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等学校体育安全问题的成因及预防策略

来源 :体育风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tianl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调查法,对近些年高等学校体育安全事故进行分析研究,对目前高校存在的学校体育安全问题原因进行解析,试探性地提出改善措施,期望能够降低高校体育安全问题的发生率。
  关键词:高校;体育安全;伤害事故
  高等学校学校体育安全问题一直是制约高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党和国家也一直高度重视,尽管出台了诸如《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一系列文件,但学生在高校体育活动中受伤、致残,甚至猝死等各种意外伤害事故却呈现有增无减的措施,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的同时,造成一种学校和体育老师“过分自保”的同时,严重制约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导致学生对体育的冷漠、身體素质的严重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分析高校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与提出解决方案是当下高校体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减少高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学校体育工作有序开展、社会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评价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有深远的意义。
  一、高等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定义
  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概念界定尚不统一,有的侧重于伤害发生的地点,有的侧重于受害者主体,有的侧重于事故导致的活动安排,本研究通过对比,采用高进、石岩于2008年给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定义,定义如下:
  学校体育活动伤害事故是指在由学校组织实施的各种校内外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课堂教学、学校各类体育竟赛、课余体育训练和学校组织的校外体育活动和学生社团或俱乐部自发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或锻炼在校期间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运动场馆和其他体育教育教学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1]。
  体育本身具有美体、健身、健心、教育等诸多功能,但学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则导致学校体育管理者和工作者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采用消极“过分自保”的方式进行应对,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与学校体育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和提高学生体质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驰[2]。
  二、高等学校体育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
  总结近几年的文献研究发现,我国学校体育安全事故中男生损伤率高于女生[3];伤害部位发生率高低排名依次为男生踝关节、手指、膝关节,女生手指、脸部、脚趾[4];伤害类型为关节扭伤、皮肤损伤、脱臼、肌肉拉伤等[5]。以上关于学校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研究对本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本研究通过大量走访、资料汇总等方式,将高校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归纳为以
  下几类。
  (一)人的原因
  人的原因包括师源性原因和生源性原因。
  师源性原因主要是体育教师的不当教学行为引起的高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包括教师教学方法不正确、保护与帮助措施不合理、急救措施缺乏和教育方式不当等[6];教师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导致的课堂管理不力;教学内容超出学生能力范围,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教师侥幸心理和思想麻痹;疏于对场地器材的管理和使用不当[7]。
  生源性原因包括学生自身原因和其他学生原因,学生自己没有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安全意识不强,准备活动不足;注意力不集中;身体疲劳、超负荷或带病练习;自身有不适宜运动的疾病不告知教师;服装或佩戴饰品原因。其他同学的原因主要有保护与帮助同学保护措施不当,或故意为之,或在旁起哄、凑热闹进而影响练习学生。
  (二)环境原因
  环境原因包含物质环境和自然环境两类。物质环境主要是运动场地设施导致的,调查发现,很多学校的场馆设施存在老旧、年久失修和质量问题,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安全标准,体育场地不平整或器材安装不牢固导致的安全问题。高温、暴雨等自然环境引起的体育安全事故也有一定的发生比例。
  (三)学校管理原因
  因学校管理不到位造成的体育安全事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对体育教学工作和场地设施疏于管理;(2)对学生体检不严格;(3)对师生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识引导不到位;(4)缺乏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安全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
  三、高等学校体育安全事故预防策略
  (一)摆正心态,积极预防
  安全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前提,但安全不是靠不活动害怕和躲避得来的,安全是靠爱心、责任心和慎密的安全工作得来的。现在的消极安全,孕育着未来的巨大危险,现在敢于面对危险,克服它,战胜它,能为未来的长久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8]。学校应该摆正心态不能采用消极躲避的应对措施阻碍学生体质的发展,应采取各种技术和方法减少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机会和降低发生顿时的严重程度。建立完善的高校体育安全应急救护预案,对于容易发生危险的高校体育活动,必须建立并加强预警机制,提高应急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严格管理,实时检查
