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子元:年月至年月任江青专车司机
采访者:郑仲兵、李宇锋
参加者:阎长贵、杨银禄
时间:年月日,年月日、月日
成为江青的专车司机和最初看到的情况
李宇锋(以下简称李):今天,我们想请您谈谈江青。您在江青身边工作八九年,在工作人员中是比较久的,应该了解不少情况。
李子元(以下简称元):今天是我第一次接受采访,第一次向外界敞开心扉。回忆起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毛主席家里工作,直接为江青服务,在外界看来是最光荣、风光、幸福的事,工作环境优越,安全有保障,住地有警卫,受人尊重。可是我自己感受这段经历,并不那么简单。
先说说我个人的情况。
我1937年出生在辽宁省,1956年3月参军,到空军一师,在鞍山空军司令部,也就是张积慧那个师,他是我们的师长。当时在那儿当新兵,训练了一个月,一个月以后要从新兵里选一部分飞行员。我在身体检查的时候各部位都符合飞行员的标准,就是小腿部有个伤疤。据体检医生讲,如果到万里高空,压力大,毛细血管会出血,因为这个被扒拉下来了,没选上。后来又选司机,选一部分人到汽校去学习,我被选上了,到汽校学了一年半。刚开始是学理论,学完理论又实习了半年,到了空军汽车一团。野战部队的工作机动性比较大,随时都有变动,随时都有新的任务执行。1958年10月被调到沈阳军区,后来又被组织安排到西北参加军工建设,就是现在的甘肃省酒泉导弹基地,当时是军事机密区,上级规定不准和外界联系,也不能和家里通信。1964年2月,我被空军一师选调到中央警卫团,1965年5月调中央警卫局,1966年11月随警卫局二处被派到钓鱼台国宾馆做警卫工作。1967年4月,局党委研究决定,调我到江青处做专车司机工作。
李:为什么派您到江青那儿去?
元:江青原来的司机叫申志洪。为什么要把我调去呢?因为申志洪得了肝炎。江青最敏感,一听有这个病,这个人可不能留,马上要换人,就把我给物色上了,当时是警卫处的苏处长找我谈的话。我当时感觉又高兴又惊讶又害怕。高兴、惊讶可以理解,为什么还害怕呢?因为中南海工作人员对江青都有所了解———难侍候。那时江青是中央文革小组的第一副组长,又是毛主席夫人。我表态说:我到她那儿去合适吗?这个工作我能胜任吗?苏处长说能不能胜任,这是组织决定,他没权力改变,就是委托叫他找我谈话,我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我说恐怕胜任不了她的工作,据说这个首长挺难侍候。苏处长说,你尽管有这方面那方面的理由,但这是党委决定的,你慎重考虑一下。后来,我稍微停顿一下,想来想去,尽管有一些怕,但还是决定试试看吧,实在不能胜任的话,请组织再考虑。上午谈的话,下午就报到去了。1967年4月17号下午2点多钟,我就到了江青住的钓鱼台十一号楼。
十一号楼在钓鱼台国宾馆南区的西南角,它后面有个好几丈高、面积四五十平方米的石头台子,挨着玉渊潭公园。据说古代皇帝曾在这里钓鱼,“钓鱼台”的名字即由此而来。我到十一号楼报到时,在门口迎候我的是江青的警卫员孙立志同志,大个子,比我还高,是个山东人。他说:李子元同志,欢迎你到这儿来工作。他说他叫孙立志,那里工作人员不多,他是警卫员。他说:你来了主要是给江青同志开车,但是也协助搞警卫工作,我不在的时候你就做我的工作。在大厅里说了两句话,他就领我到一进门左首的小客厅。
进去以后,孙立志同志和我谈了较长时间,大体把江青的情况给我介绍了一下,说我以前虽然在警卫局工作那么长时间,但是没有到她身边来过,她生活上有些习惯,他先给我介绍一下,免得以后产生麻烦。他大体介绍了江青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上的一些基本规律。
李:您还记得当时他说了哪几条吗?
