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宽松氛围,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敢说爱说会说。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循序渐进地提高学习听说能力;通过树立大语文观,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是语文,处处是煅炼之地,时时是煅炼之机,让学生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实践练习。
关键词: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三分钟演讲;课外活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给语文下了这样的定义。可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内容。然而,在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我们许多语文教师过分侧重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却忽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导致许多学生学了语文却不会用语文,不会说话,不会听话,口语交际能力低下,而且对语文不感兴趣。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教师首先应明白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不仅能学到知识,学会做人,更要能学以致用。为了让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改变“哑巴语文”的现状,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改革,感觉效果很好。愿与同行一起切磋。
一、营造宽松氛围,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敢说爱说会说
1、融洽师生关系,给学生以安全感。
在课堂上,我们许多教师都以完成教学目标为中心,在学生提问题或回答问题时,常常如履薄冰,生怕他们太“离谱”,所以经常为了保证完成教学任务而打断学生的发言,不惜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损伤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代价。这样一来,学生常常要看老师的脸色行事,战战兢兢,生怕遭到棒喝,怎能乐于发言?就这样,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敢说,不想说,不愿说。我们经常抱怨课堂气氛沉闷,孰不知这始作俑者正是我们自己。所以说,在课堂上,我们一定要充分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他们有话就想说,就敢说(当然要有序进行)。而且。教师要让学生们看到这一点,那就是他们的说法能够得到充分的重视。教师要充满爱心,耐心倾听,善于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安全感。要让他们感觉到,他们所说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不管他们说什么,都不会有人训斥他们,嘲笑他们。
2、让学生做主角,把课堂还给学生。
长久以来,语文老师一直是铁嘴钢牙,做起课来滔滔不绝,讲起题来更是唯我独尊,老师掌握着课堂的话语霸权。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听讲,就是写字,即便回答问题也是如履薄冰,生怕答案和老师的不一致。结果出现了学生学了十来年语文,却不会读不会写不会听不会说的古怪现象。我们必须彻底告别“满堂讲”“满堂问”,取而代之的是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充分地让学生去读去说。学生能说的老师绝不多说,学生能自己讨论解决的,老师绝不越俎代庖。要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见解。激发他们研究的兴趣,挑起他们争论的斗志,教师可以在讲明讨论原则(比如发言有秩序,说话有礼貌,不搞人身攻击等)的基础上,“煽风点火”,激发学生辩论的热情,让学生通过这样的交流,去发现真理。同时,通过这样的讨论,让他们学会如何与别人沟通,掌握说话技巧。
二、滴水穿石,用好课前三分钟
语言表达是需要技巧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需要不断培养的。在从七年至九年一轮的教学中,我利用每堂课的前三分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的培养。同时,根据教材安排体系来安排与课本相适应的说话活动。具体操作及要求如下:
(一)、七年级——入门阶段:
上学期:由于学生刚入校,彼此还不熟悉,对同学充满了新奇感。他们希望能了解别人,也希望自己能得到大家的认可。鉴于此,我开展课前三分钟说话活动,每天一个学生到讲台上说话三分钟。要求:介绍你自己,包括性格,爱好等,并展示自己才艺;脱稿;要面对听众。对听众要求:必须注视说话者,坐姿端正,认真倾听。由于学生刚人中学,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强,在说话技巧上不做过多要求,主要目的是练胆量,培养学生当众说话的信心和兴趣。
下学期:说话内容以介绍人物或叙述事情为主。要求学生向大家介绍最感兴趣的一个人或讲述一件亲身经历的事。要求能说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能流畅地表达,语调适当,声音宏亮,眼神能与听众交流。态度自然大方。对听众的要求是:能听清要点,能谈听后的感想。
(二)八年级——提高阶段:
说话内容可自选。人、事、景、物可随意选择。在表达上提高要求,在以前的基础上要能做得更好,对表情动作、手势提出更高要求:表情动作要自然得体,目光能自然地和听众交流。
(三)九年级——总结阶段:
