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大面积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裂缝控制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某市商业广场工程属于超长大面积建筑体系,在施工的过程中,主要是使用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盖技术,该施工技术所呈现出的施工效果,能够使得建筑物本身的自重大幅度降低,极大的强化净空高度,促使工程工期得以减少,同时还能够起到避免空心楼板开裂的效果。本篇文章主要以该广场工作实作为案例,针对超长大面积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裂缝控制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以期为超长大面积工程的建设完善作出贡献。
  【关键词】超长大面积建筑;现浇混凝土;UEA;无缝;裂缝控制
  该广场案例工程有地下两层建筑,其单层建筑的面积达到了12645m2。而工程的地上建筑共计有5层,首层面积则是达到了7570m2,而2-5层楼面积共计有29464m2,仅仅从建筑的建设面积就能够明显的看出,该工程属于超长大面积建筑结构体系。但是由于该广场工程本身属于风景区范围内,其建筑的高度被限制在了24m以下,而工程本身为了能够使得内部的净空高度大幅度提升,便使用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盖技术。下文主要针对超长大面积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裂缝控制技术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1.空心楼板技术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技术本身,是在建筑结构体系不断发展过程中,所衍生出的一种新型的建筑技术。该技术主要是使用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体系中,并且使用GBF高强复合薄壁管成孔工艺来作为核心使用技术。并且需要在楼板之内按照工程设计的间距大小,进行不同方式的GBF高强复合薄壁管设置工作,在楼板的柱体之间,必须要设置上暗梁,最后再进行浇筑混凝土的设置工作。如此以来,便得以形成通过大量的小工字梁受力的空心板以及密肋形式的隐性受力空心楼板,通过这方面的受力结构,真正使得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结构形式得以实现。
  通过对于现浇空心楼板的使用,所呈现出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极大的减少建筑物结构所呈现出的总体自重,如此以来,也就无需设置大量的竖向结构,进而起到工程造价降低的效果;其次,空心楼板结构由于可以通过无柱帽、无梁的结构形式予以实现,那么该结构技术也就能够广泛的使用大跨度、大空间、大荷载之下的高层或者是多层建筑结构体系中;再次,由于空心楼板本身所具有的稳定性极高,那么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无需过多考虑受力问题,来进行开洞处理;最后,空心楼板本身无需柱帽,那么层高也就能得以提升。现阶段,该楼板技术已经被广泛的使用到了各个大厦工程之中,并且所呈现出的结构性能也令人满意。
  2.技术难点
  本文案例工程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所设计的楼板厚度达到了35cm,而GBF的高强复合薄壁管所呈现出的直径则为25cm。由于楼板之内必须要严格按照设计间距,来进行高强复合薄壁管设置,同时柱体间还需要有暗梁存在,那么每一层楼板的现浇混凝土厚度,就应当要直接从10cm-35cm进行连续性的变化,同时GBF薄壁管本身和楼板之间所呈现出的最薄混凝土浇筑厚度,仅仅只有5cm。
  如果说仅仅只是从技术理论上进行观察来看,能够明显看出的是,5cm的混凝土浇筑厚度,实际上完全能够为混凝土本身的均质性提供保障。但是这其中,还必须要对于两层底筋、两层面筋、预埋管所占空间等进行考虑,在这部分结构存在的情况下,现浇楼板实际呈现出的最薄厚度也就不足5cm。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的为混凝土在实际浇筑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空间得以充满,并且防止最薄浇筑环节出现集料堆积的可能性,就成为了该工程施工期间所存在的一个重大难点。
  如果说单纯的从技术角度上来加以考虑,那么由于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本身所呈现出的厚度并不均匀,混凝土也就会在持续硬化期间,呈现出部分环节收缩量有所差异的状况发生。而要在如此大的长度、面积之下来防止出现收缩开裂的现象,其中每间隔多少距离进行一条后浇带设置,如何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就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难点所在。
  3.技术方案的确定
  该工程在展开建设工作之前,原先所设计的施工方案,本是通过降低混凝土坍落度、水灰比的方式,来进行后浇带设置,同时对于施工管理措施加以强化等措施,来尽可能的避免出现混凝土开裂现象,为现浇混凝土呈现出的均质性提供保障。但是在充分的对于上述问题加以考虑后,工程建设通过实践和实验研究之后,最终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施工措施:
  (1)通过抗裂钢筋的设计与配置,将混凝土中可能产生的收缩应力分散,避免混凝土硬化产生较多的不规则裂缝。
  (2)采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无缝设计与施工新技术,通过混凝土内部膨胀能的有效均匀传递,补偿混凝土收缩,防止或大幅度减少超长大面积楼板的开裂现象。在本工程中,除预先留置的沉降后浇带外,每隔40~60m设置一条2m寬的膨胀加强带。浇筑混凝土时,先浇筑膨胀加强带外的C30混凝土(内掺12.7%UEA),浇筑至膨胀加强带时,换用C40膨胀混凝土(内掺14.7%UEA)。到另一侧时,再换为内掺12.7%UEA的C30混凝土。如此连续施工,不留置任何非沉降性的冷施工缝,从而确保混凝土的整体浇筑质量。