元:孙立志同志给我介绍的第一个就是,江青这个人很严肃,有严肃的面孔。她和你见面,她不和你说话,你别主动说话;你要主动说话,她紧张。她一紧张就要冒汗,一冒汗就容易感冒,那时候谁也不愉快。她容易发脾气。为什么这么讲呢?她怕生人,怕见生人。机要员送文件的时候,是秘书阎长贵同志收后再送给她。
阎长贵(以下简称阎):是这样。江青住在二楼,我在一楼,文件我收后再分类送给她。
元:孙立志同志说,一旦见到她你也别躲,你要见到她马上一躲这可麻烦了。她就会问:这是谁?为什么见着我就躲?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地方?这是第一个介绍的不能见生人的事。第二个他说在这楼里工作,千万注意不能发出声音,楼里同志之间说话时声音要压低些。他说江青有“四怕”:怕风、怕光、怕声,还有怕冷怕热。虽说楼道里和房间里都铺着厚厚的地毯,这楼里的所有工作人员,走路脚也要轻抬轻放,不能发出声音。走路急了,裤子摩擦发出唰唰的声音都不行,要是叫她听见,她就会说:“那怪声音,好刺耳,我受不了。”孙立志说,开关窗子和开关门,不能像咱们平时那样随手一带,咣的一声,这不行。要先把门轻轻合上,然后叫那门舌头慢慢往里合,就是说开关门窗声音不能大,甚至不能有声音。老孙说,反正她听见了什么声音,就说震得脑仁儿都疼。这是怕声。同志之间讲话啊,都得到跟前小声讲,像咱们正常的在走廊里离几步就可以讲了,那不行。门厅里有几个小战士值班,往往电话都不敢放服务台上,而放地上,接电话都蹲着接。
李:您说放在什么地方?
元:宾馆楼一进门不都有个服务台吗?服务台有个小桌,电话机放上面。而在江青住的十一号楼这不行,江青在楼里时,电话机放地上,这样声音就小一点。所以在那儿工作,关于声音问题每个人就得特别小心,怕发出声音来。江青住的十一号楼,后面有片茂密的树林子,声音根本传不进来,西边是八一湖公园(也叫玉渊潭公园),她住进以后,八一湖公园的东侧基本就给封了,不让行人走了。
江青怕光。按照孙立志介绍,江青怕光怕得不行。他说江青在办公室办公,她那个房子很严密,都是双层窗子,三层窗户帘。他说,这个光的问题,与你关系不大,主要是服务员和护士,他们和江青接触得多一点,因为他们经常给她开窗通风、换气,拉几道窗帘,窗帘留几道缝儿,这要求都挺严格的。她大白天办公,把办公室的窗户帘儿全拉上,然后再开几个灯。对咱们正常人来讲这样太憋得慌了,为何不进点自然光呢?那多舒服啊!老孙说那可不行,说她办公要求特别严,有时候把厚窗帘拉开,留一个纱帘,薄一点,是绸布帘,这个光进来缓和一点儿,不直接刺激她。他说和我有关系的也有光的问题,汽车上必须得安窗户帘,咱正常用的车子,只有后边的挡风玻璃挂个帘子,她的车四个门都得上帘。窗帘是棕色的,外边看不见。里边通过窗子能看到外边,外边看不见里边坐的是谁。他说这窗帘不用我管了,原来老申在的时候就把窗帘整好了。这个关于光的问题大体给你介绍一下。 李:江青那时在车上坐着吗?
元:在。一上车警卫员就告诉我了,说:“今天车速和平时不一样,越快越好,越早到玉泉山越好。”那时候吉斯保险最高时速是160公里,我开到140公里左右吧。
李:在路上遇到过紧急情况吗?
