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执行力”,简而言之,就是做事的能力,即选择适合的人做正确的事的能力。本文列举了执行不力的种种表现,对提升执行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执行力 表现 提升
“执行力”一词最早流行于国外企业界,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组织管理。所谓“执行力”,简单而言之,就是做事的能力,即选择适合的人做正确的事的能力。换而言之,就是实施发展战略,实现发展目标的能力,就是将思想转化为行动,把理想变成现实,把计划变成成果的能力。而所有组织都可以划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三个层次。因此,提升执行力,对于决策层来讲就要做好战略流程,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做正确的事;对于管理层来讲,就要明确职责关系,把握限度,各司其职,正确地用人做事。进入21世纪以来,各级组织正面临着“市场更加多变,管理日趋复杂”两大挑战,各种竞争日益激烈,执行力成为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执行力的高低强弱,对也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乃至个人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执行力就是竞争力,就是发展力。
一、执行不力的种种表现
2006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标志着执行力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2008年温总理再一次提出严肃法纪政纪,坚决改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这就是今天为什么特别强调提升执行力的原因。借用总理的一句话来说,政令不畅、执行不力已成为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那么,执行不力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呢?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抗令执行;你说你的,我干我的——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走样执行;推诿扯皮,你推我挡——逃避执行,割发代首,鱼目混珠——歪曲执行;一台电脑搭一个硬盘——附加执行;拿着鸡毛当令箭——盲目执行;断章取义,为我所用——选择执行;照抄照搬,本本主义——机械执行;上不推,下不动——被动执行;越俎代庖,包办代替——越位执行;表里不一,阳奉阴违——虚假执行;街亭失守,蒋干中计——错误执行。等等都是执行不力的种种表现,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没有执行力任何规则都是一纸空文,没有执行力任何政策都将散失公信力,更谈不上有效的决策和决策的有效。
二、提升执行能力,促进工作落实
战略是罗盘,方向锁定行动。当前“33553”发展战略已经制定,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冲刺“十二五”规划的号角已经吹响,关键在执行,关键在落实。因此,我们必须从自身出发,从岗位出发,从现在出发,提升执行能力,促进工作落实。
——转变观念是前提
首先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树立正确的执行观念,是决定自身执行力高低的前提条件,只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自己的执行之路才会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前进,其结果才不会背离党的根本宗旨。其次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执行的关键是建立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所以,我们始终以事业为重,以发展为要,将责任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信守承诺,认真负责,结果导向,永不言败,以强烈的责任心推动自身执行力的有效提升。再次要协调执行,执行要求行动迅捷,简洁明快,因此,必须指挥协调得当,要掌握节奏,该快的时候要“动如脱兔”,该慢的时候要“静如处子”,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是考验执行力关键点,要善于应用各种手段,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最后要创新执行,创造性地执行上级文件精神是执行力的最高境界。因此,需要我们在创新中执行,在执行中创新,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经验的束缚,通过不断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使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素质能力是核心
领导干部是执行活动的主体,是执行的基本因素和执行力量的首要因素,发挥着主导作用。领导干部只有执政为民的良好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具备执政为民的素质和能力,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高低,是决定执行力高低的核心要素。所以,要提高执行力,首先要不断加强学习,善于向基层学习,善于向社会学习,善于向他人学习,善于向书本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努力适应“市场多变,管理日趋复杂”的发展形势;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执行意识,积极主动服从上级正确的政令,力求做到在执行之前不断提升自身的领会力、预测力、计划力;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服从力、组织力、创新力。再次要提高自身的执行能力,作为领导干部自身必须基本科学的管理理论和理念,与时俱进地掌握执行技术方法和执行艺术,提高执行能力。最后要提升整合能力。能力是一种合力,它是影响力、决策力和执行力的综合体,他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超越三力相加的最大效应。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升整合执行要素的能力,使其在执行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效应。
——体制机制是关键
小平同志说过,相比于其他方面,制度往往具有根本性,制度不好,使得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制度好了,坏人无法做坏事。体制机制问题在各种影响执行力的因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相比较于思想教育、道德约束等软性约束,体制机制的刚性约束作用往往更具体,更长久,更具根本性。体制机制决定着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活力,决定着一个人、一个团队的竞争力和创造力,是决定执行力高低的关键,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走在前头,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因此,要提升执行力,就必须改革创新,切实处理好体制机制内外各种复杂关系,着力破除制约执行不力的瓶颈因素和各种难题。优化配置各种执行要素,一句话,通过建立健全既有科学性又有操作性的体制机制,整合执行要素,提升执行力。通过改革创新,优化执行权力的纵向和横向配置,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执行体制机制;健全和落实各项责任制度,包括问责制、问效制、追究制、奖惩制等制度,完善执行监督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强化民主监督,舆论监督,专门监督制度。
——客观环境是保证
任何执行活动都要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环境适宜有利于执行,由于外在助力的作用,可以放大执行效应;如果环境恶劣不利,执行力受到各种外在力量的干扰和牵制,将不利于执行力的提升。所以,我们必须科学认识和把握执行的客观外部环境,建立一个稳定、良好的有利于执行政治舆论、社会服务、法制管理、人文道德在内的执行环境,因势利导,使其向有利于执行的方向发展,降低执行成本,减少执行扭曲和偏差,提高执行效率。
