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公共艺术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在文化、道德、心理、尚美等方面为目标,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章探讨如何完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德育渗透,进而达到高校公共艺术素质教育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德育渗透;高校
加里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论断:“教育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这里加里宁所提及的教育主要是指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1]当今校园信息多元化,“鱼龙混杂”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精致利己主义”的现象时有发现,如何有效改善这种现象,采用何种德育方式干预并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高校公共艺术素质教育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当前我党教育改革方针的核心,而在高校中公共艺术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情操的陶冶,增强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有利于提高整体的校园文化品位。[2]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作为教育的实施载体和具体形式,对达成教育目标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04年3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更加具体明确地指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要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3] 文件强调要重视德育教育在各课程的融合,为公共艺术素质教育提供了政策依据,高校公共艺术素质教育对达成育人的最终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学生完善人格必不可少的元素,因此,加强公共艺术素质教育德育渗透是培养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目前高校公共艺术素质教育德育渗透的现状
本文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高校的公共艺术素质教育德育渗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S校的教师和学生。在调查问卷中显示,在课堂上,68%的教师更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21%的教师在教学中会适当穿插德育教育;11%的教师在课堂中重视德育。
综合调查数据分析,目前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不注重德育渗透原因可以大致歸纳以下两个:首先,专业艺术教师认为,艺术课堂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一门技能,而政治思想教育是辅导员的工作,不属于艺术课堂的职责范围。第二,部分教师虽然认为课堂上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有必要性,但认为德育渗透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环节,学生不听甚至对课堂反感。
根据调查结果引发思考,目前大部分教师对艺术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引领作用。教师作为教学“一线人员”,直接影响学生的品行形成和提高,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理解教书育人的内涵,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形式丰富的艺术课堂是德育渗透的有利抓手。
三、高校公共艺术素质教育德育渗透的思路
1、以“一个突出”为导向,加强教师队伍德育教育理论学习
艺术学科有其特殊性,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很少有系统的德育理论知识学习,因自身的德育知识局限性,更无法在公共艺术素质教育课程中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因此,高校在培养一名合格的公共艺术素质教育教师时,应突出德育意识和理论的教育,将德育理论知识作为重要岗位培训的内容,将其纳入教师正式走向工作岗位前的第一关考核,加强教师对德育教育的思想认识和理论修养。同时,定期进行德育理论修养的考核,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一部分。
2、以“两个坚持”为抓手,提高教师队伍德育渗透能力
第一,公共艺术素质教育课程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课堂本身以其丰富的形式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应坚持突出高校公共艺术素质教育的鲜明性,以提高文化、审美等修养为宗旨,提升课程的内涵性,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苦下功夫”,而不是把艺术课堂落实到“涂鸦”“唱唱跳跳”等以娱乐为主的方式上。公共艺术素质教育应努力实现寓教于乐,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更能陶冶情操、思想升华和人生的启迪。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在思想和专业结合上下功夫,教师应提高公共艺术素质教育课堂上德育渗透的能力,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相互渗透。公共艺术素质教育的课堂包括音乐、绘画、陶艺、书法、艺术鉴赏等学科,课程可凭借本身的丰富性、趣味性、互动性为基础,在学生获取艺术实践乐趣的同时,融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更为具象、直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达到课程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德育渗透。
3、搭建“三个平台”,营造引领氛围
第一,加强校园德育氛围的营造。校园是学生朝夕相处之地,任何一处的建筑或景观都会成为学生留意的对象,搭建“一墙、一栏”平台,在建筑墙面、公告栏等平台营造德育渗透的氛围。第二,利用“第二课堂”平台加强德育渗透。公共艺术素质教育“第二课堂”形式丰富多样,校园里常见的组织形式以社团、讲坛等为主,通过多样性的第二课堂,以间接的方式渗透德育教育。第三,以互联网为平台,增加德育渗透的途径。互联网以其数字化、交互性、海量储存、无时空障碍等技术优势受到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年轻人的欢迎和青睐,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为氛围营造提供了更为“接地气”的方式。高校利用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载体,搭建出系统的公共艺术素质教育的网络化平台。提供优秀的艺术资源,便于学生学习和品位艺术的真谛,同时,利用互联网极强的互动性的特点,研习艺术作品及其丰富的思想内涵。
四、结语
高校公共艺术素质教育是实现高校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尚美等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利用好艺术课程的优势,为学生搭建起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引领的体系,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注释:
[1]王溥辰,《在包头市高职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德育渗透的探究》[J] ,2011年
