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肌腱损伤临床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zhang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屈肌腱损伤的治疗方法及原则。
  方法:采用男女性别、年龄、受伤方式及受伤部位进行对比性分析方便临床应用。
  结果:30例手部屈指肌腱损伤患者临床治愈率达93.34%,再次手术二期愈合率100%。
  结论:临床手术开始前,准确评估伤情、确定手术治疗方案、术中手术技巧、术后合理康复对患者手功能的完全恢复至关重要。
  关键词:屈指肌腱损伤 一期修复 被动活动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194-01
  我院2010年以来,收治30例手部屈指肌腱损伤患者,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6例,女4例,年龄10~61岁。伤因:电锯伤22例,玻璃划伤8例,屈指肌腱腱鞘区断裂21例,屈指肌腱抵止区8例,腕管区损伤1例,伤口严重污染1例。
  1.2 治疗与康复。常规处理后,采用3—0无损伤缝合线以改良Kessler氏法缝合,断端周边再用5—0无损伤缝合线做连续内翻缝合,保证断端平整光滑,并用7—0无损伤缝合线缝合腱周组织及桡、尺侧滑液囊,同时对合并的血管、神经损伤也逐一修复,彻底止血后关闭伤口。术后2—21d,采用屈腕30°,掌指关节屈70°—90°,指间关节屈0—30°位背侧石膏托固定。指甲端与前臂掌侧间用橡皮筋做弹性牵引固定,保持适当张力。做主动伸指,被动屈指活动,手指主动伸直时,指导患者每天活动4次,每次10-30个,配合红外线,周林频谱仪等理疗,以达到减轻创伤性炎症反应,消除肿胀,促进肌腱愈合,减轻粘连,保持肌腱滑动性的目的。术后22—35天。白天去除石膏托外固定,夜间睡眠时继续使用。做无抗阻力的主动屈伸活动,4次/d,每次20-30个,同时配合蜡疗、水疗、中药薰洗及按摩等疗法,以达到改善血循环,促进瘢痕软化和吸收,改善肌腱滑动及关节活动度的目的。术后36天,逐渐增加抗阻力的主动屈伸活动,并结合器械练习(如皮球、握力器等)及作业疗法(如拧毛巾、捏橡皮泥、书写等),同时继续配合蜡疗,按摩等理疗,以达到软化瘢痕,松解粘连,增强肌力,恢复关节活动度的目的。所有病例均经清创冲洗后,采用Kessler缝合法[1],一期缝合修补断裂的肌腱。对于发生在腱鞘区屈指深、屈指浅肌腱均断裂患者,予以切除部分屈指浅肌腱,只缝合屈指深肌腱。术中均尽量采用无创操作,保护腱围组织。术后早期开始适当的手指被动活动,逐渐加大活动力度。术后均石膏固定3周。
  1.3 结果。本组病例伤口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发生,术后有5例发生肌腱粘连,3例非手术功能练习愈合,2例经再手术松解粘连愈合。
  2 讨论
  2.1 屈指肌腱的解剖分区。①前臂区:从肌腱起始部至腕管近侧端,即前臂下1/3处。此区屈指肌腱较多,有腱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保护,粘连机会较少。②腕管区:内有9条肌腱及正中神经,空间较小,且易同时损伤正中神经。③手掌区:从腕横韧带远侧缘至掌骨颈水平。此区深肌腱的桡侧有蚓状肌附着。④腱鞘区:从腱鞘开始至中节指骨中部指浅屈肌附着处。有人称之为“无人区”,此区深浅屈肌腱被限制在狭小的腱鞘内。⑤深肌腱抵止区:从中节指骨中部至深肌腱止点处,此区只有指深屈肌腱。
  2.2 屈指肌腱损伤的分部治疗。屈指肌腱损伤多为开放性,以切割为最多见,其临床表现为:单纯指深屈肌腱断裂后远侧指间关节不能屈曲,如指深浅屈肌腱均断裂,则远近指间关节均不能屈曲,有时伤口内可见肌腱断端外露。在前臂区损伤者,所有损伤的肌腱均应早期修复,粘连机会最少。在腕管区损伤者应切开腕横韧带,只缝合指深屈肌腱及拇长区肌腱。如并发正中神经损伤应同时吻合。屈肌腱于手掌区损伤者,如为单纯指浅屈肌腱断裂,对屈指功能影响不大,可不做缝合。如指浅、深屈肌腱均断裂,只缝合指深屈肌腱,切除部分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缝合处用蚓状肌包绕缝合,以减少粘连发生机会。在腱鞘区发生损伤者,应早期缝合修复,如屈指深、浅肌腱均断裂,近年来不少学者主张深、浅肌腱均进行修复,尽可能修复损伤的腱鞘。改变了过去只缝合深肌腱,并将浅肌腱远近端各切除一段,同时切除腱鞘的传统方法。目前常用而公认比较稳定和达到肌腱断端对合良好的缝合法有:改良的Kessler缝合法和改良的Bunuel缝合法[2]。对于肌腱明显缺损者可取掌长肌腱游离移植。对于术后肌腱粘连,功能锻炼3个月无效者,可进行肌腱松解术分离粘连组织,切除腱周瘢痕,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屈肌腱损伤的治疗效果,除了取决于损伤的程度外,还取决于术者的临床经验和修复技巧,术中是否严格执行无创操作,患者的合作程度,以及术后的康复治疗情况等因素。
  参考文献
  [1] 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主编.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523~527
