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三维”转换策略研究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ni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生态三维转换角度研究译本《奇异的插曲》,发现译者采取多种翻译方法将剧中人物表现得生动多彩,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的理论,可以为戏剧汉译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鍵词:《奇异的插曲》 生态翻译学 三维转换
  2007年,国家话剧院隆重推出尤金·奥尼尔的名剧《奇异的插曲》,使其再次成为话题焦点。王实味翻译的《奇异的插曲》适应了舞台表演,对于戏剧推广起到了很好的助力作用。国内鲜有对于《奇异的插曲》的翻译研究,本文将从生态翻译学视角,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研究《奇异的插曲》的汉译本。
  一、生态翻译学下的三维转换
  生态翻译学是利用生态理性特征、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研究。生态翻译学是一个系统的翻译理论话语体系,“翻译适应选择论”是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念之一,该理论指出翻译是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过程是译者对以原文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和以译者为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的选择。生态翻译学把翻译的方法总结为“三维转换”,即“在对全文做总体考虑后,改变一元维度的译文处置,不但只做语言转换,还关照文化内涵、交际意图等多个维度,特别是关注原语生态与译语生态的平衡”。
  《奇异的插曲》是奥尼尔的心理探索悲剧,1936年王实味将其翻译为中文。这部戏剧在国家话剧院上演依据的就是这一译本。本文将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的角度,包括语言、文化、交际,对《奇异的插曲》进行分析。
  二、《奇异的插曲》汉译本中的三维转换机制
  (一)语言维的转换
  翻译发生在两种不同的语言之间,英汉两种语言差异巨大。所谓“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
  1.四字格
  “在英译汉的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冗长繁杂的句子 ,若按正常语句结构译成汉语往往是翻译腔十足。但若将长句打散 ,译为短而精的多个部分,不仅能表意更明确,也会更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汉语“四字格”(包括成语和四字结构 )恰能以其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特点在英译汉中发挥积极作用 ,并在多方面表现出独有的美学价值。一般来说,四字格具有短小精悍、含义深刻等特点。在汉译中适当运用,能使译文文字洗练、富有美感。
  在《奇异的插曲》汉译中,王实味通过四字格实现了语言的转换。
  例1:Professor Leeds: [With asperity] But I tell you it’s quite impossible! I don’t like to bring up the money consideration but I couldn’t possibly afford-And how will you support yourself?
  译文:李资教授 (厉害的):可是我告诉你那是完全不可能!我不高兴说出钱的问题来,但我无力供给——而且你将何以为生呢,请问?
  无力供给与何以为生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简短有力的四字词使译文明朗,李资教授对尼娜的反对情绪表现得更加明显。
  例2:For giving my cool clean body to men with hot hands and greedy eyes which they called love! Ugh!(A shiver runs over her body)
  译文:为了把我冷静清洁的身体给了那些两手火热、两眼饕餮他们所谓爱情的男人们呵!哼哼!
  将“Hot hands and greedy eyes”翻译成两手火热、两眼饕餮,节奏感强,另外,四字格在翻译时还以其生动、形象的内容产生意象美。译文在翻译时保留了原文的意象(hot hands, greedy eyes),生动地展示了原文的意象美。
  2.俗语
  “俗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神所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俗语能体现出本民族独特的语言特色和思维方式,也能通过俗语内容加深对语言的理解。”王实味在《奇异的插曲》的翻译中,恰到好处地进行了俗语翻译。
  例1:Marsden: I suppose every single damned inmate has fallen in love with her!
  译文:马尔斯登:我想那病院里独身的混账东西们,个个都爱上了她!
