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产品的出现,我们的生活已悄然进入“微”时代。在教育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教学信息化已成为趋势。微课由此应运而生并逐渐盛行,让教育“微”时代初现雏形。显然,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突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可以创设更为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容置否,微课已经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然而,在设计与运用微课资源的过程中,山区学校的师生需要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山区初中;数学教学;运用;微课资源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8年1月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教学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微课由此应运而生并逐渐盛行。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进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根据实际需要,从3月2日起,广东省中小学校开展线上教育。在这段特殊的疫情防控时期,线上教育突然站到“C”位,“做‘直播’、用‘微课’”的热度是前所未有。在微课盛行的热潮下,如何在教学中用好优质微课资源成为了一线教师热议的话题。然而,在我校乃至粤北山区同类型学校,由于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校教师在设计与运用微课资源的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还有很多。笔者认为,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如何把典型微课资源用于课堂教学,降低运用微课资源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运用微课资源辅助教学的有效策略等等,都是山区初中数学教师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微课资源概述
微课资源,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 “营造”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山区初中数学教学运用微课资源的现状
纵观国内外有关微课的研究与实践可以知道,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在新的网络技术环境下、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和学生基于微课的“泛在学习”能力和条件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017年12月,笔者所在的课题组进行了对山区初中学校数学教学运用微课资源现状的调查。在分析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得知:①受调查的学生对微课的了解非常有限。②大部分学生只是通过个别老师之前偶尔运用才接触到微课,并对视频讲解、动画形式等微课形式具有浓厚兴趣,67%的学生表示自己被“短小精悍”的微课吸引。③大家希望微课可以在课前预习、课上学习新课、课后复习各环节充分发挥引领和辅助作用。④普遍喜欢且期望老师应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有58%的学生认为对知识点的学习帮助很大,91%学生认为“微课”可以提高學习效率。
在与部分学生座谈时还了解到:①在个别教师之前偶尔运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课堂里,学生发言比较积极,普遍认为课堂有趣,和传统课堂相比收获更大,而其他班级学生则急于了解微课。②学生对于利用微课突破知识点、以此提高学习效果充满着期待。③希望其他课堂也能合理运用微课,还有少数学生表示想拷贝观看微课资源。
在分析教师的调查问卷中得到:①学校有部分数学教师偶尔使用过微课,其中体现出了明显的自发性、随意性和盲目性。②学校教师之前并没有通过各类相关培训去了解微课,对于使用运用微课优化教学这种实践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大家对微课了解不多。③学校教师表示愿意尝试利用微课辅助教学活动,普遍赞同微课的应用将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实现教育资源多元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对粤北山区学校的大部分师生来说,教师制作和应用微课的意识和水平需要提高,学生利用微课学习的机会和条件需要创造。
三、山区初中数学教学运用微课资源的策略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突破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可以创设更为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若能充分合理地借力微课资源,一定可以事半功倍。
近3年来,笔者所在的课题组进行了《运用微课资源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本着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把微课资源深度融入数学课堂的新课导入、难点突破、课堂小结等各个环节,使得课堂形式和内容都更加饱满。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深度参与有意义的探究性活动,促使他们更加乐意接近数学、更好地理解数学,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多的成功。
1.微课导入,生动激趣,促使学生更加乐意接近数学
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新课导入环节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成败。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合理运用微课等信息技术手段实施新课导入,利用别具匠心的导入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更加乐意接近数学。 案例1:在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统计图的选择》时,笔者运用微课“形形色色的统计图”(部分截图见图1)进行导入。微课视频中,几组制作精美、绚丽多彩、各式各样的统计图立刻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在欣赏过程中学生强烈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和美,自然而然地强化了求知欲望。
这样贴近生活、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微课导入,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引发了系列数学思考,促使他们更乐意接近数学,并不断地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2.微课讲解,化难为易,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
短小精趣、主题突出的微课,通常是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使得学习者注意力更加集中,有利于突破疑点。同时,微课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学习,往往通过观看几分钟的微视频讲解就能豁然开朗,让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变得轻松、简易、便捷。
