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后超敏C反应蛋白、斑点征、血肿扩大、预后之间的关系

来源 :中国卫生影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_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斑点征、血肿扩大及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至2020年,前瞻性招募了452名脑出血患者。选择92例24小时内血肿扩大的患者进行本研究。ICH(自发性脑出血)是通过CT(NCCT)扫描确诊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可用于识别斑点征象。根据hs-CRP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hs-CRP<3 mg/L,hs-CRP≥3 mg/L)。结果 本研究队列中斑点征和HE的发生率分别为31.5%和29.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s-CRP3 mg/L水平对斑点征(p=0.68)或HE(p=0.07)均不是显著的指标。然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3 mg/L(OR:16.64,95%CI:2.11-131.45,p=0.008)是急性脑出血后1年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我们的分析表明,hs-CRP水平≥为3 mg/L是急性脑出血后1年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脑出血;血肿扩大;C反应蛋白;斑点征
  自发性脑出血(ICH)导致的死亡率占所有卒中死亡率的一半以上[1]。大约三分之一的脑出血患者可能会经历血肿扩大(HE),从而导致更高的死亡率和不良的临床预后。因此,研究预防和处理急性脑出血患者HE的方法是至關重要的。斑点征是HE的一种公认和有效的成像标记物。然而,识别斑点征需要应用断层血管造影(CTA),费用高,操作复杂。作为炎症指标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中风后往往更高。研究表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也与脑出血后的血肿量和临床预后有关[2]。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一组急性脑出血患者中调查hsCRP水平、斑点征、HE和不良临床结果之间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们招募了2017年12月至2020年10月452名患者,年龄18岁以上,经CT诊断为急性症状性脑出血。选择了92名患者进行本研究。纳入标准: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出现症状,有与首次CT影像比较,48小时内进行随访CT和CT血管造影(CTA),入院时收集hs-CRP数据。如果患者有继发性脑出血(动脉瘤、血管畸形、出血性梗死、肿瘤或凝血功能受损引起的出血)、急性或慢感染史,或在随访NCCT和MDCTA之前接受手术,则排除这些患者。
  入院时收集患者的各项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烟酒嗜好、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病史、服用药物史(如抗高血压/抗血小板药物)、收缩压(SBP)和常规实验室数据。入院时,我们还测定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风评分(NIHSS)。出院时收集抗血小板药物、抗高血压药物、院内感染(肺/尿路)、手术必要性和康复信息。
  1.2患者随访和临床结果
  在出现ICH一年后,我们对所有患者进行了电话访谈,以获得一系列与功能结果相关的随访数据,包括改良的Rankin评分(MRS)和卒中的非致复发。每月进行一次电话随访,直到随访三次未随访到;这些未随访到的患者被归类为失去随访。所有电话均有同一人员随访。不良的临床结果被定义为随访1年后MRS评分>2分。
  1.3影像学特征
  对每个出现症状的24小时内的患者进行初始NCCT。入院后48小时内进行随访NCCT扫描。还进行了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DCTA)扫描,以识别斑点征。所有图像均由一名神经放射科医生和一名无法获得临床数据的神经科医生在PACS工作站上以双盲方式查看。记录了从症状出现到最初NCCT的时间,血肿的位置(幕上深部与其他位置,如幕上和幕下位置),以及脑室出血(IVH)的存在。ICH体积是通过使用专用软件在西门子多探测器行扫描仪上手动绘制血肿轮廓来确定的。当血肿体积增加>33%或>12.5ml时即可确诊。
  1.4高敏C反应蛋白
  测定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根据实验室临界值分为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3 mg/L和超敏C反应蛋白≥3 mg/L。
  1.5统计分析
  使用SPSS 26.0(SPSS Inc.,进行统计分析。连续变量被描述为平均值±标准差(SD)或中位数(带有四分位数范围,IQR)。p值为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基线数据研究特点