  将“damned inmate”翻译成俗语混账东西们,这是对粗俗语进行的翻译。所谓粗俗语就是指“粗鲁、庸俗的话语,常含侮辱性,听来不悦”。 文学作品中的粗俗语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活泼,也能体现出其身份地位。Damned inmate翻译成混账东西们,将马尔斯登对病院里的人的愤怒、嫉妒、仇恨表现得生动逼真。
  3.修辞
  “修辞是最有效地运用语言以期更充分、透彻、鲜明地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所涉及的是语言好不好、美不美的问题。而词汇修辞是结合具体情况,利用词汇、词义的条件提高语言的表达力,以求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奇异的插曲》中通过词汇修辞使描写更加有力。王实味在翻译时保存了原有的修辞。
  移就格:“英语移就格具备一种字面以外的联想意义,引人想象,发人深思。又由于这种联想建立在听觉、视觉、触觉等人的感官感受基础之上,移就语言又具有生动形象、新鲜活泼的特点。”王实味在翻译时保留了移就格修辞格。
  例1:Marsden:(Thinking pityingly) Wandering from room to room…her thin body and pale lost face…gutted, love-abandoned eyes!   译文:马尔斯登:(怜惜地想着)从这屋里徘徊到那屋里……她那瘦弱的身体和惨白消瘦的脸……凹陷的被爱情抛弃了的眼睛……
  “Love-abandoned eyes”翻译成被爱情抛弃的眼睛,保留了原文的移就修辞格。在文中被爱情抛弃一般是用来修饰人的,在这里用来修饰眼睛,通过这样的描写,能够看出尼娜因为丢失爱情而面容憔悴,眼睛凹陷。
  例2:Nina: (With fierce self-contempt) he would never kiss me again-knowing this surely yet with my cowardly brain lying, no, he’ll come back and marry you.
  译文:尼娜:(万分藐视自己地说)他不会再吻我了——心里那样确切地明白,而我那懦弱的脑子却说着慌:不会的,他会回来同你结婚。
  将“cowardly brain”翻译成懦弱的大脑,保留原文中的移就修辞格。只有人才会懦弱,这里用懦弱修饰大脑,赋予了大脑生命。读者也更能体会到尼娜那种纠结痛苦难受的心理状态。
  增譯法:“增译法就是在翻译时按意义上(或修 辞上)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词来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
  例3:Marsdon:(Consolingly) Oh, that’s all undoubtedly part of the effort she’s making to forget.
  译文:马尔斯登:(劝慰地)呵,这一切一定是她努力的一步,努力忘掉那悲感。
  原文没有指出尼娜努力忘记的东西,译文中通过增加悲感一词揭露尼娜的心理活动。使译文读者更能理解尼娜的悲伤情绪。
  例4:Evans:I was so green. Then about a year ago when I went to the hospital to visit a fellow.
  译文:伊万斯:我是那样未经事故。后来,差不多一年前的样子,当我去医院去看一个伙伴。
  翻译“a year ago”,增加了语气词,将伊万斯说话时沉思试图回忆的样子表现了出来。
  (二)文化维的转换
  所谓“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这种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于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 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 译者在进行源语语言转换的同时, 关注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在文化维中,归化与异化是常见的翻译策略。
  1.归化
  在归化翻译中,译文采用明白流畅的风格,以使目标读者对外来文化的陌生感降到最低。基于归化翻译之上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有意识地采用流畅、顺耳的目标语风格;添加解释性的材料。在翻译《奇异的插曲》时,译者运用了许多文化负载词,使译文更加具有中国风味。
  例1:it is the interlude that gently questions.
  译文:这里有的只是人生的插曲,没有正戏,问题轻松得多了。
  正戏在中国戏曲中指的是一台戏的主要部分,将插曲解释为没有正戏,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归化的翻译更有利于目标读者的理解。
  例2: decorous bodies moving with circumspection through the afternoons…their habits affectionately chronicled .
  译文:上品的人们每天下午郑重小心地各处走动着……把他们的生活习惯同情地记录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上品的意思是上等,将“decorous”译成上品,译出了中国味道。使读者更能够设身处地地体会原文的意思。
  2.异化
  “异化指的是生成目标文本时会通过保留原文中某些异国情调的东西来故意打破目标语惯例的翻译类型。”通过异化的翻译策略,能够更好地传递源语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保留了原文的文化特色。王实味在翻译时,选择了音译法并加注的方式。
  例1:Yes, I must say I can’t see you as a peace-time Florence Nightingale, Nina!