  首先应加强场地器材的管理保障体育器材硬件质量,完善体育器材设备日常管理制度,制定体育器材设备维护计划,对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器材有安全操作指南和安全日志;其次学校领导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安全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责任心和课堂管控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再次应加强学生的管理和体制监督,完善和提高每年进行体检的质量,严格把控有身心不适宜运动的患病学生,建立健康问题学生档案,做好体育安全事故现场急救处理;此外对学校相关部门、老师、学生及家长进行安全教育,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
  (三)加强学习与管控,增强教学等技能
  对于教师,应该做到:(1)加强学习,增强自身体育教学技能,将保护与帮助等技能细节传授到位;(2)认真管控课堂、课外体育活动等相关工作,注意提前检查体育器械和运动场地的安全状态,养成检查体育器材的习惯;(3)认真了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制定适合每位学生的安全有效的练习方法,不让学生超负荷运动;(4)忌粗心大意,课前做好学生服装等的安全检查,在学生练习过程中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责任心。
  (四)完善处理办法
  由于高校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突发性、迅速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所以当安全事故发生后,应将各项工作衔接、落实到位,主要做到:(1)事前模拟性处理,将安全事故的发生降到最低;(2)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应迅速组成临时现场指挥部,组织、调度现场的抢救工作,并保护好现场,防止事态进一步发展;(3)健全报告制度,还原真相,成立高校体育安全事故调查小组,做好监督管理;(4)严格依法依规办事,严格责任认定与划分,为处理提供依据;(5)建立高校体育安全事故资料库,协助高校体育安全教育。
  四、小结
  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因此必须要做好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尤其要建立良好的高校体育安全教育环境,预防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教师、教育系统、学生和家长等各个层面要积极配合,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共同杜绝高校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创造良好校园体育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做贡献,以此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进,石岩.学校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致因来源于防范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29(12):55
  [2]王岩.我国学校体育伤害制度致因模型及其预防[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3]韩智祥,孙霞.学生运动损伤调查与预防[J].中国校医,2000,14(1):38-39.
  [4]王冬菊.对郑州部分学校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7):102.
  [5]施红,李恩.厦门市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状况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4):1120-1121.
  [6]石岩,王苗.学生体育活动的安全问题与风险防范理论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6,27(5):35-45.
  [7]古维秋.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2):102-104.
  [8]毛振明,郭建.体育教学改革门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44-47.
其他文献
农业其实一直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情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现在我国也非常重视农业类教育情况,另外,由于素质教
<正>1. 稻田改造 稻田养蟹必须选择进、排水方便,蓄水力强,涨水不淹的稻田,每丘(自然田)2-10亩。在稻田四周挖一条宽2米、深1米的环沟,田块中间挖数条小沟,将田块划成数小块,做到沟沟
<正>安万特公司生产的锐劲特有杀虫谱广,持效期长,促进作物生长等优点,并对水稻白叶枯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水稻后期叶面病害(如叶尖枯病、紫鞘病、云形病等)有明显的防效。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单招电子电工专业综合理论考试的组成部分之一《电工仪表与测量》,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较小,教学过程中易被师生所忽视,考试难度相对较低,题型基本固定
军荣的脖子上挂着一枚拉火环。这枚拉火环是卫国送给她的定情物。那还是卫国第一次探家时,她闭上眼睛,让卫国将一个凉丝丝的东西挂到了她的脖子上,卫国告诉她,那是一枚“真枪
【正】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3]73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要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知识,并外化为行动,需要教师精准选取教学资源,设计有效教学模式。"一理一例"或"
审题,是写好命题作文的第一步,题审好了,才有可能写出切合题意,符合要求的文章。要想准确审题,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如果懂得一些逻辑知识,运用一些逻辑技巧,对题目作概
<正>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