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2年秋,我初中毕业,下放插队到永康长城公社下店午生产队。一天,我收到一封寄自云南某县的信,是初中李同学所寄,大意是他已经到云南学镶牙手艺,云南山高水恶,举目无亲,师傅打骂,劳作辛苦,他每日眼泪拌饭,生活无趣,真想逃回家云云。
数载传书续友情
李是我初中时最要好的同学之一,也是唯一到我插队的地方来看过我的同学。和永康绝大多数小后生一样,他没能被推荐上高中,就出门学手艺了。我从他的信中读出他怕苦、厌学、厌世的苗头,真怕他会不顾一切逃回永康。我马上到代銷店买了信纸信封,给他写回信。他虽长我两岁,但我比他多读几本书,上学时我常常帮他“完成”作业。我就在信里用“咬得菜根则百事可为”的典故和励志故事来激发他的生活斗志,密密麻麻写了三页信纸。我一刻也不敢耽误,镶牙是行担,流动性大,待在一个地方一般不会超过十天半月,我怕回信迟了他换地方。
半个月后,李同学给我回信,说看了我的信,打消了当初的想法。他还跟我约定,每到一地,但凡有可能收到我的回信,就一定给我写信,并且让我也一定要回信。就这样,三年多,我们一直遵守约定。我在信里和他一起回忆学校里的趣闻旧事———黄昏后一起去学校周围的田埂塘岸钓黄鳝,然后拿到从上海来的钱老师那里去烧半夜餐;寝室熄灯后,他偷偷地从上铺塞给我一把糖炒玉米,不管他怎样小声地千叮万嘱,不要吃出响声来,但是糖炒玉米的香味还是出卖了我们,整个寝室的同学闻香而动,光着膀子一窝蜂从他的木箱里翻出糖炒玉米,“共产”了个精光……我不断地和他写这些家长里短的信件,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李也通过书信,缓解了思乡之苦。
半年后,李同学从云南回家过年,第二天就到下店午,带来了三瓶他母亲酿的米酒,我炒了一盘生产队刚分的黑大豆,一起把三瓶酒喝了个精光,又挤在一张床上讲了一夜的话。他说,在他乡看我的信比看小说还够味,那不是看信,那是我们两人像今天这样脸对脸说话!
第二年,李同学出师,为了能保证和我正常通信,他放弃行担,选择赚钱虽少但比较稳定的“摆街”方式。又一年,他写信告诉我将结婚,一定要我去接他的新娘子,做他的伴郎。
写信助友结姻缘
1983年,我在永康清溪供销社雅湖分社的农资门市部工作。雅湖是个小公社,全公社不足9000人。几个大龄青年在一块,也没个可以谈情说爱的对象,没有干活不累的搭配,生活要多枯燥有多枯燥。
同事阿忠,顶职进社,干活勤快,为人本分,不善言辞,大家送他外号“老爷钟”。父母希望他能找个有工作的姑娘,以后孩子可以有居民户口。可在这小地方哪来有工作、年龄又相配的姑娘?有好心人给他介绍了一个顶职到外地工作的姑娘。两人见了一次面,姑娘回去后就没了下文。他急得像丢了魂,整天叼着烟闷闷不乐,嘴角“噌噌噌”直蹦火疮。
我看不下去,就说:“要是喜欢就要进攻,整天唉声叹气地抽闷烟,能把那姑娘抽到你怀里来?”
“那怎么办?我写信给她,她就是不回信,我能怎么办?”
“那还不好办?我保证她能回信!”我卖了个关子,“不过有三条:若她回信,你必须给我看,并且你还必须请大家喝酒,接下去倘要我帮忙,条件还由我定!”
“老爷钟”病急乱投医:“别说三条,十条我都依你!”
我当晚就给那姑娘写信,核心内容只有一句话:你若再不回信,十天内我必将到你单位看你。
写完后叫“老爷钟”一字不差地抄好寄出。七天后,那姑娘果然回了信,说自己文化水平低,写不了回信,“你千万别过来,我现在还是学徒期,按规定是不能谈恋爱的”。
我得意地扬着姑娘的信:“‘老爷钟’,每人一个肉麦饼,半斤老酒!”