元:在八里庄小桥西头遇到了。当时是直行,车速很快,突然从桥头左边蹿出一个骑自行车的,那可是真害怕!要刹车肯定是来不及了,好在夜里没别的车辆,我就往右一打方向就躲过去了。
李:当时江青紧张吗?
元:紧张,当然紧张了。她一紧张就冒汗,一个劲地让护士拿毛巾擦汗。但这次没说什么。
江青学开车
李:听杨老师讲过江青学开车的事,您是她的师傅?
元:这事儿就发生在上面说的故事之后。我们在玉泉山住了一个多月,回到钓鱼台,她就心血来潮要学开车:“不但你们会开车,我也要学会开车,万一你们都被打死了,我自己也要能开呀。”说穿了就是为了保命。
当时老杨跟我说,她要学开车,还要用自己的专车学。这下可麻烦了,专车的方向盘和刹车都在司机这边,虽然红旗有助力,但是刹车也得使劲蹬啊,她那体格行吗?我要保证她的安全啊。她在那里开,我只能坐在旁边看着,最多只能给她把着方向盘,路上遇到险情没法刹车啊!
杨秘书我们两个经过商量,首先向汪主任汇报,汪主任说学开车一定要保证她的安全。老杨告诉我,汪主任同意,但一定保证安全。我立即向车管科曹志秀科长汇报,科里就赶快想办法改装,连夜赶工,在副驾驶位置上安了一个制动器。
江青学开车的头几天还是比较顺利的。她一上车情绪很高:“我也要学开车了!”上车后,她说:“小李,你看这怎么操作?我仪表不看,就管方向盘和制动,这离合器怎么踩?”我告诉她,这个车最大的好处就是不换挡,是自动变速的,没离合器,你就把方向盘、制动这两项掌握好了就行。到拐弯的时候,因为咱这车身长,如果向右转,你必须先靠左边,然后再往右边拐;要是往左拐呢,先贴右边,然后再往左拐,拐急了,前边部分过去了后边就给刮了,过不去。方向盘正常的时候,你把稳了就行,不要来回晃,来回晃容易画龙,你不是爱头晕吗?这样容易头晕。如果没有紧急情况,你不要踩刹车太急了,力度要均匀,车就很平稳地停下来了。目视前方,开始要看到前方150米以外,然后用余光看着50米以内的近处,车的左右用余光来观察……这样都给她介绍了一遍。我给她介绍的时候,她始终是笑脸(我就看到那一次笑脸),那情绪相当高啊!
介绍完了,她说:“起步吧。”我说:“好。起步时我怎么做,你就怎么做。”我教她左手怎么把握方向盘,右手打火,起动后手握变速杆挂上前进位置,右脚慢踩油门踏板慢给油,平稳起步了。她说:“你还得告诉我一遍。”我就又告诉她一遍,以后就开始起步了。
出了十号楼,我说:咱们出门向右拐,奔十一号楼,顺着这个慢弯你就慢慢地走吧。我左手握着她的方向盘,她自己也握着。过了十一号楼,又转向十五号楼、十七号楼。到了路宽的地方,我说:你就贴着右边慢慢地打着方向盘咱们掉头回去,别往前走了,过了这小桥以后咱们就出大门了,刚学车咱们出大门是不安全的,到了门外马路上人、车比较多。就这样掉头回来了,掉头挺顺利,她没劲儿打不动,我还得使劲给她把着点方向盘。掉过来以后就走直线了,她自个儿把着方向盘就行了。
一大早走了三个来回,她就感觉累了,说:“小李啊,我感觉有点累,有点出汗了。”那护士在车里赶紧拿出毛巾递给她擦汗,接着就回十号楼了,前后40分钟左右吧,这是第一天。
