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xu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情境教学模式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内容为中介的有目的的教和学的双边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掌握系统知识和技能,并在此过程中发展智力、体力、创造才能,形成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针对目前体育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的状态,小学体育教学普遍提倡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能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其心灵,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启迪,有助于学生顺利掌握教学内容。本文主要着重探讨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应用,并以教学案例予以说明。
  一、正确把握创设“情境”的时机
  1.在课的准备部分运用。教学是有目的的行为,是儿童求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活动。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能否主动地投入,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情境教学正是针对儿童蕴藏着的学习的主动性,把儿童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一般来说,激发学习动机,在导入新课时进行,这是学习新课的重要一步。情境教学十分讲究这一环节的掌握,根据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形式:或创设问题情境,造成悬念,让儿童因好奇而要学;或联系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使儿童因贴近生活形成关注而要学;或触及儿童的情绪领域,唤起心灵的共鸣,使儿童因情感的驱动而要学……无论是好奇求知,还是情感、关注的需求求知,都能促使儿童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望的儿童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其过程可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内发性动机产生。这就保证了儿童在接触新课时,带着热烈的情绪,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小学生活泼好动,极善形象思维,他们见到某种事物,便会情不自禁地浮想联翩,甚至手舞足蹈。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恰当地把思维与动作融为一体,通过模仿各种劳动、运动、生物活动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的目的。
  2.在课的基本部分运用。儿童学习动机被激起后,若教学过程刻板、单一,儿童又会因失望而使已形成的动机弱化,以至消失。因此在把儿童带入情境后,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使情境成为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客体。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儿童一步步带入所要教授的体育活动中,让儿童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使学生享受上课的过程。客观的教学情境一环环引人入胜,儿童进入情境后的热烈情绪又反过来丰富了入胜的情境。这样,教学就成为“我”高兴参与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他们禁不住挥动着举起的小手,向教师暗示:“我知道”、“我会”、“老师,请让我讲吧”,这时学习已成为儿童的“自我需要”。基本部分的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预设有一定情趣的教学方法,以吸引了学生的参与欲望,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来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以及走、跑、跳、掷、攀登、爬越等基本活动能力。另外,还可以创设边转换边放松的调节性情境活动。
  3.在课的结束部分运用。为了使运动中所造成的疲劳能尽快消除,使高度兴奋的精神状态得到适当抑制,使身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渐地过渡到相对静止状态,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当教师让他们下课时,他们又涌到教师的跟前,甚至自觉排好队,把上课没来得及提的问题、心里想说而未能有机会表达的感受,倾诉给教师。在教师听完了他们的表述微笑点头时,满足的平衡感会使他们感到无穷的乐趣,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在此情境中的教师,自己的情感也禁不住升腾了,一种工作的乐趣驱动着他(她)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努力地丰富精神世界的兴趣,真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使学习动机稳定、持续、强化,从课堂到课余,乃至延续到日后漫长的学习生活中。
  二、巧妙运用创设“情境”的手段
  1.图画和多媒体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图画手段,展现课堂内容,就是将课堂内容形象化。例如小学低年级“立定跳远”教学时,可创设“小兔子,学本领”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丰富飞想象力,引导孩子观察、思考。当教师讲授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时,也可以让学生观看技术电影及录像,分析动作要领,观后使学生直接感受技术要点。
  2.故事把学生带入童话世界。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教学同语言描述的结合。当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引导学生的人知导向。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3.动作模仿让学生亲身感受。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体育活动便不再仅仅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的亲身实践,这样,很容易接受一些复杂的动作和强度较大的活动,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学习的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4.音乐创造良好氛围。用音乐渲染情境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取不同的音乐,创设不同的情境。在小学“武术”教学时,创设了“小小精武馆”的情境,在全体小徒弟跟着师傅学武时,播放“中国功夫”的背景音乐,小徒弟们在铿锵有力的音乐声中,练得很卖力。
  三、情境教学案例描述
  1.运用定向运动发展学生有氧耐力。本案例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将定向运动引入课堂,进行耐久跑教学。采用比赛手段、游戏形式和自主、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在一节耐久跑的课中,教师将定向运动引入到教学中,将学生男、女混合编为人数相等、男女生比例相同的四组(10人一组),然后选出组长。教师给每组组长分发五张任务卡,布置好各组的任务后,组长根据任务再将队员分为5人一小组,组长安排好队员的任务后,学生们正在组长的带领下斗志昂扬地准备比赛。比赛开始了,在一个40米×30米的场地的四周分布了10个标志点,听到信号后,各组第一小组先出发,按照各自任务卡上的任务依次跑向5个标志点,到达各个点后并打卡(用彩色笔在任务卡上相应的标志点上画一斜杆)。“加油、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学生们个个争先,教师也加入到学生的呐喊声中,为各组队员加油助威,还不断地提醒学生:“注意看清标志点在哪个位置,别跑错了”。各组未跑的五人也开始讨论等一下应该怎样跑才好。有几个组已经有两、三位同学完成任务回到终点了,并把任务卡交给第二小组的同学,他们在边上还介绍经验和技巧。各组第一小组全部回来后,各组第二小组立即出发,“加油、加油”,刚完成任务的第一小组的同学好像忘记疲劳了,也加入到这呐喊声中。第二轮比赛开始了,比赛气氛比第一轮更加激烈,各组也重新布置了同学们跑的顺序,学生们都有自己跑的方法和技巧,各组的实力相当,不像第一轮实力相差那么大,学生们个个都在体验跑的乐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第二轮比赛结束,此时,同学们都露出了洋洋自得的神情,最后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本次课。本教学案例教法新颖,简便实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了良好的意志品质,发展了学生的耐力素质。
