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 灵性飞扬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aich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它是为使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它与师本化、灌注式、烤鸭式、填鸭式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2010年4月21日,我有幸在我市的柳林小学聆听了几节语文生本教育课,那真正以学生为主的课堂,那真正把空间时间还给学生的课堂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一、生本课堂是学生创造力得到发挥的课堂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节课由教师包办,从课前准备到课堂教学组织,完全是按照设计者提前设计好的套路不折不扣的执行。不管学生听得懂听不懂,学生能不能接受,每一个学生的感悟能力怎么样,完全是千篇一律的满堂灌。在我们的“精心”教育下,那聪明活泼的孩子却变得越来越不爱学习,越来越讨厌学习。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个性的培养、创造力的闪现等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缺乏学习的激情,从而丢掉了动手、动口能力,丧失了思维的灵性。但生本课堂中教师只是一节课的参与者,一节课的引路人。把空间和时间完全给了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者是根据自己通过和他人的交流所得,在课堂上尽情的发挥,自由的表演,这个舞台是他们的世界。孩子们会忘我的尽兴发挥,绝不会让你失望。
   二、生本课堂是学生动起来的课堂
   生本教育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注重以学生为本,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时刻关注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每位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在生本课堂,不是“教”决定“学”,而是“教”引导“学”,为“学”服务。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不再是教师包办的课堂。它的主角由过去的“师”变为现在的“生”。由让我逼着他学变为他要学,由过去的“教”变为现在的“导”,由我“说”变为现在的他“说”。学生的座位也由过去的一排一排的有序而坐变为现在的小组圆坐。学生的人格、自信、平等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生本课堂是师生角色转变的课堂
   在教学中陈旧的那一套做法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了,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对师生充当的角色重新定位。
   要转变“学生倾听教师”为“教师倾听学生”。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死气沉沉。生本课堂强调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在学生交流他们探究学习结果的过程中,通过倾听学生的发言,教师常常能轻易地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也能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疑惑,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同时通过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表现、观点和发言,对教师审视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很有好处。
   转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以前的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因而我们在备课时往往忽视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有思维的人,是一个对知识有强烈渴望的人,而把学生机械的理解为一种接受知识的瓶子,学习的机器。生本课堂在很大程度上更加注重人文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所设计的教学步骤、教学问题、教学理念都必须“以人为本”,体现备课内容的人文性,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
   在我所听的这几节课里,教师只是起了一个点拨的作用,而把大半时间交给了学生。学生并没有出现我们所担心的那种情况,怕他不会说,怕他说错了,怕他知识没掌握。相反,我感受到的是,学生的热情参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这就说明,只要我们敢于、善于转变角色,学生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其他文献
一、中学语文教育的审美缺失及美育的必要性   孙绍振先生在2003年第12期《语文学习》上撰文指出:“事实上,这是一个美学问题,主要是审美价值问题,实用价值是一种理性,主要讲的是道德的善恶,遵守交通规则的是善,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是恶。而审美价值,则是以情感为核心的,情感丰富独特的叫做美,情感贫乏的叫做丑。但是,情感和理性,并不是绝对统一的,而是有矛盾的。”在《背影》里,父亲为儿子买橘子,从使用价值
期刊
一、在语言交际中学习语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点组成部分”,这就注定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联。新课标提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时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根据这个要求,实践中我鼓励学生在与进行语言交流时注意正确使用文明语言,并留心倾听别人的语言,对其好的、美的语言加以吸收,对其不好的、粗俗的语言予以舍弃。比如社会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但在不少教师和学生实际教和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仍普遍低下,特别是农村中学,有的甚至不及小学生落落大方、快嘴利舌。一些中学生讲起话
期刊
一、借助导学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先看导学案的编制情况:在学习目标确定过程中,教师学习目标分为一般能力目标和创新目标,直接指向知识上的空白点、能力训练点、模棱两可的问题。如学习《南州六月荔枝丹》,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可以这样去设计:1、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难点)2.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领会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的作用。3.善于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期刊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散文两篇》为巴金的散文《日》《月》,选自巴金的散文随笔集《龙·虎·狗》。《日》写于1941年7月21日,《月》写于第二天,即7月22日。《日》讲述飞蛾和夸父为了追求光和热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文章最后一段写道:“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联系当时的抗战背景,我们不难理解
期刊
无论是考场作文 还是平时作文,最忌千人一面、老调雷同。专家和教师也都希望学生能写出有独特个性、立意新颖的文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正确运用逆向思维,既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可以拓宽作文领域,写出别具一格的有自己个性的好文章来。   但是,有的学生,因为对逆向思维缺乏正确的理解,写出的文章往往违背常理,甚至闹的令人啼笑皆非。如:有的学生写文章,提出愚公只知蛮干,不讲效率,而智叟却是个聪明的
期刊
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只有初中学历,却誉满全国。问及秘诀,答曰:因为我学会了阅读。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初中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许多第一学历不高的成功人士,无不是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从阅读中不断汲取营养、加油充电脱颖而出的。因此,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阅读空间,过上自己的阅读生活。   课外
期刊
看到一个新的作文题,有的同学总是很犯难,不知道能写什么内容,这是“无米之炊”。也有的同学是有些“米”的,但很少,感觉自己的材料写两节就没有了,无论如何难以写满八百字。“无米之炊”和“少米之炊”,都表明同学平时的积累少,阅读不多,见闻不广。这就需要我们同学平时多多阅读,多多观察感悟,积累写作素材。而在具体写作构思时,还要具有发散性的思维能力。    有一个作文题《倾听潮声》,同学一看就想到“江河的
期刊
班级管理是每个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实行学生自主管理是班级管理的一种理想境界,也是教育教学的成功体现。在我担任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遵循以人发展的原则,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探索尝试一种可操作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和谐发展的教育效果。   一、转变教育思想,先给学生正确的爱的方法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不应该是盲目的、随意的,它应该建立在对学
期刊
作文在语文考试中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些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常常是抓耳挠腮、黔驴技穷、下笔艰难,针对此种情况,如何让学生乐于作文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不断阅读,激发兴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学生乐于作文,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不断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名篇,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些都是写作的好材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