[关键词]:执行力 表现 提升
“执行力”一词最早流行于国外企业界,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组织管理。所谓“执行力”,简单而言之,就是做事的能力,即选择适合的人做正确的事的能力。换而言之,就是实施发展战略,实现发展目标的能力,就是将思想转化为行动,把理想变成现实,把计划变成成果的能力。而所有组织都可以划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三个层次。因此,提升执行力,对于决策层来讲就要做好战略流程,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做正确的事;对于管理层来讲,就要明确职责关系,把握限度,各司其职,正确地用人做事。进入21世纪以来,各级组织正面临着“市场更加多变,管理日趋复杂”两大挑战,各种竞争日益激烈,执行力成为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执行力的高低强弱,对也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乃至个人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执行力就是竞争力,就是发展力。
一、执行不力的种种表现
2006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标志着执行力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2008年温总理再一次提出严肃法纪政纪,坚决改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这就是今天为什么特别强调提升执行力的原因。借用总理的一句话来说,政令不畅、执行不力已成为一些地方,一些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那么,执行不力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呢?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抗令执行;你说你的,我干我的——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走样执行;推诿扯皮,你推我挡——逃避执行,割发代首,鱼目混珠——歪曲执行;一台电脑搭一个硬盘——附加执行;拿着鸡毛当令箭——盲目执行;断章取义,为我所用——选择执行;照抄照搬,本本主义——机械执行;上不推,下不动——被动执行;越俎代庖,包办代替——越位执行;表里不一,阳奉阴违——虚假执行;街亭失守,蒋干中计——错误执行。等等都是执行不力的种种表现,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没有执行力任何规则都是一纸空文,没有执行力任何政策都将散失公信力,更谈不上有效的决策和决策的有效。
二、提升执行能力,促进工作落实
战略是罗盘,方向锁定行动。当前“33553”发展战略已经制定,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冲刺“十二五”规划的号角已经吹响,关键在执行,关键在落实。因此,我们必须从自身出发,从岗位出发,从现在出发,提升执行能力,促进工作落实。
——转变观念是前提
首先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树立正确的执行观念,是决定自身执行力高低的前提条件,只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自己的执行之路才会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前进,其结果才不会背离党的根本宗旨。其次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执行的关键是建立必胜的信心和决心,所以,我们始终以事业为重,以发展为要,将责任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信守承诺,认真负责,结果导向,永不言败,以强烈的责任心推动自身执行力的有效提升。再次要协调执行,执行要求行动迅捷,简洁明快,因此,必须指挥协调得当,要掌握节奏,该快的时候要“动如脱兔”,该慢的时候要“静如处子”,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是考验执行力关键点,要善于应用各种手段,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最后要创新执行,创造性地执行上级文件精神是执行力的最高境界。因此,需要我们在创新中执行,在执行中创新,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经验的束缚,通过不断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使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素质能力是核心
领导干部是执行活动的主体,是执行的基本因素和执行力量的首要因素,发挥着主导作用。领导干部只有执政为民的良好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具备执政为民的素质和能力,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高低,是决定执行力高低的核心要素。所以,要提高执行力,首先要不断加强学习,善于向基层学习,善于向社会学习,善于向他人学习,善于向书本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努力适应“市场多变,管理日趋复杂”的发展形势;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执行意识,积极主动服从上级正确的政令,力求做到在执行之前不断提升自身的领会力、预测力、计划力;在执行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服从力、组织力、创新力。再次要提高自身的执行能力,作为领导干部自身必须基本科学的管理理论和理念,与时俱进地掌握执行技术方法和执行艺术,提高执行能力。最后要提升整合能力。能力是一种合力,它是影响力、决策力和执行力的综合体,他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超越三力相加的最大效应。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升整合执行要素的能力,使其在执行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效应。
——体制机制是关键
小平同志说过,相比于其他方面,制度往往具有根本性,制度不好,使得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制度好了,坏人无法做坏事。体制机制问题在各种影响执行力的因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相比较于思想教育、道德约束等软性约束,体制机制的刚性约束作用往往更具体,更长久,更具根本性。体制机制决定着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活力,决定着一个人、一个团队的竞争力和创造力,是决定执行力高低的关键,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走在前头,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因此,要提升执行力,就必须改革创新,切实处理好体制机制内外各种复杂关系,着力破除制约执行不力的瓶颈因素和各种难题。优化配置各种执行要素,一句话,通过建立健全既有科学性又有操作性的体制机制,整合执行要素,提升执行力。通过改革创新,优化执行权力的纵向和横向配置,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执行体制机制;健全和落实各项责任制度,包括问责制、问效制、追究制、奖惩制等制度,完善执行监督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强化民主监督,舆论监督,专门监督制度。
——客观环境是保证
任何执行活动都要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环境适宜有利于执行,由于外在助力的作用,可以放大执行效应;如果环境恶劣不利,执行力受到各种外在力量的干扰和牵制,将不利于执行力的提升。所以,我们必须科学认识和把握执行的客观外部环境,建立一个稳定、良好的有利于执行政治舆论、社会服务、法制管理、人文道德在内的执行环境,因势利导,使其向有利于执行的方向发展,降低执行成本,减少执行扭曲和偏差,提高执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