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的“课内”与“课外”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o120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要返璞归真,理论应付诸实践。化学是重要的自然科学之一,化学实验作为人类化学知识进步的源泉,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为了扭转目前化学实验教学中“重建实验室、轻教学应用”的局面,笔者经过多年实践探究,总结出一套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既要抓“课内”,又要抓“课外”。抓“课内”,就是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发挥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培养学生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抓“课外”,即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组建化学社团,体验“人人当小科学家”的成功感。同时,结合本地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就地取材,使化学实验联系实际,诠释生活,应用生产,走向社会。
  一、化学实验的“课内”
  1. 抓好教材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对学生实验探究技能的要求大大提高,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观察、思考,还要会动手做实验。在实验课上,笔者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实验器材,设计实验,选择仪器,收集数据,总结规律,并根据实验需要,让学生尽可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通过实验和探究,极大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只有动手做好教材实验,才能吃透实验本身的价值与意义,才能为进一步探究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通过实验(钠与水的反应),探究钠的性质。在化学实验的“观察环节”,教师可让学生们按照“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顺序,边操作,边观察。同时,还要求学生积极思考若干小问题。具体而言:实验前,要求学生观察金属钠的保存及取用;实验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看到的、听到的、预知的和意外的现象;实验后,要求学生得出结论,并提问:“剩余的钠怎么处理?仪器、废液怎么办?”就这样,通过切身的观察和具体的思考,把知识升华到崭新的高度。
  又如,在教学“铁的化合物” 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事先用硫氰化钾(KSCN)溶液在纸上写下“奇迹”二字,晾干后,再在纸上喷洒氯化铁(FeCl3)溶液,纸上本来看不见的“奇迹”二字便立刻以鲜艳的红色显现出来!这样一来,既激发学生做化学实验的兴趣,又培养学生对“细微现象”的观察能力。
  2. 改进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教研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往往侧重研究教材重点内容与教法、学法等方面,对于实验教学则常常依据以往的经验和教材、教参的描述展开,忽视了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进一步探究。多年来,笔者积极投身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最大限度挖掘有效的化学实验资源,充分利用实验课这一有利契机,和学生们一起到化学实验室进行观察、探究,把化学实验室做为师生的第二课堂。简言之,有这样的步骤:实验前先确立具体的实验题材,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领悟科学的奥秘,避免空洞的说教;在实验之后,和学生们对实验进行研究、改进和创新。这对学生来说既是巩固学习的过程,又是创新提高的过程。
  例如,在描述“硫粉与铁粉的反应”这一实验时,教材标明“把研细的硫粉和铁粉按照一定比例(铁粉稍过量)混合均匀”。其实,在硫粉稍过量时,实验的成功率较高,但会出现火焰并导致大量二氧化硫气体产生,污染空气。那么,如何控制硫粉的用量,保证不出现火焰现象,又提高演示实验的成功率和可见度呢?教师可安排两个小组的学生对上述实验进行大胆创新,取相同匙数的硫粉和铁粉分别进行实验,最后取得比较理想的实验效果。就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不仅树立了创新意识,更增强了创新能力。
  3. 升华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高中教材中化学实验很多,让学生独立完成每个实验难度较大。为此,教师可采用这样的做法:成立合作探究小组,成员由3至5人组成,由组长带领,共同完成实验。这种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同时易于解决实验的难题和漏洞。
  例如在进行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时,若按照教材进行实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存在两个不足:一是铜片浸在浓硝酸中不能控制反应的速率;二是实验中产生的气体较多,浪费药品,反应后吸收不充分,会造成污染。为了启发学生,发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的集体智慧,教师可对实验进行全方位改进。具体来说,有八个实验步骤。一是在试管中装入少量浓硝酸,将适合大小的胶塞切去一半,使其变薄,再穿上较粗的铜丝,然后套在试管上。二是将铜丝向下插入浓硝酸中,反应剧烈进行,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又迅速变为绿色。三是看到现象后迅速向上拉起铜丝,脱离硝酸,这时反应停止。四是用注射器吸取一定量的水通过胶塞注入试管,使硝酸变稀,振荡试管可看到,溶液变蓝,红棕色气体消失。五是再次将铜丝插入硝酸中,产生剧烈反应,铜片表面产生大量气泡,但试管内未出现红棕色气体。六是再次拉起铜丝,使反应停止。七是用注射器向试管内注入空气,可看到试管内气体迅速变为红棕色。八是用注射器吸取氢氧化钠溶液注入试管,振荡,红棕色气体消失。
  的确,改进后的装置有两个特点。第一,改进后的装置全封闭、无污染,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用量节省,高效快捷。第二,改进后的装置可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浓、稀硝酸轮番与铜丝反应,对比明显,效果显著。此外,对有毒产物的妥善处理方式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意识。如此“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激发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验策略。
  二、化学实验的“课外”
  1. 组建化学社团,培养“小小科学家”
  两年前,笔者尝试让学生在课外成立化学社团。化学社团的成立,极大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热情。化学社团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活动,不仅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开阔学生视野,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组织能力,为化学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两年来,学生在课外成立的化学社团可谓硕果累累,大致可归结为八方面。一是学生撰写了多篇实验报告、笔记、心得、总结和感悟,并相继在刊物上发表。二是组织了趣味化学“精彩瞬间”摄影展。三是组织趣味化学“探究实验”成果展,有多项实验成果得到教科研机构的充分肯定。四是趣味化学“异想天开”设计展,让社团成员发挥想象,大胆设计,勇于创新。五是开展趣味化学“知识竞赛”。六是开展趣味化学“百家争鸣”辩论赛。七是举行“化学与哲学”专题讲座。八是宣传并实践“垃圾的回收利用”。