案例2:在教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时候,笔者分析学情了解到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习过一次函数,具备了研究函数的基本技能,了解了研究函数的一般过程。学生之前认识到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线性的,并且是无间断连续的,而本节课学习的反比例函数图象是非线性的、而且是由断开的两支曲线组成,还需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以预见学生在理解上必定存在较大困难。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探索并研究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和攻克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及性质的探究),笔者在执教时总的教学设想是“微课引领循序渐进地探究性学习”。
上课伊始,笔者先提问学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表达式。接着提出以下问题:之前我们从哪些方面研究了一次函数?画一次函数图象的步骤是什么?借助图象我们研究了一次函数的哪些性质?此时,学生一起回顾研究一次函数的过程,思考并回答上面问题,及时有效地激起学生对函数研究的兴趣。接着提问:可以类比研究一次函数的思路来研究反比例函数吗?请一起观看微课视频(部分截图见图2)进行学习探究。
微课视频首先动态展示了反比例函数y=(k>0) 和y=(k<0)的大致图象,接着出示问题1:k会影响到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上升”或“下降”吗?让学生思考片刻后,以y=为例,取出具体点,通过观察、比较后得出y随x变化而变化的特点,进而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接着出示问题2: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是轴对称图形吗?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学生边观察图象边猜想,并在下一段微课中,直观感受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确实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就这样,学生边看视频边思考,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活动过程,轻松高效地探索并掌握了教学重点之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增减性、对称性)。
案例3:在教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3)”时,对于教材中有关“中点四边形”的学习内容,笔者是利用微课(部分截图见图3)来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微课中,引导学生从一般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开始,按画图、猜想、推理证明等步骤进行分析、概括。然后利用类比的方法依次探究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通过联想与变化、总结与提升,分析并理解有关中点四边形的形状的一般性结论,明确决定中点四边形形状的关键因素是原四边形对角线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其中既有“正向研究”,也有“反向思考”,让学生体会了探究的有效方法,也及时突破了教学难点。
实践证明,运用微课视频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化的展示,将教学重难点聚集于生动的、形象的情境内,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声情并茂,及时帮助学生解除了疑惑,攻克了重难点,取得了预期效果。合理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直观性、交互性、激趣性,可以使抽象思维得到直观检验,使错误的想法得到纠正,使理解变得更加深刻。同时又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强者更有自信,使弱者有了“脚手架”的帮助,促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数学。
3.微课小结,建立体系,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多成功
我们知道,小结与反思历来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小结与反思可以促进经验升华。但我们常见的小结容易流于形式,学生仅仅回答出学过的概念、定理等名词,并未深入思考,更谈不上认识上有真正的提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思考和认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及纵向联系,建立起基于自己理解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迁移,促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多的成功。
案例4:在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三角形》的单元复习课中,笔者的做法是:首先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己回顾整章所学的内容,梳理知识点并尝试建立知识系统。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和反思。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让学生观看微课(部分截图见图4)。此时利用短小精悍的微课梳理本章知识体系、总结相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引领学生更好地构建认知体系,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如微课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优化学生感知认识对象的途径。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深度参与有意义的探究性活动,促使他们更加乐意接近数学、更好地理解数学,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多的成功。落实“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新课标要求,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结语
微课虽微,但五脏俱全。微课以其短小精悍、使用方便的特点已成为了当前课堂教学的热点,逐步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微课资源在线上教学活动中被广泛应用,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践表明,微课短小精悍、突破时空限制、容易传播的优点更是一览无余。其实,微课资源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环节一样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把新知识和旧知识互相融合设置成微课,在教学新课前推送给学生用于课前预习,以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和密切衔接。也可以录制典型的习题讲解型微课,让有需要的学生反复播放学习,直至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总而言之,教师应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想方设法把微课资源的优势利用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服务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马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七~九年级各册.包括配套资源光盘)[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张晓景.微课设计与制作专业教程[M].清華大学出版社,2017.
