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消费主义文化表征的80后文学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ney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80后文学的出现,正是消费主义文化及其他后现代文化现象给当代文学带来的新表征,如果借助与之对应的文化因素来分析和评判这种文学症候,可以作出较为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举起80后文学的一代人,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会是一个时代文学的中坚力量。而那时候,他们的创作也许会呈现一个不同于当下他们所表现的状态,而这正是文学通过不断流变所呈现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 消费主义文化;80后文学;网络化存在
  
  在70后文学甚嚣尘上一段时间而复归沉寂后,文坛又悄然兴起一个庞大而方兴未艾的群体,这就是80后文学。这种一直以作家的年龄层次来划分文学的群体特征,实质上已经显示出现有文学评论话语的无力,在惯有的文学思维和批评方法已经越来越难以应对私人化写作的多元化取向及其所呈现的光怪陆离的表象时,用作家出生的时代来进行笼统的划分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在新思潮迭出的现时代,一代人有一代人之思想与行为方式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用作家出生的年代来区分作家,恰恰正是反映了其背后的思想文化因素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明显了。80后文学的出现,正是消费主义文化及其他后现代文化现象给当代文学带来的新表征,如果借助与之对应的文化因素来分析和评判这种文学症候,可以作出较为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
  
  1 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
  在上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的消费主义就初露端倪,战后经济繁荣带来文化形态的变化,大众文化兴起并大行其道,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裹挟进这股势不可挡的潮流之中。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今天,我们到处被消费和物质丰富的景象所包围,这是由实物、服务和商品的大量生产所造成的。这在现在便构成了人类生态学的根本变化。……由于促使消费不断上升的某些功能所致,他们常常把精力花在获取并操控商品和信息上”。 无论是物质消费品,还是精神产品,统统被纳入无所不在的生产和流通体系中,人们被包裹在消费的欲望海洋里,以消费者的身份为资本家带来利润,维系着后工业社会的运作。大众文化与消费主义是一种天生的共生关系,两者相得益彰。
  文学在消费时代难逃被改造的命运,大众文学以大众文化在文学领域的代言人粉墨登场,从此精英文学便惶惶不可终日,不断丧失读者,直至被边缘化,庞大的文学市场被大众文学所垄断。大众文学作为消费时代的文学宠儿,以一种迎合的姿态去取悦读者的感受和期待视野,努力释放人们一直以来被精英文学所压制的文学想像。
  大众文学还盗用了大众的名义,以一种亲和的姿态接近大众,以此来挤兑精英文学的高高在上的故作清高,在这一点上大众文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在深层次改变了文学的原有品格。
  我国在90年代后期以来,消费社会的特征也日趋明显,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文学生态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新时期以来作家的创作逐渐走向一种私人化的写作,他们不再拥有共同的思想倾向和思维方式,在私人化写作中更多地是一种内心感情的宣泄,张扬的是一种属于个体的生命体验。作家的私人化写作偏向于“向内转”,他们所采取写作立场与观照生活的方式有回归身体的趋势,这些也暗合了消费文化的精髓。
  
  2 80后文学的网络化存在
  80后文学的出现与日渐强大的消费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从其表象到精神内核都呈现出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80后作家的创作动机出自于关于“青春的自我书写”,由于价值观念的断层和演变,80后生人更倾向于独立经营专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作为中国进入21世纪后社会发展的特殊产物,80后一代的文学出场所反映的正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症候。
  网络空间作为80后文学的主要载体是分析其文化症候不可回避的命题,而网络与文学的联姻所催生的文学消费化倾向则是其主要表征。
  网络文化的科技门槛使老一辈望而却步,而其呈现的虚拟化民主和即时交互式共享使之成为80后生人的乐园。不可否认,现阶段网络文化的主力军是80年代出生的年轻一代,他们主导和决定着网络世界的文化取向和品质,网络文化从社会学角度划分实质上是一种青年亚文化。而网络与文学的联姻则成为当代文学与文化的重大事件。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甚至生活方式,迅速得到80后生人的青睐,并将之作为进行文学活动的重要场所。从这点上看,网络不仅为80后文学提供了土壤,本身也构成了80后文学的重要存在方式。
  网络文化对80后文学的影响波及其传播方式直至精神内核。网络的即时性和虚拟化民主,使得作品的发表变得非常方便快捷,只需要一台联网的电脑,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作品。任何人想进入文学领域,无须按照传统的程序就能达到迅速发表作品的目的。以往的那种需要经过编辑的审核,还要经过漫长的排版印刷发行等烦琐发行过程的传统文学出版方式相形见绌。这是一种文学的民主解放,对于释放大众的文学写作冲动,消解精英的文学霸权,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评论家李敬泽认为这一现象就是绕开文学的CEO,传播学中的“守门人”不见了,文学传播开始了从庙堂式到广场式的根本转变,
  由这一转变带来了全新的文学体验以及观念上的冲击,同时建立了传播学意义上的多对多的文学传播机制。在网络的引领下,所有人都有机会真正地参与到文学创作之中,读者与作者能够即时地进行无障碍的沟通。因为文学生产与消费链条已被纳入工业化和商业化的体制之中,所以经济利益的考量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而文学品格却逐渐被边缘化。大量的网络文学作品在迅速流传着,文学的传播能力得到空前的强化和扩张。对于整个文学活动和过程而言,文学创作和阅读鉴赏不再是孤立的进行了,作者和读者可以进行实时的交流。
  80后文学是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迎接网络时代的到来,因此其创作必然反映出网络时代文学所具有的特质。
  