  译文:对啦,我也要说我看不出你在太平时代,能做一个弗洛伦斯南丁格南哩,尼娜!(南丁格南系红十字的创始者。)
  例2:smell of iodoform in the cool halls.
  译文:那些冷清的大屋中发着沃度芳的气味。
  对于一些名称的翻译,译者通过直译且加注的方式,译文保留了源语文化特色。
  (三)交际维的转换
  “所谓“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要求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外, 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 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 王实味在翻译时,十分注重原文交际意图的表达。
  例1:Oh, this digging in gets nowhere.
  译文:呵,这种自己的解剖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例2:Marsden (Looking at him with amused surprise) Well, I’d hardly call that a change, would you
  译文:马尔斯登(用一种有趣似的惊诧看着他):嗯,我倒不大觉得这是一种变化哩,你觉得是吗?   以上的例子選择了汉语语气词,比如呵、哩等,将剧中人物或轻蔑或傲慢的神情展现了出来,实现了人物的交际意图。
  三、结语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的角度分析戏剧翻译,以《奇异的插曲》的译本为例,发现译者在翻译该剧时,将戏剧人物的特点描述出来并不容易。译者在三维指导下,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更能将剧中人物的神情、心理状态表现出来。本文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单独分析了译本,将三维度结合起来分析译本中例子比较困难,有待改进。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2).
  [4]李宁.英译汉中“四字格”美学价值试析[J].新疆大学学报,2003(31).
  [5]方梦之.译学辞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6]王彬.越南语俗语汉译的喻体形象处理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9(4).
  [7]方梦之.译学辞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 ONeill, E. Strange Interlude[M].New York:Boni & Liveright,1928.
  [9]尤金·奥尼尔.奇异的插曲[M].王实味译.上海:中华书局,1936.
  [10]洪萍.浅论英语学习中的13种词汇修辞[J].大学教育,2013(5).
  [11]汪火焰.英语移就修辞格及其翻译浅析[J].中国翻译,2000(6).
  [12]高丽娟.增译法:内隐于外显,增词不增意[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2).
  [13] Shuttleworth Mark and Moira Cowie.Dicttiona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基金项目: 项目来源“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视阈下尤金·奥尼尔戏剧翻译研究”(项目编号:TJWW019-16);“多维视角下尤金·奥尼尔戏剧翻译研究”(项目编号:2019YJSS10);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
  作 者: 赵含琪,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王占斌,博士,天津商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美国戏剧研究。
  编 辑: 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其他文献
摘 要:作家陈华清的《跨海巡洋》是描写海上丝绸之路题材的长篇小说。作品写出了历史中的因缘际会,写出了历史中的波诡云谲,写出了历史中的冲波逆折,写出了历史中的悲欢离合,艺术地处理了历史小说中的虚与实。《跨海巡洋》既注重“历史的真实”,做到“基于文献”,也注重“艺术的真实”,在文献没有记载的地方进行合理的艺术想象,是一部“令读者信服”的历史小说。  关键词:陈华清 《跨海巡洋》 历史的真实 艺术的真实
期刊
