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融合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院校、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河北水利电力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合作,构建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校企深度融合教育非常适合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
  关键词:校企深度融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广义而言,人才培养模式涵盖了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培养条件在内的人才培养诸要素[1]。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和企业在共同理念和目标指导下,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原则,共同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共同构建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路径、教育评价三要素[2],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强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
  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依托校内电力培训中心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针对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且不能在运行电力系统中进行实践能力培养与训练的突出问题,积极利用国网河北电力公司沧州供电分公司(以下简称沧州供电分公司)和区域内其他电力设备企业的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了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校企深度融合为支撑平台、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确立基于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
  学院在总结六十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办学条件,明确提出了“崇尚致用,实践育人”的办学理念,以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为依托,引企入校,送教入企,形成了“重应用、重技术、重能力、重素质”的办学定位。
  为深入贯彻学校建设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思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沧州供电分公司等合作单位共同制定了专业培养目标,即培养综合素质高、电工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强,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几十年来,学校紧密依托电力行业企业,校企共建、合作育人,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发展、深度合作、互惠双赢,紧跟电力行业企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以适应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工作的新挑战[3],形成了“依托行业企业、深度融合、互惠双赢、应用为本、服务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完善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應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建立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的教育教学全过程
  在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教育教学全过程合作。企业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为学校“双师”培养和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提供帮助;学校发挥人才优势,为企业科技发展和员工培养提供智力支持。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实现培养“综合素质高、电工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学校和行业企业在共同教育教学目标指导下,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学校教学、职业能力培养、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发展,紧跟专业发展前沿,提高育人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电力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及社会发展脱节的问题。
  1.建立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校企深度融合发展支撑平台
  学院与沧州供电分公司有着近30年的合作历史,2013年开始校企双方进行深度融合发展,学校提供近7000m2的场地,沧州供电分公司提供近4000万元的专业设备,建成校内电力培训中心,开展校内教学、教师 “双师”素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应用技术研究、企业员工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大赛训练和社会服务等工作。同时,进一步与北京双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日昌电气有限公司、天津中电华利电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德利泰开关有限公司、河北中兴电力装备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深入合作、融合发展,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校外教学基地体系。
  依托校内电力培训中心和校外教学基地体系,学院建立了基于校企深度融合发展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平台,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提供了包括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实景工作学习环境、应用技术研究和就业岗位在内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极大丰富了人才培养方式,提高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2.建设“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
  “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包括“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两个方面内容。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双师素质”教师构成要素的重点,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4]。“双师结构”包含三个层次,即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基础课教师、课程教师和课外素质教育活动教师[5][6]。其中,专兼结合是“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关键,校企深度融合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保障。
  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充分利用校企深度融合发展支撑平台,努力推进“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一方面,提高专业教师的发展能力,先后选派5名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生产一线参加工作,进一步掌握行业前沿技术,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增强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从合作企业聘请12名具有一定理论知识与教学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承担“电气工程导论”等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将本行业企业成熟技术和发展动态、优良的职业道德与素养传授给学生。
  校企深度融合发展支撑平台建设有利促进了校内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学与行业企业发展脱节、校内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并缺乏实践经验等突出问题,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将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请进校园,打破学校封闭办学体系,形成以行业企业需求为根本的办学机制,促进“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3.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为抓手,建设高质量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组织教学、规范教学环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和主体。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过程与质量。行业企业全程参与是制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紧密联系生产实践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建设高质量课程体系的基本保障。
  依托校企深度融合支撑平台,学院成立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50%以上来自合作企业。企业依据行业发展方向和成熟技术应用,紧密结合岗位能力需要和职业素质要求,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同研究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体系,实现专业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对接,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建设高质量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关键。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充分发挥校企深度融合支撑平台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深入分析行业标准、职业能力、岗位技术要求,合作进行了“电气工程导论”“电路”和“电机与电力拖动”等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实现了企业全程参与课程建设,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建设与培养目标一致、互利双赢的育人环境
  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积极利用校内电力培训中心和校外教学基地等资源,构建与培养目标一致、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育人环境,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提高提供了可靠支持,进一步提升了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的契合度,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行业满意度。同时,也为行业企业员工现场教学、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社会技术服务等提供条件,实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四、建立符合行业企业标准的课程内容和考核评价体系
  近年来,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课程体系建立方面取得较好效果,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更加符合行业企业标准和实际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致使改革成效不明显。为此,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深度融合发展支撑平台的作用,以专业课程(含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为契机,构建了基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符合岗位能力标准和职业素质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