到了第三天往回走的时候,出事了。回十号楼,她要自己往里拐,提前20多米的时候我就告诉她,得提前往右边贴了。那时候这条路比较窄,也就是六七米的宽度,我左手还助她了一把力呢,结果她把方向一下子给打死了,我赶紧给她回轮。带助力器的车一旦打死了方向再回轮就费劲了,我左手和右手一起上去帮她回,可是怎么也回不过去了。急刹车怕头部撞前挡风玻璃上就慢刹车,这时右边的轮胎越过马路牙子,上坡直奔迎面一棵大杨树。那棵大杨树两个人都搂不过来,右轮上坡,左轮上马路牙子,车就开始斜过来,有坡度再加上土比较松软,车一下子就给卡住了,顶上了大杨树前边的一棵小杨树,车熄火了。这可把我吓坏了,当时就出汗了。
车也停住了,保险杠也顶上了。一停下来,我说:“江青同志,你感到紧张了吧?是不是害怕了?今天特别悬哪,你看这车都斜成这样了,这要是再往前这车就要翻个儿了。”那天她倒是没发火,说:“没事,我没事。”她还问车前面撞坏了没有。我下车到前面看了看,左边大灯坏了,机器盖儿也拱起来了。她说:“不碍事,这点小毛病回去修一修吧。”出了这事以后,她就再没学车。这事后来总理、汪主任都知道了,也没说什么。
杨:那天回楼之后,我对她说:“江青同志,今天够悬的!”她说:“不碍事,不碍事。”我问:“以后不学了吧?”她说:“学!”说得还挺坚决,笑眯眯的,也没看出有什么紧张,但实际上以后再也没学。这次以后就不学开车了,开始骑马。
江青骑马
李:说到骑马,人们都知道江青骑马可不是外行。在延安她就喜欢骑马,总理的胳膊那次受伤就和她骑马有关。
元:江青确实骑得好。她骑的马平时养在玉泉山农场,那儿有个骑兵大队。每次要骑马提前通知骑兵大队,什么时间进国宾馆西北门。由四个战士骑着四匹马送过来。她骑的是枣红马,骑的时候警卫、护士、我都得陪着她,有时候杨秘书也跟着。
每次这四匹马到的时候身上都出汗,一摸湿漉漉的,肯定是从玉泉山跑过来的。马停在十七号楼南侧草坪上。那有一个大圆圈,地方宽敞,直径起码有200米,椭圆形的。她在前面,左边是骑兵干部,右边是警卫员,我跟在后边。骑马的时候可有意思了,护士、警卫员和我得全副武装。我们穿着军装,挎着子弹袋,腰上扎着武装带,一边背着水壶,一边挎着手枪。
李:要是再一起喊“同志们,冲啊———”就更有意思了。
元:那倒没有。
江青教我们怎么骑。她说:“今天我教你们骑马,上马之前得把马的缰绳抓到手,从马头上兜过来,左脚先蹬着马镫子,左手拿着缰绳还得按着马,这时右腿就开始往上骗。骑上马以后,右脚也要蹬上马镫子。挺起胸,目视前方。左手缰绳必须不松不紧,把马勒着,不然的话一上去之后这个马就要走了。都准备好了,两腿往马肚子上一磕,缰绳一松,马就可以走了……”她教了以后,就开始顺着那个大圈慢步走。走了一两圈以后,她开始喊:“听我口令,开始跑了啊。”就这样开始左一圈右一圈地练。
我当时心里可真紧张,暗想:她要是掉下来,我们三个人的责任就大了,你推也推不掉,确实是紧张啊。
李:她骑马出过意外吗?
元:没有。她骑马相当有经验,但每次都有个军人陪着江青那匹马,马跑那个军人也得跟着马跑,怕她掉下来。
杨:江青骑马的事给总理报告以后,邓大姐不知在哪儿翻箱倒柜找出江青在延安骑马时照的一张相片,给江青送来了。江青特别高兴:“哎呀,这张照片你们还珍藏着啊,我的早就没影了,这可是宝贝啊!”