“老爷钟”离不开那姑娘,当然也就离不开我了。两年后,那姑娘满师,与“老爷钟”喜结连理。可惜那时我已经调离雅湖,没喝上他们的喜酒。
缘来有幸还须信
我祖籍金华,自幼家境贫寒,在永康上无片瓦,下无锥地。经人介绍了几个姑娘,都是姑娘本人不嫌弃,家人嫌我在永康没房产,我自己都觉得无颜面对天下姑娘。
有位亲戚就不信邪:“永康讨不了媳妇,就不会到外头骗上一个半个?”
这位亲戚在邻县缙云壶镇开了个锅炉坊,有个姑娘在他的锅炉坊里干过几个月的临时工,后来顶职进了机械厂。临出发相亲前,亲戚看了看我那一身衣不遮体的行头,眉头大皱,连忙脱下自己的皮鞋让我穿上。在壶镇机械厂,我那亲戚用三寸不烂之舌,把我吹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说我学富五车,文堪苏陆,家里钞票多得花不完,只好拿去糊板壁……说得我都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我,那姑娘也被说得一愣一愣的,答应先交往试试。
我对姑娘印象不错,只是那姑娘对我不冷不热,若即若离。我搜肠刮肚连着给她写了几封长信,她只是三四封信里回一封,还惜墨如金。她越这样,越挠得我心痒,惹得我肝阳上亢,中焦阻塞,火疮肆虐。最令人头疼的是她花样百出地试探考验。
有一次她居然随信寄来一页手写的英文,说是她的室友小芳让我帮忙翻译一下。那劳什子下面还画了三根鸡毛,让我务必在收信后的第二天就译好寄回。
我知道是小芳替姑娘捉弄我,让我知难而退。好在我跟着广播电视大学学过半学期的英语,我借来英汉词典,逐个单词地查找对照,熬了一个通宵,才把这篇文章译好,原来这是“水仙”牌风油精的英文说明书。
后来,那姑娘终于成了我妻子。
过了几年,老婆也没问我糊板壁的钱去了哪,倒是我自个儿觉得那位亲戚话说大了,就惴惴地问她:“难道你当年真是信了我那亲戚的话,才答应嫁给我的?”
老婆撇了撇嘴:“谁信他的鬼话!我是看了你写的信,知道你有点才气,才不嫌弃你穷得叮当响。还有那篇英文,那是小芳怕我让你给骗了,才死乞白赖地要我考你的。你按时完成作业后,她才相信你是个肯学上进的人,我也才死心塌地跟了你。”
数载传书续友情
李是我初中时最要好的同学之一,也是唯一到我插队的地方来看过我的同学。和永康绝大多数小后生一样,他没能被推荐上高中,就出门学手艺了。我从他的信中读出他怕苦、厌学、厌世的苗头,真怕他会不顾一切逃回永康。我马上到代銷店买了信纸信封,给他写回信。他虽长我两岁,但我比他多读几本书,上学时我常常帮他“完成”作业。我就在信里用“咬得菜根则百事可为”的典故和励志故事来激发他的生活斗志,密密麻麻写了三页信纸。我一刻也不敢耽误,镶牙是行担,流动性大,待在一个地方一般不会超过十天半月,我怕回信迟了他换地方。
半个月后,李同学给我回信,说看了我的信,打消了当初的想法。他还跟我约定,每到一地,但凡有可能收到我的回信,就一定给我写信,并且让我也一定要回信。就这样,三年多,我们一直遵守约定。我在信里和他一起回忆学校里的趣闻旧事———黄昏后一起去学校周围的田埂塘岸钓黄鳝,然后拿到从上海来的钱老师那里去烧半夜餐;寝室熄灯后,他偷偷地从上铺塞给我一把糖炒玉米,不管他怎样小声地千叮万嘱,不要吃出响声来,但是糖炒玉米的香味还是出卖了我们,整个寝室的同学闻香而动,光着膀子一窝蜂从他的木箱里翻出糖炒玉米,“共产”了个精光……我不断地和他写这些家长里短的信件,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李也通过书信,缓解了思乡之苦。
半年后,李同学从云南回家过年,第二天就到下店午,带来了三瓶他母亲酿的米酒,我炒了一盘生产队刚分的黑大豆,一起把三瓶酒喝了个精光,又挤在一张床上讲了一夜的话。他说,在他乡看我的信比看小说还够味,那不是看信,那是我们两人像今天这样脸对脸说话!
