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肌肌力测评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jiayo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骨盆底是封闭骨盆出口的软组织,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其中盆底肌肉是盆底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也是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的重要指标。妊娠和分娩会对盆底肌肉和神经造成损伤,使产后尿失禁、大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率升高。

其他文献
十二指肠营养管在食管癌手术及胃癌手术中应用十分广泛,由于管道较软、插入消化道内的长度较长,容易盘曲等因素增加了置管时的难度。临床中,通常会在置管的同时用注射器进行管内0.9%氯化钠溶液推注,既可以润滑管道使置管通畅,又可以减少在拔除管内导丝时遇到的阻力。笔者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由于存在肠内压,推注0.9%氯化钠溶液时,控制注射器的手需要持续作用,否则注入管内的水会回流至注射器内,放置营养管时也只能单
目的 描述脑卒中患者的疾病防治知识与健康行为水平,分析其相关性,为提高和改善其健康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便利抽取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站脑卒中患者106例,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评估患者的一般资料,应用脑卒中患者疾病防治知识问卷评估患者的疾病防治知识,应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II(HPLPII)评估患者的健康行为。结果脑卒中患者疾病防治知识得分为(23.25±3.15)分,总正确率77.51%,处于中等
目的 观察分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桡动脉搏动减弱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护理干预策略。方法将618例经桡动脉路径行冠心病介入术( TRI)术后的患者根据术后有无桡动脉搏动减弱的情况分为搏动减弱组31例和搏动正常组587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桡动脉搏动减弱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搏动减弱组患者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TRI史、三支病变、术后绷带包扎患者的比例分别为48.39%,58.06%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 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3年1-12月入住ICU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并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7例患者中,163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24.1%;感染212例次,感染例次率为31.3%;感染主要部位依次是呼吸道(143例次,67.5%)、血液(28例次,13.2%)和泌尿道(15例次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养老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以养老场所为划分标准,养老模式分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如果老年人的主要生活场所在家庭,称为居家养老;如果在养老院或者老年公寓,称为机构养老[1]。居家养老按有无社区参与分为传统居家养老(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一般由家庭提供养老资源;机构养老是将老年人集中在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养老机构中生活。随社会的发展,家庭养老受到挑
目的 探讨饮食运动口诀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某院收治的代谢综合征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口诀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代谢综合征饮食运动教育,口诀组患者采用饮食运动口诀、运动操培训、食物模型相结合,进行互动式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游离脂肪酸、三酰甘油、患者饮食运动知识评分与生
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大引起的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治疗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其中化疗药物多为细胞毒性药物,对血管损伤较大,临床多应用可降低血管损伤及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PICC置管。 PICC置管术属于侵袭性操作,又因化疗时间较长,可能出现导管阻塞、辅料污染、感染、静脉炎等发病者,故PICC置管后的护理至关重要。本文就妇科恶性肿瘤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办法进行综述。
病员服是患者身份识别与确认的重要标识,普通病员裤在泌尿外科患者使用中却存在诸多不便与安全隐患。泌尿外科手术部位主要为下腹部与会阴部,术后会放置膀胱造瘘管、导尿管、耻骨后引流管等3~7 d[1-2]。护理工作中对留置期间避免逆流感染与意外拔管等问题尤为重要,我科自行设计并制作了适用于本科室患者的新型方便引流病员裤,经过临床检验,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目的 探讨大专护生实施全程导师制分阶段临床带教模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0届130名大专护生作为对照组,将2011届138名大专护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导师制与分阶段联合新型教学模式,1名导师负责带教1~2名护生进行全程评估、指导、评价、改进,全面评价实习效果,比较两组护生的实习效果。结果观察组大专护生理论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75.47±7.73),(91.62
气管套管固定带是用于气管切开术或喉造瘘口后佩戴起固定作用的保护用品。目前,国内外气管套管固定带大多是由棉布制成,绕过颈周避开颈动脉在一侧颈部打死结,将气管套管固定于颈部[1-3]。由于棉布吸湿性强,在使用过程中极易被血液、痰液、汗渍污染并变硬,摩擦颈周皮肤致发红,严重时破损。频繁更换污染的固定带,引起患者伤口疼痛、呛咳,不仅增强患者的痛苦,还容易造成在更换过程中脱管,增加护理工作量。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