  (3)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采用粒径5~20mm小卵石级配,并要求现场入模混凝土坍落度为160~180mm,以充分保证不同部位现浇混凝土的匀质性。
  4.主要施工措施
  (1)浇筑混凝土前,用水将GBF高强复合薄壁管充分湿润,以保证GBF高强复合薄壁管与现浇混凝土结合紧密、完好。
  (2)浇筑混凝土时,保证混凝土的入模坍落度为160~180mm,并用直径3cm振捣棒对GBF高强复合薄壁管侧下部的混凝土进行振捣,防止楼板底部与GBF高强复合薄壁管下端相接触的部位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同时应避免因混凝土过振而导致该部位砂浆富集的现象。
  (3)加强混凝土的二次抹面和养护工作,在浇筑完的一小段混凝土硬化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其表面;大块面积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并硬化后,采用蓄水养护,养护时间为14d。
  5.结果与讨论
  本工程的7层楼板混凝土于2009年6月30日全部浇筑完毕。经各方检查,楼板的表观质量完好:表面龟裂现象甚微,楼板底部光滑平整,至今未发生一条裂缝。混凝土的基本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国内有关专家根据掺膨胀剂的混凝土在干空中产生收缩的现象,认为膨胀剂宜用于与水接触的地下结构,但本工程的实践证明,在建筑物不存在不均匀沉降的前提下,在超长大面积的混凝土楼板施工时完全可应用UEA混凝土无缝设计与施工技术。
  (1)在非冬施季节,硬化后的混凝土楼板进行了充分的饱水养护;在冬施季节,保温保湿养护的楼板在与其紧密接触的养护材料的封闭下失水很少。这为充分发挥UEA膨胀剂的性能提供了便利条件。
  (2)处于建筑物内的楼板,其温、湿度变化远小于室外,因而其温差和干燥收缩也远低于露天环境。
  (3)建筑物在交付使用前,均采用墙体材料进行立面围隔,并对楼板充分湿润后进行砂浆找平、装修等交工工序处理,被上述材料覆盖后的楼板基本处于保温、绝湿状态。实验表明,绝湿状态下的UEA补偿收缩混凝土仍有微量膨胀(0.1/万~0.35/万)。
  6.结语
  综上所述,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盖技术可显著减轻建筑物自重,节省层高或提高净空高度,使用性能优良,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应。钢筋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现浇混凝土空心无梁楼板中的现浇混凝土部分的收缩应力分散,可避免因收缩应力不均而产生较多无法预计的裂缝。采用适当石子级配的泵送混凝土,辅之以必要的施工工序,可有效保证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中的混凝土匀质性,并通过GBF高强复合薄壁管与混凝土的协同受力,改善混凝土的受力性能。 [科]
  【参考文献】
  [1]唐宏伟.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无缝设计地下室超长构件抗裂控制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10(11).
  [2]李东,连之伟.现浇混凝土楼板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裂缝控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05).
  [3]汪建华.超长大面积建筑的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4).
其他文献
时间迈入21世纪已经13年了,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在在这种变化的影响下在思想等各个方面也有了一些的变化。所以,现在教师面对的90后或是即将面对的10后,与以往的学生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更具有创新精神,个性也更加丰满、独特。因此,教师的学生观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特质的变化而变化。既要吸收以往有用的学生观,也要有自己的创新。以下是我对新时期教师的学生观的一些看法。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好学生。
期刊
利用2006-2007年安徽地区雷电探测网获取的闪电资料,对该区闪电活动的月变化、日变化、闪电的强度以及闪电密度的空间分布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了安徽地区闪电活动的分布规律.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高度肯定兴趣之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兴趣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契机,只有当
期刊
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为全社会提供接受科学和文化再教育的场所。虽然当前中国的博物馆教育并没有正式纳入现有的国民教育体系当中,但是我们也不能全然忽视当今博物馆在
高校学生干部在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高校学生干部的重要性为切入点.提出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期刊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的任务到底是什么?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经说:把学生教“懂了”不一定就正常,教“不懂了”才是最正常,这才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