上学期: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由于在此学期,学生已开始大量接触议论文这种文体,所以本学期侧重让学生在说话活动中运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让他们尝试写作议论文。一开始一定要放宽要求,切不可求全责备。先从一事一议练起,让学生就身边(最好是在班级和学校发生)的事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言简意赅。大家可在听后发表不同的看法。这样,经过一阶段的练习,再逐步提高要求,比如在写法上,在技巧上教师多加指导。这样本学期的一轮活动进行完之后,等于每个人写了一篇议论文,大家共享了四五十篇议论文,而且通过对演讲内容和演讲技巧的讨论,使学生无论在写作上,还是在表达能力上,都会有很多收获,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
下学期:对整个初中阶段所做的语言交际活动做一个小结,让学生总结出说话和听话时应注意的要点。在班级内组织演讲比赛。由学生经过讨论制订出评分细则,选出几个评委(评委必须是写作和演讲的高手。而且要公平公正。经过两年多的说话活动,选出这样的人并不难),确定演讲话题(话题集体研究制订,学生自由选择话题,然后根据所选话题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同一组的演讲者编好次序,便于比较),明确演讲顺序。整轮演讲结束后,对优秀者进行表彰,并由学生投票选出最喜欢的演讲稿、最受欢迎的演讲者和进步奖。为了使这一活动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我认为如果集中搞演讲比赛。一次性搞完这个活动,会造成集体疲乏,使后面的演讲无法收到好效果),所以还是把演讲分散到每节课的课前来搞。主持人也让学生轮流担当。具体做法是:下一个演讲者为前一个演讲者主持,一方面让他们体会一下当主持人的感觉,一方面也是临阵前的练胆过程。可以说,这次演讲活动是对整个初中阶段的说话活动的一次小结。
三、树立大语文观,生活中处处是语文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广阔的生活的海洋中撷取一朵朵美丽的浪花。经常在课堂上进行“精品回放”,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件拿到课堂上来表演,来评价;把名人请进课堂——给学生读一些名人关于演讲的论述,给学生播放一些演讲录相,让学生揣摩;激发兴趣,开展有趣活动,放手让学生去编课本剧,编小品,相声,三句半,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让学生在笑声中学语言,用语言;带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到街道,工厂,通过参观采访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一切都是语文,让学生也树立大语文观念。几年的实验结束了,感慨最深的是不仅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大大增强,而且学生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正所谓学语文就是学做人。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密切了师生关系,也密切了生与生的关系,让他们知道了如何有效地和人沟通。语文课成了他们最喜欢的课,我也理所当然地成了他们最爱的老师。这也可以说是一个意料中的收获吧。
关键词: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三分钟演讲;课外活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给语文下了这样的定义。可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内容。然而,在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我们许多语文教师过分侧重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却忽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导致许多学生学了语文却不会用语文,不会说话,不会听话,口语交际能力低下,而且对语文不感兴趣。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教师首先应明白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不仅能学到知识,学会做人,更要能学以致用。为了让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改变“哑巴语文”的现状,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改革,感觉效果很好。愿与同行一起切磋。
一、营造宽松氛围,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敢说爱说会说
1、融洽师生关系,给学生以安全感。
在课堂上,我们许多教师都以完成教学目标为中心,在学生提问题或回答问题时,常常如履薄冰,生怕他们太“离谱”,所以经常为了保证完成教学任务而打断学生的发言,不惜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损伤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代价。这样一来,学生常常要看老师的脸色行事,战战兢兢,生怕遭到棒喝,怎能乐于发言?就这样,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敢说,不想说,不愿说。我们经常抱怨课堂气氛沉闷,孰不知这始作俑者正是我们自己。所以说,在课堂上,我们一定要充分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他们有话就想说,就敢说(当然要有序进行)。而且。教师要让学生们看到这一点,那就是他们的说法能够得到充分的重视。教师要充满爱心,耐心倾听,善于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安全感。要让他们感觉到,他们所说的一切都是有价值的,不管他们说什么,都不会有人训斥他们,嘲笑他们。