  1.成立专业考核评价体系工作组
  考核评价工作组有别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重点在于构建专业框架和课程体系结构,而考核评价工作组主要是针对每门课程制订基于行业企业生产过程、符合基本教育教学规律、岗位能力标准、职业素质要求的课程内容和考核评价体系。为达到此目的,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依托校企深度融合发展支撑平台建立了每门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工作组。
  课程的考核评价工作组具体负责划分行业企业岗位群并制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一般由4~6名成员组成,包括2~3名行業企业生产一线对应工作岗位的高级技术人员、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等,2~3名校内承担本课程的专任教师。
  2.依据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确定行业企业岗位群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课程体系结构,课程考核评价小组所有成员共同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关联的行业企业进行系统、科学的分类。按照行业企业内部组织架构和各部门职责,以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为核心,找出企业间的内在本质联系与区别,深入研究和讨论不同岗位员工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并以此确定行业企业岗位群。
  根据确定的行业企业岗位群,课程考核评价小组对岗位群内各岗位逐一进行分解、剖析,研究行业企业员工为完成本岗位工作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并确定课程体系结构中与之相对应的课程和课程教学内容。
  3.制订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以行业企业岗位工作为标准,将课程教学内容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分解为若干知识点,根据岗位群中各岗位能力要求和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确定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和重要知识点。
  对于理论教学内容,将每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和剖析,根据完成岗位工作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并适当考虑学生后期发展需要,确定该知识点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根据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重要和难易程度,确定该知识点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方法,形成本课程理论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对于实践教学内容,根据各门课程自身特点和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确定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内容或项目,依据行业企业工作岗位群中完成各岗位工作所应具有的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等要求,确定课程实践考核内容、方式方法,形成本课程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五、改革实践的成效
  通过近几年的改革与实践,建立了适合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的校企深度融合机制,搭建了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校企深度融合支撑平台,以此平台为基础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和课程考核评价小组,建立符合行业企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的人才培养和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以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抓手,定期派遣校内专任教师深入企业参加一线生产锻炼,进一步积累实践经验,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了“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企业根据发展需要,定期选拔员工到学校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论学习、技能培训与考核等。几年来,学院先后为沧州供电分公司等单位开展了6期岗位培训和技能大赛,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新增4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实现了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参考文献:
  [1][3]钟秉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3(11):71-76.
  [2]莫甲风.中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概念模型与基本特征——基于全国15所“985”高校学生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9):69-76.
  [4]孙翠香.“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构建:背景、理念及内容架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8):70-74.
  [5]陶济东.“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内涵解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22):49-52.
  [6]刘德强.基于BSC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阶段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上海理工大学学办(社会科学版),2015(4):383-387.
其他文献
摘 要:用真诚与温暖凸显生命平等、用务实与勤奋助力生命成长、用尊重与互助成全生命向善。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促进生命、成全生命,最终开发生命潜能,探索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将是每个教育人不变的追求。文章作者结合新校发展阐述了如何落实生命化教育。  一、用真诚与温暖凸显生命平等  2015年新校建成,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学校从20个班速增到42个班,为了实现平稳过渡和快速融合,我们召开了教师座谈会、专
期刊
摘 要:小学低年级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教师需要在其成长的过程当中给学生讲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小学生在学校由教师作为直接监护人,教师不仅需要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还需要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文章主要针对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管理工作进行深入地分析,教师需要用“心”去教育学生。  一、小学低年级班主任需要注意自身的形象  在小学阶段学生和班主任接触的
期刊
摘 要: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西班牙语二外课程。但大部分的学生在语音学习过程中深受英语的迁移影响,导致语音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文章主要探讨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西班牙语语音时碰到的问题,以及如何积极运用英语的语音迁移解决西班牙语学习上的问题。  关键词:西班牙语语音;英语;语言迁移  中图分类号:H34 文献标识码:A一、英语对西班牙语语音的负迁移  1.送气音与不送气音  西班牙语里的辅音c,
期刊
摘 要:现在正处于信息化社会,教育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高中政治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不仅包括学习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能力,还包括教育创新和课堂反思能力,内容更加全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研活动作为一个新的平台,可以从教育科技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实现教育创新。  关键词:教研活动;高中政治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一、教育技术的推广和应
期刊
摘 要:文章从广西创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着手,以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为例,介绍广西中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实践对策,以期为广西中小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812.47 文献标识码:A  广西作为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有12个世居民族,民族成分多,民族性是广西的重要特点之一。为更好地保留广西的民族性,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在中小学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宏微结合、实验探究、绿色应用等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文章以《苯酚》为例,简述在化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做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实现化学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实验探究;育人价值;绿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化学课堂是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受传统模式的影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还存有明显的痕迹。新课改要求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也必须彻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爱学、乐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为中心”;课堂改革  
期刊
摘 要:生态课堂不仅关注所有学生的整体持性,还重视学生的多元差异;不仅重视课堂整体的和谐,还关注于课堂过程的动态平衡;不仅强调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还重视生命个体之间的平等。要把生态课堂的相关理论落实到教学实际中去,作者认为应从转变学生的传统的学习方式上着手。文章着重讨论现代学习方式与构建生态课堂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传统学习方式的弊端  1.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
期刊
摘 要:物理学史在沪教版初中物理中涉及次数很多,在教学上应有重要地位。其在上海市中考物理试卷上也多次有体现。因此结合物理学史,让物理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在教学中有机地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文章就结合物理学史以沪教版九年级物理《电能的获得》为例,探究物理学史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物理学史;科学态度;电能  中图分类号:O4-09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课堂即时评价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占有重要地位,有效的课堂即时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向预设目标发展,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情绪,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是课程评价的主要方面”,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及时有效的评价,通过评价语言具体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样化,以及引导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实现课堂即时评价的积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