  从出现症状到最初的NCCT检查的平均持续时间为4.1h。血肿体积中位数分别为22.4ml(10.0,48.4ml)和25.9ml(11.0,57.0ml)。血肿主要位于幕上深部(54例,占58.7%),其次是幕上浅部(35例,占38.0%)和幕下(2例,占队列的2.2%)。斑点征29例(31.5%),HE 27例(29.3%)。33名患者(占队列的35.9%)在脑出血后1年临床结果较差。入院时hs-CRP水平较高的患者更有可能是男性,在基线和随访时有更大的血肿量;这些患者也更容易受到感染和手术干预。这些患者也更有可能在脑出血后1年患上肝性脑病和预后不良。5例患者在脑出血后1年内死亡,5例患者的hs-CRP值均为≥3 mg/L。
  2.2高敏c反应蛋白与斑点征的相关性、血肿扩大
  多个变量,包括性别、性别、基线血肿体积、血肿位置、从发病到首次NCCT的时间、GCS评分、基线时的NIHSS评分、斑点体征、HE、SBP和hs-CRP水平,被用于对脑出血后1年的临床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3 mg/L)、年龄、基础血肿量、NIHSS评分和HE。
  

  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3 mg/L(OR:37.16,95%CI:2.78~496.46,P=0.006)、年龄(OR:1.2 5,95%CI:1.0 8~1.45,P=0.003)、基础血肿量(OR:1.0 7,95%CI:1.0 1~1.13,P=0.0 3)、HE(OR:18.12,95%CI:1.4 1~233.32,P=0.0 3)。P=0.03)被确定为急性脑出血后1年预后不良的显著独立预测因子   3  讨论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3 mg/L是脑出血后1年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但不是斑点征或HE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本研究中,Logistic回归分析也表明,基线血肿量是脑出血后1年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我们还发现,hs-CRP≥3 mg/L患者的基线血肿量是hs-CPR<3 mg/L患者的2倍以上;随访时血肿量也有同样的趋势。因此,我们认为hs-CRP是判断血肿量的良好指标。我们还发现,即使在控制了脑出血量和HE后,hs-CRP水平仍然是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因此hs-CRP也可能是ICH进一步继发损伤的有用标志物。
  有研究报道,hs-CRP水平升高与几种心血管疾病的预后不良有关,包括缺血性中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急性冠状动脉疾病[3]。我们目前的研究表明,在脑出血患者中,hs-CRP水平升高与预后不良相关。HS-CRP是脑出血(ICH)后炎症和临床预后不良的实验室标志物。然而,hs-CRP是否与斑点体征或HE有关,在以往的研究中还没有得到证实。HS-CRP可直接破坏血脑屏障;这些过程共同可能导致继发性脑损伤,从而导致临床预后不良和HE。先前的研究表明,hs-CRP峰值主要出现在急性脑出血后48小时内,24小时的hs-CRP水平比入院时更能准确地预测预后不良。先前的研究表明斑点征是HE和不良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敏感性为62%,特异性为88%。以前的研究也报告了斑点体征的发生率在19%到46%之间,尽管症状出现和最初成像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同。在本研究中,我们在31.5%的患者队列中检测到斑点征;这一发生率与先前报道的相似。斑点征被认为代表早期血管破裂和活动性出血的部位,但代表随后阶段的生理性止血、相关的微动脉瘤或瘤样病变的部位。许多危险因素与斑点体征有关,包括初始血肿体积较大、发病较早、入院时GCS评分较低、平均动脉压>12 0 mmHg以及存在脑室出血(IVH)[4]。我们发现HE是ICH后1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斑点征不是临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总体而言,我们的数据表明,脑出血早期hs-CRP水平升高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这项研究有几个需要考虑的局限性。首先,我们的数据是从现有的数据库中获得的,而不是从连续的患者中前瞻性收集的。其次,在我们的研究中,几乎三分之一的患者在症状出现48小时后接受了神经外科手术。此外,脑出血清除中溶栓微创手术试验表明,与非手术治疗相比,微创手术清除脑出血并不能改善脑出血后1年的临床结果。现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这些发现。再次,我们招募了在出现症状的24小时内出现症状的患者;MDCTA通常在48小时內进行,并在之前的研究中报告;这种做法也可能导致对HE的低估。
  Gerner Stefan T,Auerbeck Katrin,Sprügel Maximilian I et al. Peak Troponin I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Functional Outcome i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 .Cerebrovasc Dis, 2018, 46: 72-81.
  Li Qi,Zhang Gang,Xiong Xin et al. Black Hole Sign: Novel Imaging Marker That Predicts Hematoma Growth in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 .Stroke, 2016, 47: 1777-81.
