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拓展性阅读初探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1982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整体教育质量稳定提升,教育环境愈发完善的形势下,小学语文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新课程教学理念影响下,教师对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工作愈发重视,逐步脱离简单的知识传授层次。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性阅读教学能够构建起文字、人文精神、生活实际三者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尤为关键。文章探究拓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途径,旨在为相关教师优化课程教学培养内容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33-011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3.057
   一、拓展性阅读价值
   基于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发展趋势,拓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具备一定的教学价值与教育价值。针对教学价值,拓展性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有效延伸,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与综合性,便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全面强化学科素养,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与拓展性阅读教学工作相得益彰的课堂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多重教学影响干预下合理扩展语文思维,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限制。而针对教育意义,相较于其他教学方式,阅读教学自身的丰富性,可以为教师提供较多切入点。在倡导构建多元化教育模式的形势下,拓展性阅读可为教师提供较多的教育切入点,即利用阅读素材内容渗透德育教育或人文教育内容等,促使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实现身心健全发展的同时,也能促使其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为其阅读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拓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中的教学问题
   (一)教师主观性过强
   在“新课标”逐步推进与落实的影响下,拓展性阅读的重要性已经渗透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各个层面,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开展拓展性阅读教学活动时,过于依赖自身的教学经验与认知,忽视了学生阅读认知需求在新时代影响下产生的变化,导致拓展性阅读教学内容在整体上呈现出较强的主观性。而且,在小学阶段,教师认知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差距较为明显,因此主观性过强的拓展性阅读往往会令学生在构建原有认知结构与新文字内容联系的过程中出现障碍,削弱了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全面性不足
   拓展性阅读综合性较强,在课堂中具备较多的教学可能性,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素材开展教学活动,并未凸显拓展性阅读教学蕴含的人文性、启发性、延伸性,导致学生在拓展性阅读环节所获得的成长内容有限,限制了拓展性阅读在新型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三、拓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中的教学途径
   (一)渗透以人为本教育观念
   拓展性阅读教学是基于学生实际阅读认知水平,结合其学科素养发展需求,侧重利用课外阅读素材内容延伸其思维的教学方式。而在拓展性阅读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不仅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还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而师生共同参与设计拓展性阅读内容,能够切实构建文字内容与学生精神世界的密切联系,学生通过合理调动原有的长时记忆,降低自身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处理拓展性阅读内容的认知负荷,提升阅读学习效率,也便于学生将拓展性阅读教学内容转化为合理的新型认知结构,纳入自身阅读学习知识体系当中[1]。同时,拓展性阅读与“以人为本”教育观念的有机结合也便于学生在实际阅读学习过程中体会语文学科蕴含的人文关怀与精神传承,为教师借助拓展性阅读渗透各类教育内容创造有利条件。
   (二)构建多元化阅读学习机制
   拓展性阅读虽然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但其本质上仍是阅读教学的分支。在新型语文课堂中,拓展性阅读与课堂整体教学内容应具备一定的教学黏性,促使学生在利用已有阅读理解知识储备解读拓展阅读素材的同时,能够借助拓展性阅读内容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形成各项教学内容协同发展的有机课堂教学模式[2]。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可通过多重阅读教学指导,反复思考整理文本内容,并通过黏性教学设计对比分析课堂知识内容与拓展性阅读内容的异同,进而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并运用同类阅读技巧有效提升自身阅读水平。同时,在黏性教学设计支持下,学生可通过其构建的多元化阅读学习机制,逐渐建立正确的阅读理解思路,并通过联想训练或对比分析掌握各种阅读技巧的适用条件,提高阅读能力,奠定学习基础。
   (三)丰富阅读学习情境
   小学生尚不具备足够的知识联系能力与学习认知,因此学习兴趣在学生阅读学习内动力中占据较大比重。而相较于其他教学内容,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需求较高。因此,构建丰富的阅读学习情境是激发学生阅读学习驱动力的必需手段。在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想象情景等构成的阅读情境体系影响下,学生可利用情境内容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并通过和自身生活相近的情境内容与阅读文本产生共鸣,以此突破教材阅读内容与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带来的种种思维限制,强化拓展性阅读教学效果[3]。同时,丰富的阅读情境内容,也可以促使学生在实际阅读学习过程中体会阅读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形式,以及其在精神传承或思想表达方面的作用,切实提升阅读认知水平。除此之外,合理的情境设置可将阅读内容立体化,促使学生在文章内容與具体情境对应转化的过程中,提升自身阅读思维水平。
   (四)增加自主阅读活动比重
   相较于其他阅读教学形式,拓展性阅读对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需求较高,而思维碰撞与交流是学生在学习认知阶段提升自身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而且,在新课程要求下,学生自主思考探究能力是新型语文课堂中着重培养的学科素养之一。部分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地位,不仅压缩了学生阅读思维发展空间,削弱了拓展性阅读对学生的启发性,也容易令学生在被动接收知识信息的状态下,出现阅读思维固化的现象。因此,自主阅读活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丰富的自主阅读活动带动下,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与交流,有效提升了自身阅读思维的活跃性,进而强化自主阅读思考意识。相较于任务型拓展阅读教学,基于小组合作交流进行的自主阅读探究活动可为学生创造充足的自主阅读思考空间,提升其阅读思维水平,并促使学生通过思考组内其他成员的思考内容,扩展自身的思维视野,以不同视角审视阅读内容,强化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立足教材內容
   受自身生活阅历与思维模式影响,学生在拓展性阅读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忽视这种差异性对拓展性阅读带来的实际影响,无疑与新型语文课堂教学理念相冲突,使得学生的成长空间缺乏教学保证。而新教材的编制则是以学生实际心理特性与认知水平为基础,以其学习成长周期为框架,合理选用各类文章内容。因此,基于教材文本结构,针对学生阅读理解差异性,合理引入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帮助学生突破自身生活经验与文化底蕴的限制,进而降低阅读学习差异性为其阅读学习带来的不利影响。基于该教学视角开展的拓展性阅读教学内容,使得各阅读能力层级的学生都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同等的成长空间,避免拓展性阅读成为部分学生群体的专属“舞台”。同时,由教材文本衍生出的拓展性阅读材料,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同类文章,加深对教材课文的理解,便于教师将整体教学目标精细化,在确保整体教学方向不变的前提下,衍生出各类个性阅读教学方案,并借此提升拓展性阅读的实际教学收益。
   (六)合理设置问题梯度
   发现问题与探究问题是学生由基础阅读学习层次顺利转入拓展性阅读层次的主要途径,因此阅读问题的合理性成为强化拓展性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合理的阅读问题设置,应遵循学生阅读能力发展顺序与阅读文本内容递进顺序,促使其在实际阅读学习过程中,依照阅读问题引导,形成正确的阅读思维机制,在改善学生阅读学习思考习惯的同时,也能借此提升其阅读认知水平,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借助合理的阅读问题引导,教师可有效培养学生挑战自我、独立思考的学习精神,使其在脱离课堂阅读教学环境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在精神内核的驱动下,自发进行深度阅读,持续强化阅读教学效果。除此之外,阅读问题解决环节产生的优秀阅读榜样,便于教师利用学生的模仿心理,强化其阅读习惯,并在此过程中渗透阅读教学内容,施加多重阅读教学影响。