  [2] 朱通伯,戴克戍,郭世绂主编.骨科手术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口腔溃疡(oral ulcer)是一种口腔黏膜疾病,在所有的口腔黏膜疾病中发病率最高,普通人群中患病率高到10%。精神紧张、郁闷、缺少睡眠、消化不良、普通感冒、缺少营养、缺少维生素等多重原因均可能导致口腔溃疡的发生。医学上对口腔溃疡定义为:口腔黏膜上皮由于炎症性坏死导致局部组织腐烂、缺损、缺失。临床上对口腔溃疡的严重程度分为只波及黏膜上皮表层的浅层溃疡和抵达结缔组织的深层溃疡。前者痊愈后通常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变化与心电图变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的同步监测,对各时段血压与心电图的变化进行研究比较。  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有32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占比65.3%心电图监测中有多种异常改变,心律失常44例,占比89.8%,ST段改变有24例,占比48.9%。  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的变化与血压的变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外科诊疗方法。  方法:对我院2006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8例急性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除1例77岁高龄患者因病情恶化放弃治疗、4例患者转上级医院治疗外,其余均治愈。  结论:对急性胰腺炎实行个体化的治疗原则,根据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外科 临床诊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七氟烷与氯胺酮对小儿麻醉后苏醒的应用价值,以期为提高小儿麻醉后苏醒质量提供有效依据。  方法:选取自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11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儿予以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组患儿予以七氟烷进行麻醉,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的苏醒质量,主要记录术后苏醒时间、术后躁动发生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和术后复睡情况,做好
期刊
摘要: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选择门诊溃疡性结肠炎病人16例,应用联合药物灌肠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联合 药物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185-01  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选择门诊溃疡性结肠炎病人16例,应用联合药物灌肠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期刊
摘要:消化系统结核是一般情况下常见的肺外结核类型疾病,目前阶段常规性的结核病诊断治疗方法比如抗酸杆菌Ziehl-Neelsen染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与X线检查等各种对消化系统结核的治疗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问题。免疫学试验干扰素-γ释放检测特别是T-SPOT,TB为具有最新潜伏特性的结核感染诊断治疗技术,能够应用于可疑结核病患者的协助诊治,与TST相对比具有更好效果的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确诊青光眼睫状体综合征患者30例,30例患者临床治疗方案具体为:①局部用药法:患者每天在眼内滴注0.5%的氢化可的松眼药水及噻吗洛尔眼药水5至8次,每日交替使用。②全身用药疗法:口服氟灭酸片200mg,每日3次,以降低眼内压,再配以中药治疗,口服中药杞菊地黄丸6g,每日3次,直至症状消失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女性节育手术并发症临床表现及原因分析。  方法:选取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275例节育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75例,回归性分析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75例患者节育手术的方式保持宫内放置节育器35例,人工流产22例,输卵管结扎18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29%(75/2275),妇女节育手术后并发症包括子宫穿孔、嵌顿感染、宫腔及宫颈
期刊
摘要:目的:对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腹腔镜下行卵巢电凝打孔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  方法:择多囊卵巢综合症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在腹腔镜下实施电凝打孔治疗方案,术后对患者再次妊娠情况、排卵状况、性激素指标变化以及恢复状况进行观察。  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血清中T、LH、E2指数水平均有大幅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排卵患者为71例,占88.75%,再次妊娠患者为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于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4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加突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