  3 消费化的文学观念
  网络在为80后文学提供了自由表达空间的同时,却对固有的文学观念包括文学的边界构成严峻的挑战。在个体情感和表达需求获得宣泄的同时,文学的内核却在被忽略和消解,文学作品出现了即时消费的倾向,网络文化的利弊双刃同时对萌芽和成长于网络的80后文学产生影响。
  网络化的存在方式引发80后文学作者创作观念的变化,接受者阅读观念的变化,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体文学观念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就是在消费主义的诱导和裹挟之下产生的,正是80后文学带来了文学观念的消费化倾向。
  80后文化是全球化和消费主义的语境下形成的动态发展的青年亚文化。莫言评价80后作家张悦然时说:“他们这一代,最大的痛苦似乎是迷惘”“这代青少年所接触的所有有关的文化形式,基本被她照单全收,成为她的庞杂的资源,然后在这共享性的资源上,经过个性禀赋的熔炉,熔铸出闪烁着个性光彩的艺术特征。” 这种群体经验的个人化表述正是其成功之处,80后文学“自我书写”的姿态往往赢得整体化的“期待视野”。
  80后文学以共有的成长经验和类似的生活体验叩击着同龄人读者的心扉,以个人化的书写方式为“青春期阅读”提供了生理的快感、审美的愉悦,以及成长的答案。江冰曾作过80后文学的问卷调查,90%以上的学生阅读过80后文学作品,有80%以上的学生认为80后文学更能安慰和愉悦他们,在问卷中有这样一段话:“非常真实的情感,能够引起共鸣,让人怀念青春的一切幸福的故事。社会对青少年的定义过于陈旧,在现实中,我们的心智远比大人们想像的成熟许多,我们无法与他们沟通,同时渴望一种认同,于是在80后的作品中找到了我们所需要的东西,郭敬明就是一个典型。”
  80后文学是自我陶醉的象牙塔,而这种自我意识却没有相应带来文学的自律。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文学终于成功地走向市场,成为一种消费品。最初是传统媒体的造势和力推,比如《萌芽》杂志和“新概念”作文大赛。后来出于一种叛逆姿态,或许是为了寻求更彻底的自我表达,更多的80后写手转向了网络这一自由空间,由此带来了80后文学与网络的联姻。而网络的虚拟民主和背后的商业潜流也在逐渐改变着80后文学的发展方向。
  一些文学网站如“起点”,“榕树下”,“红袖添香”等成为网络时代文学商业化成功的典范,它们最初是网络文学写手的自由发表平台,在吸取人气并随之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后,便以经济利益来激励或者说驱使作家顺应读者的趣味和市场的需求,并同时以商品包装的方式对网络文学进行消费化改造,包括商业炒作,作家偶像化等推销手段,以此来进一步刺激文学消费的增长。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又驱使作家提供更多的作品,创作服从于市场和读者群消费意向。
  至此,80后文学所具有的自我书写的独立品格在消费热潮面前渐渐褪色和消融。消费社会和网络媒介使文学资源转换为利润成为可能,在网络运营商和出版商眼里,80后文学不过是利润来源而已。而80后生人的青春书写与文化消费则自觉或不自觉地与消费主义文化达成了一种合谋的关系,这可能是他们所始料未及的。
  