   (七)重视阅读总结
   阅读总结是学生对自身阅读学习情况进行判断与定位的主要途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有限,对阅读总结环节的学习需求较高。而针对拓展性阅读教学内容,新型阅读总结内容应包含多项判定元素,在提升阅读总结环节全面性的同时,也便于教师借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能力与想象力。相较于建立在阅读理解准确性与速率上的单一阅读总结标准,新型阅读总结内容的引入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具全面性与科学性的自我认知机制,进而改善其阅读认知,并促使其在全面总结的影响下,逐步弥补自身在拓展性阅读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学习短板,高效提升自身阅读水平。并且,通过分析各阅读学习阶段内的总结内容,掌握自身阅读能力成长情况,这也为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在倡导学科素养培养的背景下,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教师应正视拓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发展中的作用,并结合课程教学要求与学生在新时代下的阅读学习需求,从阅读培养机制与教学内容形式入手,全面优化拓展性阅读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在多元化阅读教学模式中,综合强化自身语文学科素养,为其未来学习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孔凡伟.小学语文教学拓展性阅读实践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9(34):57.
  [2]杨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效果提升途径探讨[J].黑河学刊,2019(6):132.
  [3]黄金兰.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J].亚太教育,2019(8):78.
  [责任编辑 李爱莉]
其他文献
摘 要: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由于文言文已不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因此初中生对其较为陌生。但文言文阅读作为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不能被舍弃的,也是有重要教学意义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对日常的文言文阅读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文章以现阶段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为出发点,对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能够实行的改进策略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问题;改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探究教学法应运而生,不仅凸显了“生本教育理念”,也促进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真正实现了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文章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作为研究中心,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探究式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英语;探究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
摘 要:寄宿制小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规模化办学,积累了部分成功的经验,但也日益暴露出学校管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负担过重等多方面的问题。教师以当地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剖析农村寄宿制小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抛砖引玉,引起广大教育者对农村寄宿制小学规范化发展的重视。  关键词:农村小学;寄宿生;学校管理;教师负担;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 要:美育指的是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环节对学生开展美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进行培养。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涵盖了十分丰富的美育内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语文教材为依托,挖掘课文中的美育点,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渗透,使学生体会美、感知美,提高审美能力。文章分析阐述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以期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摘 要:在初中数學教学实践中,依托于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该积极有效地变革数学教学方法,科学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推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说,思维导图的应用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能够将数学内容直观而全面地呈现给学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及知识迁移应用能力,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在信息技术逐步发达的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与教育有机融合,为教育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它摆脱了传统层面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受到时空禁锢的弊端,为学生创设了多元化的学习条件。而微课是互联网技术的新兴產物,其优势在于通过短小精悍的短视频将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展现,使教学问题更具针对性,也可以确保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文章分析阐述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对相
摘 要:将互动教学手段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初中生探究语文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应关注互动教学的作用价值,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结构。文章分别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互动的推进与优化角度出发,探究互动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师应用互动教学方法带来新的启发。  关键词:初中语文;互动教学;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作文分值占高考语文试卷总分的百分之四十,学生作文的质量严重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影响着学生的升学,甚至是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作文能力反映着学生的语言功底、语用水平、文化修养与思维品质,作文水平是一个人语文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因此,无论是从语文教育的核心素养提升角度,还是从学生高考成绩提升的角度,都应该坚持作文教育引领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基本教育规律,在教学中关注作文教育,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与
在职业院校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为专业教学所服务。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受到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制约,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兴趣低下,并且难以为专业服务,致使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低下。对此,教师以职业院校的语文课堂教学作为研究中心,对其现状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摘 要:数学学习兴趣是一种具有情感色彩的主观意象活动,是学生渴望学习数学知识,且有效发展数学能力的行为动力。当拥有强烈的数学学习兴趣时,学生可以保持积极的探究欲望,在课堂中主动与教师探讨交流,并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所以,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具有现实意义。但兴趣具有一定的情感属性和动态特质,学生每一阶段对于数学的认知和投入都会有变化,影响了学习效率。因此,关于小学生数学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