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关前哀庞统

来源 :四川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ui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徜徉在白马关下,你看到的或许不只是一座著名的古关隘,也不只是那位叫龐统的三国鬼才军师,而是一段阴差阳错拐入尴尬暗角的历史。
  白马关位于罗江县城西五公里,横亘于成都平原东北,是古代由秦入蜀的最后一道关隘,素有“南临益州开千里沃野,北望秦岭锁八百连云,东观潼川层峦起伏,西眺岷山银甲皑皑”之气势。
  放眼望去,山峦上,荆棘间,丛丛野草、杂花、果树蔓延到秋高气爽的天边,将关楼上苏轼所书“白马关”三字映衬得格外苍凉。阳光照射在关楼之顶的琉璃瓦上,流泻出淡淡的金黄色。眼前,我几乎感觉不到旷野上飘来的阵阵花香,鼻孔里吸进的都是两千多年前那段波谲云诡的杀伐硝烟味。
  目光所及,忽略眼前修复一新的城垛外墙,直接品读内里的沧桑画卷。眼前的白马关是那么深邃,深邃得一如两千多年来它盛容的三国往事,以及关隘核心人物庞统那曾经深邃奇崛的“毒谋”。
  品读庞统,当然是从参观庞统祠墓开始的。这是一座半人高的圆形土墓,微微拱起的墓顶遍植花草,古木参天,时有雀鸟儿盘旋。庞统墓四周,依稀可见古代的车辙、长满苔藓的驿道和玄妙莫测的八卦谷等遗址,以及诸葛亮长子诸葛瞻与魏军邓艾浴血奋战尽忠的将台旧地。青砖城墙,奇石沟壑,溶洞山泉,难得的蜀汉古战场遗址。
  徜徉其间,我注意到,庞统祠墓的布局和命名,完全依据《三国演义》中“庞统身死落凤坡”的故事而建。祠堂三进四合布局,石木结构,肃穆庄重。
  记得四年前的春天,我来过白马关。逶迤起伏暖意融融的草坡上,青草散发着被阳光晒暖的干燥清香。草丛中长着一种野槟榔。这野槟榔的小枝上遍布褐色茸毛,枝叶绿色透亮,上有覆瓦状鳞片。广西人曾谓野槟榔“入药,但有毒,人吃能致死”。而在川北民间有一个传说,凡三国蜀汉将士悲壮战亡的地方,就会生长这种野槟榔,而有毒的野槟榔,更令人想到“毒计迭出”的一代鬼才庞统。
  故地重游,漫步在白马关下山峦上,秋风拂面,四野沉寂,昔日的金戈铁马、杀气阵云却早已在心头驰骋开来,几欲撑破胸腔。
  是的,庞统走来了,踩着有些阴鸷的脚步,他缓缓而来,面目由模糊而清晰。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史书记载,庞统在刘备身边时间虽然不长,却提出了很多石破天惊的战略高见。
  纵观当时刘备的智囊团,除了诸葛亮就是如糜竺、孙乾之类忠心有余才能有限的人,治理一郡一县勉强胜任,但说到运筹帷幄图谋大业,也就诸葛亮堪为大才,但他诸葛亮也没有三头六臂呀,于是庞统的加盟,对刘备集团来说无疑雪中送炭。
  进取川西益州,是庞统作为刘备账下二号军师最精彩的一笔。对这个建议,刘备起初有些犹豫,他认为将“失信于天下”。庞统认为“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也就是说当今是讲权变的时代,守住一条原则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于是提出“逆取顺守”的思想,就是用不合常理的手段取得,之后按照常理常规坚守。
  白马关上,我脑子里总在想象着一道场景:两千多年前那个将决定蜀军未来命运的晚上,道袍竹冠、皂绦素履的庞统不慌不忙走进刘备的大寨,他娓娓劝说主公进军西川的种种必要。望着这个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的男人,刘备回想着之前的赤壁之战中,庞统就显露出过人的才智和胆识,他献的连环计毒巧之极,让曹操大吃哑巴亏,损兵折将,全军北退,孙刘威胁立解。刘备决定听从庞统的西进计谋。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庞统随刘备主力从湖北荆州入蜀,沿长江上溯至巴郡(重庆),北上走嘉陵江,转涪江轻取涪城(今四川绵阳),这是庞统的第一大功。以后,一路攻无不克。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大军已将雒城(今广汉)重重围住。雒城是成都最后的一道屏障,也是最坚固最重要的一座城池。此时雒城已被围一年,只要将它攻克,成都便近在咫尺。