元:骑马一般情况下不超过一个小时,她要是觉得累了,就不骑了。草坪对着十二号楼有一条小路,到路口停下来,警卫员搀扶她下马,陪着她回十号楼,马就放回玉泉山农场了。(未完待续)
采访者:郑仲兵、李宇锋
参加者:阎长贵、杨银禄
时间:年月日,年月日、月日
成为江青的专车司机和最初看到的情况
李宇锋(以下简称李):今天,我们想请您谈谈江青。您在江青身边工作八九年,在工作人员中是比较久的,应该了解不少情况。
李子元(以下简称元):今天是我第一次接受采访,第一次向外界敞开心扉。回忆起来,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毛主席家里工作,直接为江青服务,在外界看来是最光荣、风光、幸福的事,工作环境优越,安全有保障,住地有警卫,受人尊重。可是我自己感受这段经历,并不那么简单。
先说说我个人的情况。
我1937年出生在辽宁省,1956年3月参军,到空军一师,在鞍山空军司令部,也就是张积慧那个师,他是我们的师长。当时在那儿当新兵,训练了一个月,一个月以后要从新兵里选一部分飞行员。我在身体检查的时候各部位都符合飞行员的标准,就是小腿部有个伤疤。据体检医生讲,如果到万里高空,压力大,毛细血管会出血,因为这个被扒拉下来了,没选上。后来又选司机,选一部分人到汽校去学习,我被选上了,到汽校学了一年半。刚开始是学理论,学完理论又实习了半年,到了空军汽车一团。野战部队的工作机动性比较大,随时都有变动,随时都有新的任务执行。1958年10月被调到沈阳军区,后来又被组织安排到西北参加军工建设,就是现在的甘肃省酒泉导弹基地,当时是军事机密区,上级规定不准和外界联系,也不能和家里通信。1964年2月,我被空军一师选调到中央警卫团,1965年5月调中央警卫局,1966年11月随警卫局二处被派到钓鱼台国宾馆做警卫工作。1967年4月,局党委研究决定,调我到江青处做专车司机工作。
李:为什么派您到江青那儿去?
元:江青原来的司机叫申志洪。为什么要把我调去呢?因为申志洪得了肝炎。江青最敏感,一听有这个病,这个人可不能留,马上要换人,就把我给物色上了,当时是警卫处的苏处长找我谈的话。我当时感觉又高兴又惊讶又害怕。高兴、惊讶可以理解,为什么还害怕呢?因为中南海工作人员对江青都有所了解———难侍候。那时江青是中央文革小组的第一副组长,又是毛主席夫人。我表态说:我到她那儿去合适吗?这个工作我能胜任吗?苏处长说能不能胜任,这是组织决定,他没权力改变,就是委托叫他找我谈话,我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我说恐怕胜任不了她的工作,据说这个首长挺难侍候。苏处长说,你尽管有这方面那方面的理由,但这是党委决定的,你慎重考虑一下。后来,我稍微停顿一下,想来想去,尽管有一些怕,但还是决定试试看吧,实在不能胜任的话,请组织再考虑。上午谈的话,下午就报到去了。1967年4月17号下午2点多钟,我就到了江青住的钓鱼台十一号楼。
十一号楼在钓鱼台国宾馆南区的西南角,它后面有个好几丈高、面积四五十平方米的石头台子,挨着玉渊潭公园。据说古代皇帝曾在这里钓鱼,“钓鱼台”的名字即由此而来。我到十一号楼报到时,在门口迎候我的是江青的警卫员孙立志同志,大个子,比我还高,是个山东人。他说:李子元同志,欢迎你到这儿来工作。他说他叫孙立志,那里工作人员不多,他是警卫员。他说:你来了主要是给江青同志开车,但是也协助搞警卫工作,我不在的时候你就做我的工作。在大厅里说了两句话,他就领我到一进门左首的小客厅。
进去以后,孙立志同志和我谈了较长时间,大体把江青的情况给我介绍了一下,说我以前虽然在警卫局工作那么长时间,但是没有到她身边来过,她生活上有些习惯,他先给我介绍一下,免得以后产生麻烦。他大体介绍了江青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上的一些基本规律。
李:您还记得当时他说了哪几条吗?
