教育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可持续发展这一社会变
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先送到国外期刊发表,这已经成为高校教师从事科研的“行规”。据媒体最近报道,大量优质稿件外流,导致我国学术期刊在整体上缺乏国际竞争力。其实,危险还不仅于此
学术研究,是一项艰苦严谨、涉及诸多方面的工作,其中,起步阶段和基础工作十分重要,起码有如下三个问题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