  是年五月,刘备组织了一次攻城行动。由于规模较大,就连军师庞统也亲自出马,率领士兵攻城,很不幸,箭雨横飞中,庞统在战斗中被敌人飞矢射中,跌马而死。时年36岁。
  作为军师,一般最忌讳亲赴前线领兵打仗,但庞统犯了这个严重错误。而死前他又临时换乘的卢马被对方误认为是“贼王”刘备。就这样,庞统死掉了,阴差阳错地死掉了。
  胜利已近在咫尺,他却看不到了。
  不知为什么,川人历来更愿意相信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里所描述的庞统中箭落马的地方,不是在罗江以南30公里外的雒城,而是在罗江县城以西5公里的落凤坡,也就是白马关附近。
  一代天才的坠马倒下,在葱茏的西川大地发出一声闷响。庞统的战死让刘备非常伤心,以致后来一说到庞统他就泪流不止(刘备本来也爱哭)。他还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后人更是哀叹:“三国纷纷多俊英,堪怜庞统善谈兵。谁知落凤坡前丧,独显南阳一孔明。”
  “独显南阳一孔明”,成了庞统身后最尴尬的命运结局。庞统英年早逝,功亏一篑,导致本来高他一着的诸葛亮一枝独秀,荣耀到底。
  我一直觉得,庞统在雒城中箭坠马的那一刻,他心头应该是憋着多大的委屈呀。本来,庞统的战略思维和诸葛亮“跨有荆益”的想法大为迥异——他竭力主张放弃荆州,收缩兵力西移,直接占领益州,以益州为根据地来发展壮大。
  庞统的想法其实不无道理。赤壁大战后的荆州早已尴尬荒残,处在刘、曹、孙的夹缝中难以自存风雨飘摇,实际上已为三家瓜分。刘备就是有再硬朗的牙齿,再倍儿棒的胃口,也不可能吃独食了,要实现诸葛亮《隆中对》所描绘的北伐战略,实际上已是画饼充饥。
  果然,不到两年,被诸葛亮过于倚重的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丢掉了战略重地不说,还引来意气用事的刘备千里西征,为他的好兄弟报仇(军国大事竟等同街头泼皮为个人恩怨打群架)。很快,刘备在夷陵也落得个火烧连营七百里的巨殇,本不宽裕的兵力家底儿被挥霍近半。
  从这个角度看,庞统之战策比诸葛先生的布局,更务实也更具有操作性。   尽管历史是不能作假設的,但我们还是从好奇的角度做个揣测:倘若刘备当初按庞统的设想,好生把他的蜀汉经营成一个“偏安一隅”的精悍之国,凭借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养精蓄锐,修养生息,发展生产,强化疆土,安抚蛮夷,合适时重拳出击,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守,那么,无论曹魏还是东吴是很难占到便宜的,至少蜀汉政权也不会短命地只存活42年。
  中国历史在浩浩荡荡、威武霸气和虚弱残喘的征途中,走过了浩茫数千年,这里面有辉煌,也有屈辱。俯观历史,并不是所有自我标榜“正统”的王朝都能一统天下,有的务实的王朝就干脆选择偏安一隅——“偏”得稳稳当当,“偏”得有粮不慌,“偏”得国泰民安,有何不可?
  换句话说,是不是拳头大的就一定是哥哥,拳头小的只能抱着别人的大腿苟且偷生?
  中国历史上的偏安一隅并不少见。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长达500多年的割据,造就了众多偏安一隅的王朝。首先是春秋五霸,然后是齐国、晋国、秦国、宋国、楚国,全都好端端地“偏”在一隅。当时齐国、楚国政局相对稳定,百姓幸福指数并不见得差多少。
  南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偏安王朝,这个享安153年的王朝共传五代九帝。那个时期,得益于江南的富庶和文臣武将的卖力,至少老百姓得到了百多年的安然喘息,没有天天被弄得鸡飞狗跳背井离乡的。
  偏安小国养精蓄锐、巧妙斡旋而成功自救的例子,在欧洲历史上也不少见。19世纪初,欧洲战火连绵不断,颤颤巍巍处于法国、英国、普鲁士、沙俄等险恶周边夹缝里担心挨打的奥地利,运用奥国外交大臣梅特涅的“均势外交”策略,不仅维护了奥地利的国家安全和利益,还在拿破仑倒台后积极参与列强之间的争持,甚至一度建立了奥地利在中欧的话语主导权。你能说,小国就只有缩着脑袋儿挨揍的窝囊劲儿?