  4 结语
  在这场不断蔓延的文化消费盛宴中,利益成为核心因素和关键词,而价值与意义则被边缘化。以理性的眼光审视,大众消费文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具有消解意识形态的霸权与文化专制主义,推进政治与文化多元化、民主化进程的积极历史意义。而另一方面,也是其遭人诟病的原因所在,消费主义将文化和文学生产“欲望化”、平面化和快餐化,在文化品位上似乎与传统的精英立场格格不入,于文学的审美属性也有消极作用。
  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现有的文学观念还没有做好面对汹涌而来的消费主义文化浪潮应对的准备,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论争到文学边界的失范,种种迹象表明一种新的文学观念亟待建立,而这又有待于文学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而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仍然将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文化生态下,过早地去评判消费主义文化的好恶,以及作为他的一个表征的80后文学症候群,显然还为时过早。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文学依然会不断发展下去,人类的精神家园仍然会有文学的一席之地,而堪作人类的精神家园的文学,也必然会不断改变他的外在形态,因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决不是一成不变的。举起80后文学的一代人,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会是一个时代文学的中坚力量。而那时候,他们的创作也许会呈现一个不同于当下他们所表现的状态,而这正是文学通过不断流变所呈现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收稿日期:2008-4-25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根据我国1999-2004年的R&D经费总投入以及所包含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应用研究经费投入、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和GDP的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我国各经费投入分别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该分析结果对R&D经费投入的分配相关政策的制定可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R&D经费投入;经济增长;灰色相对关联度    科技创新在当今世界竞争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
期刊
【摘要】 萧峰是金庸笔下最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一生光明磊落,行侠仗义,无论武功、才智、心胸、气度人品,萧峰无不是当时最杰出的人物。同时,萧峰也是金庸为武侠小说人物画廊中塑造的一个光辉形象。  【关键词】 金庸;《天龙八部》 萧峰;英雄;悲剧    《天龙作部》是一部充分显示金庸博大精深学识的武侠精品,故事情节惊心动魄,紧张,热闹,想象大胆、丰富而又合理,组织紧凑、曲折而又严密,人物随情节的发展而发展
期刊
【摘要】 语文教育通常指的是关于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①语文教师承担的是母语教学的任务。语文教学,首先就是语言教学,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除一般教学语言的共性外,还具有自己的个性。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能力,使之具有示范性和感染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这些问题略做分析。  【关键词】 课堂语言;课堂效率;学生收获    每一节成功的语文课,都有
期刊
【摘要】 语言是记录、保存文化的重要方式,是研究民族特性的重要素材,语言形式又被文化制约。日本是个重视默契的社会,日本人含蓄委婉,“暧昧”是日语的重要特点。日本独特的地理、历史、思想、社会人文决定了日语“暧昧”表达的发达。在学习日语时,了解孕育日语的文化背景,才能从更深层次理解日语。本文从文化角度分析日语“暧昧”表达的内涵,探究其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关键词】 日语;文化;暧昧    1 研究
期刊
【摘要】 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这样一种先进理念的引领下,我校于今年轰轰烈烈的展开了教学改革,形成学案,并把学案优化作为抓手。优化后的学案相比以前的教学设计,如何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合作、有效的学习。  【关键词】教学重心前移;课堂导入多样化;课堂教学深度对话;主动探究;当堂反馈;分层发展    背景:基础教育的
期刊
【摘要】 本文结合自己教学中的亲身体会,针对本校生源的现实情况,提出分层教学法及教学反思,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加学习信心,开发智力和潜能,大大改善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师生关系;分层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    我从事外语教学工作已有十一年,担任初中英语教学7年,现担任高中英语教学。刚开始由于任教的不是派位生,自然差生问题成了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
期刊
【摘要】 由于发声五线谱教学仪具有电子琴的全部功能,所以,通过触摸五线谱表板上的音符就能够产生千变万化的音色、音调和响度,同时还可以变化出上百种节奏,用发声五线谱教学仪摸拟各种乐器更是维妙维肖。对这个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唱得准的发声五线谱教学仪,激起了学生对五线谱知识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中学音乐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农村;音乐教学;五线谱教学仪;特点    在中学音乐教
期刊
【摘要】 为了使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逐步感悟知识,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技能,教材在相关内容的后面留有空白栏,科学、合理的使用好课本的空白栏,课本将变成一本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自编教材”,为以后的复习、备考带来极大的方便。  【关键词】 课程知识体系;化学课本;空白栏;妙用    九年级化学教材(人教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和学习工具,科学探究是《标准》的主线,贯穿于《标准》始终。为了使学生在科
期刊
丁 博 许彦填 朱正国 刘慧岚 张 敏 罗兴华 张元国 黄志坚 王高峰 吴乾文 刘 鑫 何秀梅 范栋华 刘华丽 文丽华 王淑艳 夏宗升 乔 伟 刘金龙 付朝龙 许亚健 潘 莉 范爱琴 胡翠娥 柯元彬 陈文花 陈琼华 廖 龙 张丽仙 曹跃峰 黄炜俏 张俊贵 戴灿水 吴德井 包晓晶 王治华 方桂花 李福金 刘影珍 方先云 阴蒙高 李登高 夏艳梅 唐意诚 李显明 李明福 孔慧枝 崔 杰 游全兴 吴健凤 
期刊
引言    鲁迅是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鲁迅的作品中,杂文占了很大的比例,具有极强的战斗性。同时,他还创作了诗歌、小说、故事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小说虽然为数不多,却塑造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堪称经典的人物形象,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祝福》中的祥林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等。这些人物形象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在中国小说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