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德拉何以走红中国

来源 :教书育人(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he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早在19年前(198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李欧梵先生在时由著名诗人、翻译家徐迟主事、甚具影响的《外国文学研究》(武汉)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世界文学的两个见证:南美和东欧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启示》的万字长文,向中国文学界热情推介了两位“世界级”的小说家:一位是哥伦比 As early as 19 years ago (1985), Professor Li Oufan, a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ublished a speech titled “World Literature at a time when the famous poet and translator Xu Chi, influential”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Wuhan) Two Witnesses: Inspiration from South American and Eastern European Literature on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wo“ world class ”novelists were enthusiastically introduced to the Chinese literary world: one is Columbia
其他文献
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的原创者之一爱德华·赛义德 (EdwardW .Said)在其《东方主义》( 1978)一书中借鉴福柯的知识考古和话语分析方法以及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 ,对“东方主义
对中国文学翻译译坛,今年的确是不平凡的一年。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尽管多年来有不少志士仁人试图一尝这个译坛禁脔,当一接触到原文,又不免心里忐忑不安;唯恐在翻
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 ,阿辽沙与伊凡在酒馆的相遇和长谈构成了全书最重大、最震撼灵魂的一次精神事件 ,因为“宗教大法官的传奇”就包含在这场谈话之中 ,在这一“传奇”中
二十世纪是西方文艺理论空前繁荣的时期,主要表现为流派繁多,更迭频繁以 及流派之间的交错重叠,呈现出两大主潮、两次转移的特点。两大主潮即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潮 流,两次转
尽管日渐被冠以小资的典型头衔,村上春树的小说仍然以其无以伦比的可读性蕴含极大的魅力,那份精彩永远不会因着它的流行而落俗。以了无头绪的心情去解读村上是一种随性,当生
本世纪二十年代勃然兴起的英语意识流小说强调真实地反映人物的精神世界,其描述的焦点是人物的主观感受,而不是外部的客观现实。它犹如多棱镜一般折射人的意识领域,使其不断
8月15日下午,卫生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调查结果,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邓海华: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媒体的记者,大家下午好。今天卫生
法国捷克裔小说家米兰·昆德拉早已成为蜚声世界文坛的大作家。自2 0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以来,昆德拉的作品一次次引发出读书界解读与评论的热潮。新世纪之初,昆德拉的作
众多的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共同塑造了“多余人”、“小人物”、“新人”三大独特的系列形象,成为俄国文学的奇观,显示了俄国文学的实绩,反映了俄国文学的特点,也为世界文学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