元:孙立志同志给我介绍的第一个就是,江青这个人很严肃,有严肃的面孔。她和你见面,她不和你说话,你别主动说话;你要主动说话,她紧张。她一紧张就要冒汗,一冒汗就容易感冒,那时候谁也不愉快。她容易发脾气。为什么这么讲呢?她怕生人,怕见生人。机要员送文件的时候,是秘书阎长贵同志收后再送给她。
阎长贵(以下简称阎):是这样。江青住在二楼,我在一楼,文件我收后再分类送给她。
元:孙立志同志说,一旦见到她你也别躲,你要见到她马上一躲这可麻烦了。她就会问:这是谁?为什么见着我就躲?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地方?这是第一个介绍的不能见生人的事。第二个他说在这楼里工作,千万注意不能发出声音,楼里同志之间说话时声音要压低些。他说江青有“四怕”:怕风、怕光、怕声,还有怕冷怕热。虽说楼道里和房间里都铺着厚厚的地毯,这楼里的所有工作人员,走路脚也要轻抬轻放,不能发出声音。走路急了,裤子摩擦发出唰唰的声音都不行,要是叫她听见,她就会说:“那怪声音,好刺耳,我受不了。”孙立志说,开关窗子和开关门,不能像咱们平时那样随手一带,咣的一声,这不行。要先把门轻轻合上,然后叫那门舌头慢慢往里合,就是说开关门窗声音不能大,甚至不能有声音。老孙说,反正她听见了什么声音,就说震得脑仁儿都疼。这是怕声。同志之间讲话啊,都得到跟前小声讲,像咱们正常的在走廊里离几步就可以讲了,那不行。门厅里有几个小战士值班,往往电话都不敢放服务台上,而放地上,接电话都蹲着接。
李:您说放在什么地方?
元:宾馆楼一进门不都有个服务台吗?服务台有个小桌,电话机放上面。而在江青住的十一号楼这不行,江青在楼里时,电话机放地上,这样声音就小一点。所以在那儿工作,关于声音问题每个人就得特别小心,怕发出声音来。江青住的十一号楼,后面有片茂密的树林子,声音根本传不进来,西边是八一湖公园(也叫玉渊潭公园),她住进以后,八一湖公园的东侧基本就给封了,不让行人走了。
江青怕光。按照孙立志介绍,江青怕光怕得不行。他说江青在办公室办公,她那个房子很严密,都是双层窗子,三层窗户帘。他说,这个光的问题,与你关系不大,主要是服务员和护士,他们和江青接触得多一点,因为他们经常给她开窗通风、换气,拉几道窗帘,窗帘留几道缝儿,这要求都挺严格的。她大白天办公,把办公室的窗户帘儿全拉上,然后再开几个灯。对咱们正常人来讲这样太憋得慌了,为何不进点自然光呢?那多舒服啊!老孙说那可不行,说她办公要求特别严,有时候把厚窗帘拉开,留一个纱帘,薄一点,是绸布帘,这个光进来缓和一点儿,不直接刺激她。他说和我有关系的也有光的问题,汽车上必须得安窗户帘,咱正常用的车子,只有后边的挡风玻璃挂个帘子,她的车四个门都得上帘。窗帘是棕色的,外边看不见。里边通过窗子能看到外边,外边看不见里边坐的是谁。他说这窗帘不用我管了,原来老申在的时候就把窗帘整好了。这个关于光的问题大体给你介绍一下。 李:江青那时在车上坐着吗?
元:在。一上车警卫员就告诉我了,说:“今天车速和平时不一样,越快越好,越早到玉泉山越好。”那时候吉斯保险最高时速是160公里,我开到140公里左右吧。
李:在路上遇到过紧急情况吗?
元:在八里庄小桥西头遇到了。当时是直行,车速很快,突然从桥头左边蹿出一个骑自行车的,那可是真害怕!要刹车肯定是来不及了,好在夜里没别的车辆,我就往右一打方向就躲过去了。
李:当时江青紧张吗?