[4]王鹏远.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从人教版高中新教材的一个案例谈起[J].信息技术教育,2008(1):48~51.
【关键词】山区初中;数学教学;运用;微课资源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8年1月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教学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微课由此应运而生并逐渐盛行。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进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根据实际需要,从3月2日起,广东省中小学校开展线上教育。在这段特殊的疫情防控时期,线上教育突然站到“C”位,“做‘直播’、用‘微课’”的热度是前所未有。在微课盛行的热潮下,如何在教学中用好优质微课资源成为了一线教师热议的话题。然而,在我校乃至粤北山区同类型学校,由于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校教师在设计与运用微课资源的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还有很多。笔者认为,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如何把典型微课资源用于课堂教学,降低运用微课资源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运用微课资源辅助教学的有效策略等等,都是山区初中数学教师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微课资源概述
微课资源,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 “营造”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山区初中数学教学运用微课资源的现状
纵观国内外有关微课的研究与实践可以知道,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在新的网络技术环境下、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开发能力和学生基于微课的“泛在学习”能力和条件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017年12月,笔者所在的课题组进行了对山区初中学校数学教学运用微课资源现状的调查。在分析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得知:①受调查的学生对微课的了解非常有限。②大部分学生只是通过个别老师之前偶尔运用才接触到微课,并对视频讲解、动画形式等微课形式具有浓厚兴趣,67%的学生表示自己被“短小精悍”的微课吸引。③大家希望微课可以在课前预习、课上学习新课、课后复习各环节充分发挥引领和辅助作用。④普遍喜欢且期望老师应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有58%的学生认为对知识点的学习帮助很大,91%学生认为“微课”可以提高學习效率。
在与部分学生座谈时还了解到:①在个别教师之前偶尔运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课堂里,学生发言比较积极,普遍认为课堂有趣,和传统课堂相比收获更大,而其他班级学生则急于了解微课。②学生对于利用微课突破知识点、以此提高学习效果充满着期待。③希望其他课堂也能合理运用微课,还有少数学生表示想拷贝观看微课资源。
在分析教师的调查问卷中得到:①学校有部分数学教师偶尔使用过微课,其中体现出了明显的自发性、随意性和盲目性。②学校教师之前并没有通过各类相关培训去了解微课,对于使用运用微课优化教学这种实践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大家对微课了解不多。③学校教师表示愿意尝试利用微课辅助教学活动,普遍赞同微课的应用将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实现教育资源多元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对粤北山区学校的大部分师生来说,教师制作和应用微课的意识和水平需要提高,学生利用微课学习的机会和条件需要创造。
三、山区初中数学教学运用微课资源的策略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突破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可以创设更为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若能充分合理地借力微课资源,一定可以事半功倍。
近3年来,笔者所在的课题组进行了《运用微课资源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本着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把微课资源深度融入数学课堂的新课导入、难点突破、课堂小结等各个环节,使得课堂形式和内容都更加饱满。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深度参与有意义的探究性活动,促使他们更加乐意接近数学、更好地理解数学,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多的成功。
1.微课导入,生动激趣,促使学生更加乐意接近数学
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新课导入环节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成败。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教与学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合理运用微课等信息技术手段实施新课导入,利用别具匠心的导入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更加乐意接近数学。 案例1:在教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统计图的选择》时,笔者运用微课“形形色色的统计图”(部分截图见图1)进行导入。微课视频中,几组制作精美、绚丽多彩、各式各样的统计图立刻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在欣赏过程中学生强烈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和美,自然而然地强化了求知欲望。
这样贴近生活、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微课导入,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引发了系列数学思考,促使他们更乐意接近数学,并不断地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2.微课讲解,化难为易,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
短小精趣、主题突出的微课,通常是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使得学习者注意力更加集中,有利于突破疑点。同时,微课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学习,往往通过观看几分钟的微视频讲解就能豁然开朗,让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变得轻松、简易、便捷。
案例2:在教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时候,笔者分析学情了解到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习过一次函数,具备了研究函数的基本技能,了解了研究函数的一般过程。学生之前认识到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线性的,并且是无间断连续的,而本节课学习的反比例函数图象是非线性的、而且是由断开的两支曲线组成,还需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可以预见学生在理解上必定存在较大困难。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探索并研究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和攻克教学难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及性质的探究),笔者在执教时总的教学设想是“微课引领循序渐进地探究性学习”。