第二年,李同学出师,为了能保证和我正常通信,他放弃行担,选择赚钱虽少但比较稳定的“摆街”方式。又一年,他写信告诉我将结婚,一定要我去接他的新娘子,做他的伴郎。
写信助友结姻缘
1983年,我在永康清溪供销社雅湖分社的农资门市部工作。雅湖是个小公社,全公社不足9000人。几个大龄青年在一块,也没个可以谈情说爱的对象,没有干活不累的搭配,生活要多枯燥有多枯燥。
同事阿忠,顶职进社,干活勤快,为人本分,不善言辞,大家送他外号“老爷钟”。父母希望他能找个有工作的姑娘,以后孩子可以有居民户口。可在这小地方哪来有工作、年龄又相配的姑娘?有好心人给他介绍了一个顶职到外地工作的姑娘。两人见了一次面,姑娘回去后就没了下文。他急得像丢了魂,整天叼着烟闷闷不乐,嘴角“噌噌噌”直蹦火疮。
我看不下去,就说:“要是喜欢就要进攻,整天唉声叹气地抽闷烟,能把那姑娘抽到你怀里来?”
“那怎么办?我写信给她,她就是不回信,我能怎么办?”
“那还不好办?我保证她能回信!”我卖了个关子,“不过有三条:若她回信,你必须给我看,并且你还必须请大家喝酒,接下去倘要我帮忙,条件还由我定!”
“老爷钟”病急乱投医:“别说三条,十条我都依你!”
我当晚就给那姑娘写信,核心内容只有一句话:你若再不回信,十天内我必将到你单位看你。
写完后叫“老爷钟”一字不差地抄好寄出。七天后,那姑娘果然回了信,说自己文化水平低,写不了回信,“你千万别过来,我现在还是学徒期,按规定是不能谈恋爱的”。
我得意地扬着姑娘的信:“‘老爷钟’,每人一个肉麦饼,半斤老酒!”
“老爷钟”离不开那姑娘,当然也就离不开我了。两年后,那姑娘满师,与“老爷钟”喜结连理。可惜那时我已经调离雅湖,没喝上他们的喜酒。
缘来有幸还须信
我祖籍金华,自幼家境贫寒,在永康上无片瓦,下无锥地。经人介绍了几个姑娘,都是姑娘本人不嫌弃,家人嫌我在永康没房产,我自己都觉得无颜面对天下姑娘。
有位亲戚就不信邪:“永康讨不了媳妇,就不会到外头骗上一个半个?”
这位亲戚在邻县缙云壶镇开了个锅炉坊,有个姑娘在他的锅炉坊里干过几个月的临时工,后来顶职进了机械厂。临出发相亲前,亲戚看了看我那一身衣不遮体的行头,眉头大皱,连忙脱下自己的皮鞋让我穿上。在壶镇机械厂,我那亲戚用三寸不烂之舌,把我吹得那叫一个天花乱坠,说我学富五车,文堪苏陆,家里钞票多得花不完,只好拿去糊板壁……说得我都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我,那姑娘也被说得一愣一愣的,答应先交往试试。
我对姑娘印象不错,只是那姑娘对我不冷不热,若即若离。我搜肠刮肚连着给她写了几封长信,她只是三四封信里回一封,还惜墨如金。她越这样,越挠得我心痒,惹得我肝阳上亢,中焦阻塞,火疮肆虐。最令人头疼的是她花样百出地试探考验。
有一次她居然随信寄来一页手写的英文,说是她的室友小芳让我帮忙翻译一下。那劳什子下面还画了三根鸡毛,让我务必在收信后的第二天就译好寄回。
我知道是小芳替姑娘捉弄我,让我知难而退。好在我跟着广播电视大学学过半学期的英语,我借来英汉词典,逐个单词地查找对照,熬了一个通宵,才把这篇文章译好,原来这是“水仙”牌风油精的英文说明书。
后来,那姑娘终于成了我妻子。
过了几年,老婆也没问我糊板壁的钱去了哪,倒是我自个儿觉得那位亲戚话说大了,就惴惴地问她:“难道你当年真是信了我那亲戚的话,才答应嫁给我的?”
老婆撇了撇嘴:“谁信他的鬼话!我是看了你写的信,知道你有点才气,才不嫌弃你穷得叮当响。还有那篇英文,那是小芳怕我让你给骗了,才死乞白赖地要我考你的。你按时完成作业后,她才相信你是个肯学上进的人,我也才死心塌地跟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