  2.“游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树立新的理念,要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成了家长眼中的“宝贝”,肥胖的学生越来越多,而这些学生又因为怕吃苦、怕同学嘲笑,久而久之,便疏远体育活动,成了体育课上的旁观者,也导致心理、体态和思想的恶性循环。如何使这些同学象其他学生一样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并获得乐趣,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的职责和追求目标。通过体育游戏的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只要教师努力去关爱这些特殊学生,这个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今天这节体育课的内容是-单、双脚跳…”随着我的宣布,这节体育课开始了。因为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开始我没急于做准备活动,而是提问同学们认识小青蛙吗?小青蛙它有什么本领?怎样走路?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听音乐,模仿小青蛙跳着回家。这样一来,深受广大学生欢迎,都抢着回答。积极参与。然后我又以小青蛙为线,把学生引到真正的练习场景中-利用青蛙的本领帮农民伯伯户庄稼消灭害虫。开始我把学生分成几个人数相等的小组,然后我说:“农民伯伯的稻田里来了很多害虫,为了认清害虫,请你画出来”。同学们非常细心。画完后我又说:“害虫危害庄稼,你能利用小青蛙的本领,沙包当武器,去帮农民伯伯消灭害虫吗?看哪个小组消灭的又多、又快”。同学们都争着灭害虫。在每次练习中我都针对学生给予鼓励就这样师生练了三次,我又说:“你能体会受伤的小青蛙,单脚去消灭害虫吗?”同学们都积极体会。有两名同学很疑惑,小青蛙为什么会受伤?我告诉他这是环境和人为因素造成的,青蛙的肉很鲜美。我就抓住时机加以正面引导和教育。最后,害虫消灭光了,农民伯伯露出了笑脸,高兴地说:“今年又可以丰收了,谢谢你们小青蛙!”在学生们还已意犹未尽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并树立要珍惜粮食,保护小动物,爱护环境的思想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02年4月刊
  [2]《体育心理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3]《教育科学》2001年2月刊
  (作者单位:贵阳市中天北京小学)
其他文献
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成功的教育,来源于最根本的教师素质——师爱。  师爱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但这种爱不是简单的喜欢,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明确责任  学习好,纪律好,听话懂事的学生,很容易让教师喜欢,而那些调皮捣蛋,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却很难让老师喜欢。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发自心底地去爱每一个学生呢?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才能把师爱无私地倾注给每一个学生。教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多媒体教学被越来越多的在课堂上使用,运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需要,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单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偶尔加一些模型,已不能满足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数学学习是抽象和枯燥乏味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
期刊
[摘要]参加德育培训,总结出一些工作中的经验。主要是教育行为的总结和提高,包括创新思想的形成,对教育内涵的理解,以及如何用智慧引领教育行为等。尊重个个体差异,既有老师的差异也有学生的差异,在差异中形成个性教育风格,体现没有“怕”的教育,尊重人的教育。  [关键词]创新 没有怕 智慧  钱学森指出:“创新的学风弥漫在整个校园,可以说,整个学校的一个精神就是创新。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
期刊
[摘要]综合实践课程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新思想和新途径。  [关键词]创新能力 保障 强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不枯竭的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下面我就谈谈我是如何在综合实践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
期刊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在数学课堂上,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可以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关键词]积极主动 合作探究 交流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种语言。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要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阅读的能力,提升数学素养,以适应“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因此,我们要把阅读引进数学课堂。  [关键词]数学学习 数学阅读  数学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描述科学的语言。苏联著名数学
期刊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课堂上了解儿童,提问恰当、准确,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若不恰当,非但无益于教学,而且会堵塞儿童思路。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教师的提问技巧。我在课堂教学提问实践中如何进一步改善提问的行为策略、把握提问的技巧和有效性等方面加以归纳总结,以促进以后的教学更为有效地实施课堂提问,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物理教学的目的不能仅仅局限于让学生学会有关的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怎样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知识又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物理教学的重要研究目标。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习 培养 知识 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可归结为:传授知识、树立观点、训练方法。知识是基础,能力是表现,而思维是核心。思维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是为学生打基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意识的关键阶段。因此,我做出了一下总结。  一、创设情景,体验问题生成的过程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促使学生发展。在教学中,如果老师简单显浅地提问,学生在不理解老师提问目的和问题重要性的情况下,就会因缺少探究的方向和动力,从面严重抑制了他们的探究热情;相反,如果教师创设轻松愉快的情景,使学生能直觉地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思维也就被激活,这样,
期刊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教学的宗旨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现实生活对他们品德的形成、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要真正实现品德课程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就必须特别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