上课伊始,笔者先提问学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表达式。接着提出以下问题:之前我们从哪些方面研究了一次函数?画一次函数图象的步骤是什么?借助图象我们研究了一次函数的哪些性质?此时,学生一起回顾研究一次函数的过程,思考并回答上面问题,及时有效地激起学生对函数研究的兴趣。接着提问:可以类比研究一次函数的思路来研究反比例函数吗?请一起观看微课视频(部分截图见图2)进行学习探究。
微课视频首先动态展示了反比例函数y=(k>0) 和y=(k<0)的大致图象,接着出示问题1:k会影响到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上升”或“下降”吗?让学生思考片刻后,以y=为例,取出具体点,通过观察、比较后得出y随x变化而变化的特点,进而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接着出示问题2: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是轴对称图形吗?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学生边观察图象边猜想,并在下一段微课中,直观感受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确实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就这样,学生边看视频边思考,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活动过程,轻松高效地探索并掌握了教学重点之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增减性、对称性)。
案例3:在教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3)”时,对于教材中有关“中点四边形”的学习内容,笔者是利用微课(部分截图见图3)来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微课中,引导学生从一般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开始,按画图、猜想、推理证明等步骤进行分析、概括。然后利用类比的方法依次探究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通过联想与变化、总结与提升,分析并理解有关中点四边形的形状的一般性结论,明确决定中点四边形形状的关键因素是原四边形对角线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其中既有“正向研究”,也有“反向思考”,让学生体会了探究的有效方法,也及时突破了教学难点。
实践证明,运用微课视频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化的展示,将教学重难点聚集于生动的、形象的情境内,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声情并茂,及时帮助学生解除了疑惑,攻克了重难点,取得了预期效果。合理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直观性、交互性、激趣性,可以使抽象思维得到直观检验,使错误的想法得到纠正,使理解变得更加深刻。同时又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强者更有自信,使弱者有了“脚手架”的帮助,促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数学。
3.微课小结,建立体系,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多成功
我们知道,小结与反思历来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小结与反思可以促进经验升华。但我们常见的小结容易流于形式,学生仅仅回答出学过的概念、定理等名词,并未深入思考,更谈不上认识上有真正的提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思考和认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及纵向联系,建立起基于自己理解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迁移,促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多的成功。
案例4:在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三角形》的单元复习课中,笔者的做法是:首先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己回顾整章所学的内容,梳理知识点并尝试建立知识系统。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和反思。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让学生观看微课(部分截图见图4)。此时利用短小精悍的微课梳理本章知识体系、总结相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引领学生更好地构建认知体系,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如微课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优化学生感知认识对象的途径。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深度参与有意义的探究性活动,促使他们更加乐意接近数学、更好地理解数学,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多的成功。落实“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新课标要求,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结语
微课虽微,但五脏俱全。微课以其短小精悍、使用方便的特点已成为了当前课堂教学的热点,逐步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尤其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微课资源在线上教学活动中被广泛应用,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践表明,微课短小精悍、突破时空限制、容易传播的优点更是一览无余。其实,微课资源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环节一样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把新知识和旧知识互相融合设置成微课,在教学新课前推送给学生用于课前预习,以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和密切衔接。也可以录制典型的习题讲解型微课,让有需要的学生反复播放学习,直至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总而言之,教师应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想方设法把微课资源的优势利用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服务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马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七~九年级各册.包括配套资源光盘)[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张晓景.微课设计与制作专业教程[M].清華大学出版社,2017.
[4]王鹏远.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从人教版高中新教材的一个案例谈起[J].信息技术教育,2008(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