元:紧张,当然紧张了。她一紧张就冒汗,一个劲地让护士拿毛巾擦汗。但这次没说什么。
江青学开车
李:听杨老师讲过江青学开车的事,您是她的师傅?
元:这事儿就发生在上面说的故事之后。我们在玉泉山住了一个多月,回到钓鱼台,她就心血来潮要学开车:“不但你们会开车,我也要学会开车,万一你们都被打死了,我自己也要能开呀。”说穿了就是为了保命。
当时老杨跟我说,她要学开车,还要用自己的专车学。这下可麻烦了,专车的方向盘和刹车都在司机这边,虽然红旗有助力,但是刹车也得使劲蹬啊,她那体格行吗?我要保证她的安全啊。她在那里开,我只能坐在旁边看着,最多只能给她把着方向盘,路上遇到险情没法刹车啊!
杨秘书我们两个经过商量,首先向汪主任汇报,汪主任说学开车一定要保证她的安全。老杨告诉我,汪主任同意,但一定保证安全。我立即向车管科曹志秀科长汇报,科里就赶快想办法改装,连夜赶工,在副驾驶位置上安了一个制动器。
江青学开车的头几天还是比较顺利的。她一上车情绪很高:“我也要学开车了!”上车后,她说:“小李,你看这怎么操作?我仪表不看,就管方向盘和制动,这离合器怎么踩?”我告诉她,这个车最大的好处就是不换挡,是自动变速的,没离合器,你就把方向盘、制动这两项掌握好了就行。到拐弯的时候,因为咱这车身长,如果向右转,你必须先靠左边,然后再往右边拐;要是往左拐呢,先贴右边,然后再往左拐,拐急了,前边部分过去了后边就给刮了,过不去。方向盘正常的时候,你把稳了就行,不要来回晃,来回晃容易画龙,你不是爱头晕吗?这样容易头晕。如果没有紧急情况,你不要踩刹车太急了,力度要均匀,车就很平稳地停下来了。目视前方,开始要看到前方150米以外,然后用余光看着50米以内的近处,车的左右用余光来观察……这样都给她介绍了一遍。我给她介绍的时候,她始终是笑脸(我就看到那一次笑脸),那情绪相当高啊!
介绍完了,她说:“起步吧。”我说:“好。起步时我怎么做,你就怎么做。”我教她左手怎么把握方向盘,右手打火,起动后手握变速杆挂上前进位置,右脚慢踩油门踏板慢给油,平稳起步了。她说:“你还得告诉我一遍。”我就又告诉她一遍,以后就开始起步了。
出了十号楼,我说:咱们出门向右拐,奔十一号楼,顺着这个慢弯你就慢慢地走吧。我左手握着她的方向盘,她自己也握着。过了十一号楼,又转向十五号楼、十七号楼。到了路宽的地方,我说:你就贴着右边慢慢地打着方向盘咱们掉头回去,别往前走了,过了这小桥以后咱们就出大门了,刚学车咱们出大门是不安全的,到了门外马路上人、车比较多。就这样掉头回来了,掉头挺顺利,她没劲儿打不动,我还得使劲给她把着点方向盘。掉过来以后就走直线了,她自个儿把着方向盘就行了。
一大早走了三个来回,她就感觉累了,说:“小李啊,我感觉有点累,有点出汗了。”那护士在车里赶紧拿出毛巾递给她擦汗,接着就回十号楼了,前后40分钟左右吧,这是第一天。
到了第三天往回走的时候,出事了。回十号楼,她要自己往里拐,提前20多米的时候我就告诉她,得提前往右边贴了。那时候这条路比较窄,也就是六七米的宽度,我左手还助她了一把力呢,结果她把方向一下子给打死了,我赶紧给她回轮。带助力器的车一旦打死了方向再回轮就费劲了,我左手和右手一起上去帮她回,可是怎么也回不过去了。急刹车怕头部撞前挡风玻璃上就慢刹车,这时右边的轮胎越过马路牙子,上坡直奔迎面一棵大杨树。那棵大杨树两个人都搂不过来,右轮上坡,左轮上马路牙子,车就开始斜过来,有坡度再加上土比较松软,车一下子就给卡住了,顶上了大杨树前边的一棵小杨树,车熄火了。这可把我吓坏了,当时就出汗了。