[2]毛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育的思考》[J],《大家艺术》,2012年
[3]徐亚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J],2010年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德育渗透;高校
加里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论断:“教育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这里加里宁所提及的教育主要是指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1]当今校园信息多元化,“鱼龙混杂”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精致利己主义”的现象时有发现,如何有效改善这种现象,采用何种德育方式干预并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高校公共艺术素质教育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当前我党教育改革方针的核心,而在高校中公共艺术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情操的陶冶,增强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有利于提高整体的校园文化品位。[2]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作为教育的实施载体和具体形式,对达成教育目标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04年3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更加具体明确地指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要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3] 文件强调要重视德育教育在各课程的融合,为公共艺术素质教育提供了政策依据,高校公共艺术素质教育对达成育人的最终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学生完善人格必不可少的元素,因此,加强公共艺术素质教育德育渗透是培养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目前高校公共艺术素质教育德育渗透的现状
本文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高校的公共艺术素质教育德育渗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S校的教师和学生。在调查问卷中显示,在课堂上,68%的教师更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21%的教师在教学中会适当穿插德育教育;11%的教师在课堂中重视德育。
综合调查数据分析,目前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不注重德育渗透原因可以大致歸纳以下两个:首先,专业艺术教师认为,艺术课堂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一门技能,而政治思想教育是辅导员的工作,不属于艺术课堂的职责范围。第二,部分教师虽然认为课堂上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有必要性,但认为德育渗透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环节,学生不听甚至对课堂反感。
根据调查结果引发思考,目前大部分教师对艺术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引领作用。教师作为教学“一线人员”,直接影响学生的品行形成和提高,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理解教书育人的内涵,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形式丰富的艺术课堂是德育渗透的有利抓手。
三、高校公共艺术素质教育德育渗透的思路
1、以“一个突出”为导向,加强教师队伍德育教育理论学习
艺术学科有其特殊性,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很少有系统的德育理论知识学习,因自身的德育知识局限性,更无法在公共艺术素质教育课程中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因此,高校在培养一名合格的公共艺术素质教育教师时,应突出德育意识和理论的教育,将德育理论知识作为重要岗位培训的内容,将其纳入教师正式走向工作岗位前的第一关考核,加强教师对德育教育的思想认识和理论修养。同时,定期进行德育理论修养的考核,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一部分。
2、以“两个坚持”为抓手,提高教师队伍德育渗透能力
第一,公共艺术素质教育课程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课堂本身以其丰富的形式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应坚持突出高校公共艺术素质教育的鲜明性,以提高文化、审美等修养为宗旨,提升课程的内涵性,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苦下功夫”,而不是把艺术课堂落实到“涂鸦”“唱唱跳跳”等以娱乐为主的方式上。公共艺术素质教育应努力实现寓教于乐,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更能陶冶情操、思想升华和人生的启迪。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在思想和专业结合上下功夫,教师应提高公共艺术素质教育课堂上德育渗透的能力,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相互渗透。公共艺术素质教育的课堂包括音乐、绘画、陶艺、书法、艺术鉴赏等学科,课程可凭借本身的丰富性、趣味性、互动性为基础,在学生获取艺术实践乐趣的同时,融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更为具象、直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达到课程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德育渗透。
3、搭建“三个平台”,营造引领氛围
第一,加强校园德育氛围的营造。校园是学生朝夕相处之地,任何一处的建筑或景观都会成为学生留意的对象,搭建“一墙、一栏”平台,在建筑墙面、公告栏等平台营造德育渗透的氛围。第二,利用“第二课堂”平台加强德育渗透。公共艺术素质教育“第二课堂”形式丰富多样,校园里常见的组织形式以社团、讲坛等为主,通过多样性的第二课堂,以间接的方式渗透德育教育。第三,以互联网为平台,增加德育渗透的途径。互联网以其数字化、交互性、海量储存、无时空障碍等技术优势受到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年轻人的欢迎和青睐,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为氛围营造提供了更为“接地气”的方式。高校利用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载体,搭建出系统的公共艺术素质教育的网络化平台。提供优秀的艺术资源,便于学生学习和品位艺术的真谛,同时,利用互联网极强的互动性的特点,研习艺术作品及其丰富的思想内涵。
四、结语
高校公共艺术素质教育是实现高校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尚美等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利用好艺术课程的优势,为学生搭建起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引领的体系,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注释:
[1]王溥辰,《在包头市高职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德育渗透的探究》[J] ,2011年
[2]毛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育的思考》[J],《大家艺术》,2012年
[3]徐亚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J],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