  VanGilder Reyna L,Davidov Danielle M,Stinehart Kyle R et al. C-reactive protein and long-term ischemic stroke prognosis.[J] .J Clin Neurosci, 2014, 21: 547-53.
  Wang Binli,Yan Shenqiang,Xu Mengjun et al. Timing of Occurren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Spot Sign.[J] .Stroke, 2016, 47: 1233-1238.
  作者介绍:刘国堃(1992-),男,牡丹江医学院2018级研究生
  通讯作者:李洪哲,主任医师,教授,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1]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科研课题(201733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于急性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再出率的重要性。方法:观察样本(2016.05-2020.05急性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患者)随机抽取122例,等差数列法分为研究组(n=61,延续性护理)和对照组(n=61,常规护理),比较再出血率、依从性情况,据此评价延续性护理重要性。结果:研究组出院1年后,有3.28%(2/61)出现再出血情况,比对照组14.75%(9/61)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预见性护理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符合84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段2018年5月~2020年5月。根据就诊时日期单双号的次序进行分组,常规护理落实于对照组,预见性护理应用预见性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临床母婴结局。结果:护理后预见性组患者焦虑评分(40.11±6.55)低于對照组焦虑评分(50.82±3.11),。预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对三叉神经痛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1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结果 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护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与此同时,在手术准备阶段也较为全面。主要观察患者术后总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应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现代生活节奏以及人口老龄化等社会的变化,便秘现象在现代人中越来越常见,并且成为了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很多种,例如全身疾病、神经源性疾病等等,这种便秘类型也被称为继发性便秘。如果便秘不存在器质性病变则将其称为功能性便秘。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患者会滥用激活泻药,进而引发结肠黑变病和泻剂性肠病,且前者与结肠癌的发生有较大关系,因此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也受到
期刊
[摘要] 目的:应用Meta分析法系统评价穴位注射疗法对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5月有关穴位注射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文献,筛选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后提取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涉及患者614例,其中观察组332例,对照组282例,Meta分析显示,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治愈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OR=4.35,95%CI(2.64,
期刊
[摘要]针对基层医院如何提升医学实习生在外科实习过程中的实习质量。该文提出对实习生采取一系列序贯的入科教育、规范带教、严格的出科考核等一系列临床带教方法。大多数医学实习生在外科实习结束时达到了实习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基层医院缺乏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的情况下,只要严格按照实习教学大纲要求,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带教后,也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生。  [关键词]基层医院;临床医学生;外科实习;
期刊
【摘要】:目的 通过进行实验研究耳廓矫形器用于治疗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的具体护理措施对矫正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患有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的患病儿童共有59人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在应用耳廓矫形器治疗的过程中,对矫正的过程进行详细统计,并定时查看患病儿童的耳廓皮肤状态、对其家属进行相关注意事项的指导以及耳廓矫形器使用的必要性等进行宣讲,并在治疗完成后,对治疗的结果和患病儿童家长的满意度进行考察。结果 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替普瑞酮(Teprenone)联合奥美拉唑(Omeprazole)方案治疗重度糜烂性胃炎合并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安全性,总结临床经验。方法:用随机数字法将我院2019年2月10日至2020年1月1日期间收治的110例重度糜烂性胃炎合并消化不良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两组,甲组用药选择替普瑞酮联合奥美拉唑方案,乙组用药选择单独使用奥美拉唑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药品安全性的影响
期刊
【摘要】分子生物学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重要的修习课程。传统分子生物学课堂教学方式培养的人才大多缺乏创新精神,难以将知识运用到日后的临床研究中。有鉴于此,基于学生学情,结合学校现有条件,在学习态度引导、课堂教学方式及考察手段三方面对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结果显示这些改革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本文将对这些改革的实际效果进行反思及分析。  【关键词】医学分子生物学;中医学专业;教学反思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在晚期恶性肿瘤早期姑息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分别进行早期姑息护理和早期姑息护理联合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其护理效果。结果:营养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各营养指标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姑息组患者(P<0.05);抑郁度和焦虑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姑息组患者(P<0.05);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7.50%,明显低于姑息组患者(P0.05)。  1.2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