车也停住了,保险杠也顶上了。一停下来,我说:“江青同志,你感到紧张了吧?是不是害怕了?今天特别悬哪,你看这车都斜成这样了,这要是再往前这车就要翻个儿了。”那天她倒是没发火,说:“没事,我没事。”她还问车前面撞坏了没有。我下车到前面看了看,左边大灯坏了,机器盖儿也拱起来了。她说:“不碍事,这点小毛病回去修一修吧。”出了这事以后,她就再没学车。这事后来总理、汪主任都知道了,也没说什么。
杨:那天回楼之后,我对她说:“江青同志,今天够悬的!”她说:“不碍事,不碍事。”我问:“以后不学了吧?”她说:“学!”说得还挺坚决,笑眯眯的,也没看出有什么紧张,但实际上以后再也没学。这次以后就不学开车了,开始骑马。
江青骑马
李:说到骑马,人们都知道江青骑马可不是外行。在延安她就喜欢骑马,总理的胳膊那次受伤就和她骑马有关。
元:江青确实骑得好。她骑的马平时养在玉泉山农场,那儿有个骑兵大队。每次要骑马提前通知骑兵大队,什么时间进国宾馆西北门。由四个战士骑着四匹马送过来。她骑的是枣红马,骑的时候警卫、护士、我都得陪着她,有时候杨秘书也跟着。
每次这四匹马到的时候身上都出汗,一摸湿漉漉的,肯定是从玉泉山跑过来的。马停在十七号楼南侧草坪上。那有一个大圆圈,地方宽敞,直径起码有200米,椭圆形的。她在前面,左边是骑兵干部,右边是警卫员,我跟在后边。骑马的时候可有意思了,护士、警卫员和我得全副武装。我们穿着军装,挎着子弹袋,腰上扎着武装带,一边背着水壶,一边挎着手枪。
李:要是再一起喊“同志们,冲啊———”就更有意思了。
元:那倒没有。
江青教我们怎么骑。她说:“今天我教你们骑马,上马之前得把马的缰绳抓到手,从马头上兜过来,左脚先蹬着马镫子,左手拿着缰绳还得按着马,这时右腿就开始往上骗。骑上马以后,右脚也要蹬上马镫子。挺起胸,目视前方。左手缰绳必须不松不紧,把马勒着,不然的话一上去之后这个马就要走了。都准备好了,两腿往马肚子上一磕,缰绳一松,马就可以走了……”她教了以后,就开始顺着那个大圈慢步走。走了一两圈以后,她开始喊:“听我口令,开始跑了啊。”就这样开始左一圈右一圈地练。
我当时心里可真紧张,暗想:她要是掉下来,我们三个人的责任就大了,你推也推不掉,确实是紧张啊。
李:她骑马出过意外吗?
元:没有。她骑马相当有经验,但每次都有个军人陪着江青那匹马,马跑那个军人也得跟着马跑,怕她掉下来。
杨:江青骑马的事给总理报告以后,邓大姐不知在哪儿翻箱倒柜找出江青在延安骑马时照的一张相片,给江青送来了。江青特别高兴:“哎呀,这张照片你们还珍藏着啊,我的早就没影了,这可是宝贝啊!”
元:骑马一般情况下不超过一个小时,她要是觉得累了,就不骑了。草坪对着十二号楼有一条小路,到路口停下来,警卫员搀扶她下马,陪着她回十号楼,马就放回玉泉山农场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