  另外,笔者还经常鼓励化学社团参与各种“家庭小制作”,挑选出较好的作品在实验室设立专柜保管、展示。例如:鸡蛋壳雕花、水果原电池、简易灭火器、分子模型、酸碱指示剂(利用生活材料自制)等。
  实践证明,化学社团开展的各项活动既有效开拓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让学生在趣味中走进化学,使其动手能力大大提升。
  2. 拓展化学实验,理论联系实际
  化学的最大特点是实验性和实践性。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和化学变化充斥在日常生活中。为此,笔者充分利用双休日、课外活动、节假日等时间开放学校实验室,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开展各种实验。从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原则出发,为学生创设一些崭新的化学实验形式,解决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的疑惑,让小组合作实验走出教材,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具体来讲,学生们落实了三类实践活动。一是“生活化学实验”系列。它包括:香烟烟雾中毒物的测定、温室效应模拟实验、白酒中甲醇的鉴定等。二是“印象实验”系列。它包括:酒精燃料块制作实验、当地水资源污染情况、土壤酸碱度测定、当地雨水PH值的测定等。三是“家庭小实验”系列。它包括: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衣物上各种污物的去除、羊毛织物和化学纤维织物的区分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懂得如何让化学知识服务于家庭、服务于社会,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最终让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化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应用性的基础学科,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师生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充分发掘可用资源,真正培养学生科学的化学精神和化学素养。
  (作者单位:1.山东省寿光中学 2.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
  (责任编辑:万驰 梁金)
其他文献
目前农村中学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教材 ,教师也主要通过教材传授学生知识 ,培养学生能力。那么 ,怎样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
类比,即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推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为了发现新旧问题之间的联系,更快、更好地接受、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各种类比。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升华,怎样教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真理,这既是教学改革中教师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也是实践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重要思路。为此,我就
期刊
在全球化浪潮中,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文化的对外吸引力、影响力和传播力,我们要重视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媒介--语言的作用.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在目前无疑
国家重点学科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笔者分析了国家重点学科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并对国家重点学科进一步评审提出了建议.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的贯彻与深化,给课堂教学带来革命性变化。教学越来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挖掘课堂生成资源。然而,语文作业的教学变革明显滞后,教师难以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以致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至少存在四个弊端:一是教师的随意性太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二是过分注重知识的考查,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三是过多考虑作业的完成结果,忽视对作业的生成性评价;四是过多侧重单一化、机械化的训练,忽视作业的
期刊
通过对“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现状实地调查研究,分析该计划在招生录取,就业、择业,促进文化交流传承和学员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
模糊限制语(hedge)是模糊语言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模糊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模糊限制语的定义,从语用角度概括了模糊限制语的4种语义特征,以及它与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之
在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教育蓬勃发展形势下,通过加强本科专业规范建设引导各高校科学定位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规范建设中,为增强规范的科学性、合理性,应当处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国家间交往日益密切的环境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时代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可以说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让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爱的交流互动,也
期刊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 ,已经写进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作为一种学习方法 ,早已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 ,并努力渗透在各自的学科教学之中 ,给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