2、让学生做主角,把课堂还给学生。
长久以来,语文老师一直是铁嘴钢牙,做起课来滔滔不绝,讲起题来更是唯我独尊,老师掌握着课堂的话语霸权。学生在课堂上除了听讲,就是写字,即便回答问题也是如履薄冰,生怕答案和老师的不一致。结果出现了学生学了十来年语文,却不会读不会写不会听不会说的古怪现象。我们必须彻底告别“满堂讲”“满堂问”,取而代之的是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充分地让学生去读去说。学生能说的老师绝不多说,学生能自己讨论解决的,老师绝不越俎代庖。要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见解。激发他们研究的兴趣,挑起他们争论的斗志,教师可以在讲明讨论原则(比如发言有秩序,说话有礼貌,不搞人身攻击等)的基础上,“煽风点火”,激发学生辩论的热情,让学生通过这样的交流,去发现真理。同时,通过这样的讨论,让他们学会如何与别人沟通,掌握说话技巧。
二、滴水穿石,用好课前三分钟
语言表达是需要技巧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需要不断培养的。在从七年至九年一轮的教学中,我利用每堂课的前三分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能力的培养。同时,根据教材安排体系来安排与课本相适应的说话活动。具体操作及要求如下:
(一)、七年级——入门阶段:
上学期:由于学生刚入校,彼此还不熟悉,对同学充满了新奇感。他们希望能了解别人,也希望自己能得到大家的认可。鉴于此,我开展课前三分钟说话活动,每天一个学生到讲台上说话三分钟。要求:介绍你自己,包括性格,爱好等,并展示自己才艺;脱稿;要面对听众。对听众要求:必须注视说话者,坐姿端正,认真倾听。由于学生刚人中学,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强,在说话技巧上不做过多要求,主要目的是练胆量,培养学生当众说话的信心和兴趣。
下学期:说话内容以介绍人物或叙述事情为主。要求学生向大家介绍最感兴趣的一个人或讲述一件亲身经历的事。要求能说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能流畅地表达,语调适当,声音宏亮,眼神能与听众交流。态度自然大方。对听众的要求是:能听清要点,能谈听后的感想。
(二)八年级——提高阶段:
说话内容可自选。人、事、景、物可随意选择。在表达上提高要求,在以前的基础上要能做得更好,对表情动作、手势提出更高要求:表情动作要自然得体,目光能自然地和听众交流。
(三)九年级——总结阶段:
上学期: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由于在此学期,学生已开始大量接触议论文这种文体,所以本学期侧重让学生在说话活动中运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让他们尝试写作议论文。一开始一定要放宽要求,切不可求全责备。先从一事一议练起,让学生就身边(最好是在班级和学校发生)的事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言简意赅。大家可在听后发表不同的看法。这样,经过一阶段的练习,再逐步提高要求,比如在写法上,在技巧上教师多加指导。这样本学期的一轮活动进行完之后,等于每个人写了一篇议论文,大家共享了四五十篇议论文,而且通过对演讲内容和演讲技巧的讨论,使学生无论在写作上,还是在表达能力上,都会有很多收获,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
下学期:对整个初中阶段所做的语言交际活动做一个小结,让学生总结出说话和听话时应注意的要点。在班级内组织演讲比赛。由学生经过讨论制订出评分细则,选出几个评委(评委必须是写作和演讲的高手。而且要公平公正。经过两年多的说话活动,选出这样的人并不难),确定演讲话题(话题集体研究制订,学生自由选择话题,然后根据所选话题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同一组的演讲者编好次序,便于比较),明确演讲顺序。整轮演讲结束后,对优秀者进行表彰,并由学生投票选出最喜欢的演讲稿、最受欢迎的演讲者和进步奖。为了使这一活动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我认为如果集中搞演讲比赛。一次性搞完这个活动,会造成集体疲乏,使后面的演讲无法收到好效果),所以还是把演讲分散到每节课的课前来搞。主持人也让学生轮流担当。具体做法是:下一个演讲者为前一个演讲者主持,一方面让他们体会一下当主持人的感觉,一方面也是临阵前的练胆过程。可以说,这次演讲活动是对整个初中阶段的说话活动的一次小结。
三、树立大语文观,生活中处处是语文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广阔的生活的海洋中撷取一朵朵美丽的浪花。经常在课堂上进行“精品回放”,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件拿到课堂上来表演,来评价;把名人请进课堂——给学生读一些名人关于演讲的论述,给学生播放一些演讲录相,让学生揣摩;激发兴趣,开展有趣活动,放手让学生去编课本剧,编小品,相声,三句半,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让学生在笑声中学语言,用语言;带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到街道,工厂,通过参观采访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一切都是语文,让学生也树立大语文观念。几年的实验结束了,感慨最深的是不仅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大大增强,而且学生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正所谓学语文就是学做人。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密切了师生关系,也密切了生与生的关系,让他们知道了如何有效地和人沟通。语文课成了他们最喜欢的课,我也理所当然地成了他们最爱的老师。这也可以说是一个意料中的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