  歌德说:“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追寻历史真迹,宛若在汪洋大海中孤舟夜行,视线所及,只能是灯光照亮的起落浪花。历史更像一道深邃的迷宫,它幽微曲折,盘根错节,环环相扣,人走在里面磕磕碰碰,一时难辨方向;如果岩石间被人放着一小盏烛光,它映亮在周边的也只是某些表象或局部,光亮的背后则覆盖着很深的暗影,如果将那盏烛光拿在手上重新探寻,就会照亮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
  从这个角度讲,我想,如果凤雏先生庞统晚死几年,如果历史给这位鬼才军师长袖善舞的机会多一点,恐怕就不会有“独显南阳一孔明”的尴尬结局,也不会有蜀汉政权“乐不思蜀”的穷途末路。
其他文献
摘 要 当前,在我国的职教教师教育体系中,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和新教师入职培训无疑是受关注程度最高、成效也最为显著的两类教师教育举措。基于上海市业已实施的这两类工作实践,因其所具有的教育实施主体和教育对象同一性、教育目标一致性和教育内容交叠性等特征,在教师教育新格局下探索“双轨”教育模式,应加强教师教育者队伍建设、把握招录和招生环节、制定统筹性教育方案和建立质量保障体系,挖掘各自优势,打造协同联动
我小时候住在小县城。小县城不大,四四方方的。我家在最北边,火车站在最南边,之间有一公里的距离吧。方向很正,我家在正北,火车站在正南。也不光是这样,我家也算正对着火车站。从我家出来,一路南去,别偏离,走到头就是铁路货场。这一路没有通直大道,南北走向倒尽是些弯曲肮脏的小胡同。不过别偏离,把住心中那条直线往南走,就是说,如果你正走着的胡同往东或者西斜出去了,你记着下一个胡同再走回来。这样一路向南,再横穿
在德国文学的伟人祠里,布莱希特的位置高高在上。-兰尼基(注1)  布莱希特是德国,也是世界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戏剧家。他还创作了不少诗歌、小说、散文及理论文章。他的“叙事戏剧”理论和实践标志着戏剧走向现代化。  布莱希特对于中国人而言,太熟悉了。至少是他的戏剧及戏剧理论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翻译介绍到了中国。他的戏剧理论对于中国话剧创作和演出具有重要影响。他的剧本《四川好人》在1985年竟同时出版了两个
摘 要 学习成果是国家资历框架及其资格标准构建的核心要素,深入探究学习成果分类理论及其在成果维度划分中的作用机制是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前提和基础。通用KSC分类法是目前国际上认可程度较高的学习成果分类理论,以欧洲地区的资历框架为例,该分类理论分别从水平与垂直两大维度对资历框架的资格标准进行维度划分与资格描述上的规范与指导,表现出整体趋同化和个体差异化的应用特点。从多国资历框架的构建实践来看,厘清学习
摘 要 已有关于中职学校文化的研究多关注宏观的现实结果和政策建议,缺少对具体中职学校文化建构的微观考察。通过对L县M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深度访谈及其日常工作和生活、师生互动、学校活动等的观察发现,中职学校文化中内含着监管、激情、拯救等突出特征,学校的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感官、身体和情感的多重训练,包括一些介入日常生活的细密管理与规训、不断调动和激活励志情绪的各类活动,以及试图打破对中职学生的刻板
新月  在坍塌的城堡上铺开它所有的细腻  断砖忽明忽暗  拱门的黑暗又加深了一层  新月迈开温柔的步子  在静夜重建它们的秩序  把风暴铆进第七个裂隙  没有人觉察到这惊骇的伏击  作为一种危险终结得悄无声息  随时准备从执着里脱轨  什么都不必了  不必向尘世致歉  维护一只兽的动物性  如爱护自己的发肤  那些令人战栗与惊惧的东西  是最不能背叛的爱与野心  在清晨坚持一颗雾起之心  在夜晚给
摘 要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教育规划纲要》实施十年来,职业教育战线在发展规模、体系建设、类型特色、服务贡献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职业教育在中职在校生规模、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深度、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亟待解決的问题。建议完善“职普比大体相当”政策、加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乡下文人  小时候,老家有两个文人。上世纪60年代,农村的中年人能识字的都很少,文人就更是不必说了。很多村千多号人,一个文人都没有。我们队几十号人,竟有两个,算是奇迹了。  我说的文人不是上过几天扫盲班识得几个字那种,是懂得古典诗词,可以吟诗作对,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的。  两个文人一个叫相府丞,一个叫欧治安,名字就很有文化味儿。不像其他的人,如李开财,向有田,欧开地之类的,不是一股钱味儿就是泥巴
1  老吴是我原单位的领导,一把手。  先说说我这个原单位——实际上就是我们市的艺术学校。可这个所谓学校却不同于我所见过的任何学校,它没有固定的校舍,没有固定的师资,没有固定的专业,甚至没有固定的校名,上世纪五十年代建校之初叫艺专,“文革”中叫过样板戏学习班、新鲁艺、“五七”艺校,拨乱反正后又叫艺术职业学校,其间好像还叫过艺干班、戏专什么的,多得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常说部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凌晨四点,纽约地铁  凌晨四点,一个女诗人独自乘地铁  横穿纽约  一件标着汉字的易燃易爆物品  如此快速地在黑暗中潜行  头顶上方,钢铁的乘法和混凝土的函数  模拟强力意志  一个闪烁不定的巨大电路板  一部分正睡去,一部分正醒来  哈德逊河梦游至布鲁克林大桥下  自由女神在打盹或假寐  华尔街将天空挤成一条窄缝  星光像汇率一样漏进来  百老汇曲终人散,仍无法从戏返回人生  当黑人醉汉在细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