摘 要:花奴是近代上海颇为活跃的作家,也是“鸳鸯蝴蝶派”小说家的一员。他的小说内容围绕着青年男女婚恋和记录都市奇闻展开,以揭露社会弊病、匡时警世为旨归,寓有唤醒民族精神之意,在民初小说界极具代表性。其文言短篇小说类型多样,情节新奇有趣,以百态言情的内容书写和新旧杂糅的传奇体完成小说的基本建构,呈现出小说文体的新发展。他想要平治天下无法实现的苦闷,终是以杂录自嘲的方式消解,其创作心态具有民初都市知识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给孩子“可记忆的中国”成为中国本土图画书创作的一个重要视域。综观作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节日节气的声张;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再创作;对故土家园的情结抒写;对历史事件与民族伤痛的记述等,他们为儿童读者提供了身份联结与文化认同的可能。  关键词:本土图画书 身份联结 文化认同  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学的开掘与继承,对中国儿童精神气韵“根底”的培育,逐渐成为创作者们关注的重要
期刊
摘 要:规范社会秩序首先在于定礼乐、正夫妇,而正夫妇的诗教始于《关雎》。“君子乐得淑女相配”是人伦之始。《关雎》以饮食男女的求偶表象教化社会婚姻的道德理念,奠定了中国社会夫妇之德的伦理基础。  关键词:《诗经·关雎》 诗教 思无邪  《关雎》的地位非常特殊,不仅是十五国风的第一篇——古人称之为“《风》之始也”a,还是整个《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又是中国诗歌总集的第一部,所以《关雎》是名副其实的
期刊
摘 要:屠格涅夫笔下的女性形象素有“屠格涅夫家姑娘”的美誉,她们集美好的品质于一身,是屠格涅夫笔下理想人性的代表。普里什文也在自己作品中时常提及屠格涅夫笔下的女性,并在刻画女性形象时,将她们与屠格涅夫家的姑娘们比肩而立。两位作家虽不处于同一时代,但塑造的女性形象都颇具特色。本文主要从屠格涅夫笔下理想的女性形象入手,結合屠格涅夫对普里什文小说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对比分析两位作家在女性形象的诗性塑造
期刊
摘 要:康巴作家泽仁达娃创作的长篇小说《雪山的话语》叙事形态别具一格。小说整体上采用环状叙事,首尾绞合。在具体的叙事中,铺设了三条交叉的叙事链。在命运掌控下,分述了小人物的爱与恨、英雄人物的恩与怨、传奇人物的成与败。小说以大气磅礴的史诗叙事表现了命运对康巴人的精神塑造,为康巴人的悲壮历史及强韧的生命力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挽歌。  关键词:泽仁达娃 《雪山的话语》 叙事形态 命运悲剧  在当代作家中,康
期刊
摘 要:中日两国是东亚近邻,因地理位置、民族传统等因素,在文化方面二者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民间信仰之一,也影响了日本的狐信仰。本文试从中国狐妖妲己和日本狐妖玉藻前入手,通过分析二者的形象流变,运用民俗学知识,从女性学角度在对比中解读中日狐妖形象背后的中日女性观。本文通过对比研究中日两国的狐妖形象,分析中日狐形象人性内涵背后的中日文化,在差异中探寻儒家文化圈的异同。  关键词:中日对
期刊
摘 要:《論语》中有多达四十一章节记录了孔子与子路密切的师生互动、琐碎的日常细节、激烈的思想碰撞的内容,从中反映出子路的性格特征以及孔子与子路的相处模式。个性刚猛的子路时时以“勇”保护着孔子,“勇”让子路成为孔门中最特别的学生;而孔子则更多以“礼”对子路之“勇”加以教育和改造。其终极的目标,则在于造就子路君子的人格。  关键词:《论语》 子路 “勇” 礼 君子人格  孔子弟子三千,受业身通者七十有
期刊
摘 要:《诗渊》是明初一部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专收诗词,是诗词辑佚渊薮。自孔凡礼始,《苏轼诗集》《全宋诗》苏轼卷、《〈全宋诗〉订补》等不断从《诗渊》辑得佚诗。然《诗渊》为稿本,颇难识别,故难免错漏。本文梳理辑自《诗渊》苏轼佚诗情况,另外辑得苏轼诗一首,以飨同好。  关键词:《诗渊》 苏诗 辑佚  辑佚是文献学内容,诗歌辑佚是诗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诗辑佚是历代苏轼研究者的重要工作之一。不论诗集编
期刊
摘 要:脱贫攻坚是新时代的一项重点工作,作为主流媒体电视台是脱贫攻坚战中的传播者、监督者和行动者,应该承担新时期媒体的新使命,发挥媒体优势,助力脱贫攻坚。山西电视台《民生大接访》作为全国首档电视新闻信访栏目,积极贯彻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策划推出“第一书记”“脱贫记”“记者蹲点日记”等系列报道,本文选取了集中报道的五十二期节目作为研究对象,报道主体多元化,报道形式本土化,包括贫困群众、第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